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0630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旋动工具,特别是指一种可针对磨耗或受损工件进行旋动操作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施工的固结操作常利用扳手来驱动螺帽或螺栓头部,其使用时先在该扳手上套设一套筒,然后再将该套筒套合在该螺帽或螺栓头部上,转动该扳手使其带动该套筒,进而一起旋动该螺帽或螺栓头部以进行锁紧或松开的操作。而由于该螺帽或螺栓头部的边角角隅经长期使用后会有磨耗或受损的状态,将导致套设其上的套筒于旋转时产生相对滑动现象,如此将无法带动该螺帽或螺栓头部来进行锁紧或松开的操作,有鉴于此,乃有一种套筒技术推出,如图1所示,该套筒90是在其一端的套合孔91对应一螺帽100(或螺栓头部)的各侧中央处设有向内呈渐缩斜度的卡抵斜凸92,该套筒90由该卡抵斜凸92卡制于该螺帽100(或螺栓头部)各侧中央处,即可带动该螺帽100(或螺栓头部)转动。然,由于该螺帽100(或螺栓头部)的接触仅为点接触而已,其彼此间接触面有限,因此能够带动该螺帽100(或螺栓头部)锁紧或松开的力量不足,仍有无法带动该螺帽100(或螺栓头部)的状况产生。为解决前述该套筒与螺帽(或螺栓头部)于旋转时相对滑动的问题,继有一种防滑套筒技术产生,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23375号专利,请参阅图2,其提供一种正反向施力稳定的防滑套筒,于一套筒95的一端设置有一六边形的套合孔96,以供驱动工作物头部100A(螺帽或螺栓头部)的用,该套筒95的套合孔96在至少三个边的内壁中央处沿轴向成型有一矩形卡合部97,使得该各矩形卡合部97可同时与该工作物头部100A的周围表面呈面对面的接合型态。前述该公知防滑套筒技术虽可达其驱动该螺帽或螺栓头部,且降低发生相对该螺帽或螺栓头部打滑的缺失情形,但仍有其缺失存在,例如,该套筒95于至少三个边的内壁中央处沿轴向成型有一矩形卡合部97,使得当其操作时,该工作物头部100A(如螺帽或螺栓头部)置于该套筒95的套合孔96内时其各平面对应需相当准确,方得置入套合,较为麻烦、费时,当工作物头部100A其中一面有凸出变形时,其套入置合更显困难,甚至无法套合,显非理想的设计。再者,由于该公知防滑套筒技术是利用三个面的贴置咬合,当该工作物头部100A表面有变形时,其咬合旋转操作将有晃动不稳的现象,甚至在施力过程中易有相互脱离的状况发生,亦有一并加以改良的必要。因此,如何改善公知套筒结构在使用上的缺失问题,应为业界或有智的士应努力解决、克服的重要方向。缘此,本发明人有鉴于公知套筒技术构成使用上的缺点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即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使用便利性、操作稳固性及克服螺帽或螺栓头部损耗问题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以服务社会大众及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包括:一筒座;一筒槽孔,设于该筒座内,该筒槽孔包括有三个第一槽面、三个第二槽面及六个第三槽面以形成该筒槽孔的周围边面,该第三槽面位于该第一槽面与该第二槽面之间,以形成该第一槽面/第三槽面/第二槽面的环布接设;在上述构成中,该第一槽面呈一弧面,该第二槽面呈一曲面,该第二槽面包括有二组接面,该二组接面接合处为一大于90度的钝角。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筒槽孔为一贯穿孔或凹槽孔。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筒座第三槽面约呈一微弧面或直面。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槽面与该第二槽面呈相对的设置。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三槽面与该另一第三槽面约呈相对的设置。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筒槽孔内套设有一工件,该工件为一螺帽或螺栓头部,该工件具有复数个端面,该端面分别线接触于该第一槽面及该第二槽面。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工件具有复数个端角,该端角相对位于该第三槽面而与该第三槽面形成抵接或不抵接的状态。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筒座结合于一扳手、套筒或其他旋动工具。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槽面于其呈弧面构成的适当区段设有至少一内弧面。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内弧面与该第一槽面的弧面呈相反弧凸方向的弧面设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包括:一筒座;一筒槽孔,设于该筒座内,该筒槽孔周围边面包括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槽面、一个以上的第二槽面,该第一槽面呈一弧面,该第二槽面呈一曲面,该第二槽面包括有二组接面,该二组接面接合处为一大于90度的钝角,且至少一该第一槽面与该第二槽面呈相对的设置状态。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筒槽孔的周围边面包括有三个第一槽面、三个第二槽面及六个第三槽面,该第三槽面位于该第一槽面与该第二槽面之间,以形成该第一槽面/第三槽面/第二槽面的环布接设。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筒槽孔为一贯穿孔或凹槽孔。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筒座第三槽面约呈一微弧面或直面。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三槽面与该另一第三槽面呈相对的设置。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筒槽孔内套设有一工件,该工件为一螺帽或螺栓头部,该工件具有复数个端面,该端面分别线接触于该第一槽面及该第二槽面。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筒槽孔内套设有一工件,该工件为一螺帽或螺栓头部,该工件具有复数个端角,该端角相对位于该第三槽面而与该第三槽面形成抵接或不抵接的状态。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筒座结合于一扳手、套筒或其他旋动工具。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槽面于其呈弧面构成的适当区段设有至少一内弧面。所述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中该该内弧面与该第一槽面的弧面呈相反弧凸方向的弧面设置。本发明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由前述构成,能使提供正常驱动螺帽或螺栓头部等工作物使用外,更可于螺帽或螺栓头部角隅磨耗或受损状态下进行工件的旋松或旋紧操作,进而提升其整体使用上的便利性、经济效益;且本发明更能使在套合螺帽或螺栓头部等对象时具有极佳的便利性与简易性,并具有极佳的咬合推动力,而具有极佳的实用性及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套筒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公知套筒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附图中图号对照说明:套筒10;筒座20;第一槽面21;第二槽面22;组接面221;第三槽面23;筒槽孔30;螺帽200;边面201;端角202;边面203;螺帽200A;端角202A;内弧面211。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除可供正常驱动螺帽或螺栓头部等工作物使用外,更可于螺帽或螺栓头部角隅磨耗或受损状态下进行旋松或旋紧的操作,进而提升其整体使用上的便利性、经济效益及具有极佳市场竞争力。本发明提供的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其能使在套合螺帽或螺栓头部等对象时具有极佳的便利性与简易性,且具有极佳的咬合推动力,进而具有极佳的实用性。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筒座;一筒槽孔,设于该筒座内,该筒槽孔包括有三个第一槽面、三个第二槽面及六个第三槽面以形成该筒槽孔的周围边面,该第三槽面位于该第一槽面与该第二槽面之间,以形成该第一槽面/第三槽面/第二槽面的环布接设;在上述构成中,该第一槽面呈一弧面,该第二槽面呈一曲面,该第二槽面包括有二组接面,该二组接面接合处为一大于90度的钝角。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包括:一筒座;一筒槽孔,设于该筒座内,该筒槽孔周围边面包括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槽面、一个以上的第二槽面,该第一槽面呈一弧面,该第二槽面呈一曲面,该第二槽面包括有二组接面,该二组接面接合处为一大于90度的钝角,且至少一该第一槽面与该第二槽面呈相对的设置状态。为能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更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较佳的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说明。请参阅图3、图4,本发明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可适用于一般的扳手、套筒或其他旋动工具,以一套筒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所示,本发明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包括有一套筒10,该套筒10设有一位于其内部的筒座20,该筒座20的中央部位设有一筒槽孔30,该筒槽孔30可为一贯穿孔或凹槽孔,在本实施例中,该筒槽孔30为一贯穿孔。该筒座20以复数个第一槽面21、第二槽面22及第三槽面23形成该筒槽孔30的周围边面,该第三槽面23位于该第一槽面21与第二槽面22之间,即形成第一槽面21/第三槽面23/第二槽面22/第一槽面21/第三槽面23/第二槽面22...的环布接设,在本实施例中,共有三个第一槽面21、三个第二槽面22及六个第三槽面23。该第一槽面21呈一弧面,该第二槽面22呈一曲面,其包括有二呈曲面组合的组接面221,该二组接面221接合处具一α角(如图4所示),该α角呈一大于90度的钝角,且该二组接面221分别连接位于该第二槽面22两侧的第三槽面23;该第三槽面23呈一微弧面或直面,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槽面23呈一微弧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该筒槽孔30的周围边面布设中,该第一槽面21与该第二槽面22约呈相对的状态,即该第一槽面21的对面边(对角边)恰设置有该第二槽面22;而该第三槽面23与另一第三槽面23呈相对的状态,即该第三槽面23的对面边(对角边)恰设置有同样的第三槽面23。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的第一应用实施例,其由该套筒10的筒槽孔30套设有一六角型的螺帽200(或螺栓头部),该螺帽200具有六个端角202及六个端面包括三个边面201、三个边面203,其中,该边面201、边面203为相邻接,该螺帽200的边面201抵接于该第二槽面22,而边面203抵接于该第一槽面21,该螺帽200的六个端角202分别相对位于该第三槽面23处而呈抵接或不抵接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共有三个边面201抵接于该第二槽面22,另有三个边面203抵接于该第一槽面21。其操作时,施力于该套筒10以旋动该螺帽200,由该螺帽200的边面201、边面203分别与该第二槽面22、第一槽面21的复数个线接触而形成不同方位的施力点,而得以旋动该螺帽200,进行该螺帽200的旋紧或旋松操作。请参阅图6,是本发明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的第二应用实施例,其中该螺帽200A(或螺栓头部)的端角202A经长期使用后而呈现磨耗或受损的状态,即由该套筒10的筒槽孔30套设于该螺帽200A(或螺栓头部),该螺帽200A具有六个端角202A(呈磨耗或受损状态)及六个端面包括三个边面201、三个边面203,该边面201、边面203为相邻接,同样,该螺帽200A的边面201抵接于该第二槽面22,而边面203抵接于该第一槽面21,该螺帽200A的六个端角202A分别相对位于该第三槽面23处而呈不抵接的状态。其操作时,施力于该套筒10以旋动该螺帽200A,由该螺帽200A的边面201、边面203分别与该第二槽面22、第一槽面21的复数个线接触而形成不同方位的施力点,而得以旋动该螺帽200A,故即便该螺帽200A(或螺栓头部)的端角202A已呈现磨耗或受损的状态,通过本发明该等结构设计仍可以进行该螺帽200A的旋紧或旋松操作。请参阅图7,本发明啮合旋动工具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是基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加以变化设计,而其差异在;该筒座20的第一槽面21于其呈弧面构成的适当部位(区段)设有至少一内弧面211,该内弧面211与该第一槽面21的弧面呈相反弧凸方向的弧面设置,如图所示,该第一槽面21的弧面是呈向内的弧凸,而该内弧面211则呈向外的弧凸,如此,可使设于该筒槽孔30的螺帽或螺栓头部(未图示)其周边更能与该内弧面211产生适当接合贴触,使能具有更佳的贴触旋动力,以利其旋紧或旋松的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举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