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位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1710发布日期:2020-12-11 15:2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车位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位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车位桩。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尤其是大都市汽车拥有量的增加,车位紧张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满足车主的要求,在住宅小区内、办公楼及商场的停车场上往往是由物业管理或保安部门在地面或相关部位处标示车位主人的号码,但这样做对于早来一步并乱占车位的人来说仍是无济于事。因此,就出现了用于车位站位的车位桩。

现有技术中的车位桩的种类比较多,包括能自动升降的升降桩,但是现有的升降桩多是埋在地下,在安装时,需要在地面挖一个深坑然后将升降桩埋在坑内,安装过程十分麻烦,并且在出现故障后不方便维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智能车位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智能车位桩,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车位桩,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四个安装孔,四个所述安装孔呈矩形分布,所述安装板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立桩转动机构,两个所述立桩转动机构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立桩转动机构包括防水电机,所述防水电机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立桩,所述立桩上端设有防水报警灯,所述立桩前侧设有防水摄像头,所述立桩侧面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靠近立桩一侧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设有第一限位开关,所述安装板上端设有第二限位开关,所述第二限位开关与立桩相匹配,所述安装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有外部电源和蓄电池,所述控制盒内设有语音报警装置,所述语音报警装置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信号连接有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无线通讯连接有移动通讯设备,所述防水电机和防水报警灯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防水摄像头、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外部电源用于提供电能,蓄电池用于储存电能,当外部电源断开后,蓄电池能继续维持供电,装置依然可以使用;四个呈矩形分布的安装孔配合螺栓能将整个装置与地面固定;当车辆需要停入车库时,使用者通过移动通讯设备进行预约,预约信息中包含车牌号,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预约信息后将预约信息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预约信息后等待车辆进入,当两个防水摄像头监测到车牌后,将车牌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将当前车牌号与预约信息中的车牌号进行对比,若车牌号一致,就发出立桩降落控制信息,控制两个防水电机通电工作,使转轴带动立桩向下转动,当立桩触碰到第二限位开关后,第二限位开关将触碰信号反馈给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该信号后立即控制防水电机停止工作,这样两个立桩便被放平,车辆便可进入车位;若车牌号不一致,整个装置便不工作,这样便能防止车位被占用;当车辆出车库后,防水摄像头监测到车辆离开,处理器就发出立桩升起控制信息,控制两个防水电机通电工作,使转轴带动立桩向上转动,当立桩触碰到第一限位开关后,第一限位开关将触碰信号反馈给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该信号后立即控制防水电机停止工作,这样两个立桩便被立住;立桩在升降过程中,处理器会控制防水报警灯发出灯光警报,同时控制语音报警装置发出语音警报,以提醒周围的人员或者车辆,避免发生危险;当使用者在车库附近寻找车位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发出寻找车位信号,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首个寻找车位信号后将不再接收其他寻找车位信号,首个寻找车位信号传送给处理器后,处理器便控制防水报警灯发出灯光警报,同时控制语音报警装置发出语音警报,这样便于使用者寻找车位,为使用者提供便利;本装置安装在地面,不是埋在地下,所以不用在地面挖深坑,安装较为方便,在维修时也会方便许多,本装置能够辨识车辆,防止他人占用车位,另外还能够方便使用者寻找车位。

进一步限定,所述控制盒上端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这样的结构,能通过光照对蓄电池进行电量补充,减少市电消耗,节约能源。

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板下端设有若干排水槽。这样的结构,便于安装板下端排水,防止安装板周围积水。

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凸台,所述转轴与支撑凸台转动连接。这样的结构,能对转轴的端部进行支撑,使转轴转动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当车辆需要停入车库时,使用者通过移动通讯设备进行预约,预约信息中包含车牌号,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预约信息后将预约信息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预约信息后等待车辆进入,当两个防水摄像头监测到车牌后,将车牌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将当前车牌号与预约信息中的车牌号进行对比,若车牌号一致,就发出立桩降落控制信息,控制两个防水电机通电工作,使转轴带动立桩向下转动,当立桩触碰到第二限位开关后,第二限位开关将触碰信号反馈给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该信号后立即控制防水电机停止工作,这样两个立桩便被放平,车辆便可进入车位;若车牌号不一致,整个装置便不工作,这样便能防止车位被占用;

2、立桩在升降过程中,处理器会控制防水报警灯发出灯光警报,同时控制语音报警装置发出语音警报,以提醒周围的人员或者车辆,避免发生危险;

3、当使用者在车库附近寻找车位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发出寻找车位信号,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寻找车位信号后将该信号传送个处理器,处理器便控制防水报警灯发出灯光警报,同时控制语音报警装置发出语音警报,这样便于使用者寻找车位,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4、本装置安装在地面,不是埋在地下,所以不用在地面挖深坑,安装较为方便,在维修时也会方便许多。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车位桩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车位桩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安装板1、安装孔2、防水电机21、转轴22、立桩23、防水报警灯24、防水摄像头25、限位柱27、弧形槽3、第二限位开关31、控制盒4、太阳能板5、排水槽51、支撑凸台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车位桩,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设有四个安装孔2,四个安装孔2呈矩形分布,安装板1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立桩转动机构,两个立桩转动机构相互对称设置,立桩转动机构包括防水电机21,防水电机21传动连接有转轴22,转轴22固定连接有立桩23,立桩23上端设有防水报警灯24,立桩23前侧设有防水摄像头25,立桩23侧面设有限位柱27,限位柱27靠近立桩23一侧设有弧形槽3,弧形槽3设有第一限位开关,安装板1上端设有第二限位开关31,第二限位开关31与立桩23相匹配,安装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盒4,控制盒4内设有处理器,处理器电性连接有外部电源和蓄电池,控制盒4内设有语音报警装置,语音报警装置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处理器信号连接有无线接收装置,无线接收装置无线通讯连接有移动通讯设备,防水电机21和防水报警灯24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防水摄像头25、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31均与处理器信号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外部电源用于提供电能,蓄电池用于储存电能,当外部电源断开后,蓄电池能继续维持供电,装置依然可以使用;四个呈矩形分布的安装孔2配合螺栓能将整个装置与地面固定;当车辆需要停入车库时,使用者通过移动通讯设备进行预约,预约信息中包含车牌号,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预约信息后将预约信息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预约信息后等待车辆进入,当两个防水摄像头25监测到车牌后,将车牌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将当前车牌号与预约信息中的车牌号进行对比,若车牌号一致,就发出立桩降落控制信息,控制两个防水电机21通电工作,使转轴22带动立桩23向下转动,当立桩23触碰到第二限位开关31后,第二限位开关31将触碰信号反馈给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该信号后立即控制防水电机21停止工作,这样两个立桩23便被放平,车辆便可进入车位;若车牌号不一致,整个装置便不工作,这样便能防止车位被占用;当车辆出车库后,防水摄像头25监测到车辆离开,处理器就发出立桩升起控制信息,控制两个防水电机21通电工作,使转轴22带动立桩23向上转动,当立桩23触碰到第一限位开关后,第一限位开关将触碰信号反馈给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该信号后立即控制防水电机21停止工作,这样两个立桩23便被立住;立桩23在升降过程中,处理器会控制防水报警灯24发出灯光警报,同时控制语音报警装置发出语音警报,以提醒周围的人员或者车辆,避免发生危险;当使用者在车库附近寻找车位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发出寻找车位信号,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首个寻找车位信号后将不再接收其他寻找车位信号,首个寻找车位信号传送给处理器后,处理器便控制防水报警灯24发出灯光警报,同时控制语音报警装置发出语音警报,这样便于使用者寻找车位,为使用者提供便利;本装置安装在地面,不是埋在地下,所以不用在地面挖深坑,安装较为方便,在维修时也会方便许多,本装置能够辨识车辆,防止他人占用车位,另外还能够方便使用者寻找车位。

优选,控制盒4上端设有太阳能板5,太阳能板5与蓄电池电性连接。这样的结构,能通过光照对蓄电池进行电量补充,减少市电消耗,节约能源。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减少市电消耗的结构。

优选,安装板1下端设有若干排水槽51。这样的结构,便于安装板1下端排水,防止安装板1周围积水。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防止安装板1周围积水的结构。

优选,安装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凸台52,转轴22与支撑凸台52转动连接。这样的结构,能对转轴22的端部进行支撑,使转轴22转动更稳定。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使转轴22转动更稳定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