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493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公园、景区等各种地方都开始逐渐使用彩色防滑路面。不管各个管理单位或使用单位是如何定义彩色路面,它的作用无外乎以下几种:美化环境;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域;提高特殊路段防滑系数,降低车辆刹车距离;用于特殊路段或城所,提示警告特殊的交通条件;提高亮度,缓解疲劳;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由于其优异的耐磨性能及机械性能、耐化学药品性能好,耐候性好,目前收到广泛欢迎。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中,防滑骨料多采用石英砂等材质,由于其质软、易碎且耐磨性有限,从而使得该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的防滑效果及使用耐久性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机械性能好,且耐磨、防滑性能好,使用耐久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涂层、找平层、聚合物改性砂浆层、骨料层和罩面层,所述底涂层的下表面与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还设有预处理层;所述骨料层为高温彩色通体陶粒;还包括第一伸缩缝,所述第一伸缩缝由所述混凝土基层的底部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罩面层。

其中,混凝土基层表面的预处理层是指对混凝土基层的表面在施工前进行的处理,如在混凝土基层的表面进行抛丸或研磨处理,以使其表面清洁、坚实、无明水,且无任何浮浆皮或松散粒状物等,以便底涂层可更好的与之贴合。该预处理层是在施工前对基层表面进行的处理层,清楚粘接不牢固或污染的材料,以获得清洁的基面,使其具有良好的机械粘接力。

预处理层施工好后,可在其上表面用羊毛滚筒或镘刀均匀涂覆施工底涂层,待该底涂层固化后,在其上表面施工找平层,该找平层在施工时需要利用靠尺对其基面进行严格找平,以便后期各层的施工。当然,在铺设过程中,该找平层的表面难免会有缺陷,因此,在找平层的上方还设有聚合物改性砂浆层,该聚合物改性砂浆层的砂浆将对找平层表面的缺陷进行修复,以使后期施工的各层表面的平整度更加完美。

待聚合物改性砂浆层铺好后,在其表面铺设骨料层,该骨料层的施工是向聚合物改性砂浆层的表面垂直撒播防滑耐磨骨料,以避免形成隆起的脊状,此处骨料层所用的骨料为高温彩色通体陶粒,其硬度高、耐磨性好,使用高温彩色通体陶粒作为骨料可有效提高该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的防滑性、耐磨性及使用耐久性。最后在骨料层的上表面施工罩面层,该罩面层可以稳固骨料层的骨料,避免其发生脱落。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基层中会有伸缩缝,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等条件的变化,避免该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产生裂缝或破坏,混凝土基层中的伸缩缝保留,并将其延伸并沿纵向贯穿整个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在其内部形成第一伸缩缝。

优选地,还包括沿纵向由所述底涂层的下方向上贯穿所述罩面层的第二伸缩缝。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改性砂浆层的厚度为3-3.5mm,所述骨料层的骨料粒径为0.4-1mm,且所述骨料层的骨料用量为4-6kg/m2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改性砂浆层的厚度为3.5-4mm,所述骨料层的骨料粒径为1-3mm,且所述骨料层的骨料用量为5-7kg/m2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改性砂浆层的厚度为4.5-5mm,所述骨料层的骨料粒径为3-5mm,且所述骨料层的骨料用量为6-8kg/m2

优选地,所述骨料层均匀、平铺于所述聚合物改性砂浆层的上表面,且为单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层和底涂层之间还设有环氧砂浆修补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 混凝土基层

11 预处理层

2 底涂层

3 找平层

4 聚合物改性砂浆层

5 骨料层

6 罩面层

7 第一伸缩缝

8 第二伸缩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涂层2、找平层3、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骨料层5和罩面层6,底涂层2的下表面与混凝土基层1的上表面贴合;混凝土基层1的上表面还设有预处理层11;骨料层5为高温彩色通体陶粒;还包括第一伸缩缝7,第一伸缩缝7由混凝土基层1的底部向上延伸并贯穿罩面层6。

其中,混凝土基层1表面的预处理层11是指对混凝土基层1的表面在施工前进行的处理,如在混凝土基层1的表面进行抛丸或研磨处理,以使其表面清洁、坚实、无明水,且无任何浮浆皮或松散粒状物等,以便底涂层2可更好的与之贴合。该预处理层11是在施工前对基层表面进行的处理层,清楚粘接不牢固或污染的材料,以获得清洁的基面,使其具有良好的机械粘接力。当然,在施工过程中,难免遇到混凝土基层1的表面易产生较大裂缝或坑洞等,此时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因此,在预处理层11和底涂层2之间还设有环氧砂浆修补层,该环氧砂浆修补层的砂浆填充裂缝或坑洞,使其表面平整,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预处理层11施工好后,可在其上表面用羊毛滚筒或镘刀均匀涂覆施工底涂层2,待该底涂层2固化后,在其上表面施工找平层3,该找平层3在施工时需要利用靠尺对其基面进行严格找平,以便后期各层的施工。当然,在铺设过程中,该找平层3的表面难免会有缺陷,因此,在找平层3的上方还设有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该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的砂浆将对找平层3表面的缺陷进行修复,以使后期施工的各层表面的平整度更加完美。

待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铺好后,在其表面铺设骨料层5,该骨料层5的施工是向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的表面垂直撒播防滑耐磨骨料,以避免形成隆起的脊状,此处骨料层5所用的骨料为高温彩色通体陶粒,其硬度高、耐磨性好,使用高温彩色通体陶粒作为骨料可有效提高该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的防滑性、耐磨性及使用耐久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骨料层5均匀、平铺于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的上表面,且为单层结构,此处所述单层结构是指骨料层5并无重叠,施工时,在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的上表面播撒骨料,使得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达到封闭饱和状态,固化后,将多余的骨料收集起来,为提高经济性,未被污染的骨料可用于下次施工。最后在骨料层5的上表面施工罩面层6,该罩面层6可以稳固骨料层5的骨料,避免其发生脱落。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基层1中会有伸缩缝,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等条件的变化,避免该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产生裂缝或破坏,混凝土基层1中的伸缩缝保留,并将其延伸并沿纵向贯穿整个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在其内部形成第一伸缩缝7。

进一步的,具体可根据使用环境的情况,在该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上,沿其纵向设有由底涂层2的下方向上贯穿罩面层6的第二伸缩缝8,该第二伸缩缝8可避免由于环境温度等条件的变化,使得该无溶剂聚氨酯改性高防滑耐磨地面系统产生裂缝或破坏。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体根据不同的交通等级选用不同的规格参数,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经济性好。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的厚度为3-3.5mm,骨料层5的骨料粒径为0.4-1mm,且骨料层5的骨料用量为4-6kg/m2,适用于轻级交通环境。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的厚度为3.5-4mm,骨料层5的骨料粒径为1-3mm,且骨料层5的骨料用量为5-7kg/m2,适用于中级交通。聚合物改性砂浆层4的厚度为4.5-5mm,骨料层5的骨料粒径为3-5mm,且骨料层5的骨料用量为6-8kg/m2,适用于重级交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