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预制拼装构造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预制体湿接缝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拼接接缝的处理主要包括干接缝和湿接缝两种方式。干接缝为在干接缝施工中节段之间选用无溶剂型环氧树脂胶结剂将相邻的两块梁段粘结成一个整体。预制块体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接触面上的剪力键和通过结合面的预压力,环氧树脂的作用只是用于隔绝空气,以形成对预应力钢索的保护作用,采用环氧树脂的干接缝法存在有机材料的老化问题,影响相邻两块梁段之间的牢固性和耐久性。湿接缝为预应力混凝土梁体分块预制,悬臂拼装成大跨度连续梁,梁体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把梁块连成整体的接缝,但是施工过程复杂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耐久性高的预制体湿接缝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预制体湿接缝连接结构,至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所述第一预制体的端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剪力键凹槽,所述第二预制体与第一预制体相对接的端面设置有与剪力键凹槽相对应的剪力键凸体,所述第一预制体的端面上还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预制体与第一预制体相对接的端面上还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与第二引流槽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槽贯穿第一预制体的端面,所述第一引流槽贯穿第一预制体的端面,所述第二引流槽贯穿第二预制体上与第一预制体相对接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槽设置在剪力键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二引流槽设置在剪力键凸体的两侧。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矩形或者正方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槽与第二引流槽相互垂直交错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其一,本实用新型的预制体湿接缝连接结构中通过在相邻两个预制体对接的端面上增设交错布置的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可以实现对其结合面进行注浆施工,可以用水泥砂浆封堵结合面上的所有的缝隙,形成完整的密闭保护系统,同时具有耐久性优点。
其二,本实用新型预制体湿接缝连接结构可采用环氧树脂与注浆施工相结合,兼有环氧树脂的施工便捷性和湿接缝的耐久性两者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体湿接缝连接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预制体、2-第二预制体、3-剪力键凹槽、4-剪力键凸体、5-第一引流槽、6-第二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预制体湿接缝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预制体1和第二预制体2,第一预制体1的端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剪力键凹槽3,第二预制体2与第一预制体1相对接的端面设置有与剪力键凹槽3相对应的剪力键凸体4,第一预制体1的端面上还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引流槽5,第二预制体2与第一预制体1相对接的端面上还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二引流槽6,第一引流槽5与第二引流槽6交错布置,第一引流槽5与第二引流槽6相互垂直交错布置。第一引流槽5贯穿第一预制体1的端面,第二引流槽6贯穿第二预制体2上与第一预制体1相对接的端面。第一引流槽5设置在剪力键凹槽3的两侧,第二引流槽6设置在剪力键凸体4的两侧。第一引流槽5和第二引流槽6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矩形或者正方形。优选地,第一引流槽5和第二引流槽6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本实施例的预制体湿接缝连接结构的湿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一预制体1与第二预制体2相对接的端面四周均匀涂抹约1cm的宽度范围,均匀涂抹厚度1mm的环氧树脂,稍后通过预压力将预制块对拼并压紧密贴,此时会挤出些许环氧树脂胶体;
2)在结合面四周环氧树脂胶体的封闭作用下,形成结合面内对外部的气密性环境,内部是通过第一引流槽5与第二引流槽6交错布置构成的四通八达的连通环境,按照通常的注浆施工技术,对结合面的缝隙进行注浆施工,浆料贯穿第一引流槽5和第二引流槽6形成的交错通道,压浆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封堵多余的出气孔;
3)根据出浆孔的冒浆情况,按现行压浆技术要求判断压浆密实情况确定终压时刻,压浆完成即告拼装完成,对结合面再施加压力压紧,完成拼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