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56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模切生活用纸 产品的滚压模切刀辊。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次性卫生用品的产品生产制作行业中,已广泛应 用了整体式旋转模滚压模切刀辊来切制各种类型妇女卫生巾、卫 生护垫、成人、婴儿纸尿裤、宠物垫、医用床垫、马桶垫等一系 列产品。现有的旋转模切刀辊,在上辊筒表面雕刻凸形各类一次性卫 生用品产品图案的模切刀锋,下辊是光辊筒,上、下辊且安装在 卫生用品生产设备的模切工位(机架)上,自动线设备输送的制 品原料,经模切工位的上、下辊筒之间,由生产设备上传动机构 驱动,就可一次性完成产品成形的切制。这种整体式旋转模切刀辊表面设置有刀锋和保护圈,模切刀 辊表面刀锋刃线超高于刀辊的两端的保护圈,刀锋刃线采用手工 打磨,使刀锋刃线表面粗糙且呈波浪式,刀锋刃线宽度粗细不均 匀一致,刃口不锋利、不耐磨。设置模切下辊的表面硬度高于模切上刀辊服C2 3。。这种因素导致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上 刀辊刀锋刃线出现崩口、裂纹,使产品在切制过程中,时常出现 切边粘连、切不断的现象,模切刀辊使用寿命甚短,生产效率低, 且无法与高速品牌生产设备相配套生产等缺陷。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切刀辊存在着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 切刀辊。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良结构的 滚压模切刀辊,包括上辊筒、下辊筒和可驱动上辊筒、下辊筒转 动的动力机构,上辊筒和下辊筒安装在机架上,在上辊筒两端分 别设有呈圆筒状的上辊枕,在下辊筒两端分别设有与上辊枕相接 触呈圆筒状的下辊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辊枕套接在上辊筒 上,下辊枕套接在下辊筒上,在相邻的上辊枕和下辊枕之间设有 通过任一辊枕轴向移动来调整上辊筒和下辊筒间距并且当辊枕调 整好后辊枕能轴向定位在辊筒上的调节机构。当滚压模切刀辊长久工作使用后,刀辊上的刀锋刃线会磨损 掉一部分,这样辊筒上的刀锋与另一个辊筒之间的间距就会变大, 使得切制出来的产品不符合生产标准。呈圆筒状的上辊枕套接在 上辊筒上可以使上辊枕沿上辊筒做轴向移动,同样,呈圆筒状的 下辊枕套接在下辊筒上可以使下辊枕沿下辊筒做轴向移动。当辊 枕轴向移动时,通过调节结构可以使上辊筒往下辊筒降落,从而 缩短了上辊筒与下辊筒的间距,弥补了因刀锋磨损而造成辊筒上 的刀锋与另一个辊筒之间变大的间距,这样就可以使刀锋能继续 使用,从而大大延长了刀辊的使用寿命。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 上辊枕呈圆锥状的外侧面一和下辊枕呈圆锥状的外侧面二,外侧 面一和外侧面二相接触且外侧面一和外侧面二倾斜方向相反,所 述的外侧面一和外侧面二的锥度一致。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所述的调节机构还包 括固连在上辊枕端部的微调螺母一和固连在下辊枕端部的微调螺 母二,所述的微调螺母一与上辊筒螺纹连接,微调螺母二与下辊 筒螺纹连接。通过调节微调螺母一上辊枕沿上辊筒轴向移动,调 节微调螺母二使下辊枕沿下辊筒轴向移动,从而使上辊筒与下辊筒的间距变化可以得到精确的控制。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所述的上辊筒表面周 向设有凹槽一,在凹槽一内镶嵌有若干块弧形刀块,所述的刀块 上具有刀锋。刀块可以单独互换使用,这样当刀块中的任一一块出现磨损现象时,只需将磨损掉的刀块替换掉就可以继续使用本 滚压模切刀辊,而无需将整个上辊筒替换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所述的下辊筒表面周 向设有凹槽二,在凹槽二内均镶嵌若干块与刀块相对应的弧形光 洁块。同样光洁块可以单独互换使用,这样当光洁块中的任一一 块出现磨损现象时,只需将磨损掉的光洁块替换掉就可以继续使 用本滚压模切刀辊,而无需将整个下辊筒替换掉,从而降低生产 成本。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所述的刀块有4 10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设在上辊筒 上的上棍枕和设在下辊筒上的下棍枕都是可以轴向移动的,同时 在上辊枕呈圆锥状的外侧面一和下辊枕呈圆锥状的外侧面二相接 触且外侧面一和外侧面二的倾斜方向是相反的,通过调节微调螺 母可以改变上辊筒与下辊筒的间距,从而弥补了因刀锋磨损而造 成上辊筒上的刀锋与下辊筒之间变大的间距,这样就可以使刀锋 能继续使用,大大延长了刀辊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辊筒上的的刀块和下辊筒上的光洁块是可以更换的, 这样当刀块或光洁块出现磨损时,只需将磨损掉的刀块或光洁块 替换掉就可以继续使用本滚压模切刀辊,而无需将整个上辊筒或 下辊筒替换掉,同时替换下来的刀块和光洁块可以重复修磨使用,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图1是本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上辊筒和下辊筒结构示 意图。图2是本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上辊筒和下辊筒无刀块 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上辊枕和下辊枕的剖视 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辊筒l、凹槽一ll、刀块12、刀锋12a、下辊筒2、 凹槽二21、光洁块22、上辊枕3、外侧面一31、下辊枕4、外侧 面二 41'、微调螺母一 5、固连螺孔6、螺孔7、提取孔8、微调 螺母二 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包括上辊筒 1、下辊筒2和可驱动上辊筒1、下辊筒2转动的动力机构,上辊 筒1和下辊筒2安装在机架上,动力机构为伺服电机。上辊筒1表面周向设有凹槽一 11,在凹槽一 11内镶嵌有2 块半圆弧形刀块12,且刀块12上具有刀锋12a。在凹槽一 11中 设有固连螺孔6,刀块12表面设有与上辊筒1配合的螺孔7和提 取孔8。同样,在下辊筒2表面周向设有凹槽二 21,在凹槽二21 内均镶嵌与刀块12相对应的2块半圆弧形光洁块22。在凹槽二 21中同样也设有固连螺孔6,在光洁块22表面设有与下辊筒2 配合的螺孔7和提取孔8。通过将螺钉插接固定在固连螺孔6和 螺孔7内分别使刀块12固定在上辊筒1上和使光洁块22固定在 下辊筒2上,这样当上辊筒1和下辊筒2在高速旋转时刀块12和光洁块22不松懈。工人可以通过提取孔8方便提取所要替换的 刀块12或光洁块22。刀块12和光洁块22可以单独互换使用, 这样当刀块12和光洁块22中的任一一块出现磨损现象时,只需 将磨损掉的刀块12或光洁块22替换掉就可以继续使用本滚压模 切刀辊,而无需将整个上辊筒1或下辊筒2替换掉,同时替换下 来的刀块12和光洁块22可以重复修磨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上辊筒1两端设有套接在上辊筒1并能沿上辊筒1做轴向 移动呈圆筒状的上辊枕3,在下辊筒2两端设有套接在下辊筒2 并能沿下辊筒2做轴向移动呈圆筒状的下辊枕4,并且下辊枕4 与上辊枕3相接触。同时在相邻的上辊枕3和下辊枕4之间设有 通过任一辊枕轴向移动来调整上辊筒1和下辊筒2间距并当辊枕 调整好后能轴向定位在辊筒上的调节机构。如图3和图4所示, 调节机构包括上辊枕3呈圆锥状的外侧面一 31、下辊枕4呈圆锥 状的外侧面二 41、微调螺母一 5和微调螺母二 9。外侧面一 31 和外侧面二 41相接触且外侧面一 31的倾斜方向与外侧面二 41 的倾斜方向是相反的,其中外侧面一 31和外侧面二 41的锥度是 一致的,锥度比例均为1: 50。微调螺母一 5固连在上辊枕3端部并可控制上辊枕3轴向移 动,且微调螺母一 5与上辊筒1螺纹连接。微调螺母二9固连在 下辊枕4端部并可控制下辊枕4轴向移动,且微调螺母二 9与下 辊筒2螺纹连接。由于上辊枕3外侧的外侧面一 31和下辊枕4 外侧的外侧面二 41的倾斜方向是相反的,通过调节微调螺母一 5 使上辊枕3在上辊筒1上向A方向移动,调节微调螺母二 9使下 辊枕4在下辊筒2上向B方向移动,从而使上辊筒1往下辊筒2 降落,縮短了上辊筒1与下辊筒2的间距。当滚压模切刀辊长久工作使用后,刀块12上的刀锋12a刃线 会磨损掉一部分,这样上辊筒1上的刀锋12a与下辊筒2之间的 间距就会变大,使得切制出来的产品不符合生产标准。当辊枕轴向移动时,通过调节结构可以使上辊筒l往下辊筒2降落,从而縮短了上辊筒1与下辊筒2的间距,弥补了因刀锋12a磨损而造 成上辊筒l上的刀锋12a与下辊筒2之间变大的间距,这样就可 以使刀锋12a能继续使用,从而大大延长了本滚压模切刀辊的使 用寿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 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 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辊筒1、凹槽一 11、刀块12、刀锋 12a、下辊筒2、凹槽二21、光洁块22、上辊枕3、外侧面一31、 下辊枕4、外侧面二41\微调螺母一 5、固连螺孔6、螺孔7、 提取孔8、微调螺母二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 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 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 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包括上辊筒(1)、下辊筒(2)和可驱动上辊筒(1)、下辊筒(2)转动的动力机构,上辊筒(1)和下辊筒(2)安装在机架上,在上辊筒(1)两端分别设有呈圆筒状的上辊枕(3),在下辊筒(2)两端分别设有与上辊枕(3)相接触呈圆筒状的下辊枕(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辊枕(3)套接在上辊筒(1)上,下辊枕(4)套接在下辊筒(2)上,在相邻的上辊枕(3)和下辊枕(4)之间设有通过任一辊枕轴向移动来调整上辊筒(1)和下辊筒(2)间距并且当辊枕调整好后辊枕能轴向定位在辊筒上的调节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上辊枕(3)呈圆锥状的外侧面一(31) 和下辊枕(4)呈圆锥状的外侧面二 (41),外侧面一 (31)和外 侧面二 (41)相接触且外侧面一 (31)和外侧面二 (41)倾斜方 向相反,所述的外侧面一 (31)和外侧面二 (41)的锥度一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机构还包括固连在上辊枕(3)端部的微调螺 母一 (5)和固连在下辊枕(4)端部的微调螺母二 (9),所述的 微调螺母一 (5)与上辊筒(1)螺纹连接,微调螺母二 (9)与下 辊筒(2)螺纹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 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辊筒(1)表面周向设有凹槽一 (11), 在凹槽一 (11)内镶嵌有若干块弧形刀块(12),所述的刀块(12) 上具有刀锋(12a)。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 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辊筒(2)表面周向设有凹槽二 (21), 在凹槽二 (21)内均镶嵌若干块与刀块(12)相对应的弧形光洁 块(22)。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块(12)有4 10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滚压模切刀辊使用寿命短、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包括上辊筒、下辊筒和可驱动上辊筒、下辊筒转动的动力机构,上辊筒和下辊筒安装在机架上,在上辊筒两端分别设有呈圆筒状的上辊枕,在下辊筒两端分别设有与上辊枕相接触呈圆筒状的下辊枕,所述的上辊枕套接在上辊筒上,下辊枕套接在下辊筒上,在相邻的上辊枕和下辊枕之间设有通过任一辊枕轴向移动来调整上辊筒和下辊筒间距并且当辊枕调整好后辊枕能轴向定位在辊筒上的调节机构。本改良结构的滚压模切刀辊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文档编号B26D7/26GK101284382SQ20081006149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6日
发明者谢兆琪 申请人:谢兆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