一种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9148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检测设备的道路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非现场执法是现代智能交通科技发展的时代产物,用于检测高速行驶的车辆,能够大幅度减少交通执法人员、降低人为因素干扰、促进更公正的执法,对治理车辆超速、超限以及超载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非现场执法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一般道路施工方法是将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直接铺设在道路里,同时硬化路面与原沥青路面连接处没有进行任何处理,而高速行驶的车辆对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以及其道路都带来极大的冲击破坏,致使车辆称重装置信号线、道路的表面质量破坏严重,进而影响车辆称重的精度。当车辆称重装置信号线断裂、道路表面质量破坏严重,导致装置与路面重复维修,进一步影响交通的非现场执法能力,造成交通的长期拥堵与经济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该道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开挖路基槽;步骤S2,回填路基槽底部的路基层;步骤S3,铺设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步骤S4,浇筑混凝土硬化路面;步骤S5,混凝土硬化路面养护;步骤S6,原路面与混凝土硬化路面过渡连接处浇筑沥青路面;步骤S7,混凝土硬化路面磨平;步骤S8,混凝土硬化路面划线;步骤S9,混凝土硬化路面切割、开槽;步骤S10,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安装。在所述步骤S1中,开挖路基槽两侧与原路面接触的部位,开挖阶梯槽。在所述步骤S3中,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连接后,固定放置在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与其信号线的铺设位置,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内预留穿线铁丝,并将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密封。在所述步骤S4中,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采用浇筑模板,保留开挖的阶梯槽,同时需对定位穿线盒的位置进行标记。在所述步骤S6中,原沥青路面与混凝土浇筑路面过渡连接处的阶梯槽,浇筑公路专用沥青。在所述步骤S10中,具体包括:将安装有定位工装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放置在路面切割槽中;将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设置在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内,并连接到数据采集器上,同时将定位穿线盒开孔处密封;将路面回填用环氧树脂胶浇筑到切割槽中。较佳地,所述步骤S1中,是在一条沥青路或沥青混凝土路的一段上开挖路基槽;所述步骤S2中,回填得到的路基层与沥青路或沥青混凝土路的相接处留有一层阶梯槽;所述步骤S3中,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固定连接,并且内部相通;所述步骤S6中,浇筑的沥青由底层中粒式沥青与顶层细粒式沥青组成。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大幅度提高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与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动态称重精度。2.保护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的使用,方便后期维护、更换。3.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整体布局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穿线钢管与定位穿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开挖断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混凝土与沥青路面断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车辆动态称重装置2.穿线钢管3.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4.定位穿线盒41.穿线盒42.定位角钢5.混凝土硬化路面51.路基槽52.阶梯槽53.路基层6.浇筑沥青路面61.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2.细粒式沥青玛蹄脂7.原沥青路面8.数据采集器9.手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该道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开挖路基槽(51);步骤S2,回填路基槽底部的路基层(53);步骤S3,铺设穿线钢管(2)与定位穿线盒(4);步骤S4,浇筑混凝土硬化路面(5);步骤S5,混凝土硬化路面(5)养护;步骤S6,原路面与混凝土硬化路面(5)过渡连接处浇筑沥青路面(6);步骤S7,混凝土硬化路面(5)磨平;步骤S8,混凝土硬化路面(5)划线;步骤S9,混凝土硬化路面(5)切割、开槽;步骤S10,车辆动态称重装置(1)安装。本实施例步骤S1中在原沥青路面(7)开挖的路基槽(51)与两侧阶梯槽(52),其宽度和长度的尺寸依据路面的设计条件而定,深度视土质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路基槽(51)的宽度为5m~7m,深度为25cm~60cm。一般情况下路基槽(51)两侧阶梯槽(52)的宽度为1m~3m,深度为10cm~20cm,阶梯槽(52)与路基槽(51)相重合的宽度为20cm~80cm。本实施例的步骤S2是使用砂石料回填得到路基层(53)。更具体地,填入砂石料,使用压路机碾压,压实度达到95%以上,路基层(53)上表面距离地面20cm~30cm。本实施例的步骤S3,将穿线钢管(2)与定位穿线盒(4)连接后,固定放置在车辆动态称重装置(1)与其信号线(3)的铺设位置,穿线钢管(2)与定位穿线盒(4)内预留穿线铁丝,采用硬质塑料将穿线盒填满并且密封。步骤S4中的混凝土为C30或C40标号的商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采用浇筑模板,保留开挖的阶梯槽(52),并对定位穿线盒的位置进行标记。浇筑混凝土路面(5)上表面应与原路面的高度一致,并且表面平整。步骤S5中将混凝土硬化路面(5)进行自然养护。步骤S6中,在原路面与混凝土浇筑路面(5)连接处的阶梯槽(52)的底部浇筑10cm~15cm深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1),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1)上方浇筑5cm~10cm深的细粒式沥青玛蹄脂(62)。步骤S7中,采用水磨机将混凝土硬化路面(5)磨平整。步骤S8中,按照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布局在混凝土硬化路面(5)上进行墨斗划线。步骤S9中,采用切割机沿着步骤S8的划线位置进行切割。然后利用风镐等进行混凝土开槽并清理杂质。在定位穿线盒(4)的位置处去除密封的硬质塑料,并疏通定位穿线盒(4)与穿线钢管(2)。步骤S10中,将车辆动态称重装置(1)固定在定位工装上,并将其放置在路面切割槽中。通过预留的穿线铁丝将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信号线(3)放置到穿线钢管(2)与定位穿线盒(4)内,并穿过手井(9)后连接到数据采集器(8)上。在切割槽中回填环氧树脂胶,回填后环氧树脂胶、车辆动态称重装置(1)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浇筑路面(5)相平。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