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位锁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1702发布日期:2020-12-11 15:20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位锁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泊车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位锁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私家车用作代步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近几年,汽车的大量增加导致车位的急剧短缺,在一些公共场所经常出现抢车位,甚至个人拥有的车位被他人私自占用的现象。此时车位锁应运而生,其是一种通常安装在地面上的机械装置,防止别人抢占车位,所以称为地锁,也叫车位地锁。现有的一种可自动升降的车位锁,其结构稳定性较差,易被破坏;并且,车位锁上最为重要的动力机构和控制动力机构工作的电子元器件容易被盗,防盗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位锁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位锁稳定性差,防盗性差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位锁,包括升降阻挡件和连接在升降阻挡件下方并驱动其上下移动的双剪叉升降机构;所述双剪叉升降机构的底部连接有固定设置的底座;所述升降阻挡件的下部具有容纳间,容纳间内设有推动双剪叉升降机构升降的丝杠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阻挡件的上方设有罩设在升降阻挡件外的防护壳,防护壳的第一端与升降阻挡件的第一端铰接,防护壳的第二端设有将该端锁定在升降阻挡件第二端的锁定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所述双剪叉升降机构包括两组支撑件;每组所述支撑件均包括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交叉布置且呈x形,并在交叉处活动连接;所述升降阻挡件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底座上对应第一滑槽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撑件的两根第一支撑条的上端均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两根第一支撑条的下端铰接在底座上远离第二滑槽的该端;所述支撑件的两根第二支撑条的上端铰接在升降件上远离第一滑槽的该端,两根第二支撑条的下端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所述丝杠驱动机构包括丝杠本体,传动连接在丝杠本体第二端的驱动电机,及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配置有移动电源;所述丝杠本体上螺纹连接推块,推块与第一支撑条连接带动第一支撑条在第一滑槽内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所述升降阻挡件的第二端连接有锁定件;所述锁定机构为锁具,所述锁具包括固定在防护壳第二端的锁壳及穿设在锁壳内的锁芯;所述锁芯上连接有锁钩,锁芯带动锁钩转动钩住锁定件,并将防护壳锁定在升降阻挡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所述升降阻挡件为槽钢件,槽钢件的槽口朝下设置;所述槽钢件的两侧边开设所述第一滑槽;所述丝杠驱动机构设于槽钢件的槽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所述底座为槽钢件,槽钢件的槽口朝上设置;所述槽钢件的两侧边开设所述第二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所述防护壳具有与升降阻挡件及底座适配的空腔,空腔的深度大于升降阻挡件与底座的厚度之和。

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位锁系统,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公开的车位锁;所述车位锁的丝杠驱动机构上可拆卸连接有带动其转动工作的摇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车位锁安装在车位上,通常安装在车位的入口处。车位锁的丝杠驱动机构工作,推动双剪叉升降机构在上升下降的同步带动其上连接的升降阻挡件同步升降。车位空置时,操作升降阻挡件升起,阻挡其它非车位使用人开车进入车位内,防止车位被私自占用。当需要停车入位时,操作升降阻挡件下降,正常停车进车位即可。由于防护壳罩设在升降阻挡件外,可防止作为动力机构的丝杠驱动机构内进入异物卡住丝杠本体,可保护丝杠驱动机构防止被破坏。一旦动力机构被破坏,该车位就不能正常使用。另外,防护壳的一端通过锁定机构锁止,另一端铰接在升降阻挡件上;解除锁止后,即可快速翻开防护壳,防护壳启闭方便,方便对丝杠驱动机构进行检修维护。由上述可见,本车位锁结构稳定,通过防护壳的保护作用,车位锁上的动力机构不易被破坏或盗取,车位锁安全有效,又便于检修维护,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防护壳未示出);

图2是图1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同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防护壳未示出);

图4是图1的前视示意图(防护壳未示出);

图5是图1的前视示意图(防护壳翻转状态);

图6是滑动轴处的节点示意图(滑动轴的一端未示出第一支撑条和

第一滑槽);

图7是摇把与丝杆本体可拆卸连接的节点示意图;

图8是限位开关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二滑槽1、底座2、第二支撑条3、第一支撑条4、锁钩5、锁定件6、锁芯7、卡托板8、升降阻挡件9、控制器10、驱动电机11、第一滑槽12、支撑板13、合页14、丝杠本体15、推块16、滑动轴17、摇把18、防护壳19、第一环槽20、卡簧21、第二环槽22、上限位开关23、下限位开关2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位锁,包括升降阻挡件9和连接在升降阻挡件9下方并驱动其上下移动的双剪叉升降机构;所述双剪叉升降机构的底部连接有固定设置的底座2;所述升降阻挡件9的下部具有容纳间,容纳间内设有推动双剪叉升降机构升降的丝杠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阻挡件9的上方设有罩设在升降阻挡件9外的防护壳19,防护壳19的第一端与升降阻挡件9的第一端铰接,防护壳19的第二端设有将该端锁定在升降阻挡件9第二端的锁定机构。

另外,还提供了应用于上述车位锁的车位锁系统,所述车位锁的丝杠驱动机构具有丝杠本体15,在丝杠本体15的第一端上可拆卸连接有带动其转动工作的摇把18。

升降阻挡件9的第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为角钢。在角钢上固定连接有合页14,合页14的一个转动叶片与角钢固定,合页14的另一个转动叶片与防护壳19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防护壳19的第二端可以合页14的轴为转动轴向上翻转起来,此时摇把18未连接在丝杠本体15上。当然,合页14可替换为铰链、转轴等。转动丝杠驱动机构是自动机构,可由移动电源提供电力,自动驱动丝杠本体15转动,从而带动双剪叉升降机构升降工作。另外,可通过人工摇动摇把18带动丝杠本体15转动,从而带动双剪叉升降机构升降工作,其是一种备用的手动方式,可在电力不足时作为紧急手段而使用。上述设置,解除锁定机构后可快速打开防护壳19,检修维护升降阻挡件9上的动力机构-丝杠驱动机构,例如更换移动电源,或为移动电源充电。

关于摇把18的可拆卸连接,如图7,丝杠本体15的第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盲孔,在盲孔上开设有纵向的贯通槽。防护壳19上对应盲孔和摇把18开设有避让孔,摇把18的插入端与盲孔适配,且可穿过避让孔插入盲孔内;并且,插入端上固定连接有插销,插销可嵌入接合到贯通槽内,通过摇动摇把18即可带动丝杠本体15同步转动。

所述双剪叉升降机构包括两组支撑件;每组所述支撑件均包括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3,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3交叉布置且呈x形,并在交叉处活动连接;所述升降阻挡件9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2,底座2上对应第一滑槽12开设有第二滑槽1;所述支撑件的两根第一支撑条4的上端均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2内,两根第一支撑条4的下端铰接在底座2上远离第二滑槽1的该端;所述支撑件的两根第二支撑条3的上端铰接在升降件上远离第一滑槽12的该端,两根第二支撑条3的下端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内。

上述中的滑动连接是如下设置的,在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1内各穿设有一根滑动轴17,滑动轴17的两端均连接有限位螺母;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条4的上端与对应其的滑动轴17连接,具体为,第一支撑条4上开孔并通过该开孔套设在滑动轴17上;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条3的下端与对应其的滑动轴17连接,具体为,第二支撑条3上开孔并通过该开孔套设在滑动轴17上。另外,上述的两根滑动轴17还可以如下设置,如图6,每一滑动轴17的两端均对应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1开设有第一环槽20,第一环槽20卡合在第一滑槽12内;滑动轴17可在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1内往复滑动不会脱轨。另外,每一滑动轴17上还对应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3转动设置有转套,或卡入卡簧21,使滑动轴17上成形出第二环槽22,第二环槽22与第一支撑条4、第二支撑条3上的开孔适配且卡合在开孔内。本双剪叉升降机构的刚度强,稳定性更佳,使用起来带动升降阻挡件9的升降更为平顺稳定,也不容易损坏。

另外,在第一滑槽12或第二滑槽1的两端均可设置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分为上限位开关23和下限位开关24,如图8。上限位开关23设置在升降阻挡件9升起在最高位时,滑动轴17抵靠在第一滑槽12或第二滑槽1上的该端。下限位开关24设置在升降阻挡件9降落在最低位时,滑动轴17抵靠在第一滑槽12或第二滑槽1上的该端。上述中的限位开关用于防止丝杠驱动机构过度工作造成设备损坏,限位开关可以设为压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接触式或非接触式传感器。

所述丝杠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连接在丝杠本体15第二端的驱动电机11,和与驱动电机11连接的控制器10;所述驱动电机11、控制器10配置有移动电源;所述丝杠本体15上螺纹连接推块16,推块16与第一支撑条4连接带动第一支撑条4在第一滑槽12内移动。

具体的,丝杠本体15的第一端转动支撑在支撑板13上。推块16与连接在第一支撑条4上的滑动轴17固定连接,推块16的上部连接在该滑动轴17的中段。驱动电机11可为伺服电机,驱动电机11、控制器10固定在容纳间内。容纳间内设有卡托板8,卡托板8与升降阻挡件9之间合围有可收容移动电源的空间。

所述升降阻挡件9的第二端连接有锁定件6;所述锁定机构为锁具,所述锁具包括固定在防护壳19第二端的锁壳及穿设在锁壳内的锁芯7;所述锁芯7上连接有锁钩5,锁芯7带动锁钩5转动钩住锁定件6,并将防护壳19锁定限制在升降阻挡件9上,防止防护壳19的第二端提拉起来。

具体的,锁定件6为一端固定在卡托板8上与锁钩5适配的锁定条,当然该锁定条也可为锁定环。与锁芯7配对的钥匙插入锁芯7中,转动钥匙带动锁芯7及连接其上的锁钩5转动,锁钩5正转则钩住锁定件6,锁钩5反转则解除钩住锁定件6。

所述升降阻挡件9为槽钢件,槽钢件的槽口朝下设置;所述槽钢件的两侧边开设所述第一滑槽12;所述丝杠驱动机构设于槽钢件的槽体内。槽体即为安装丝杠驱动机构的容纳间。

所述底座2为槽钢件,槽钢件的槽口朝上设置;所述槽钢件的两侧边开设所述第二滑槽1。

所述防护壳19具有与升降阻挡件9及底座2适配的空腔,空腔的深度大于升降阻挡件9与底座2的厚度之和。防护壳19随升降阻挡件9下降至最低位置时,防护壳19底部的下边沿支撑在地面或支撑平面上,升降阻挡件9与底座2重合在一起完全收容在防护壳19内,起到保护作用。因为车辆在进出车位的时候可能会碾压到车位锁。另外,在防护壳19的顶部成形有防滑条纹。该防滑条纹可设为内凹或外凸的条状件,该条状件与防护壳19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与防护壳19为一体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车位锁的底座2上钻孔并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车位的地面上,通常安装在车位的入口处。车位空置时,车位锁的驱动电机11带动丝杠本体15正转,推块16在丝杠本体15上沿着丝杠本体15的长度方向前移,推动双剪叉升降机构上升,带动其上连接的升降阻挡件9和防护壳19同步上升。此时,滑动轴17在第一滑槽12内被推块16从下限位开关24处推动到上限位开关23处,升降阻挡件9升起到最高点。此时,车位锁挡住车位的入口处,防止其他车辆私自进入车位内。车辆需要停入车位时,车位锁的驱动电机11带动丝杠本体15反转,推块16在丝杠本体15上沿着丝杠本体15的长度方向后退,推动双剪叉升降机构在下降,带动其上连接的升降阻挡件9和防护壳19同步下降。此时,滑动轴17在第一滑槽12内被推块16从上限位开关23处推动到下限位开关24处,升降阻挡件9降低到最低点,直到防护壳19底部的下边沿支撑在地面上。

车位锁的移动电源缺电时,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通过手动摇动摇把18带动丝杠本体15正反转,也可升起或降下升降阻挡件9。取放移动电源进行更换或充电时,通过锁芯7配对的钥匙解锁锁具与锁定件6间的锁定,向上翻起防护壳19的第二端将升降阻挡件9漏出即可方便操作维护。

上述中的正反转只是作为举例说明,正转、反转所对应的零部件的联动情况可与正转、反转互换。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