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钉打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16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钉打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的气动式工具,特别涉及通过使 在前端安装有螺钉的螺丝批头一边旋转一边沿轴向前进,将该螺钉打入 (拧入)工件中的螺钉打入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将作为上层材料的石骨板以螺钉固定在作为底层的木板上 时,通常是使用能够连续紧固多个螺钉的螺钉打入机。该螺钉打入机采用下述的构造即,通过将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的活塞的推力(打入力) 和气动马达的旋转力(螺钉拧紧力)使螺丝批头一面旋转一面沿轴向移 动的构造。根据相关构造,在螺丝批头的移动过程中,通过使螺丝批头 的前端嵌合在位于并列地连结了多根螺钉的螺钉连结带中的队列前面 的螺钉的头部,将该螺钉从螺钉连结带中脱离,保持该状态地将该螺钉 一边旋转一边贯穿上层件而打入(拧入)底层中,由此可以将上层件螺 钉固定在底层上。作为与该螺钉打入机相关的技术,已知以往的例如日本特开2000 -6040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在该以往技术中公开了下述构造即,在 活塞移至下移端附近之时,通过压缩空气所流入的返回气体室(返回蓄 压室)内的活塞返回用的压缩气体,将向气动马达的气体供给停止的构 造。这样,根据上述以往的气动马达停止机构,其是下述的构造,即在 活塞移至其下移端之前,当压缩空气从上室流入到返回空气室时,即切 断向气动马达的进气而停止该气动马达的构造。然而,压缩气体是随周 围的温度等条件变化而动作压力等变动的无形物质。因此,很难借助该 无形物来精确地控制气动马达的停止时刻。另外, 一般在该种螺钉打入机中,具备螺丝批头的活塞的下移动作 (螺钉的打入动作)是通过向气缸上室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的,而活塞4的上移动作(返回动作)是通过从退回空气室向气缸下室供给的压缩气 体(返回气体)进行的。返回空气室通常沿气缸的外周侧而设置,经设置在气缸下部侧的单 向阀(返回气体口 )而与该气缸内周侧相连通。活塞下移时若经过该单 向阀,压缩空气即从气缸上室经该单向阀而流入到返回空气室中。流入 到返回空气室的压缩空气,经设置在气缸下端部的返回孔而作用于活塞 的下面(气缸下室)。因此在螺钉的打入结束后,使用者对起动操作用 的扳机杆进行解除操作,将压缩空气向气缸上室的供给切断,同时若使 该气缸上室与大气相通,则活塞会经返回孔而通过作用于其下面侧的返 回空气室内的压缩空气进行上移,返回到上止点。作为这样的技术除了在上述所举出的日本特开2000 - 6040号公才艮之外还有日本特许第 3793272号。此外,在例如日本特开2000-6040号公才艮中,若活塞返回至下移 端附近而压缩空气流入空气室中,则利用该空气压开闭阀进行动作,关 闭压缩空气的向气动马达的供给路径,由此活塞移至下移端并且^f吏气动 马达停止。然而,在上述以往螺钉打入机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利用流 入到返回空气室中的压缩空气来使活塞返回到上止点侧的构造中,压缩 空气向返回空气室开始流入的时刻,设定在活塞完全移至下止点的稍前 的阶段。因此,在活塞完全移至到下止点的阶段,已经返回空气室的压 缩空气作用在该活塞的下面,并且可能发生气动马达停止了的状况。在 活塞完全移至下止点而结束螺钉的打入之前,若压缩空气作用于活塞的 下面侧(气缸下室),则活塞的推力(螺钉打入力)降低,发生螺丝批 头的前端从螺钉的头部脱离的所谓的罢工(come out),或者因气动马 达的旋转输出停止导致螺钉拧紧不完全的问题。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马达或者活塞的控制性能优良 的螺钉打入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螺钉打入机,具备气动马达,其用于将螺钉打入用的螺丝批头向螺钉柠紧方向旋转;活塞,其用于将上述螺丝批 头在螺钉打入方向移动;供给路径,其用于供给将上述气动马达驱动的压 缩空气;以及通路切断装置,其^:置于上述供给路径,并能够允许和切断 压缩空气的向上述气动马达的供给,其中,上述通路切断装置作为用于切 断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运动的驱动力而被利用。优选地,上述通路切断 装置具有通路切断部件,该通路切断部件被可沿上述活塞的移动方向移 动地设置,并且该通路切断部件随着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而被上述活 塞向下移方向推动。根据该构造,若活塞移至下移端而打入螺钉,则通路切断部件向活 塞下移方向移动,并由此切断压缩空气的向气动马达的供给,该气动马 达被停止。这样,利用有形体活塞的移动,通过使作为空气通路开闭阀 的通路切断部件移动而关闭压缩空气的供给路径,来停止气动马达。因 此,与利用以往无形体压缩空气的流入来切断气动马达的构造相比,可 以高精度地控制该气动马达的停止时刻。这样,由于通路切断部件基于活塞的移动动作而切断压缩空气的向 气动马达的供给,所以活塞移至下移端的时刻与气动马达被停止的时刻 不会相互偏离。从该意义来看可以高精度地控制气动马达停止的时刻。优选地,上述通路切断部件至少在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前的阶段被 向上述活塞的上移方向作用。根据该构造,可以一边吸收活塞移至下移 端阶段的冲击, 一边可靠地将该通路切断部件移动到通路切断侧。对于 通路切断部件,除了形成为包括该打入机的初始状态在内总是向活塞上 移侧作用的情况(作为作用部件而使用例如弹簧的情况)之外,还可以 形成为至少在活塞移至下移端前的阶段使例如压缩空气作用而向活塞 上移侧移动的构造。根据该构造,在活塞移至下移端的阶段,可以可靠 地使该通路切断部件向通路切断位置侧移动,由此可以形成可靠地切断 压缩空气对气动马达的供给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路切断部件是限制上述活塞的下移端位置的减 震器。根据该构造,活塞下移而与减震器抵接,由此来限制该活塞的下 移端。当作为有形体的活塞移至下移端时,减震器移动,由此切断了压 缩空气的向气动马达的供给路径,因此气动马达停止。这样,才艮据技术 方案2所述的构造,是通过作为有形体的活塞向下移端的移动动作,而关闭作为气体通路开关阀的减震器并停止气动马达的构造。因此,与以 往构成相比可以更高精度地控制气动马达停止的时刻,并由此可以得到 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除了使减震器具有限制活塞的下移端、并且吸收该冲击的通 常的功能外,还可使之兼备开闭压缩空气的向气动马达的供给通路的作 为开闭阀(阀门)的功能。由此不会增加部件个数而附加了上述通路开 闭功能,可以提高该螺钉打入机的附加价值。优选地,上述减震器被压缩空气和/或弹簧向上述活塞的上移方向 作用。根据该构造,可以可靠地将减震器向活塞上移方向作用。作为作 用减震器的机构,可以使用压缩空气或者弹簧,或者使用压缩空气与弹 簧双方作为作用机构。在作为作用机构而使用弹簧的构造情况下,通过 可从外部调整该弹簧的作用力,能够实现对气动马达停止时刻的任意的 调整。另外,由于通路切断部件4皮向活塞的上移方向(与打入方向相反)作 用,所以螺钉打入机主体因打入时的反作用而被抬起,由此活塞与通路切 断部件抵接,其结果是,即便通路切断部件移动到通路关闭侧,气动马达 也会经过一定时间(通路切断部件为克服该作用力而移动到关闭侧所需的 时间)后停止。因此,即使在螺钉打入机主体因打入时的反作用而被抬起 的情况下,气动马达在直到经过上述一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内仍旋转(气动 马达晚于活塞移至下移端后而停止)。这样,就不会发生所谓的拧紧剩余。 因此,使用者无需在意打入时的反作用,只需用较小的力来压靠打入机主 体,由此提高了该螺钉打入机的操作性能。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螺钉打入机具备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其用 于在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下止点)时,将压缩空气从用于供给驱动气 动马达的供给路径供给到上述活塞的下侧而使该活塞上移。根据该螺钉打入机,若活塞移至下移端,则压缩空气从用于供给压 缩空气到气动马达的流路供给到气缸下室(活塞的下面側),并且受该 压缩空气的作用活塞上移。由此就无需像以往那样,在气缸上设置单向 阀,而在活塞经过该单向阀时使气缸上室的压缩空气流入到返回空气 室,并将该返回空气室内的压缩空气作为活塞上移用的压缩空气来使页用。另外,由于是将气动马达驱动用的压缩空气转用于活塞上移用压缩 空气的构造,故可以使气动马达的停止动作与活塞的上移动作均在活塞 移至下移端之后来进行,并且使该两动作与以往相比在时间方面更为接 近(同时)地进行。由此在充分发挥活塞的推力之后,由于气动马达停 止,并且活塞上移,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所谓的露出或螺钉的拧紧剩余。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具备流路切换阀,该流路 切换阀在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时切换上述供给路径的连通对象。利用该 流路切换阀的动作停止压缩空气的向上述气动马达的供给,同时供给压 缩空气到上述活塞的下侧。根据该螺钉打入机,气动马达的停止及返回 空气对活塞下室的供给,由于根据作为单一部件的流路切换阀的移动进 行,故可以以筒单的构造获得上述作用效果,而且可以形成错误动作较 少的机构。优选地,上述流路切换阀包括限制上述活塞的下移端的减震器。根据 该构造,可以使减震器兼备作为流路切换阀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实现构成 的简单化及对错误动作的防止。优选地,上述减震器,皮设置成相对于收容上述活塞的气缸的下端部, 可沿上述螺丝批头的移动方向上下地移动,当上述减震器上移时,通过该 减震器上述气釭的下端部被气密地封堵,另一方面,向上述气动马达,供给 压缩空气的供给路径连通于该气动马达,当活塞移至下移端时,通过该 活塞的推力而使上述减震器下移,向上述气动马达供给压缩空气的供给 路径相对上述气动马达被关闭,另 一方面,该供给路径连通于上述活塞 的下侧。根据该构造,限制活塞的下移端的减震器作为针对流路开闭气 缸下室的开闭阀而发挥功能。若作为单一部件的流路切换阀的减震器上 移,则活塞下室与流路被关闭,活塞的下移(打入推力的产生)能够顺 滑地进行,另一方面,向气动马达供给压缩空气而使该气动马达旋转, 由此可靠地进行螺钉的打入。当螺钉的打入结束而活塞移至下移端时,减震器被打开而流路相对 气动马达的一侧被关闭,另一方面,对活塞下室被开放,由此在气动马 达停止的同时,供给返回空气。这样在螺钉的打入结束之后,气动马达停止而且返回空气被供给到活塞下室,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所谓的露出 或螺钉的拧紧剩余。优选地,上述减震器的上移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的,即^使上述 供给路径的压缩空气作用于该减震器的下侧,而将该减震器向上移侧作 用。根据该构造,形成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向上移侧作用作为单一流路 切换阀的减震器的状态。因此无需使用令设的弹簧而向上移侧作用减震 器,就此点而言可以实现构成的简单化。另外,优选地,上述供给路径包括在上述活塞处于下移端时位于该活 塞的下方的通气室。另外,优选地,上述气动马达在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 之前,从上述供给路径接受压缩空气的供给。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提供的螺钉打入机,具备控制装置,其被设 置在用于供给对气动马达进行驱动的压缩空气的供给路径,并控制上述活 塞或上述气动马达的动作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控制装置作为上述活塞 移至下移端运动的驱动力而利用。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装置是通路切断装置,该通路切断装置 设置于上述供给路径,并能够允许和切断压缩空气的向上述气动马达的 供给。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装置是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其用 于在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时,将压缩空气从上述供给路径供给到上述活 塞的下侧而使该活塞上移。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螺钉打入机的整体纵剖视图。本图表 示其#刀始状态。图2是实施方式的打入机的主体部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主体部的 初始状态o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是顶置阀和气缸上部周边的纵剖视图。 本图与图2同样地表示主体部在初始状态下的顶置阀的全闭状态。图4是气缸下部和减震器周边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减震器从下侧 的初始位置上移而使气动马达开始旋转的阶段。图5是实施方式的打入机的主体部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在顶置阀 处于半开状态下气动马达开始旋转的阶段。在该阶段下活塞尚未处于上 止点。图6是实施方式的打入机的主体部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顶置阀处 于全开状态,气动马达旋转并且活塞开始下移的阶段。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是全开的顶置岡以及气缸上部周边的纵 剖视图。本图表示顶置阀全开而开始下移的活塞。图8是实施方式的打入机的主体部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活塞移至 下止点,结果气动马达停止而螺钉打入结束了的阶段。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是移至下止点的活塞以及减震器周边的 放大图。本图中表示减震器压靠于活塞而下移,结果气动马达用的通气 路关闭的状态。图IO是从图1的箭头(10)方向看到的主体部的后视图。本图表示 杆被切换到钢板打入用的钢板模式位置的状态。图11是图10的(11) - (11)线剖视图。本图以纵剖面表示顶置 阀周边的内部构造。图12是图ll的(12) - (12)线剖视图。本图以横截面表示切换 阀的阀座部以及顶置阀。图13是主体部的后视图。本图表示杆被切换到木板打入用的木板模 式位置的状态。图14是图13的(14) - (14)线剖视图。本图以横截面表示切换 阀的阀座部以及顶置阀。图15是图14的(15) — (15)线剖视图。本图以横截面表示切换 阀的阀座部以及顶置阀。图16是主体部的上部即流量切换阀周边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活塞上移时的流量切换阀,阅主体相对阀座部克服压缩弹簧上移,结果经过 在阀座部与阀主体间所生成的间隙而形成排气的状态。图中l...螺钉打入机;2…主体部;2a…主体箱;2b…端壳;2c… 凹部;2d…位置保持凸部(钢板模式用);2e…位置保持凸部(木板模 式用);3…手柄部;4…起动阀;5…扳机;S…螺钉;W…工件;Wl… 上层件(石骨板);W2…底层(钢板或木板);6...空气管;7...蓄压室; 8…排气管;8a…排气口; 8b…排气室;ll...钉仓;12…螺钉连结带输 送机构;13…打入筒部;14…托架;14a…弹性隔离件;20...击打机构 部;21…气釭;21a…排气孔;21b…返回孔;21c…倾斜面;22…活塞; 23…螺丝批头;23a…双面宽部;24…气缸上室;25…气釭下室;26a… 插通孔;26b…主体部;26c…支轴部;26d…凸部;26e…间隙;27…保 持套筒;28...密封环;29…返回空气室;30...顶置阀;30a…顶置阀上 室;30b…通气室;30c…通气室;30d…顶置阀下室;30e…承压面(外 周侧);30f…承压面(外周侧);30g…排气孔;30h…排气室;31...压 缩弹簧;32…通气室;33…通气室;34…通气室;35…阀座部;40…流 量切换阀;41...阀座部;41a…基准通气孔;42...阀主体;42a...大通气 孔;42b…小通气孔;42c…支轴部;42d…承压面;42e…间隙;43…切 换杆;44…压缩弹簧;50…气动马达;51…旋转轴部;51a…刀头插通 孔;52…马达通气口; 53…轴承;54…轴承;55…旋转轴部;60…第二 框体;60a…支承孔;61…第一框体;61a…插通孔;61b…上面;63... 第三框体;70...减速机构部;71…太阳齿轮;72...行星齿轮;73...行星 架;73a…插通孔;74...轴承;75...内齿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图1~图1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和图 2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螺钉打入机1的非动作状态(初始状态)。该螺 钉打入机l具备大体具有圆筒形状的主体部2、和被设置成从主体部 2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向侧方突出的状态的手柄部3。在手柄部3 的基部附近配置有起动阀(trigger valve) 4。该起动阀4通过操作者以 指头进行扣拉操作的扳机5被开闭操作。起动阀4本身由于与以往的公 知技术相同,故省略对其构造及动作的详细说明。当使用者扣拉操作扳机5时,则 一根螺钉S被从主体部2的前端(图 1中的下端)打入到工件W中。工件W具有上层件Wl和底层W2的 双层构造,上层件W1例如为石骨板,底层W2为木板或钢板。在手柄部3的前端,连接有用于供给作为该螺钉打入机l的动力源 的压缩空气的空气管6。从该空气管6将压缩空气供给到手柄部3内部 的蓄压室7中。另外,在该手柄部3的内部,沿着其长边方向安装有排 气管8。该排气管8的一端侧(排气口 8a)在手柄部3的前端部开口。 排气管8的另一端侧与设置在主体部2内的排气室8b连通。在主体部2的下部和手柄部3的前端部之间,配置有收容将并列地 保持多根螺钉S S的螺钉连结带(省略图示)的钉仓ll、以及用于将 从钉仓11中抽出的螺钉连结带以与邻接的螺钉S相互间的间距相当的 距离间歇性地送向主体部2侧的螺钉连结带输送机构12。主体部2在图1中按从上侧到下侧的顺序具备击打机构部20、气动 马达50及减速机构部70。如图所示,相对手柄部3而言,击打机构部 20配置在上侧,气动马达50及减速机构部70配置在下侧。击打机构部20具备气缸21及收容在其内部的活塞22。活塞22以 可在气缸21中沿图1中上下往复移动地被收容。以下,作为气缸21内 部的空气室,将被活塞22气密地划分的上侧室称为气缸上室24,将下 侧室称为气缸下室25。气缸22在保持套筒27的内侧不可移动地保持。保持套筒27相对 本体部2的本体箱2a而固定。螺丝批头23的上端部可绕其轴旋转且不能沿轴向移动地结合在活 塞22的下部中心。螺丝批头23从活塞22的下部中心向下方(螺钉打 入方向)延长,下端部直至主体部2的前端部附近。在保持套筒27的上部外周侧,配置有呈圆筒形状的顶置岡(head valve) 30。由图3表示该顶置阀30及其周边的详细情况。图3表示如 下状态,即从图1和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开始扣拉操作扳机5,顶置 阀30开启,由此气动马达50开始旋转,而且减震器26上移。对于这 些从初始位置开始的动作后边进行叙述。该顶置阀30与端壳2b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31 31。顶置阀30总 是被该压缩弹簧31~31向下(关闭侧)作用。另外,该顶置阀30的上 侧的顶置阀上室30a,经过起动阀4而在受蓄压室7的压缩空气作用的 状态和与大气相通而不受压缩空气作用的状态间切换。该顶置阀上室 30a的空气压作用状态的切换是由扳机5的操作及起动阀4的动作来进 行的。在顶置阀30的下部,分别跨过全周地设置有外周侧的承压面30e 及内周侧的承压面30f,承压面30e、 30f分别向将顶置阀20的壁厚变 薄的方向倾斜。通常蓄压室7的压缩空气流入到被区划在外周侧承压面 30e下方的顶置阀下室30d中。因此,在承压面30e中总是作用着压缩 空气的空气压。作用于承压面30e的压缩空气气压,向将顶置阀30向 上方移动的方向作用。若通过扳机5的扣拉操作接通起动阀4,则顶置阀上室30a的压缩 空气被排气而向大气开放。压缩弹簧31~31的作用力被设定成比压缩 空气的作用在顶置阀30的承压面30e上的压力更小。因此,当起动阀4 接通作动后,顶置阀30则通过作用在其承压面30e上的压缩空气气压 来克服压缩弹簧31~31而上移。随着顶置阀30的上移,其下端和阀座部35的上面之间开始开启。 在其初始阶段(半开启的状态)内周侧的通气室30b与外周侧的顶置阀 下室30d连通,其结果是,压缩空气流入到通气室30b内。通气室30b 经过通气室32与气动马达50连通。因此,在顶置阀30刚开启的初始 阶段,首先气动马达50开始旋转。对于气动马达50的详细情况后边叙 述。流入到通气室30b内的压缩空气,由于作用在顶置阀30的内周侧 的承压面30f上,所以之后顶置阀30连续上移而完全开启。由图7来 表示顶置阀30全开的状态。若顶置阀30全开,则在安装在保持套筒27 的上部外周上的密封环27a与顶置阀30之间开有通气路。这样顶置阀 30的内周侧的通气室30c与通气室30b连通,因此压缩空气流入到该通 气室30c中。流入到通气室30c内的压缩空气,经过安装在气缸21的 上部的流量切换阀40而流入到气缸上室24内。由此当压缩空气流入到 气缸上室24内后活塞22下移。若活塞22下移,则螺丝批头23与活塞22 —体地沿其轴向下移。当螺丝批头23下移后,其前端与从钉仓11供给出来的螺钉连结带 中的一根螺钉S的头部卡合,将该螺钉S从螺钉连结带中分离后,打入 到工件W中。螺丝批头23的打入力(活塞22的推力)可以通过由以 下说明的流量切换阀40来切换流向气缸上室24的吸气流量而以大小两 等级进行切换。由图10~图16来表示该流量切换阀40的详细情况。该流量切换阀 40具备以气密地封堵气缸21的状态固定的大致圆盘形的阀台座41、阀 主体42、以及能够改变两者的相对位置的切换杆43。阀座部41嵌入在以杯状扩展的气缸21的上端部,并且4皮气密地夹 入在该气缸21的上端部与端壳2b之间。由此,阀座部41被固定在轴 向不能移动且不能绕轴旋转的状态。该阀座部41具有适度的弹性,限 制活塞22的上移端(上止点),并且具有作为吸收该上移时沖击的减震 器(緩沖体)的功能。在该岡座部41上设置有贯穿其板厚方向的基准 通气孔41a 41a。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基准通气孔41a ~ 41a配置在 周向三等分位置(间隔120° )上。如图12及图15所示,各基准通气 孔41a具有扇形的开口,其开口面积比较大。阀主体42与阀座部41的上面相面对地定位,并且是具有大致圆盘 形状的部件,在其上面中心一体地设有支轴部42c。阀主体42经由该支 轴部42c,以可沿其轴心旋转且可在一定范围内沿轴线方向平行移动的 方式被端壳2b支承。支轴部42c贯穿于端壳2b,并突出于设置在该端 壳2b的外面的凹部2c内。在该突出部分i殳置有切换杆43。切换杆43 由螺丝钉45固定在支轴部42c的前端。阀主体42的支轴部42c旋转位 置,可以通过该切换杆43的转动操作而从外部筒单地切换。如图10及 图13所示,端壳2b的凹部2c从后面看(图1中从上方看)被形成展 开约60。的扇形。切换杆4 3被以大致不从该凹部2b内探出的状态收 容。因此,切换杆43仅在约60。的范围内被转动操作。通过把切换杆 43仅以大约60。旋转操作,将阀主体42在约60。的范围内进行旋转操 作。在阀主体42上,分别将三个大通气孔42a~42a和三个小通气孔1442b ~ 42b贯穿于板厚方向而进行设置。三个大通气孔42a ~ 42a被配置 在以支轴部42c为中心的周向三等分位置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大通 气孔42a被形成为与上述阀座41侧的基准通气孔41a相周大小的扇形。 三个小通气孔42b~42b也被配置在以支轴部42c为中心的周向三等分 位置上。各小通气孔42b被配置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大通气孔42a、 42a 间的中央处。因此,三个大通气孔42a 42a与三个小通气孔42b 42b 间隔60。交替配地置在大致同一圓周上。因此,若在约60。的范围内 转动操作切换杆43,即可将其分别在大通气孔42a与阀座部41的三个 基准通气孔41a 41a对准的状态(图12所示状态)以及小通气孔42b 与岡座部41的三个基准通气孔41a ~ 41a对准的状态(图15所示状态) 之间切换。在大通气孔42a ~ 42a与阀座部41的三个基准通气孔41a ~ 41a对 准的状态以及小通气孔42b ~ 42b与阀座部41的三个基准通气孔41a ~ 41a对准的状态下,顶置阀30的内周侧的通气室30c与气釭上室24之 间的流路横截面积有很大不同。较之前者后者的横截面积更小。前者中 三个大通气孔42a ~ 42a的合计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三个基准通气 孔41a~41a的合计面积大致相等)为流路横截面积,后者中三个小通 气孔42b ~ 42b的合计面积为流路横截面积。因此,前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流入到气缸上室24的压缩空气 的流入量增大,故活塞22的推力增大,因此螺钉S的打入力增大。如 后所述该情况适用于底层W2为钢板的情况(钢板模式)。与之相对,后者的情况下,流路横截面积被收缩而在单位时间压缩 空气的向气缸上室24的流入量减小,结果是活塞22的推力较之前者变 小,因此螺钉S的打入力减小。该情况适用于底层W2为木板的情况(木 板模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螺钉打入机1,具备用于调整螺钉S的打入力 的流量切换阀40。根据该流量切换阀40,可以以两个等级来切换压缩 空气的向气缸上室24的流入量,由此无论针对所谓的钢板打入情况与 木板打入情况中的哪一个,均能够以最合适的打入力进行打入作业。图 10表示将切换杆43切换到适用于钢板打入模式的状态,图11表示将切 换杆43切换到适用于木板打入模式的状态。在凹部2c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切换杆43分别保持在钢板模式位 置和木板模式位置的位置保持凸部2d、 2e。另外,阀主体42通过设置 在其与端壳2b之间的压缩弹簧44而被向压靠于阀座部41的方向(图 中向下)作用。因此, 一体地安装在阀主体42的支轴部42c上的杆43 为,通过该压缩弹簧的作用力而被向压靠于凹部2c的位置保持凸部2d、 2e的方向作用的状态。利用该压缩弹簧44的作用力,杆43的相对于位 置保持凸部2d、 2e的弹性卡合状态得到保持,而被施加了适度的移动 阻力。通过施加该移动阻力,可以将切换杆43弹性地保持在各自的位 置上,防止其意外移动。下面,阀主体42如上所述通过压缩弹簧44而被向压靠于阀座部41 的方向作用。在上述钢板模式情况下,由于将具有大致相同开口面积的 大通气孔42a ~ 42a分别对准阀座部41的三个基准通气孔41a ~ 41a,所 以气缸上室24内的在活塞22上移时的压缩空气气压几乎不对阀主体42 作用。因此,当活塞在钢板模式下上移时,阀主体42被维持在压靠于 阀座部41的上面的状态,因此压缩空气的向气缸上室24内的流入及从 气缸上室24内的排气均可以经过以三个基准通气孔41a ~ 41a的合计面 积作为横截面积的流路来进行。与之相对,在图13 ~图16所示的木板模式的情况下,将与台座部 41的三个基准通气孔41a~41a相比具有^艮小开口面积的小通气孔 42a 42a分别对准该阀座部41的三个基准通气孔41a ~ 41a。因此如图 15所示,在各基准通气孔41a中,阀主体42的下面处于露出于气缸上 室24内的状态。该被露出的部分作为承受在活塞上移时气缸上室24内 的压缩空气气压的承压面42d而作用,所以气缸上室24内的压缩空气 压作用在阀主体42上。此时,气缸上室24内的压缩空气压在4吏阀主体 42克服压缩弹簧44而上移的方向作用。压缩弹簧44的作用力,被以通 过气缸上室24内的在活塞22上移时的压缩空气气压而使该阀主体42 能够上移的方式适当地设定。如图16所示,若阀主体42克月良压缩弹簧44上移,则该阀主体42 从阀座部41的上面分离而在两者之间产生间隙42e。活塞上室24经过 该间隙42e除与阀主体42的三个小通气孔42b~42b之外,还与三个大 通气孑L 42a ~ 42a相连通。这样,在图10~图12所示的钢板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将阀主体42 的大通气孔42a分别对准阀座部41的基准通气孔41a 41a,所以活塞 下移时单位时间内向气缸上室24的吸气流量增多,从而获得较大的打 入力,并且在活塞上移时单位时间内从气缸上室24排出的排气量仅被 确保充足的量,由此可以确保高排气效率,获得活塞22的顺滑上移动 作。与之相对,在图13~图16所示的木板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在活塞 下移时减小单位时间内向气缸上室24的吸气流量,而获得与木板打入 相适应的较弱打入力。另外,在活塞上移时通过使阀主体42克服压缩 弹簧44而移动,可以自动扩大流路横截面积而确保高排气效率。因此 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活塞22的顺滑的上移动作。排气经过流量切换阀40返回到顶置阀30内周侧的通气室30c。此 时,顶置阀30由于下移而对保持套筒27关闭,所以通气室30c处于与 通气室30b和顶置阀下室30d被气密地切断的状态。因此,排气经过设 置在顶置阀30的排气孔30g~30g而排出到该顶置阀30的外周侧的排 气室30h中。排气室30h经过未图示的排气路与排气室8b连通,所以 被连通到手柄部3内的排气管8。流入到排气管8内的排气(压缩空气) 经过排气口 8a而向大气中排放。另外,在气缸21的上部侧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21a~21a。 该排气孔21a ~ 21a被安装在外周侧上的气缸28仅在一个方向(吸气侧) 气密地封堵(单向阀)。因此,气缸上室24的在活塞上移时的排气,除 通过上述流量切换阀40之外,也可通过该排气孔21a 21a来进行。从 该排气孔21a 21a排出了的压缩空气,与经过流量切换阀40的排气情 况相同流入到通气室30c内,然后经排气孔30g~30g被排出到排气室 30h中。气缸下室25的在活塞下移时的排气,经过多个设置在气缸21的下 部侧的周壁上的返回孔21b~21b进4亍。该返回孔21b~21b向在气釭 21与保持套筒之间被气密地划分的返回空气室29开口。如后所述,在 活塞22移至下移端(下止点)而将减震器26打开的阶段,压缩空气经 过返回孔21b ~ 21b从通气室33流入到该返回空气室29内。流入到该 返回空气室29内的压缩空气,在活塞22上移时再次经过返回孔21b返回到气缸下室25内,以此作为用于使活塞22上移的动作源来利用。下面,活塞22的下移端位置(下止点)受减震器26限制。由图4 及图9表示减震器26及其周边构成的详细情况。该减震器26是气密地 封堵气缸21的下端部的弹性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震器26在一定范 围内可在活塞移动方向(图4中上下方向)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减震器 26a的中心贯穿而设置有插通孔26a。螺丝批头23可沿其轴向移动地插 通于该插通孑L 26a内。该减震器26具备主体部26b及从主体部26b的下部中心向下方延 伸的支轴部26c。将主体26b的上部形成为,其圆周面在随着到上侧直 径变小的方向倾斜的截锥体形状。通过把该主体部26b的圆周面压靠在 形成于气缸21的下侧开口部的内周的倾斜面21c,由此气釭下室25与 后述的通气室33被气密地密封。该减震器26的支轴部26c,经过固定于主体箱2a的第一框体61的 插通孔61a,并且在其下侧以可在轴向移动的状态插入并支承在同样地 固定于主体箱2a的第二框体60的支承孔60a中。后述的气动马达50 的上侧的旋转轴部51经由轴承53可旋转地被支承于该第二框体60。该减震器26如图9所示,在活塞22移至下移端位置后, 一边吸收 此时的沖击, 一边由该活塞22的推力而向下侧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 移动到其下侧的位置被设为减震器26的初始位置。如后所述,活塞22 移至下止点而使减震器26向下侧移动,这样气缸下室25与通气室33 连通。由此压缩空气从通气室33供给到气缸下室25内,并经过返回孔 21b流入到返回空气室29内。在主体部26b的下面,且在支轴部26c的周围处,跨过全周地设置 有截面呈半圆形状的凸部26d。上述第一框体61的上面61b位于该凸 部26d的下方。如图4所示当该减震器26通过扳机5的扣拉操作而位 于上侧,该凸部26d则处于从第一框体61的上面61b分离的状态。在 该状态下,凸部26d的外周侧的通气室33与插通孔61a内连通。如后 述那样通气室33经通气室32与顶置阀内周侧的通气室30b连通。因此 在一旦顶置阀30被开启而刚开启的初始阶段,由于压缩空气被供给到 通气室33中,随着减震器26从初始位置上移,压缩空气从蓄压室7供给到气动马达50内,由此气动马达50开始旋转。与之相对,如图9所示在减震器26向下侧移动时,凸部26d处于 压靠在第一框体61的上面61b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上所述通气室 33与气缸下室25连通。另外,通气室33相对于插通孔61a、通气室34 及马达通气口 52气密地密封。如后述那样,在该密封状态下,压缩空 气的从蓄压室7向气动马达50的供给被切断,从而无法驱动气动马达 50。下面,气动马达50随着通过扳机5的扣拉操作打开顶置阀30,在 其刚开启的初始阶段开始旋转。顶置阀30的下部内周侧的通气室30b 经过通气室32、 33、 34与气动马达50的吸气口 52连通。因此如图3 所示,在顶置阀30相对于阀座部35被关闭的状态下,通气室30b与蓄 压室7被切断。因此无法实现压缩空气的向达吸气口 52的供给,因此 无法驱动气动马达50。通过扳机5的扣拉操而将顶置阀上室30a与大气相通,若顶置阀30 开始开启,则顶置阀30的外周侧的顶置阀下室30d与内周侧的通气室 30b连通。由此向通气室30b供给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向通气室30b 的供给是,从顶置阀30上移而在密封环27a与顶置阀30的内周面之间 生成间隙,由此使该通气室30b与顶置阀内周侧的通气室30c连通之前 的阶段,即,压缩空气向通气室30c供给而使活塞22开始下移之前(开 启的初始阶段)开始的。如上所述,通气室30b因经过通气室32而与 通气室33连通,故压缩空气若流入通气室30b则流入通气室33。流入 到通气室33内的压缩空气,产生使移动到下侧了的减震器26上移的作 用。即,在初始状态通气室33的压缩空气沿向上侧移动的方向作用在 减震器26的位于下侧的主体部26b的下面亦即凸部26d的外周侧。因 此在该阶段下,该减震器26从其初始位置开始上移。在减震器26上移 时,气缸下室25与通气室33之间被气密地切断,并且通气室33与通 气室34连通。因此,流入到通气室30b中的压缩空气经过通气室34和 马达吸气口 52而向气动马达50供给,由此气动马达50开始旋转。即 在顶置阀30刚开启后,气动马达50先开始旋转。在气动马达50的旋转轴部51,在其全长范围内贯穿地设置有截面 呈圆形的刀头插通孔51a。螺丝批头23以能够绕轴相对旋转且在轴向可相对移动的状态被插通在该到头插通孔51a内此外,气动马达50自身因采用以往公知的叶轮液压马达,故省略 对其构造的详细说明。气动马达50下侧的旋转轴部53,经由轴承54可旋转地支承在安装 于主体箱2a的前端部的第三框体63。在该第三框体63与上述第二框体 60之间安装有气动马达50。气动马达50下侧的旋转轴部55与减速机构部70结合。在本实施 方式中,该减速机构部70使用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太阳齿轮71安装 在旋转轴部55上。该太阳齿轮71与两个行星齿轮72、 72啮合。两个 行星齿轮72、 72与固定于主体箱2a的内齿圏75啮合。该两个行星齿 轮72、 72由行星架73所支承。行星架73经由轴承74而可旋转地支承 于主体箱2a的前端。在行星架73的中心沿其中心轴线贯穿形成有用于插通螺丝批头23 的插通孔73a。螺丝批头23以可轴向相对移动且不可绕轴旋转地形成一 体的状态,皮插通在该插通孔73a内。行星架73的插通孔73a的内周由截面可见具有一对相互平行的直 线部分、和一对与该直线部分的两端部相连的局部圆弧状部分(以下简 称长圓形)。与之相对,在螺丝批头23的轴向下侧大致一半的范围内, 在沿轴向的很长范围与上述插通孔73a的长圆形截面形状相对应地设置 有相互平行的平面部23a、 23a。以在该螺丝批头23沿其轴向移动的全 范围内平面部23a、 23a总是位于插通孔73a内的方式,在轴线方向;f艮 长范围内设置该平面部23a、 23a。这样通过使平面部23a、 23a总是位 于行星架73的插通孔73a内,随着螺丝批头23绕其轴旋转而使其与行 星架73为一体,由此,经过行星架73输出的气动马达50的转矩被传 递到螺丝批头23。这样,气动马达50的旋转输出由减速机构部70减速并传递给螺丝 批头23。这里气动马达50和减速机构部70的转矩,在主体部2的前端 部侧即最接近螺钉S的打入部位的部位传递给螺丝批头23。因此,不 会极力造成该螺丝批头23的扭转,可以将转矩(螺钉扭矩)有效地施加到螺钉s上。在主体部2的下端设置有圆筒形的打入筒部13。螺丝批头23在该 打入筒部13的内周侧一边旋转一边往复移动。在该打入筒部13长边方 向途中位置连接有上述螺钉连结带输送机构12。利用该螺钉连结带输送 机构12,与螺钉S的打入动作相连动,螺钉连结带将每隔一个间距被 间歇地输送,将螺钉S —根根地供给到打入筒部13内。在打入筒部13的前端部,为了防止工件W受损伤而安装有托架14, 该托架14上装有弹性隔离件14a。打入筒部13经由该托架14顶靠于工 件W,并在该状态下进行螺钉S向工件W的打入(紧固)动作。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螺钉打入机1,若在压缩空气供给到 蓄压室7中的状态下扣拉操作扳机5,顶置阀上室30a向大气开放而使 顶置阀30上移。若顶置阀30上移,则在其刚开启的初始阶段压缩空气 首先,皮供给到通气室30b,该压缩空气经过通气室30b流入到通气室33 内。若压缩空气被供给到通气室33内,减震器26则因其压力而从初始 位置开始上移。由此关闭气缸下室25,并且通气室33与通气室34相连 通。这样通过蓄压室7与通气室30b、 32、 33、 34连通,将压缩空气供 给到气动马达50,由此气动马达50开始旋转。螺丝批头23利用气动马 达50的旋转而在螺钉柠紧方向旋转。另外,若顶置阀30被完全打开,压缩空气则经过通气室30b而供 给到通气室30c内。该压缩空气经过流量切换阀40而供给到气缸上室 24内,活塞22由此下移。若活塞22下移则螺丝批头23也一体下移。 因此,螺丝批头23利用气动马达50而一边在拧紧螺钉方向旋转, 一边 利用活塞22而向螺钉打入方向下移。由此一根被供给到打入筒部13内 的螺钉S通过螺丝批头23而被打入并紧固于工件W中。在活塞22下移的过程中,气缸下室25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经过位 于活塞23的周围的减震器26的插通孔26a等而与向大气开放。另外剩 余的部分经过返回孔21b 21b流入返回空气室29内而得到蓄压。因此 活塞22顺滑地下移。通过活塞22顺滑地下移,螺钉S通过螺丝批头 23被打入到工件W中。如图9所示,当活塞22抵接于减震器26而移至下移端(下止点), 时,螺钉S的打入(拧入)则完成。如图示那样,通过使活塞22移至 下移端并与减震器弹性地抵接来吸收该冲击。另外,减震器26通过活 塞22的抵接动作(活塞22的推力)而向下侧移动。若减震器26向下侧移动,其主体部26b则从气缸21的下侧开口部 脱离,结果在减震器26与倾斜面21c之间的全周范围内生成了间隙26e。 气缸下室25经过该间隙26e与通气室33连通。若维持扳机5的扣拉操 作,则可维持压缩空气被供给到通气室33中的状态。因此,经过该间 隙26e、气缸下室25及返回孔21b,活塞返回用的充足的压缩空气从通 气室33被供给到返回空气室29内。另外,若利用活塞22的推力而将减震器26移动到下侧的初始位置, 其主体部26b的凸部26d则压靠在第一框体61的上面。这样,由于通 气室33与通气室34之间的连通状态被切断,压缩空气的向马达吸气口 52的供给被切断,所以气动马达50的旋转自动停止。因此,即便在扣 拉操作扳机5的状态下,活塞22的到达下移端的时刻与气动马达50的 停止时刻仍为同时(大致同时进行)。因此,能够防止螺钉S对工件W 的拧紧过度。之后,若使用者解除扳机5的扣拉操作,压缩空气则经过起动阀4 被供给到顶置阀上室30a内,所以顶置阀30下移。顶置阀30下移,当 其下端部气密地抵接于阀座部25时,通过密封环27a而将通气室30c 与通气室30b切断,而且通气室30b与顶置阀下室20d被切断。因此压 缩空气的向气釭上室24的供给被切断。 一旦压缩空气的向气缸上室24 的供给被切断,该气缸上室24内的压缩空气则经过流量切换阀40、排 气孔21a 21a、顶置阀30的排气孔30g ~ 30g、排气室30h以及排气管 8而与向大气开放(对活塞22生成下移方向的推力)。这样,顶置阀30被关闭而将压缩空气的向气缸上室24的供给切断, 另一方面, 一旦该气缸上室24处于可与大气相通的状态,活塞22则可 利用在返回空气室29内所蓄压的压缩空气返回到上止点。另外,在顶置阀30被关闭的状态下,由于压缩空气的向通气室33 的供给被切断,减震器26维持在移动到下側的状态(减震器26的初始位置)。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螺钉打入机l,若活塞22移至下移端而与 减震器26抵接,则利用该推力减震器26克服空气室33的压缩空气的 作用力下移。若减震器26下移,则通过设置在其下面的凸部26d抵接 于第一框体61的上面61b,由此将空气室33和空气室34之间的气体 通路被切断,气动马达50停止。这样,形成如下构成随着有形物的 活塞22的下移,作为通路切断部件的减震器26移动到关闭侧,气动马 达停止。由于以往技术采用利用作为无形物的压缩空气来使通路切断部 件移动到关闭侧的构造,所以存在气动马达停止时刻产生了偏差的问 题。在本实施例中不存在类似的问题,较以往更能精确地控制气动马达 50的停止时刻,而且可以提高该时刻的重复精度。另外,根据例示的实施方式,减震器26在通过扳机5的扣拉操作 而将压缩空气供给到通气室33、 34时,会被通气室33、 34的压缩空气 向上方(活塞上移方向)作用。因此,在活塞22抵接后,减震器26克 服该通气室33、 34的压缩空气的作用力而下移到关闭侧。从该观点出 发,在活塞22移至下止点后,滞后一定时间而气动马达50停止。由此 即便通过打入时的反作用而将主体部2抬起并且相对地活塞22抵接于 减震器26,气动马达50也会在之后的一定时间旋转。因此消除了所谓 的拧紧剩余。因此,使用者无需用很大的力来压靠该主体部2,以便在 螺钉打入时主体部不会因其反作用而抬起。就此点而言可以提高该螺钉 打入机l的操作性能。另外,减震器26除具有限制活塞22的下止点的功能以及吸收活塞 22的冲击的功能的通常的功能外,还兼有作为开闭压缩空气的向气动马 达50的供给路径的关闭阀的功能。因此,可以实现该减震器26乃至该 螺钉打入机1的高附加价值化。另外,若减震器26下移,则在该减震器26与气缸21的倾斜面21c 之间生成间隙26e,所以气缸下室25与通气室33连通,因此压缩空气 从通气室33流入到该气缸下室25内。该压缩空气作为用于将活塞22 上移的返回空气而被利用。因此,可以省略在本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螺钉 打入机1中省略设置在气缸下部侧的、用于连通气缸上室24与返回空 气室29的单向阀。23而且,如上所述,在活塞22移至下止点而结束螺钉S的打入之后, 返回空气作用在活塞22的下面,而且将气动马达50停止。因此,可以 可靠地防止以往所谓的露出(come out)或螺钉S的拧紧剩余。另外,由于采用如下的构造,即将用于对向气动马达50供给压缩 空气的流路,即通气室33的压缩空气作为活塞上移用的返回空气来使 用,因此基本上不需要以往的单向阀及返回空气室。在本实施方式中辅 助地设置有返回空气室29及返回孔21b ~ 21b。另外,由于是将单一部件的减震器26作为流路切换阀而发挥功能 的构造,所以可以获得既维持筒单的构造而且进行可靠的螺钉打入动作 (没有错误动作)的螺钉打入机l。可以对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追加多种变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减 震器26是利用空气室33、 34的压缩空气的作用力而向活塞上移侧(开 启侧)作用的构造。然而,可以在例如省略了图示的支轴部26c的周围, 即主体部26b的下面与第一框体61的上面61b之间安装压缩弹簧。由 此,除上述压缩空气的作用力之外还可利用该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将减震 器26向活塞上移侧作用。此时,优选地,可通过从外部的操作来改变 上述压缩弹簧的作用力。由此就能够针对活塞22的推力任意地调整活 塞26的作用力,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螺钉打入机l的附加价值。例示出作为随着活塞22的移动而进行移动而开闭向气动马达50的 气体通路的通路切断部件,使用了减震器26的构造。然而也可以制成 使用与该减震器不同的部件,作为具有开闭气体通路的开闭功能的通路 切断部件的构造。另外,在以上的实施例中,例示出将减震器26作为流路切换阀使 用的构造,但对于流路切换阀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即另设与减震器 26不同的部件,并使该另设部件在活塞移至下止点时移动,使气动马达 50用的压缩空气作用在活塞22的下面的构造。另外,此时也可以制成 另外采用其它部件来切断压缩空气对气动马达50的供给路径。也就是 在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气缸下室25对通气室33的相通动作、与对 气动马达50的压缩空气的切断动作会随着单一部件的减震器26的移动 而大致同时进行的构造,但两动作在活塞22移至下止点之后不一定要同时进行。另外,也可以制成利用其它压缩弹簧将减震器26向上移侧作用的 构造。此时,可以省略凸部26,且无需^f吏通气室33的压力作用在该减 震器26的下面侧而使该减震器26从初始位置开始上移的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动马达,其用于将螺钉打入用的螺丝批头向螺钉拧紧方向旋转;活塞,其用于将上述螺丝批头在螺钉打入方向移动;供给路径,其用于供给将上述气动马达驱动的压缩空气;以及通路切断装置,其可允许和切断压缩空气的经由上述供给路径而向上述气动马达的供给,上述通路切断装置作为用于切断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的运动的驱动力而被利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通路切 断装置具有被可在上述活塞的移动方向移动地设置的通路切断部件,并 且该通路切断部件随着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而被上述活塞向下移方向 推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通路切 断部件至少在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前的阶段,被向上述活塞的上移方向 作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通路切 断部件是限制上述活塞的下移端位置的减震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震器 被压缩空气和/或弹簧向上述活塞的上移方向作用。
6. —种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动马达,其用于将螺钉打入用的螺丝批头向螺钉拧紧方向旋转; 活塞,其用于将上述螺丝批头在螺钉打入方向移动; 供给路径,其用于供给将上述气动马达驱动的压缩空气;以及 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其用于在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时,将压缩空气 从上述供给路径供给到上述活塞的下侧而使该活塞上移。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迷压缩空 气供给装置具备在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时切换上述供给路径的连通对 象的流路切换阀,通过该流路切换阀的动作而停止压缩空气的向上述气 动马达的供给,并且供给压缩空气到上述活塞的下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流路切 换阀包括限制上述活塞的下移端的减震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震器 被设置成相对于收容上述活塞的气缸的下端部,可沿上述螺丝批头的移 动方向上下地移动,当上述减震器上移时,通过该减震器上述气缸的下端部被气密地封 堵,另一方面,向上述气动马达供给压缩空气的供给路径连通于该气动 马达,当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时,通过该活塞的推力而使上述减震器下 移,向上述气动马达供给压缩空气的供给路径相对于该气动马达被关 闭,另一方面,该供给路径连通于上述活塞的下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震器 的上移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的,即使上述供给路径的压缩空气作用 于该减震器的下侧而将该减震器向上移侧作用。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 在于,上述供给路径包括在上述活塞处于下移端时位于该活塞的下方的 通气室。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 在于,上述气动马达在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之前,从上述供给路径接受 压缩空气的供给。
13. —种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动马达,其用于将螺钉打入用的螺丝批头向螺钉拧紧方向旋转; 活塞,其用于将上述螺丝批头在螺钉打入方向移动; 供给路径,其用于供给将上述气动马达驱动的压缩空气;以及 控制装置,其设置于上述供给路径,控制上述活塞或上述气动马达 的动作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控制装置作为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的运动的驱动力而被使用。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是通路切断装置,该通路切断装置可允许和切断压缩空气的经由上述供给路径而向上述气动马达的供给。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螺钉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是压缩空气供给装置,该压缩空气供给装置用于在上述活塞移至下移端时,将压缩空气从上述供给路径供给到上述活塞的下 侧而使该活塞上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螺钉打入机具有控制对活塞(22)或气动马达(50)的动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控制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为减震器(26)。减震器(26)随活塞(22)向下移端移动而移动,切换压缩空气的向气动马达(50)的供给路径(33、34)。另外,随着减震器(26)的移动,供给路径(33、34)与设置在气缸(21)下侧的室连通,从而空气压力作用于活塞(22)的下侧。
文档编号B25B21/00GK101259608SQ20081000733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6日
发明者向山兼司, 福井弘幸, 芝原显, 荒田宪, 须藤淳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