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22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可夹持异形工件的夹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夹具具有定导轨、可滑移地设于定导轨上的动导轨,定导轨上设有定钳口, 动导轨上设有动钳口。定钳口具有第二夹紧面,动钳口具有与第二夹紧面平行的第二夹紧 面,因此当动导轨带动动钳口相对于定钳口移动时,动钳口和定钳口之间只能夹持两端面 相互平行的规则工件。这样,限制了夹具的使用范围。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满足多种夹持需求的夹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夹具,用于夹持工件,所述夹具 包括沿纵长延伸的基架;设置在所述基架上的定钳口;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可相对所述定钳 口移动的动钳口 ;其中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之一上设有轨道,所述夹具包括通过轨道 活动设置在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之一上的夹块,所述夹块具有第一夹紧面,所述定钳 口和动钳口其中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夹紧面形成第一夹持区域的第二夹紧面,所述夹 块能移出所述轨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夹块能移出所述轨道,使夹具根据所夹持工件的不同类 型,适配不同规格的夹块,从而使得该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满足多种夹持需求。
优选的,所述轨道为弧形轨道。
优选的,所述弧形轨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夹紧面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面的长度大于弧形轨道的弦长。
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设置在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另一个上的支撑件,所述 轨道形成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夹块通过轨道活动设于所述支撑件。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可拆卸的连接在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另一个上。
优选的,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之一上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中设置有至少 一个可被操作地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或至少部分位于收容腔之外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具有 夹持面,当所述夹块移出所述轨道时,所述夹持件可被操作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之 外,此时所述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紧面形成第二夹持区域。
优选的,夹持件枢转设置。
优选的,所述夹持件设置为两个,所述两夹持件的两夹持面成角度设置。
优选的,所述夹持件具有成间隔设置的两夹持部,所述两夹持部定义了所述夹持 面。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夹具安装在工作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夹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夹具的剖视图,此时杠杆处于初始位置。
图4是图1中夹具的局部立体示意图,此时去掉基架前部。
图5是图1中夹具的夹块与定钳口装配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夹块的滑移方向与动钳口的移动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交叉。
图6是图1中夹具的夹块与定钳口装配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夹块的滑移方向与动钳口的移动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交叉。
图7是图1中夹具的夹块与定钳口装配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夹块通过枢轴枢转设置。
图8是图1中夹具的夹块与定钳口装配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夹块沿竖直方向滑移。
图9是图5中的夹块与定钳口装配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夹具夹持锥形工件的示意图,此时工件被夹持于第一夹紧面与第二夹紧面所形成的第一夹持区域中。
图11是图1中夹具夹持较长锥形工件的示意图,此时动导轨处于反装状态,且工件被夹持于第一夹紧面与第二夹紧面所形成的第一夹持区域中。
图12是图1中夹具的夹持件与定钳口装配的立体示意图,此时夹持件部分位于收容腔之外。
图13是图1中夹具的夹持件与定钳口装配的立体示意图,此时夹持件收容于收容腔内。
图14是图1中夹具夹持圆形工件的立体示意图,此时工件被夹持于夹持件与第二夹紧面所形成的第二夹持区域中。
图15是图1中夹具的支撑件与夹紧块装配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图9中沿A-A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中夹具夹持圆形工件的示意图,此时工件被夹持于夹紧块所形成的第三夹持区域中。
图18是图1中夹具夹持弧形工件的示意图,此时工件被夹持于夹紧块所形成的第三夹持区域中。
图19是图1中夹具夹持更大锥形工件的示意图,此时工件被夹持于夹紧块所形成的第三夹持区域中。
其中
30、夹具72、驱动杆124、枢轴
32、工作台74、第一端126、旋钮
33、工作台面Γ7 γ A~A~ --丄山 76、弟一觸130,130,第一
34、基架78、偏压件132,132,第二'
35、侧边82、止挡块134、滑动件
36、基架前部84、连接段136、翻折边
37、支撑腿86、脚踏板138、翻折边
38、架体88、第一轴线140、支撑平面
40、定导轨100、锁紧机构142、夹紧块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夹具30,被放置在工作台32上夹持工件。夹具30包括基架34。 基架34包括基架前部36和与基架前部36连接的架体38,其中基架前部36靠近操作者且 位于工作台32之外;纵长延伸的架体38大部分位于工作台32的上方。架体38不是实心 构造,而是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板。两侧板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为了增加刚性和减少重量 而设有镂空,当然,镂空的构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类似的形状。在本发明的描述 中,除非另外指出,涉及的方向术语,如左、右、前、后、上和下等,都是以在夹具30被正常操 作时的方向为参照。如靠近操作者的为夹具30的前侧,远离操作者为夹具30的后侧。
工作台32包括用于放置夹具30的工作台面33、与工作台面33垂直设置的侧边 35以及与工作台面33相连接的支撑腿37。
本实施例中,夹具30放置于工作台32上。当然,也可以在基架34下方设置支撑 腿,用于把基架支撑在适合工作的高度。为方便搬运和包装,支撑腿可折叠地设置于基架 上。
如图2所示,夹具30包括固定在架体38上的定导轨40、相对定导轨40移动的动 导轨42、以及定钳口 44和设置于动导轨42上的动钳46。其中动导轨42沿着E方向可滑 动的设置在定导轨46上。定钳口 46靠近操作者,固定设置在基架前部36或定导轨40的 前端,也就是位于基架前部36和架体38的连接处;动钳46固定设置在动导轨42的一端。
夹具30还包括驱动机构52、与驱动机构52连接的操作件,其中操作件可操作地促 使驱动机构52驱动动钳口 46相对于定钳口 44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是脚踏组件54。当然,操作件也可以是其它可以用手操作的 其它操作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脚踏组件54可枢转地与驱动机构52连接。当然,脚踏组件54也可以通过滑动地方式连接在驱动机构52上。
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机构52包括与脚踏组件54枢转连接的杠杆58、与杠杆 58枢转连接并带有凸块60的推进臂62、设置在架体38上的止挡件64、设置在推进臂62和杠杆58之间的偏压件78和设置在动导轨42上的凹槽66,其中凹槽66沿动导轨42的纵向设置,偏压件78促使凸块60始终朝向与凹槽66啮合的方向。杠杆58带动凸块60在与凹槽66 B齿合的状态和与凹槽66脱开的状态之间移动。凸块60处于哨合状态时,由于凸块60 与凹槽66啮合,杠杆58的枢转运动就会推动凸块60带动动导轨42移动。凸块60处于与凹槽66的脱开状态,止挡件64与推进臂62接触用于止挡推进臂62枢转。
杠杆58通过枢转轴56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38上,从而杠杆58在脚踏组件54的驱动下围绕枢转轴轴线57转动。
杠杆58具有初始位置和最下限位置。在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夹具30处于初始状态,此时,凸块60处于与凹槽66脱开的状态,止挡件64与推进臂62接触用于止挡推进臂62枢转;在最下限位置,如图4所不,凸块60处于与凹槽66卩齿合的状态,杠杆58围绕枢转轴轴线57枢转至最下限位置。
在杠杆58和架体38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68,弹性元件68提供将杠杆58保持在初始位置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是拉簧68,当然,该弹性元件还可以是压簧、扭寸寸ο
杠杆58包括连接杆70和与连接杆70固定连接的驱动杆72,其中连接杆70包括与推进臂62连接的第一端74和与第一端74相对设置的第二端76,弹性元件68设置在架体38和连接杆70的第二端76之间。
推进臂62通过转轴63可枢转的设置在连接杆70上,在本实施例中,偏压件78为扭簧,套设该转轴63上。当然,在这里偏压件也还可以是压簧、拉簧或是其它能够提供推进臂62枢转回复力的结构。推进臂62的一端设有凸块60,另一端设有可选择地与止挡件64配合的止挡块 82。在初始位置,止挡块82与止挡件64配合,从而推进臂62不能够朝向与凹槽66啮合的方向转动。
脚踏组件54可枢转的设置在杠杆58上。脚踏组件54包括连接段84和脚踏板 86。其中连接段84的一端围绕第一轴线88可转动的连接在杠杆58上,脚踏板86可调节地连接在连接段84的另一端。脚踏板86相对连接的在连接段84纵长延伸方向上调节,从而脚踏板86对工作台的位置发生变化,适应不同升高的操作者使用或固定在不同高度的工作台上使用。当然,脚踏板86也可以与连接段84—体成型。
再参见图3,杠杆58处于初始位置,此时,夹具30处于初始状态。工作时,踩下脚踏板86,脚踏组件54带动杠杆58围绕枢转轴轴线57向下旋转,此时,推进臂62在杠杆58 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使得推进臂62上的止挡块82脱开与止挡件64的配合,在扭簧78的作用下,推进臂62的凸块60进入与凹槽66 B齿合的状态,然后由于操作者通过脚踏板86继续带动杠杆58枢转运动至最下限位置,如图4所示。在杠杆58继续枢转的过程中,杠杆58 推动凸块60带动动导轨42向前推送一定距离,使得动钳口 46相对于定钳口 44移动。
由于止挡件64与止挡块82配合,当杠杆58被操作做围绕枢转轴轴线57做旋转运动时,可以促使推进臂62快速地脱开与止挡件64的配合,从而使得推进臂62上的凸块 60快速地与凹槽66啮合。这样加快了动导轨42的移动速度。
松开脚踏组件54,在拉簧68的作用下,杠杆58围绕枢转轴轴线57向上旋转,回复 初始位置,此时,夹具30回复到初始状态。推进臂62在杠杆58的作用下,向后移动,直到 推进臂62的止挡块82与止挡件64接触,此时,凸块60与凹槽66脱离。如此重复踩脚踏 板86及释放脚踏板86,便可以将动导轨42连同动钳口 46快速向前靠近定钳口 44。
驱动机构52具有两个状态。夹具30处于初始状态下,驱动机构52在第一状态,驱 动机构52脱离与动导轨42啮合,此时凸块60在止挡件64的作用下始终与凹槽66脱开, 如此操作动导轨42就可以使动导轨42快速相对于定导轨40移动。而当驱动机构52在第 二状态,操作件被操作地促使驱动机构52中的凸块60与凹槽66啮合,从而驱动动导轨42 稳速相对定导轨40移动。
当然,由于在夹具30处于初始状态下,此时,凸块60在止挡件64的作用下始终与 凹槽66脱开,操作者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动导轨42完全拉出后换一下方向再安装于定导轨 40上,这样可以扩大夹具30的夹持范围。
但是,为了防止在将动导轨42完全拉出后,误操作地踩踏脚踏板86,而使推进臂 62上的凸块60在扭簧78的作用下向上转动,与架体38或定导轨40发生硬性碰撞。所以 在推进臂62上还设有限位销65,如图3和图4所示。若将动导轨42完全拉出后,误操作地 踩踏脚踏板86,凸块60在扭簧78的作用下向上转动到一定位置后,限位销65会与架体38 或定导轨40接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凸块60与架体38或定导轨40发生硬性碰撞。
当动钳口 46处于所需的夹紧位置后,就可以通过设置在架体38和杠杆58之间的 锁紧机构100将动钳口 46的位置进行锁紧。
如图3,图4所示,锁紧机构100包括枢轴连接于杠杆58上的导柱102、滑动设置 在基架前部36上的锁钮104、连接在锁钮104上的连杆106、枢轴连接在基架前部36的摆 动座108、套设于连杆106上的弹簧109。其中摆动座108设有收容导柱102的收容孔110, 锁钮104在将导柱102与收容孔110卡紧的锁紧位置和允许导柱102相对于收容孔110移 动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这样当向下压下锁钮104,锁钮104就依次带动连杆106向上枢 转,而将摆动座108向上挑起,使其底板卡住导柱102,这样导柱102的向上运动被锁紧,这 时只需踏脚踏板86,就可以将动钳口 46锁紧。弹簧109使摆动座108保持在挑起位置,使 导柱102保持锁紧,进而使动钳口 46保持在锁紧位置。而如果想要解锁,只需将锁钮104 向上抬起就可以了。
再参见图2,定钳口 44上设有可活动的第一夹紧面111,动钳口 46上设有第二夹 紧面113,第一夹紧面111与第二夹紧面113形成第一夹持区域。当然,第一夹紧面111也 可以可活动地设置于动钳口 46上,相应地,第二夹紧面113设置于定钳口 44上。
如图5、图6,夹具包括设置在定钳口 44上的支撑件123,可活动地设置在支撑件 123上的夹块121,第一夹紧面111设置于夹块121上。支撑件123上设有轨道120,夹块121上设有与轨道120配合的滑动件134,夹块121通过滑动件134与轨道120的配合可相 对于轨道120滑动。当然,如图7所示,夹块121a也可设置成通过枢轴124枢转设置于支 撑件123a上。
本优选实施例中,轨道120由翻折边形成。为实现稳定导向,轨道120在支撑件123的上下表面设置为两个。滑动件134由翻折边136和翻折边138形成。当然,滑动件 134也可以是设置在夹块121上用于与轨道120配合的滚轮等。优选的,支撑件123可拆卸的连接在定钳口 44上。当然,支撑件123也可以设置在动钳口 46上。另外,轨道120也可以直接设置于定钳口 44或动钳口 46上,相应地,夹块121通过滑动件134和轨道120设置于定钳口 44或动钳口 46上。
再者,轨道120设置为开放的,且夹块121和轨道120之间未设限位装置,从而使夹块121能自由移出轨道120,非常方便拆装。如此使夹具能根据所夹持工件的不同类型, 适配不同规格或具有不同形状夹持面的夹块,从而使得该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满足多种夹持需求。再参见图7,当然,若夹块121a通过枢轴124枢转设置于支撑件123a上, 也可把夹块121a和枢轴124 —起从支撑件上拆下以适配不同规格或具有不同形状夹持面的夹块。
本优选实施例中,支撑件123通过旋钮126和螺栓(未图示)可拆卸地连接于定钳口 44上,具体为定钳口 44位于旋钮126和支撑件123之间,旋紧旋钮126可把支撑件123 固定于定钳口 44上。当旋松旋钮126时,就可拆掉支撑件123。
支撑件123具有第一侧面130和与第一侧面130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132,轨道 120从支撑件123的第一侧面130延伸至支撑件123的第二侧面132。避免工件与支撑件 123产生干涉。
本优选实施例中,轨道120设置为弧形轨道120。当然,轨道120也可是设置为直线轨道。如此,夹块121通过弧形轨道120可枢转且可移动地连接于支撑件123,使得第一夹紧面111相对于第二夹紧面113之间的角度可变化,从而使该夹具可夹持两端面成一定角度的锥形工件。另外,弧形轨道120从支撑件123的第一侧面130延伸至第二侧面132, 使得第一夹紧面111在枢转过程中始终与工件接触,且避免工件与支撑件123产生干涉,从而可以更加可靠稳定的夹持较大的异形工件。
本优选实施例中,夹块121的移动方向与动钳口 46的移动方向E(如图2)在水平面上相交叉。当然,如图8所示,夹块121也可设置成沿竖直方向F移动,即轨道120’的开口设置在水平面上,从而使夹块121’能沿竖直方向F移出轨道120’,或沿竖直方向移入轨道120, 从而方便更换不同规格或具有不同形状夹持面的夹块,以夹持不同类型的工件。
进一步参照图9,在初始位置,第一夹紧面111与第二夹紧面113平行,当设置第一夹紧面111的夹块121相对于定钳口 44枢转运动,通过滑动件134和轨道120的配合,使其第一夹紧面111和第二夹紧面113 (参图2)之间形成的夹角α可变化,从而使该夹具可以用于夹持两端面成一定角度的锥形工件。
夹具可以夹持的较宽工件的最大锥度为30度,也就是说,第一夹紧面111和第二夹紧面113所形成的夹角α不大于30度,第一夹紧面111所在的延伸平面与定钳口 44不干涉,这样被夹持工件不会与定钳口 44干涉,使该夹具可夹持较宽工件。
优选的,夹具可以夹持的较宽工件的最大锥度为10度,也就是说,第一夹紧面111 与第二夹紧面113所形成的夹角α不大于10度,第一夹紧面111所在的延伸平面与定钳口 44不干涉,这样被夹持工件不会与定钳口 44干涉,使该夹具可夹持更宽工件。
弧形轨道120的直径大于第一夹紧面111的长度L。由于第一夹紧面111可以相对枢转,从而可以与第二夹紧面113共同地夹持异形工件,而且弧形轨道120的直径大于第一夹紧面111的长度L,枢转过程中避免工件与定钳口 44或动钳口 46干涉,使得第一夹紧 面111在枢转过程中始终与工件接触,从而可以可靠稳定的夹持较大的异形工件。
弧形轨道120的半径大于第一夹紧面111的长度L,如此枢转过程中不但避免工 件与定钳口 44或动钳口 46干涉,使得第一夹紧面111在枢转过程中始终与工件接触,而且 增大了与工件接触的第一夹紧面111的面积,从而可以更加可靠稳定的夹持较大的异形工 件。
进一步的,第一夹紧面111的长度L大于弧形轨道120所对应的弦长H,如此设置, 枢转过程中不但避免工件与定钳口 44或动钳口 46干涉,使得第一夹紧面111在枢转过程 中始终与工件接触,而且更进一步增大了与工件接触的第一夹紧面111的面积,从而可以 更加可靠稳定的夹持较大的异形工件。
弧形轨道120的圆心位于面对第一夹紧面111的一侧。即第一夹紧面111的枢转 轴线为虚拟的。
再参见图2和图9,第二夹紧面113垂直于动钳口 46的移动方向,夹持工件时,第 一夹紧面111所在的延伸平面远离支撑件123,即第一夹紧面111所在的延伸平面与支撑 件123不干涉。如此设置,可以夹持较宽工件。当然,当夹持工件时,第一夹紧面111所在 的延伸平面也可以设计成与支撑件123交叉,此时只能夹持较窄工件。
如图10所示,当夹持两端面成一定角度的锥形工件200时,随着动导轨42带着动 钳口 46的移动,第一夹紧面111与工件刚开始接触时,因为工件为锥形件,第一夹紧面111 与工件还只是线接触,而不是整个面接触,此时需要继续踩踏脚踏板,使动钳口 46继续移 动,而第一夹紧面111在工件的推动下相对于定钳口 44自动枢转,同时沿弧形轨道120滑 移,继续踩踏脚踏板直到夹紧工件,最终工件200与第一夹紧面111完全贴合,实现面接触, 从而稳定牢固地夹紧工件。该夹具可根据工件的形状,自动调整第一夹紧面111相对于第 二夹紧面113的角度,非常方便操作。
如图11所示,当夹持较宽的锥形工件210时,可把动导轨抽出后反装,同时也把动 钳口 46拆下,并调换180度重新安装于动导轨42上,使第一夹紧面111与第二夹紧面113 相面对,此时第一夹紧面111与第一夹紧面111之间形成更大的夹持范围。当然,也可以在 动导轨42上设置了相背对的两个动钳口 46。
支撑件123和夹块121可组成一夹紧装置。本优选实施例中,夹紧装置设置于定 钳口 44上,当然,夹紧装置也可设置于动钳口 46上。再者,夹紧装置还可单独作为一个附 件,根据需要安装在不同种类的夹持工具上,如台虎钳、超级虎钳等。只要该夹持工具具有 定钳口和可相对于定钳口移动的动钳口即可。
如图5、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件123上还设有收容腔112,、收容腔112中设置 夹持件114,夹持件114具有夹持面115,夹持件114可被操作地收容于收容腔112内或至 少部分位于收容腔112之外。当夹持件114可被操作地收容于收容腔112内时,第一夹紧 面111与第二夹紧面113(参照图2)形成第一夹持区域。随着第一夹紧面111的活动,第 一夹紧面111与第二夹紧面113形成可变化的第一夹持区域。而当第一夹紧面111活动到 一定位置,操作夹持件114使其至少部分位于收容腔112之外,此时夹持面115与第二夹紧 面113形成第二夹持区域。该夹具可根据所夹持工件的类型不同,有选择地使用第一夹持 区域或第二夹持区域。因此,该夹具具有多种夹持功能。而且由于夹持件在不使用时可被收容于收容腔内,不占用太多空间,使得该夹具既能满足多种夹持需求,又体积较小。本优选 实施例中,第一夹紧面111和收容腔112设置于支撑件123上,第二夹紧面113设置于动钳 口 46上。当然,第一夹紧面和收容腔112也可设置于定钳口 44和动钳口 46其中之一上, 相应地,第二夹紧面113设置于定钳口 44和动钳口 46其中另一个上。
本优选实施例中,夹持件114通过枢轴117枢转设置于收容腔112中。当使用夹 持件114时,可旋转夹持件114使夹持面115位于收容腔112之外,夹持面115与第二夹紧 面113形成可变化的第二夹持区域;当不使用夹持件114时,可旋转夹持件114使其完全收 容于收容腔112内。
当然,夹持件114也可以滑移地设置于收容腔112内,且夹持件114在动钳口 46 的移动方向上滑移。这样,当使用夹持件114时,可滑移夹持件114使夹持面115位于收容 腔112之外,夹持面115与第二夹紧面113形成恒定的第二夹持区域;当不使用夹持件114 时,可滑移夹持件114使其完全收容于收容腔112内。此时,夹持件114设置为可移出,可 根据所夹持工件的形状设计相应形状的夹持面115,如夹持面可以设计成V型或弧形等,以 适配不同形状的工件。
进一步的,夹持件114相对于支撑件123和定钳口 44也可枢转。这样,当使用夹 持件114时,可滑移夹持件114使夹持面115位于收容腔112之外,然后夹持件114可根据 所夹持工件的不同自动枢转,从而夹持面115与第二夹紧面113形成变化的第二夹持区域, 以适应不同形状的工件。当不使用夹持件114时,可滑移夹持件114使其完全收容于收容 腔112内。
该夹具具有两个夹持区域,可根据被夹持工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夹持区域,从而 使得本发明的夹具具有多种夹持功能。而且由于夹持件在不使用时可被收容于收容腔112 内,不占用太多空间,使得该夹具满足多种夹持需求的同时,又体积较小。
优选的,夹持件114设置为两个。两夹持件114的两夹持面115成角度设置,如此, 可更稳定可靠地夹持工件。当然,夹持件114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或三个等。
优选的,夹持件114具有与工件接触且成间隔设置的两夹持部118,两夹持部118 定义了夹持面115。如此,夹持件114可与第二夹紧面113 —起更稳定可靠地夹持圆形工 件。如此设置,使得夹具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夹持部。
参照图14,当夹持较厚的圆形工件时,首先拆下夹块121 (参图5),然后操作夹持 件114使其至少部分位于收容腔112之外,把工件200放置于定导轨40上,且使工件200 靠近夹持件114,然后踩踏脚踏板使动钳口 46相对于定钳口 44移动,从而把圆形工件200 夹持于夹持件114的夹持面115和第二夹紧面113所形成的第二夹持区域中,当夹紧工件 200时,夹持件114会相对于定钳口 44活动以使夹持件114上的夹持部118与工件200紧 密接触,从而可靠稳定地夹紧工件200。
本优选实施例中,轨道120设置在收容腔112的水平设置的侧壁上,从而使得夹具 结构简单、紧凑,且成本较低。当然,轨道120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设计形式,如设置在定钳口 44的其它位置。
再参照图5和图11,收容腔112设置在支撑件123上,夹持件114设置在支撑件 123上,且夹持件114可被操作地收容于收容腔112内或至少部分位于收容腔112之外。当 使用夹持件114时,可把夹块121拆下,操作夹持件114使之至少部分位于收容腔112之外。当要使用夹块121时,可操作夹持件114使之收容于收容腔112,沿轨道120安装上夹 块121即可。可根据不同的夹持需要选用夹持件或夹块,满足了多种夹持需求,而且变换方 便。
支撑件123和夹持件114可组成一夹持装置。本优选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设置于 定钳口 44上,当然,夹持装置也可设置于动钳口 46上。再者,夹持装置还可单独作为一个 附件,根据需要安装在不同种类的夹持工具上,如台虎钳、超级虎钳等。只要该夹持工具具 有定钳口和可相对于定钳口移动的动钳口即可。
同样,支撑件123、夹持件114和夹块121也可组成一夹持附件。从而可单独作为 一个附件使用,根据需要安装在不同种类的夹持工具上,如台虎钳、超级虎钳等。只要该夹 持工具具有定钳口和可相对于定钳口移动的动钳口即可。
再参见图2,定钳口 44和动钳口 46上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夹紧面111的支撑平面 140。本优选实施例中,支撑平面140分别在支撑件123和动钳口 46上。支撑平面140上 设有至少三个夹紧块142,且夹紧块142至少一个设置在定钳口 44和动钳口 46其中之一 上,夹紧块142至少两个设置在定钳口 44和动钳口 46其中另一个上。至少夹紧块142形 成第三夹持区域,用于夹持工件。本优选实施例中,定钳口 44和动钳口 46上分别设置两个 夹紧块142。当然,可根据夹持不同工件的需要,在定钳口 44和动钳口 46上有选择地配接 不同数量的夹紧块142。
夹紧块142设置在定钳口 44和动钳口 46上的方式一样,现以设置在定钳口 44上 的夹紧块142为例来介绍其安装方式。如图14和图15所示,夹紧块142包括与支撑平面 140连接且位于支撑平面140上面的抵靠部144,抵靠部144具有接触工件的弧形端面146。 抵靠部144还具有与弧形端面146相对的平面148。可根据被夹持工件的不同形状,枢转 夹紧块142,使其弧形端面146或相对的平面148与工件接触。本优选实施例中,弧形端面 146设置为外弧面,方便稳定夹持具有内弧面的工件。当然,弧形端面也可以设置为内弧面, 从而方便稳定夹持具有外弧面的工件。本优选实施例中,抵靠部144可枢转的连接在支撑 平面140上。这样,当动钳口 46位置一定的情况下,夹紧块142形成可变化的第三夹持区 域以适配不同形状的工件。另外还可变换夹紧块142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增大第三夹持区 域的夹持范围,以适配更多形状的工件。当然,抵靠部144也可设置成固定连接在支撑平面 140 上。
夹紧块142还包括连接于抵靠部144且延伸穿过支撑平面140上的导向部150,定 钳口 44和动钳口 46上均设置有与导向部150配合的导向槽152,夹紧块142通过导向部 150和导向槽152的配合可相对于定钳口 44和动钳口 46枢转。
夹紧块142通过螺栓154和螺母156连接于支撑件123,导向部150具有收容螺母 156的收容槽158。
螺母156具有止档部160,止档部160与夹紧块142之间设有垫圈162,垫圈162 上设有收容夹紧块142的导向部150的凹槽164。
螺母156位于导向部150和垫圈162内。夹紧块142的导向部150上设有与螺母 156相匹配的六角孔,垫圈162上也设有与螺母156相匹配的六角孔。螺栓154穿过夹紧 块142与螺母156配合,从而使夹紧块142、垫圈162、螺栓154和螺母156 —起相对于定钳 口 44枢转。本优选实施例中,垫圈162为钢结构件,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稳定性。当然,垫圈162也可以采用塑料件。
参照图16,当夹持较大的圆形工件230时,首先使动钳口 46移动到一定位置,把工 件放置于支撑平面140上,继续踩踏脚踏板(未图示)移动动钳口 46,从而把工件稳定地夹 持于夹紧块142所形成的第三夹持区域中。夹紧块142枢转连接于定钳口 44和动钳口 46 上,因此,当夹持工件时,夹紧块142会自动枢转以与工件紧密接触。夹持圆形工件时,可选 择抵靠部144的平面148或弧形端面146与工件接触。
进一步参照17,当夹持更大且端面成弧形的工件240时,可把动导轨抽出后反装, 同时把动钳口 46拆下,并调换180度重新安装于动导轨42上,使第一夹紧面111与第二夹 紧面113相面对。另外若该被夹持工件为一端为外弧面,另一端为内弧面的异形工件,则工 件的内弧面与抵靠部144的弧形端面146接触,外弧面可与抵靠部144的平面148或弧形 端面146接触。
进一步参照图18,当夹持两端面成一定角度的锥形工件250时,也可在定钳口 44 上设置两个夹紧块142,在动钳口 46上设置一个夹紧块142,工件同样被放置于支撑平面 140上,且工件位于上述三个夹紧块142所形成的夹持区域中。此时夹紧块142的抵靠部 144的平面148与工件接触,从而稳定夹持工件。另外若夹持更大工件时,同样可把动导轨 抽出后反装,同时也把动钳口 46拆下,并调换180度重新安装于动导轨42上,如此可进一 步提高夹具的夹持范围。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而提供的最优选的实施 方式。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思及的改进均在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夹具,用于夹持工件,所述夹具包括 沿纵长延伸的基架; 设置在所述基架上的定钳口; 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可相对所述定钳口移动的动钳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之一上设有轨道,所述夹具包括通过轨道活动设置在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之一上的夹块,所述夹块具有第一夹紧面,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夹紧面形成第一夹持区域的第二夹紧面,所述夹块能移出所述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弧形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夹紧面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面的长度大于弧形轨道的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设置在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另一个上的支撑件,所述轨道形成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夹块通过轨道活动设于所述支撑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可拆卸的连接在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另一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之一上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被操作地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或至少部分位于收容腔之外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具有夹持面,当所述夹块移出所述轨道时,所述夹持件可被操作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之外,此时所述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紧面形成第二夹持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夹持件枢转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设置为两个,所述两夹持件的两夹持面成角度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具有成间隔设置的两夹持部,所述两夹持部定义了所述夹持面。
全文摘要
一种夹具,用于夹持工件,所述夹具包括沿纵长延伸的基架;设置在所述基架上的定钳口;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可相对所述定钳口移动的动钳口;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之一上设有轨道,所述夹具包括通过轨道活动设置在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之一上的夹块,所述夹块具有第一夹紧面,所述定钳口和动钳口其中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夹紧面形成第一夹持区域的第二夹紧面,所述夹块能移出所述轨道。该夹具能根据所夹持工件的不同类型,适配不同规格的夹块,从而使得该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满足多种夹持需求。
文档编号B25B1/02GK102990539SQ20121001881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格雷厄姆·格哈德, 沃伦·布朗, 哈利·索默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