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524阅读:10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工具,尤其涉及握柄作动方向与钳口夹持作动方向相互垂直
的夹钳。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夹持物件的夹钳如图9所示,其具有供手部握持的握柄部A,握柄部A的 前端为夹持物件的钳口B,而握柄部A的作动方向与钳口B夹持物件的作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是平行的。为了方便手部握持与施力,握柄部A的两个把手A1通常会分开一定距离。然而 在狭小的工作空间中,虽然钳口B部位可伸入空间夹持物件,但握柄部A因为较宽而无法伸 入狭小的空间中,因此,已知的夹钳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另外,使用夹钳时,一般握柄部A的施力方向为竖直方向,相对的,钳口B亦为竖直 方向的夹持作动。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工作中,钳口 B必须实现水平方向的夹持,例如做转轴 的异音测试时,必须使用夹钳夹住转轴的支架,而支架是竖向设置的,因而钳口 B必须水平 方向夹持,如此一来,握柄部A即呈水平方向,而不易于施力,往往需费力地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钳,其握柄的作动方向与夹持部的 作动方向相互垂直,由于竖直方向的握柄的左右宽度减小,所以在狭小的工作空间中仍可 施力操作夹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钳,在其夹持部夹持物件的作动方向呈水
平方向时,握柄可竖向施力操作,以轻松省力地夹紧物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夹钳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包括 第一握柄,其前端为颚部; 活动颚,通过第一枢轴枢接于第一握柄的颚部; 锥状柱,穿设于该颚部与该活动颚的后段处,该锥状柱具有锥部; 凸轮,通过第二枢轴枢接于该锥状柱的上端,该凸轮的轮缘与该第一握柄及活动
颚的顶部相接,轮缘形成有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至该第二
枢轴的距离不相等,并且该第二枢轴垂直于该第一枢轴; 第二握柄,固定于该凸轮上; 该第一握柄的颚部前端与活动颚前端相对形成夹持部,并且沿水平方向夹持;第 一握柄后端与第二握柄形成握柄部,按上下竖直方向设置。当施力于握柄部来夹持时,第二 握柄带动凸轮转动,凸轮由第一接触部接触第一握柄与活动颚顶面,转由第二接触部接触, 并同时带动锥状柱上移,锥状柱的锥部将活动颚的后端向外撑开,活动颚即以第一枢轴为 支点转动,使前端向内夹合。 借此,当夹持部夹持物件的作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时,握柄可以竖向操作,便于施 力。竖向握柄的左右宽度减小,可适用于狭窄的工作空间。
3[0014]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兹列 举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加说明如下。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夹钳的组装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夹钳的零件分解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夹钳的平面动作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钳的A-A剖面示意图,显示打开未夹持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钳的A-A剖面示意图,显示夹持的动作。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夹钳的活动颚打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夹钳的活动颚闭合夹持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夹钳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夹钳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握柄部;A1、把手;B、钳口 ;1、第一握柄;10、颚部;11、第一凹孔;12、夹持部; 13、连接孔;14、枢孔;15、定位孔;2、活动颚;20、第一枢轴;21、夹持部;22、第二凹孔;23、 枢接部;24、枢孔;25、定位孔;31、弹簧;32、弹性元件;34、锥状柱;40、锥部;41、螺纹部; 42、螺帽;43、枢孔;5、凸轮;50、第二枢轴;51、夹槽;52、枢孔;53、固定孔;54、第一接触部; 55、第二接触部;6、第二握柄;60、螺纹部;61、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l和图2,它们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及零件分解图。根 据本实用新型的夹钳包括第一握柄l,其前端为一颚部IO,颚部10的后段处设有第一凹孔 11,颚部10的前端为夹持部12,而颚部10的中间设有横向连接孔13,连接孔13上设有竖 向的枢孔14。 活动颚2通过第一枢轴20枢接于第一握柄1的颚部10,活动颚前端为夹持部21, 后端设有与第一凹孔11相对的第二凹孔22,中间设有突出的枢接部23,枢接部23上设有 竖向的枢孔24,枢接部23插接于该颚部10的连接孔13中,该第一枢轴20则插设于颚部 10以及活动颚2的枢孔14、24中,以枢接第一握柄1与活动颚2。第一握柄1的夹持部12 与活动颚2的夹持部21相对设置并以第一枢轴20为支点而可转动开合地夹持物件。 另外,该第一握柄1的颚部10在内侧设有定位孔15,该活动颚2的内侧也设有定 位孔25,弹簧31固定于上述二定位孔15、25中,当夹持物件的活动颚2与颚部10松开后, 借由弹簧31的回复力使夹持部12、21打开回复至初始的位置。 锥状柱4在中段位置处具有上小下大的锥部40,该锥状柱4穿设于第一凹孔11与 第二凹孔22中,其下端具有螺纹部41并套接有弹性元件32,该弹性元件32可为弹簧,弹簧 的下方锁接有螺帽42,在锥状柱4的上端设有枢孔43。 凸轮5通过第二枢轴50枢接于该锥状柱4的上端。凸轮5设有凹入的夹槽51,夹 槽51的两侧设有横向的枢孔52,该锥状柱4的上端嵌接于该夹槽51中,第二枢轴50穿设 于该枢孔52以及锥状柱4的枢孔43中,第二枢轴50垂直于第一枢轴20而呈水平方向设置。该凸轮5的一端另设有一个固定孔53。该凸轮5的轮缘与第一握柄1及活动颚2的顶 部相接,且轮缘至枢孔52(或第二枢轴50)的距离不相等。在本实施例中,该轮缘形成有第 一接触部54与第二接触部55,第一接触部54至枢孔52 (或第二枢轴50)的距离较短,而第 二接触部55至枢孔52(或第二枢轴50)的距离较长,如图3所示。 第二握柄6固定于凸轮5上,其前端设有螺纹部60,该螺纹部60插设于凸轮5的 固定孔53中并用螺帽61加以锁固。第二握柄6与第一握柄1呈上下配置,借由水平方向 的第二枢轴50,使第一握柄1与第二握柄6可以竖向施力操作。而活动颚2与第一握柄1 的颚部10通过竖向的第一枢轴20沿水平方向开合夹持。 请参见图3,通过上述构造,在第一握柄1与第二握柄6在打开尚未施力夹持的状 态下,凸轮5以第一接触部54与第一握柄1与活动颚2的顶部相接。当手部握持第一握柄 1与第二握柄6并施力夹持后,第二握柄6与凸轮5即以第二枢轴50为轴向下转动,令凸轮 5的第二接触部55接触第一握柄1与活动颚2顶部。由于第二接触部55至第二枢轴50的 距离较长,因而同时带动第二枢轴50及锥状柱4向上移动。请同时参见图4和图5,它们 为A-A剖面示意图,图4表示打开未夹持状态,图5表示夹持动作。当锥状柱4上移时,其 中段处的锥部40将第二凹孔22向外撑开,同时螺帽42上移,压縮弹性元件32。 请参见图6和图7,它们是活动颚开合动作的俯视图,图6表示握柄打开未夹持的 状态,图7是施力夹持动作的示意图。当锥状柱4上移、锥部40将第二凹孔22向外撑开时, 活动颚2以第一枢轴20为支点转动,使前端夹持部21向内转动,与第一握柄1的夹持部12 形成夹持。 当松开第一握柄1与第二握柄6时,弹性元件32释能弹回,而将螺帽42及锥状柱 4往下推回原位,同时带动凸轮5转动回复到第一接触部54与第一握柄1与活动颚2的顶 面接触,通过夹持部弹簧31的回复力,使活动颚2转回至初始位置。 由于第一枢轴20与第二枢轴50相互垂直,即前端夹持部沿水平方向作动,而后端
握柄部按竖直方向作动,因此当工作空间较为狭窄时,请参见图8,通过竖直作动的第一握
柄1与第二握柄6,本实用新型的夹钳仍然可被操作使用。当夹持部必须沿水平方向夹持物
件时,第一握柄1与第二握柄6可以竖向施力,从而可轻松省力地操作。 本实用新型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不是
想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本技术领域的任何普通技术人员应知道,在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精神下,任何容易想到的变化或修改都是可能的,并且都被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

权利要求一种夹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握柄,其前端为颚部;活动颚,通过第一枢轴枢接于该第一握柄的颚部;锥状柱,穿设于该颚部与该活动颚的后段处,该锥状柱具有锥部;凸轮,通过第二枢轴枢接于该锥状柱的上端,该凸轮的轮缘与该第一握柄及活动颚的顶部相接,该第二枢轴垂直于该第一枢轴;第二握柄,固定于该凸轮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握柄的颚部设有横向的连接孔,该连 接孔上并设有竖向的枢孔,该活动颚设有突出的并带有枢孔的枢接部,该枢接部插接于该 连接孔中,该第一枢轴穿设于所述枢孔中。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握柄的颚部后端设有第一凹孔,该活 动颚的后端设有与该第一凹孔相对的第二凹孔,该锥状柱穿设于第一凹孔与第二凹孔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其特征在于,该锥状柱的下端具有螺纹部,该螺纹部套接 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下方锁接有螺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握柄的颚部前端在内侧设有定位孔, 该活动颚的前端在内侧也设有定位孔,弹簧固定在上述二定位孔中。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其特征在于,该锥状柱上端设有枢孔,该凸轮设有凹入 的夹槽,该夹槽两侧设有枢孔,该锥状柱上端嵌接于该夹槽中,该第二枢轴穿设于这些枢孔 中。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其特征在于,该凸轮的轮缘形成有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 触部,该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至该第二枢轴的距离不相等。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其特征在于,该凸轮的一端设有固定孔,该第二握柄的一 端设有螺纹部,该螺纹部插设于该固定孔中,并通过螺帽加以锁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钳,其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的握柄作动方向与第一握柄颚部与活动颚的夹持作动方向相互垂直,如此一来,因为竖向握柄部的左右宽度减小了,所以在狭小的工作空间中仍可施力操作该夹钳,并且当夹持部夹持物件的作动方向沿水平方向时,握柄部可以竖向施力,以轻松省力地夹紧物件。
文档编号B25B5/08GK201483393SQ20092017016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0日
发明者洪宏明, 赖南海 申请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