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675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桥梁结构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线形需要满足列车走形的精度要求,施工精度要求高。为了满足精度要求,连续梁或者连续钢结构通常采用先简支连续的施工方法,即简支状态在工厂预制,现场浇注后浇带以形成连续。

该方法存在体系转换,桥墩墩顶需设置后浇带,受到后浇带的影响,轨道梁架设只能选择汽车吊或者起重机吊,吊装方式需要占用桥下道路宽度,对桥下交通影响较大,故大多选择在夜间施工或者封闭部分道路进行施工,对工期的影响也较大。若采用运梁车运梁,由于墩顶后浇带的存在,运梁车只有等待一联连续梁或者连续钢结构施工完毕后才能通过进行下一联梁的运输和架设,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其基于现有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安装特点,研究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所述过渡装置的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自所述第一联轨道梁相背的两侧卡住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由此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形成套箍式连接,使得运梁车可以直接通过而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经济实用,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多个所述螺栓孔分别用于收容多个所述螺栓,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用于与多个所述肋条卡接,由此使过渡装置与轨道梁相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且可重复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其用于连接被放置到位的相邻的第一联轨道梁及第二联轨道梁,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之间尚未浇注有后浇带;

所述第一联轨道梁邻近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的一端的外周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联轨道梁邻近所述第一联轨道梁的一端的外周上开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过渡装置为无底面及顶面的箱型结构,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上的肋条及多个螺栓,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所述肋条,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所述肋条;所述过渡装置还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的螺栓孔;多个所述螺栓孔分别用于收容多个所述螺栓,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用于与多个所述肋条卡接,使得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自所述第一联轨道梁相背的两侧卡住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由此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形成套箍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上的肋条的排数及所述第二框体上的肋条的排数相等,且均等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上的第一凹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联轨道梁上的第二凹槽的数量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上的肋条的排数及所述第二框体上的肋条的排数均为两排,所述第一框体上的两排所述肋条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两排所述肋条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上的两排肋条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体上的两排肋条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框体呈凹字型,所述第二框体也呈凹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具有开口的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具有开口的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是由钢板焊接制成的。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自所述第一联轨道梁相背的两侧卡住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由此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形成套箍式连接,使得运梁车可以直接通过而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整体性较好,经济实用,提高了施工效率;

2.多个所述螺栓孔分别用于收容多个所述螺栓,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用于与多个所述肋条卡接,由此使过渡装置与轨道梁相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且可重复利用;

3.所述过渡装置为无底面及顶面的箱型结构,加工方便,构造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2中的a、b分别是图1中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的两个不同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中的a、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的两个不同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中的a、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的两个不同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中的a、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的两个不同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0-桥墩,20-支座梁,30-第一联轨道梁,31-第一凹槽,40-第二联轨道梁,41-第二凹槽,50-过渡装置,51-螺栓孔,52-第一框体,53-第二框体,54-肋条,6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过渡装置采用钢板焊接成无顶面及底面的箱型结构,所述箱型结构包括左右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所述过渡装置沿垂直于其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开口或者闭口箱形截面,如此采用所述过渡装置连接相邻且架设到位但未浇注后浇带的两联轨道梁可以避免整体式截面侧面纵肋与轨道梁梁体纵向普通钢筋冲突的问题。左右两部分自所述轨道梁的两侧卡住所述轨道梁侧面,并采用高强螺栓将左右两部分与所述两联轨道梁连接。使得过渡装置与轨道梁形成“套箍”效应,整体性得到很大的加强。此外,采用“套箍”方式连接,安装拆卸方便,可重复利用,经济实用。

请参阅图1及图2中的a、b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50为钢板焊接成的无底面及顶面的箱型结构,其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矩形(即为闭口箱形截面)。所述过渡装置50用于安装时连接相邻的两联轨道梁,以供运量车通过而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装置50适用于轨道梁的直线段。

所述过渡装置50包括第一框体52、第二框体53、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52及所述第二框体53上的肋条54及多个螺栓60。所述第一框体52基本呈凹字型,其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两排肋条54,两排肋条54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框体53基本呈凹字型,其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两排肋条54。所述第一框体53上的两排肋条54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框体54上的两排肋条54的位置相对应。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肋条54的排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者减少。

所述过渡装置50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螺栓孔51,所述螺栓孔51同时贯穿所述第一框体52及所述第二框体53,其用于收容所述螺栓60以使所述第一框体52及所述第二框体53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孔51的数量与所述螺栓60的数量相同。

所述过渡装置50用于连接被放置到同一支座梁20上且未浇注后浇带的相邻两联轨道梁,为了描述方便,两联轨道梁分别称为第一联轨道梁30及第二联轨道梁4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联轨道梁30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40被运梁车运输到现场后,架桥机先后将所述第一联轨道梁30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40放置到同一所述支座梁20上,接着所述过渡装置50采用套箍方式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30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40相连接。

所述第一联轨道梁30邻近所述第二联轨道梁40的一端的外周上开设有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凹槽31用于收容对应的所述第一框体52上的一排所述肋条54及所述第二框体52上的一排所述肋条54。所述第二联轨道梁40邻近所述第一联轨道梁30的一端的外周上开设有第二凹槽41,所述第二凹槽41用于收容对应的所述第一框体52上的另一排所述肋条54及所述第二框体52上的另一排所述肋条5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31的深度及所述第二凹槽41的深度均为2厘米,所述第一凹槽31及所述第二凹槽41沿桥轴方向的长度均为5厘米;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4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框体52上的两排肋条54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框体53上的两排肋条54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框体52上的两排肋条54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框体52上的肋条的排数及所述第二框体53上的肋条的排数相等,且均等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30上的第一凹槽3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联轨道梁40上的第二凹槽41的数量之和。

请参阅图3中的a、b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过渡装置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过渡装置50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渡装置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梯形,其适用于轨道梁的曲线段。

请参阅图4中的a、b图,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过渡装置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过渡装置50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渡装置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具有开口的矩形,即为开口箱形截面。

请参阅图5中的a、b图,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过渡装置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过渡装置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渡装置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具有开口的梯形,即为开口箱形截面。

闭口箱形截面的过渡装置的整体性好,但是需要把所述支座梁20底部预埋螺栓的位置预留出来,导致对底板的加工精度要求高,而开口箱型界面的过渡装置整体性稍差,但是可以避开所述支座梁20底部预埋螺栓位置的预留,加工较为方便,安装工序也较为简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安装的过渡装置,所述过渡装置的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自所述第一联轨道梁相背的两侧卡住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由此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形成套箍式连接,使得运梁车可以直接通过而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经济实用,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多个所述螺栓孔分别用于收容多个所述螺栓,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用于与多个所述肋条卡接,由此使过渡装置与轨道梁相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且可重复利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