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式小型锥筒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71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可升降式小型锥筒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用运输装置,尤其是一种锥筒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警执勤执法规范化作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及救援效率等要求也逐步提高。需要交警快速装卸、运输及布设一定数量的锥筒,根据作业需求利用锥筒在事故现场构建警戒区。

然而现实状况往往需要交警自己将锥筒从运输车上搬下来,并利用手拎肩扛的方式布设大量锥筒,工作量繁重、效率低,间接增加了交警在路面作业的危险性。因此,锥筒上下车搬运和事故现场的远距离、大数量布设成为制约事故现场交警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升降式小型锥筒运输装置,能够便捷地将锥筒在运输车上装卸,其自身能够携带较多锥筒,可在事故现场快速拖行作业,方便布设锥筒,减轻了交警的工作负荷,能有效提高一线交警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升降式小型锥筒运输装置,包括锥筒装卸车,所述锥筒装卸车包括底座,其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底座上固定有扶手架;底座上竖向设有一个直线升降单元;直线升降单元与底座和/或扶手架连接;直线升降单元用于锥筒装卸车的提升或下降;底座上还设有锥筒安放机构;底座底部设有轮式运动单元。

进一步地,直线升降单元包括电机座、电机、保护壳、直线传动机构、支撑板;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电机座固定在保护壳上端;保护壳上部固定在扶手架上,保护壳下部固定在底座上;直线传动机构安装在保护壳的内部,支撑板安装在直线传动机构的传动部件上,位于保护壳的外部;直线传动机构由电机驱动;扶手架上安装有升降开关,控制直线升降单元的运动。

更进一步地,直线传动机构为丝杠螺母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安装在保护壳的内部,支撑板安装在丝杠螺母机构的螺母上。

更进一步地,直线传动机构为绳索传动机构,包括两个旋转轮、闭链绳索;保护壳内部上下两端安装两个旋转轮,一根闭链绳索套在两个旋转轮之间;支撑板固定在闭链绳索上,电机带动上端的旋转轮转动,从而带动闭链绳索转动,同时实现支撑板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升降式小型锥筒运输装置,还包括一设置在锥筒装卸车上的移动距离测量单元;所述移动距离测量单元包含两组激光传感器,安装在扶手架底部一侧,两组激光传感器依次感应轮式运动单元中一侧固定轮的轮毂。

进一步地,所述锥筒安放机构为固定在底座上的锥筒固定桩,包括前固定桩和后固定桩,分别与锥筒底部的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适配。

更进一步地,前固定桩的顶端和后固定桩的顶端分别向前、向后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充电口,充电口与放置于锥筒安放机构的锥筒上的导电片相对应。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包括两组充电片,分别与锥筒上的两组导电片对应;

锥筒上的导电片分成两组:第一组正极导电片与锥筒内电池正极连接,第一组负极导电片与锥筒内电池负极连接;第二组正极导电片与锥筒内电池正极连接,第二组负极导电片与锥筒内电池负极连接;当锥筒放置在底座上时,各充电片和各导电片相对应接触,为锥筒内的电池充电;多个锥筒依次上下堆叠放置在底座上,相应导电片相接触,实现同时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升降式小型锥筒运输装置,还包括一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位于扶手架中间位置,电池模块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移动距离显示器,以及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 本实用新型利用直线升降单元实现多个锥筒从运输车上装卸,减轻了交警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多个锥筒收纳其中,具有节省锥筒存储空间的功能,便于车内装载和运输。

3. 本实用新型可以拖运多个锥筒,方便布设锥筒,相对于手拎肩扛的方式,减轻了交警的工作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锥筒放置示意图。

图3a、图3b、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运输车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绳索传动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升降式小型锥筒运输装置,包括锥筒装卸车,用于锥筒1的转运和布设;锥筒装卸车包括扶手架2、控制面板3、直线升降单元4、电池模块5、轮式运动单元6、移动距离测量单元7、照明灯8、锥筒固定桩9、底座10、充电口11;

扶手架3与底座10固连在一起。电池模块5位于扶手架2中间位置,电池模块5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3;控制面板3上设有电源开关301、移动距离显示器302,以及照明灯8;照明灯8位于控制面板3左侧部位,通过柔性关节801与控制面板3连接,柔性关节801可实现照明8灯180度旋转和前后俯仰角度调节,在夜晚对工作现场进行全方位照明。

直线升降单元4包括电机座401、电机402、保护壳403、丝杠螺母机构404、支撑板405;电机402安装在电机座401上,电机座401固定在保护壳403上端;保护壳403上部固定在扶手架2上,保护壳403下部固定在底座10上;丝杠螺母机构404安装在保护壳403的内部,支撑板405安装在丝杠螺母机构404的螺母上,位于保护壳403的外部;丝杠螺母机构404由电机402驱动;扶手架2顶部安装有升降开关201,控制直线升降单元4的运动。本例中直线升降单元4与底座10和扶手架3均连接,在连接强度足够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只与底座10和扶手架3中的一个连接。

本例中,采用丝杠螺母机构404作为直线传动机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直线传动机构也可采用绳索传动机构,包括两个旋转轮4041、闭链绳索4042;保护壳403内部上下两端安装两个旋转轮4041,一根闭链绳索4042套在两个旋转轮4041之间;支撑板405固定在闭链绳索4042上,位于保护壳403的外部;电机402带动上端的旋转轮转动,从而带动闭链绳索4042转动,同时实现支撑板405的上下移动。

轮式运动单元6安装在底座10底部。轮式运动单元6包括一对固定轮601、602和一对全方位轮603、604。全方位轮603、604安装在底座10的左前侧和右前侧;固定轮601、602安装在底座10的左后侧和右后侧。无论是推动还是拖动扶手架2,依靠与地面接触的轮式运动单元6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快速移动,同时实现本实用新型装载的锥筒1的快速拖运。

移动距离测量单元7包含两组激光传感器,安装在扶手架2底部左侧,靠近左固定轮601的位置;两组激光传感器依次感应左固定轮402的轮毂,判断轮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并计算出轮的移动距离,移动距离在移动距离显示器302上显示。在事故现场,事故警戒区的警戒线必须按照距离规定设置,即与事故点的距离需要满足相应法规的需要;移动距离测量单元7使得布设锥筒1设置警戒线时,能够掌握警戒线距离事故点的距离。

在底座10的前部和后部安装有锥筒固定桩9,包括前固定桩901和后固定桩902。锥筒1底部前后侧有定位孔13,将锥筒1放置在底座10上时,前固定桩901插入前定位孔1301内,后固定桩902插入后定位孔1302内。更优地,前固定桩901的顶端和后固定桩902的顶端分别向前、向后弯曲,更有利于锥筒1的取放。

在底座10上安装有充电口11,充电口11包括两组充电片,呈四边形均匀分布。充电片有两组:第一组包括正极1101和负极1104;第二组包括正极1103和负极1102。充电片1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池模块5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在锥筒1底部有导电片12,呈四边形均匀分布。导电片12分成两组:第一组正极导电片1201与锥筒1内电池正极连接,第一组负极导电片1204与锥筒1内电池负极连接;第二组正极导电片1203与锥筒1内电池正极连接,第二组负极导电片1202与锥筒1内电池负极连接。当锥筒1放置在底座上时,充电片11和导电片12相接触,为锥筒1内的电池充电。多个锥筒1依次上下堆叠放置在底座10上,相应导电片12相接触,实现同时充电。设置两组充电片和两组导电片可以避免一组充电口接触不良导致不能给锥筒充电的现象。

底座10上不但能放置锥筒1,还能放置其他类型的不方便搬运的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在事故现场远距离快速拖运。

如图3a、图3b、图3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升降式小型锥筒运输装置利用直线升降单元整体搬上运输车200的步骤为:

(1)将直线升降单元4的支撑板405升起,并挂靠运输车200的后备箱底部;

(2)控制直线升降单元4的电机402反向旋转,将支撑板405相对锥筒装卸车下移,实现将本实用新型整体抬起;

(3)轮式运动单元6接触后备箱底部时,将本实用新型拉至运输车200后备箱内。

将本实用新型从运输车200后备箱内搬运至地面的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