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面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1977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面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桥,特别是涉及一种桥面减震系统,特别应用于城市立交桥。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辆尤其私家车(小型车)的大量快速增加,由此带来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成困扰城市管理的重大难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出行,而且严重影响到商务洽谈、医疗救护、火灾救援、紧急出警等,以至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乃至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繁华的区域,车辆、行人、商业旺铺高度集中,往往也是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区域。若建设常规的立交桥,使车辆各行其道,又受到现有空间的限制,若扩大路口区域面积又面临高难度的拆迁工作和高额的补偿费用。不少城市建设的快速路、高架路也因下行路口的拥堵而堵塞,大量的车辆长时间怠速等待在各个平交的路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城市里每一个平交路口成为制约城市交通的肠梗阻。研发一种既不扩大现有路口空间、投资少、建设周期短,且能保证各向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立交桥来改造现有平交路口已成为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面减震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桥面减震系统,包括阵列分布于桥面下方的多个支撑点,每个支撑点与地面之间分别支撑有一支撑柱,相邻四个支撑点呈矩形分布,该四个支撑点处分别设置有横向活动支座、固定支座、多向活动支座和纵向活动支座。

优选的,在所述的桥面减震系统中,所述横向活动支座和纵向活动支座位于对角线方向;所述固定支座和多向活动支座位于对角线方向。

优选的,在所述的桥面减震系统中,所述横向活动支座、固定支座、多向活动支座和纵向活动支座与桥面的接触面之间、以及与支撑柱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弹性垫。

优选的,在所述的桥面减震系统中,所述支撑柱为钢管,该钢管的腔体内填充有水泥。

优选的,在所述的桥面减震系统中,所述桥面铺设有钢格栅。

优选的,在所述的桥面减震系统中,所述钢格栅固定于钢结构支撑架上,所述钢结构支撑架包括形成于路面两侧的钢结构框架、以及连接于钢结构框架之间的辅梁,所述钢格栅安装于辅梁上。

优选的,在所述的桥面减震系统中,所述钢结构框架呈工字形,其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横梁、以及固定于两个横梁之间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横梁之间通过焊料焊接固定。

优选的,在所述的桥面减震系统中,所述钢格栅的下方设有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所述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与钢结构框架之间通过连接附件固定,所述连接附件的底端通过防松螺母与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固定,所述连接附件的顶端通过一钩体连接于钢结构框架的底端横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桥梁通过四个支座可以动载引起的振动频率控制7~14Hz之间,从而实现降噪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城市立交桥的截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钢格栅的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钢格栅的侧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板梁降噪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城市立交桥,由钢结构搭建而成,其包括形成于路面两侧的钢结构框架1、连接于钢结构框架1之间的辅梁2、以及铺设于辅梁2上的钢格栅3。

钢结构框架1呈工字形或II形,其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横梁11、以及固定于两个横梁11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梁12,支撑梁12与横梁11之间通过焊接形式焊接固定。焊接形式的焊缝为全熔透焊接,参图2所示。

结合图3和图4所示,辅梁2上固定有板梁4,钢格栅3安装于板梁4上,钢格栅3的底面固定有阵列分布的多个横条34,横条34与板梁4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横条34支撑于钢格栅3和板梁4之间以使得钢格栅3底部和板梁4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35。

进一步地,横条与板梁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垫。

进一步地,钢格栅3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纵条31、横杆32和包边板33,横杆32固定于多个所述纵条31的顶面,该横杆32与纵条31之间垂直连接,包边板33固定于纵条31的端部,横条34与纵条31之间垂直设置。

该技术方案中,横条通过螺栓使得钢格栅与板梁之间紧密固定,同时便于安装和拆卸维修。

另外,通过设置横条,可以使得纵条与板梁上表面之间不直接接触,板梁结构上的局部存水可通过间隔空间横向流动及时排除。

进一步地,纵条31作为主要的承载构件,优选为平扁钢或I型钢。

进一步地,横杆32为扭绞方钢,为钢格栅上表面提供必要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包边板33为平扁钢。

进一步地,纵条31和横杆32之间采用压焊成型。

进一步地,横条34为平扁钢,其与纵条31的底面之间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横条34的上表面与所述纵条31的上表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该技术方案中,横条不高于纵条顶面,使其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可以极大降低行驶车辆内部的噪音。

进一步地,纵条和横杆围成具有多个方形口的格栅,方形口的尺寸为4.8cm×4.8cm。

该技术方案中,矩形格栅各项异性强于方形格栅,这种形式不利于车辆的个方向行驶性能,因此需要改善,经过大量测试及分析,采用尺寸为4.8cm×4.8cm的方形格栅,该结构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轮胎凹陷来改善附着条件且不会恶化平顺性。

本案的钢格栅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垂向排水能力,且能为轮胎提供充足的摩擦力。

结合图1所示,钢格栅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5,该集水槽5包括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51和连接附件52,连接附件52的底端通过放松螺母与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51固定,连接附件52的顶端通过一钩体连接于钢结构框架1的下方横梁。

连接附件52与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51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三元乙丙橡胶垫。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防松螺栓螺母连接,可以保证现场安装及后期维护维修的便捷,同时防松螺母可以拆卸后重复使用。

另外连接附件与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51之间通过防松螺栓螺母连接,可以减少两种材料的相同固有频率的可能性,以减小共振现象的产生,同时通过三元乙丙橡胶垫实现降噪处理。

进一步地,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51内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横向拦水板。

更进一步地,横向拦水板上开设有通孔。

更进一步地,集水槽5于相邻两个横向拦水板之间向外引出排水管。

进一步地,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材质中添加有钼元素。

进一步地,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表面形成有钝化膜。

进一步地,连接附件和U型不锈钢板压型板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弹性垫。

该技术方案中,防腐蚀性能在集水槽的设计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从环境、大气、污物、材料合金元素等方面综合分析,由于不锈钢材料中添加了钼元素,同时其表面形成有钝化膜,它的防腐性能比其他材料耐久性更好。

进一步地,连接附件52与钢结构框架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本案中,雨水透过钢格栅路面,汇集至格栅路面下方的集水槽,沿路线纵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通过间隔设置的横向拦水板和排水管,可以将雨水集中引出至地面,进而通过地面排水汇入地下城市排水系统。

结合图5所示,桥面6的下方阵列分布有多个支撑点,每个支撑点与地面之间分别支撑有一支撑柱,相邻四个支撑点呈矩形分布,该四个支撑点处分别设置有横向活动支座61、固定支座62、多向活动支座63和纵向活动支座64。

进一步地,横向活动支座61和纵向活动支座64位于对角线方向;固定支座62多向活动支座63位于对角线方向。

该技术方案中,桥梁通过四个支座可以动载引起的振动频率控制7~14Hz之间,从而实现降噪功能。

进一步地,横向活动支座61、固定支座62、多向活动支座63和纵向活动支座64与桥面的接触面之间、以及与支撑柱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弹性垫。

进一步地,支撑柱为钢管,该钢管的腔体内填充有水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