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反射裂缝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505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路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收反射裂缝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我省目前通车运行的公路中有相当里程的水泥路面,在其路面维修工程中有很多都在采用加罩沥青混凝土面层,而反射裂缝一直是水泥混凝土罩面层损坏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外采用了很多方法来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主要方法包括:增加罩面层厚度、在罩面层与水泥板间加设土工格栅或土工布、将水泥板打碎为基层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基本不能有效解决反射裂缝问题。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系统是目前在国内得到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但是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如何有效地应到路面上来获得效果依旧是难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问题,亟需提供一种吸收反射裂缝应力的路面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吸收反射裂缝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吸收反射裂缝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设置为四层结构,自上往下依次为SMA-13层、AC-16层、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中,

SMA-13层的厚度为3cm~5cm,

AC-16层的厚度为3.5cm~5.5cm,

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的厚度为2cm~3cm。

优选的, SMA-13层的厚度为4cm,AC-16层的厚度为4.5cm,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的厚度为2.5cm。

优选的,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由SBS改性热拌沥青层和高弹性不透水的热沥青层组成。

优选的,SBS改性热拌沥青层位于高弹性不透水的热沥青层的上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反射裂缝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设置为四层结构,依次为SMA-13层、AC-16层、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面层为SMA-13层提供路面良好的抗车辙性能、抗滑、不透水性能;中面层为常用的AC-16层,易于施工,节省成本,同时可以进一步防止渗水,并分散路面的荷载;第三层采用应力吸收层,以抵抗来自水泥面板的剪切应力并进行应力吸收,同时防止水渗入到水泥路面上,并在上中面层在长期使用后出现开裂时仍保持较好的性能。而且本实用新型各层的厚度设计充分发挥了各层的能效有相互补充,使路面结构达到最优性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包括有:

1——SMA-13层、2——AC-16层、3——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4——水泥混凝土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吸收反射裂缝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设置为四层结构,自上往下依次为SMA-13层1、AC-16层2、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3和水泥混凝土路面4,其中, SMA-13层的厚度为4cm,AC-16层的厚度为4.5cm,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的厚度为2.5cm。

SMA-13层由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铺设而成。

AC-16层由石粒最大粒径为1.6cm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设而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中,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由SBS改性热拌沥青层和高弹性不透水的热沥青层组成,且SBS改性热拌沥青层位于高弹性不透水的热沥青层的上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SMA-13层的厚度为3cm,AC-16层的厚度为3.5cm,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的厚度为2c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SMA-13层的厚度为5cm,AC-16层的厚度为5.5cm,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的厚度为3cm。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说明而非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参照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相同和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