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1888发布日期:2019-09-20 20:3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位锁,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都在追求交通智能化与停车规范化;目前市场上出现有各种各样的车位锁,平时把车位锁住,车来时开锁,车走时开锁后再锁住车位,因此相对繁琐、复杂不便捷,而且不适应在道路旁的车位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车位锁的控制原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包括箱体、箱盖、动力组件以及传动组件,箱体开口上设有密封槽与密封件C,所述箱盖为与箱体规格一致,箱盖表面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箱体内部设置的圆柱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源、变速电机、电子控制系统以及重力感应器;所述电源设置于箱体内部,所述变速电机一端与电源前端连接,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电子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变速电机另一端连接于电子控制系统,所述电源、变速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均固定于箱体内部,所述重力感应器连接于电子控制系统,所述重力感应器设置于箱体外部的延板上;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轴承座A、轴承座C、丝杆、螺母、推拉杆、连杆、轴承座B、转动轴、密封件A、摇臂杆、拦车杆、外套管、手动旋转装置以及密封件B;所述轴承座A设置于所述变速电机下方与变速电机连接,轴承座A、轴承座C与所述丝杆两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设置于箱体内,所述螺母套于丝杆上,螺母左右两侧设有柱体,左右柱体分别插入推拉杆一端的两个孔内使螺母与推拉杆活动连接,所述推拉杆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前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连杆后端于所述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B设置于所述连杆与转动轴连接处,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转动轴另一端与所述摇臂杆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箱体外部,摇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拦车杆固定连接,所述拦车杆上套装有所述外套管。

上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所述拦车杆上的外套管为活动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所述手动旋转装置设置于箱体侧壁上,所述手动旋转装置内与所述变速电机为轴连接,所述手动旋转装置外端设有多边形插口,同设有与所述多边形插口相应的多边插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通过车位锁上的重力感应器,当车轮碾压时,压力达到重力感应器的设置参数,并且碾压次数是单数时,说明汽车进入车位泊车,从而进入锁车状态,如离开时可通过APP进行无线信号发送至电子控制系统,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启动变速电机使拦车杆自动降落为初始状态,车辆离开,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车位锁智能全自动化,更好的管理道路旁的车位,使停车更为便捷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车位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拦车杆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拦车杆锁车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变速电机(1)、轴承座A(2)、丝杆(3)、螺母(4)、推拉杆(5)、电源 (6)、连杆(7)、轴承座B(8)、电子控制系统(9)、转动轴(10)、密封件A(11)、摇臂杆 (12)、重力感应器(13)、拦车杆(14)、外套管(15)、手动旋转装置(16)、密封件B(17)、密封槽(18)、密封件C(19)、箱体(20)、箱盖(21)、轴承座C(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包括箱体20、箱盖21、动力组件以及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0开口上设有密封槽18与密封件C19,所述箱盖21 为与箱体20规格一致,箱盖21表面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箱体20内部设置的圆柱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源6、变速电机1、电子控制系统9以及重力感应器13;所述电源6设置于箱体20内部,所述变速电机1一端与电源6前端连接,电源6另一端与所述电子控制系统9连接,所述变速电机1另一端连接于电子控制系统9,所述电源6、变速电机1、电子控制系统9均固定于箱体20内部,所述重力感应器13连接于电子控制系统9,所述重力感应器13设置于箱体20外部的延板上;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轴承座A2、轴承座C22、丝杆3、螺母4、推拉杆5、连杆7、轴承座B8、转动轴10、密封件A11、摇臂杆12、拦车杆14、外套管15、手动旋转装置16以及密封件B17;所述轴承座A2设置于所述变速电机1下方与变速电机1连接,轴承座A2、轴承座 C22与所述丝杆3两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设置于箱体20内,所述螺母4套于丝杆3上,螺母4左右两侧设有柱体,左右柱体分别插入推拉杆5一端的两个孔内使螺母4与推拉杆5活动连接,所述推拉杆1另一端与所述连杆7前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连杆7后端于所述转动轴 10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B8设置于所述连杆7与转动轴10连接处,均设置于所述箱体 20内,所述转动轴10另一端与所述摇臂杆12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箱体20外部,摇臂杆12 的另一端与所述拦车杆14固定连接,所述拦车杆14上套装有所述外套管15,所述外套管15。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拦车杆14上的外套管15为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动旋转装置16设置于箱体20侧壁上,所述手动旋转装置16内与所述变速电机1为轴连接,所述手动旋转装置16外端设有多边形插口,同设有与所述多边形插口相应的多边插杆。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子控制系统9可通过APP管理平台控制付费以及控制拦车杆14自动上升与降落。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车位锁的操作过程如下:

泊车上锁:

根据附图2-3所述,拦车杆14初始状态与地面接触,正好可以压在重力感应器13上面,从而当车轮碾压拦车杆14时,压力传送到重力感应器上,如车轮带来的压力达到重力感应器 13所设置的参数,并且所碾压的次数为单数时,说明汽车进入车位泊车,重力感应器13将信息转送至电子控制系统9,电子控制系统9启动变速电机1带动丝杆3旋转,将丝杆3旋转运动带动螺母4作直线运动,螺母4做直线运动推动推拉杆5,使动连杆7转动摇臂杆12 转动,从而使拦车杆14上升,当外套管15接触到车辆底盘时,电流变化反馈到电子控制系统9,使拦车杆14下降至一定高度,与车辆底盘保持距离,同时自锁,完成智能锁车过程。

解锁放行:

当车辆要离开时,可通过APP管理平台付清相关费用后,APP管理平台自动传递电信号给电子控制系统9,电子控制系统9启动变速电机1,使拦车杆14自动降落到初始状态,车辆离开。

故障处理:

当电源6电量不足时,变速电机1不能启动或机器出现故障时,此时可通过与手动旋转装置16外端多边形插口相对应的多边插杆,作为工具插入所述手动旋转装置16转动所述变速电机1主轴,使拦车杆14复位到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A2与轴承座C22之间安装所述丝杆3,丝杆 3上套有螺母4,使其具有省力与自锁的功能,并能承受较大的轴向正反推力。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拦车杆14与所述摇臂杆12固定连接,所述拦车杆 14上套设有所述外套管15,当拦车杆14上升阻拦车辆遭车轮冲撞时,所述外套管15会绕拦车杆14旋转,使车轮打滑,减少所述拦车杆14的受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