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1077发布日期:2020-05-06 23:4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软土路基是常见的一种特殊地区路基,多分布于江、河、海洋沿岸、内陆湖泊、塘、盆地和多雨的山间洼地。软土具有含水量大、渗透性差、天然强度低和压缩性高等特征,为了防止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公路等设施发生沉降,软土地区的路基通常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使得路基工后沉降达到控制标准。

授权公告号为cn208201545u、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12月07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厚软土路基的处治结构,包括从上至下安装的uhpc板层、过渡连接层和柱式桩。

现有处治结构应用浮力原理,把路基和处治结构漂浮在软土区域上,使其避免下沉,如此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少路基沉降,但是过渡连接层与柱式桩通过柱式桩支点支撑,连接强度不高,路基和软土区域之间连接性较差,且软土区域含水量大,地下水容易向上渗透到路基内,导致路基内部积水过多,从而影响路基本身结构的稳定性,容易出现路基塌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其解决了现有软土地区路基结构稳定性较差,路基容易出现塌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管桩、碎石垫层、防水卷材、钢筋混凝土层、承重层、锚杆和支撑在软土层上的挡墙;

所述挡墙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挡墙分别位于路基横向两侧,所述挡墙下部设置在所述软土层内,上部位于所述软土层表面上方,所述碎石垫层位于两个所述挡墙之间且处于所述软土层表面下方,所述防水卷材铺设在所述碎石垫层上表面,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位于两个所述挡墙之间且浇筑在所述防水卷材上表面,所述承重层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表面;

所述钻孔灌注桩下端位于所述软土层内,所述钻孔灌注桩上端穿过所述碎石垫层和所述防水卷材且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底部连接;

所述管桩下端位于所述软土层内,上端穿过所述碎石垫层和所述防水卷材且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

所述锚杆一端预埋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挡墙内。

采用上述结构,钢筋混凝土层浇筑成型时,可将防水卷材、钻孔灌注桩、管桩以及挡墙相互连接。锚杆的设置,加强了钢筋混凝土层和挡墙之间的连接强度,管桩和钻孔灌注桩的设置,使钢筋混凝土层通过管桩和钻孔灌注桩与软土层连接,提高了路基与软土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软土层的支撑能力,防止路基向下沉陷。挡墙可阻止路基向两侧坍陷,防水卷材能对软土层中的地下水进行拦截,以防软土层的水向上渗透到路基中,提高了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沉陷、坍塌现象,提高了路基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挡墙为直角梯形,所述挡墙斜边位于所述挡墙远离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一侧。

采用上述结构,支撑性较好,能有效减少路基向两侧坍塌。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钢筋混凝土层横向两侧均设置有锚杆,所述锚杆沿所述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锚杆为等间距布置。

采用上述结构,提高挡墙和钢筋混凝土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路基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钻孔灌注桩深度大于所述挡墙和所述管桩。

采用上述结构,钻孔灌注桩和管桩不同深度设置,可有效提高软土层与路基之间的连接性,减少软土层和路基形变。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钻孔灌注桩设置在所述路基中心两侧,所述钻孔灌注桩沿所述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钻孔灌注桩为等间距布置。

采用上述结构,提高软土层与路基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路基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管桩插设深度小于所述挡墙填筑深度且小于所述钻孔灌注桩浇筑深度,所述管桩均布在所述钻孔灌注桩四周。

采用上述结构,受力均匀,承重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钢筋混凝土层浇筑成型时,可将防水卷材、钻孔灌注桩、管桩以及挡墙相互连接。锚杆的设置,加强了钢筋混凝土层和挡墙之间的连接强度,管桩和钻孔灌注桩的设置,使钢筋混凝土层通过管桩和钻孔灌注桩与软土层连接,提高了路基与软土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软土层的支撑能力,防止路基向下沉陷。挡墙可阻止路基向两侧坍陷,防水卷材能对软土层中的地下水进行拦截,以防软土层的水向上渗透到路基中,提高了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沉陷、坍塌现象,提高了路基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路基横向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

图中,1、软土层;2、钻孔灌注桩;3、碎石垫层;4、防水卷材;5、钢筋混凝土层;6、承重层;7、锚杆;8、挡墙;9、管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钻孔灌注桩2、管桩9、碎石垫层3、防水卷材4、钢筋混凝土层5、承重层6、锚杆7和支撑在软土层1上的挡墙8。挡墙8设置有两个,两个挡墙8分别位于路基横向两侧,挡墙8下部设置在软土层1内,上部位于软土层1表面上方。碎石垫层3、防水卷材4、钢筋混凝土层5和承重层6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碎石垫层3、防水卷材4、钢筋混凝土层5和承重层6均位于两个挡墙8之间。挡墙8为直角梯形,挡墙8斜边位于挡墙8远离钢筋混凝土层5一侧。

参照图1,碎石垫层3处于软土层1表面下方,防水卷材4铺设在碎石垫层3上表面且与软土层1表面基本齐平。钢筋混凝土层5位于两个挡墙8之间且浇筑在防水卷材4上表面,承重层6位于钢筋混凝土层5上表面。钻孔灌注桩2下端位于软土层1内,钻孔灌注桩2上端穿过碎石垫层3和防水卷材4且与钢筋混凝土层5底部连接。钻孔灌注桩2浇筑深度大于挡墙8填筑深度和管桩9插设深度,钻孔灌注桩2设置在路基中心两侧,钻孔灌注桩2沿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钻孔灌注桩2为等间距布置。管桩9下端位于软土层1内,上端穿过碎石垫层3和防水卷材4且位于钢筋混凝土层5内,管桩9插设深度小于挡墙8填筑深度且小于钻孔灌注桩2浇筑深度,管桩9均布在钻孔灌注桩2四周。锚杆7一端预埋在钢筋混凝土层5内,另一端固定在挡墙8内。钢筋混凝土层5横向两侧均设置有锚杆7,锚杆7沿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锚杆7为等间距布置。钻孔灌注桩2横截面积大于管桩9横截面积,管桩9、钻孔灌注桩2以及挡墙8深度均由软土层1深度来定,软土层1越深,则管桩9、钻孔灌注桩2以及挡墙8越深。

钢筋混凝土层5浇筑成型时,可将防水卷材4、钻孔灌注桩2、管桩9以及挡墙8相互连接,防止路基向下沉陷,挡墙8可阻止路基向两侧坍陷,防水卷材4能对软土层1中的地下水进行拦截,以防软土层1的水向上渗透到路基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钻孔灌注桩(2)、管桩(9)、碎石垫层(3)、防水卷材(4)、钢筋混凝土层(5)、承重层(6)、锚杆(7)和支撑在软土层(1)上的挡墙(8);

所述挡墙(8)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挡墙(8)分别位于路基横向两侧,所述挡墙(8)下部设置在所述软土层(1)内,上部位于所述软土层(1)表面上方,所述碎石垫层(3)位于两个所述挡墙(8)之间且处于所述软土层(1)表面下方,所述防水卷材(4)铺设在所述碎石垫层(3)上表面,所述钢筋混凝土层(5)位于两个所述挡墙(8)之间且浇筑在所述防水卷材(4)上表面,所述承重层(6)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5)上表面;

所述钻孔灌注桩(2)下端位于所述软土层(1)内,所述钻孔灌注桩(2)上端穿过所述碎石垫层(3)和所述防水卷材(4)且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5)底部连接;

所述管桩(9)下端位于所述软土层(1)内,上端穿过所述碎石垫层(3)和所述防水卷材(4)且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5)内;

所述锚杆(7)一端预埋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5)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挡墙(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挡墙(8)为直角梯形,所述挡墙(8)斜边位于所述挡墙(8)远离所述钢筋混凝土层(5)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层(5)横向两侧均设置有锚杆(7),所述锚杆(7)沿所述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锚杆(7)为等间距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钻孔灌注桩(2)深度大于所述挡墙(8)和所述管桩(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钻孔灌注桩(2)设置在所述路基中心两侧,所述钻孔灌注桩(2)沿所述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钻孔灌注桩(2)为等间距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管桩(9)插设深度小于所述挡墙(8)填筑深度且小于所述钻孔灌注桩(2)浇筑深度,所述管桩(9)均布在所述钻孔灌注桩(2)四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属于路基技术领域,该路基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管桩、碎石垫层、防水卷材、钢筋混凝土层、承重层、锚杆和支撑在软土层上的挡墙;挡墙设置在路基横向两侧,挡墙下部设置在软土层内,碎石垫层位于两个挡墙之间,防水卷材铺设在碎石垫层上表面,钢筋混凝土层浇筑在防水卷材上表面,承重层位于钢筋混凝土层上表面;钻孔灌注桩下端位于软土层内,上端穿过碎石垫层和防水卷材且与钢筋混凝土层底部连接;管桩下端位于软土层内,上端穿过碎石垫层和防水卷材且位于钢筋混凝土层内;锚杆一端预埋在钢筋混凝土层内,另一端固定在挡墙内,解决了现有软土地区路基结构稳定性较差,路基容易出现塌陷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许亚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高速公路配套设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0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