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导式高速公路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0216发布日期:2019-01-08 21:0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导式高速公路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导式高速公路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防撞护栏采用立柱和位于其上部的防护板所组成,防护板可采用钢板或混凝土制作,两者为刚性材料亦呈刚性连接。当汽车失控撞上防护板后,由于上述结构没有缓冲功能,同时防护板为单层结构,在汽车高度强大的冲击力下,常会造成防护板破裂,汽车冲破护栏后依然会往前冲,而且汽车与防撞护栏为刚性碰撞,碰撞后汽车也会严重损坏。为加强防撞护栏的防撞能力,市场有出现经过加厚处理的防护板,虽然该防护板的防撞性能得到提升,但是钢板或者混凝土重量较大,因此厚度较大的防护板势必大大增重,给搬运造成不便,进而影响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式高速公路防护装置,具有优异的缓冲减震性能,并且便于收纳和搬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一种引导式高速公路防护装置,其中,包括至少两个L形防护栏和若干个缓冲筒,若干个L形防护栏从前往后依次叠设,每一L形防护栏包括横向板、竖向架以及螺钉,所述横向板垂直连接在竖向架的前面,相对在前的L形防护栏的横向板的后端叠设在相对在后的L形防护栏的横向板的前端,相邻两个L形状防护栏的横向板通过螺钉叠设,若干个L形防护栏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从前往后依次递增,并且相对在前的L形防护栏的横向板沿前后方向在相对在后的L形防护栏的竖向架上形成投影区,所述竖向架呈圆弧结构,位于最前面的L形防护栏的竖向架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缓冲筒,位于后面的若干个L形防护栏在各自投影区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缓冲筒。

进一步地,每一L形防护栏还设有竖向板,竖向板设在竖向架的后面并且竖向板左右两端与竖向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筒采用聚氨酯泡沫耗能材料制作并且缓冲筒的表面涂覆荧光粉。

进一步地,所述L形防护栏配设的螺钉的数量从前往后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板为波浪形结构。

进一步地,防护装置还包括报警机构,该报警机构包括横向楔形柱、竖向楔形柱、报警铃以及控制报警机构电路启闭的通电开关,所述横向楔形柱设在竖向板的后面,所述竖向楔形柱设在竖向板内,横向楔形柱和竖向楔形柱都具有楔形端并且横向楔形柱的楔形端和竖向楔形柱的楔形端匹配设置,所述通电开关设在竖向楔形柱的楔形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机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该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为报警机构电路供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导式高速公路防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叠加的L形防护栏,L形防护栏通过螺钉叠加,当车辆撞到相对在前的L形防护栏的竖向板时会带动该L形防护栏向后移动,竖向板移动瞬间的冲击力会将螺钉推断从而消耗冲撞能量,若干个L形防护栏逐个后移,每个L形防护栏都要推断螺钉,冲撞能量经过若干个次若干螺钉的折断逐渐耗尽,达到防撞的效果。同时,L形防护栏的竖向架为弧形结构并且竖向架上转动连接有缓冲筒,当车辆撞击最前面的L形防护栏时会撞在缓冲筒上,缓冲筒顺着车辆撞击方向转动,将车辆引导向远离被保护的对象的两侧滑行,有效避免与被保护的对象撞击并且能通过继续滑行来消耗冲击能量,最大程度防止激烈碰撞,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L形防护栏;2、第二L形防护栏;3、第三L形防护栏;4、缓冲筒,41、荧光粉;51、横向板,52、竖向板,53、竖向架,54、螺钉;61、横向楔形柱,62、竖向楔形柱,63、报警铃,64、通电开关,65、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图中坐标X、Y分别表示前方向和上下方向并且坐标X指向前,坐标Y指向上。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导式高速公路防护装置,其中,包括至少两个L形防护栏和若干个缓冲筒,若干个L形防护栏从前往后依次叠设,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估算不同车道的最高限速下产生的冲击能量来设置L形防护栏的数量,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以图中所示的三个L形防护栏为例,定义从前往后的三个防护栏依次为第一L形防护栏1、第二L形防护栏2和第三L形防护栏3。每一L形防护栏包括横向板51、竖向架53以及螺钉54,所述横向板51垂直连接在竖向架53的前面,相对在前的L形防护栏的横向板51的后端叠设在相对在后的L形防护栏的横向板51的前端,相邻两个L形状防护栏的横向板51通过螺钉54叠设,即第一L形防护栏1的横向板51的后端叠设在第二L形防护栏2的横向板51的前端,第二L形防护栏2的横向板51的后端叠设在第三L形防护栏3的横向板51的前端,叠设好后通过螺钉54固定,本实用新型经过车辆撞击后第一L形防护栏1和第二L形防护栏2的螺钉54断裂后可分别在第二L形防护栏2和第三L形防护栏3的横向板51上移动。

若干个L形防护栏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从前往后依次递增,即第一L形防护栏1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L形防护栏2,第二L形防护栏2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三L形防护栏3。并且相对在前的L形防护栏的横向板51沿前后方向在相对在后的L形防护栏的竖向架53上形成投影区,即第一L形防护栏1在第二L形防护栏2形成第一投影区S1,第二L形防护栏2在第三L形防护栏3形成第二投影区S2,所述竖向架53呈圆弧结构,位于最前面的L形防护栏的竖向架53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缓冲筒,位于后面的若干个L形防护栏在各自投影区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缓冲筒,即最先与车辆接触的第一L形防护栏1的竖向架53转动连接有多个缓冲筒4,多个缓冲筒4沿左右方向间隔布满整个竖向架53,而第二L形防护栏2和第三L形防护栏3的竖向架53只在投影区外设有缓冲筒4。

当车辆意外撞向本实用新型时,与车辆首先接触的是第一L形防护栏1,第一L形防护栏1受到冲击的瞬间可将钉入第一L形防护栏和第二L形防护栏的螺钉推断从而消耗冲击能量,然后车辆也冲撞第一L形防护栏1的缓冲筒4,缓冲筒4受到冲击会转动,且由于竖向架53为弧形结构,配合缓冲筒4的引导,冲撞过来的汽车将逐渐向两侧移动。当第一L形防护栏1撞到第二L形防护栏2上,汽车也能顺着第二L形防护栏2的缓冲筒4继续向两侧移动使得车辆能渐渐远离被保护的对象,最大程度地避免激烈碰撞,减少撞击损伤。综上,推断螺钉能够消耗冲击能量,折断螺钉后L形防护栏继续向前滑动以撞击到其后面的L形防护栏,并再次折断钉入该L形防护栏的螺钉,如此若干个L形防护栏要逐个移动,每移动一个L形防护栏就要折断钉入该L形防护栏的螺钉,直到冲击能量在若干个L形防护栏移动过程中逐渐耗尽,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推断L形防护栏上的螺钉54消耗大部分直击被保护的对象的冲击能量,另一方面通过弧状结构的竖向架53和设在竖向架53上的缓冲筒4的引导下,汽车向两侧滑行以消耗能量并最终停下,也就是在纠正汽车错误的行走方向,最终实现耗能和避免激烈撞击的效果,兼顾缓冲和事故避免,实用性强。需要说明的是,即使车辆的冲击能量已经大到足够将整个装置移动,移动到防护装置抵顶被保护的对象后,车辆就会开始推动竖向板,即开始消耗冲击能量。

为了让在前的L形防护栏更好地推动在后的L形防护栏,优选地,每一L形防护栏还设有竖向板52,竖向板52设在竖向架53的后面,该竖向板52也呈圆弧状并且竖向板52左右两端与竖向架53连接,撞击过程中在前的L形防护栏的竖向板52与在后的L形防护栏的竖向架53相撞,如此位于在前的L形防护栏的竖向架53不会与在后的L形防护栏相撞,从而不会影响在前L形防护栏的缓冲筒4旋转,并且竖向板52正好撞击在在后L形防护栏的投影区,因此也不会影响在后L形防护栏的缓冲筒4的旋转。

更优选地,所述缓冲筒采用聚氨酯泡沫耗能材料制作,遭遇撞击后通过聚氨酯耗能材料的变形以消耗部分冲击能量,起到缓冲作用,同时汽车撞击到较为柔软的缓冲筒4上可避免强度较大的刚性撞击,最大限度降低撞击损伤。并且L形防护栏的竖向板52能起到支撑作用,实现在保证结构强度下也能有缓冲作用,兼顾软度缓冲性和硬度支撑性。缓冲筒的表面还涂覆荧光粉41,荧光粉41白天吸光,夜晚发光起到警示作用,防止因光线不足造成误撞。

不同规格的螺钉的尺寸有所不同,强度也就不一样,折断所需要的推力就不一样,具体推力数值可通过实验所测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估算不同车速不同车型碰撞时产生的能量,然后根据估算值选择螺钉的规格和数量,但是每个L形防护栏上的螺钉折断所要的推力不能过大,否则将在推动L形防护栏之前就把竖向板直接推倒,所以每个L形防护栏的钉入的螺钉不宜太多,可根据估算值再次选择L形防护栏叠加的数量,也就是结合对螺钉和L形防护栏综合选择来最终确定整个装置能消耗的冲击能量。使用时相邻两个L形防护栏的横向板1是前端与后端叠设,收合时所有L形防护栏可以直接叠设,占地空间较小,因此,在确保提高防撞能力的情况下还能实现便利快捷的拆装和携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L形防护栏配设的螺钉54的数量从前往后逐渐增加。比如,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L形防护栏1与第二L形防护栏2之间有一排螺钉54固定,第二L形防护栏2与第三L形防护栏3之间有两排螺钉54固定,由于一开始车辆碰到本装置时冲击力最大,因此位于最前面的第一L形防护栏1只有一排螺钉54,该螺钉54的阻力比较小,只能对冲击力进行一定消耗,所以车辆会继续移动,然后再经过两排螺钉54阻力的抵消再进一步变小,就这样,冲击力越来越小,阻力越来越大,使得吸收能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此,本实用新型不会与最大冲击力进行强度较大的刚性撞击,采取慢慢消耗冲击力的方式能有效避免本装置被直接撞毁,并产生更大冲击力的碎片而引起二次伤害,同时实现吸收能量的效果。最后,位于倒二位置L形防护栏在靠近被保护物体最近的L形防护栏上的阻力是最大,在本实施例中是第二L形防护栏2,第二L形防护栏2滑动到后端后,冲击力已经不足以让第三L形防护栏3再往后移动,这样能有效防止车辆撞击被保护的物体,大大提高安全性能。

其中,所述横向板1和竖向板2采用减震材料制作,比如采用PU发泡材料等,利用材料的减震性消耗部分冲击力,吸能效果好,缓冲作用更为明显。并且所述横向板为波浪形结构,相对在前的L形防护栏的横向板叠设在相对在后的L形防护栏的横向板上面,所以相对在前的L形防护栏的在冲断螺钉后横向板会在相对在后的L形防护栏的横向板滑动,横向板采用波浪形结构有助于增加摩擦力,利用摩擦阻力消耗部分冲击能量,起到耗能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防护装置还包括报警机构,该报警机构包括横向楔形柱61、竖向楔形柱62、报警铃63以及控制报警机构电路启闭的通电开关64,所述横向楔形柱61水平设在竖向板的后面,所述竖向楔形柱设在竖向板内,竖向板上开设供横向楔形柱插入的通孔(图未示)。横向楔形柱和竖向楔形柱都具有楔形端并且横向楔形柱的楔形端和竖向楔形柱的楔形端匹配设置,所述通电开关设在竖向楔形柱的楔形端上。通电开关64可以设为弹性开关,不按压就会关闭,横向楔形柱随L形防护栏向后移动,穿过通孔抵触竖向楔形柱,横向楔形柱61的楔形端撞上竖向楔形柱62的楔形端时通电开关64被横向楔形柱按压,此时报警机构电路开启,报警铃63响起,对周围车辆和环境起到警示作用。

更优选地,所述报警机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65和蓄电池(图未示),该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为报警机构电路供电。公路都在户外,会被太阳照射,因此可充分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内供电路使用,具有环保节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