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970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夹钳结构,尤其是一种控制杆、动作杆与控制件分别设于夹钳上,按压控制件即可控制夹钳夹合角度,并使该夹体与夹部一体成型更具整体感的夹钳结构。
背景技术
常用的夹钳结构,一般都包含有:第一钳体、第二钳体、一嵌环、第一钳把、第二钳把、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一枢部、第二枢部、一枢轴、一嵌沟、一嵌环及使用若干螺丝、螺帽作锁结固定,其中,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为相对称并互呈剪刀型态的钳体,各该钳体的各预定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枢部及第二枢部,该第一枢部及第二枢部是通过一枢轴相对枢设结合而成,该第一钳体及第二钳体在其各末端位置分别设有弯折且相对称的第一钳口及第二钳口,该二钳口可弯折至预定角度,相对于该二钳口末端设有第一钳把与第二钳把,该二钳把外缘分别布设有多个嵌沟,该两钳把外缘通过一嵌环套入,该嵌环内缘形成嵌缘,该嵌缘恰可活动调整嵌卡于二钳体的各嵌沟定位,由此令该夹钳工具由其弯折至预定角度的钳口,使整个钳体无法任意移动而定位,而可突破空间限制并深入狭窄区域作业,但上述结构的缺陷在于:1、该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二者的外缘处设有多个嵌沟,该两者外缘处需通过一嵌环套入,该嵌环内形成嵌缘,该嵌缘可活动调整嵌卡于嵌沟定位,且钳把套入的嵌环需有其移位空间以供嵌环移动,该夹钳工具除嵌环的成本外,设有可移动嵌环的钳体相对体积较大因而有较多的成本。2、该嵌沟分设于钳把外二处,该二处结构加上嵌环固定后,增加夹钳整体外观上的复杂感。
3、该嵌环为单一元件状,该嵌环体积不大容易遗失,该嵌环遗失后,整体夹钳结构即无法达到夹固作用。鉴于上述常用夹钳结构所产生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夹钳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常用夹钳结构容易使元件遗失,本实用新型的夹钳结构在夹钳上分别设有控制杆、动作杆与控制件,而按压控制件即可控制夹钳的夹合角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夹钳结构,其包括 一第一夹体,该第一夹体设有第一枢部,该第一夹体一端设有第一夹部,该第一夹部相对于第一夹体弯折一角度,该第一夹体另一端设有第一枢槽;一第二夹体,该第二夹体设有第二枢部,该第二枢部与第一枢部相枢设,该第二夹体一端设有第二夹部,第二夹部相对于第二夹体弯折一角度,第二夹部与第一夹部相对夹合,第二夹体另一端设有第二枢槽;一控制杆,该控制杆设有第二凹槽,该控制杆设有第三枢部,该控制杆另一端设有第三枢槽,该第三枢槽远离第二凹槽开口端,该第三枢槽与第一夹体的第一枢槽相枢设;一动作杆,该动作杆为一长杆体状,该动作杆设于第二凹槽内,并能够在第二凹槽内位移,该动作杆上设有第一卡制部,该动作杆一端设有第四枢槽,第四枢槽与第二枢槽相枢设;一控制件,该控制件设有第一穿槽,该第一穿槽供动作杆穿设,该第一穿槽上设有第二卡制部,该控制件设有第四枢部,该第四枢部与控制杆的第三枢部相枢设;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容设于控制杆上,该弹性元件顶制控制件上,使该控制件的第二卡制部卡制于动作杆的第一卡制部处,该动作杆受限于控制件,使该动作杆相对于控制杆呈固定位置,并使该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相枢设成一固定角度,该第一夹部及第二夹部能够夹设一管体。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夹钳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杆、动作杆、控制件及弹性元件等控制结构皆容设于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内,该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使用上较易握住使用。该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均为一体成型而较具整体感。按压及放开控制件而控制动作杆相对于控制杆的相对位置,即可控制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相对夹合角度,其动作较符合一般的操作习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夹体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前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A-A处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按压后第一动作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按压后第二动作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号部分〉10第一夹体 11第一枢部12第一夹部 13第一限制部14第一枢槽 15第一组设部20第二夹体 21第二枢部22第二夹部 23第二限制部24第二枢槽 25第一凹槽30控制杆 31第二凹槽32容槽33第三枢部34第三枢槽 40动作杆41第一卡制部42第四枢槽43 齿部50控制件 51第一穿槽52第二卡制部53第四枢部[0033]60弹性元件 70第一梢体81垫圈82第一螺合件83第二枢设件84第一枢设件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其中,该夹钳结构是用于在车体上夹设各管路,如夹设于油管上,其包括:一第一夹体10,该第一夹体10为塑料或橡胶材质一体成型状,该第一夹体10近中间处设有第一枢部11,该第一夹体10 —端设有第一夹部12,该第一夹部12相对于第一夹体10弯折一角度,该第一枢部11处设有呈缺槽状的第一限制部13及一呈螺孔状的第一组设部15,该第一限制部13的数目为二个,该第一夹体10另一端设有呈贯穿孔状的第一枢槽14 ;一第二夹体20,该第二夹体20与第一夹体10为相同材质,该第二夹体20与第一夹体10呈相对状,该第二夹体20设有一第二枢部21,该第二枢部21与第一枢部11相枢设,该第二枢部21呈圆孔状,该第二夹体20 —端设有第二夹部22,该第二夹部22与第一夹部12呈相对状,该第二夹部22相对第二夹体20弯折一角度,该第二夹部22与第一夹部
12可相对夹合,该第二夹体20上设有第二限制部23,请参阅图2所示,该第二限制部23与第一限制部13相套设,该第二限制部23与第一限制部13为相同数目,该第二限制部23呈凸块状,该第一限制部13及第二限制部23可限制第一夹体10及第二夹体20张开的最大角度,第二夹体20另一端设有呈圆孔状的第二枢槽24,第二枢槽24位于第二夹体20近中间处,第二枢部21轴心处设有呈圆槽状的第一凹槽25 ;一控制杆30,该控制杆30上设有呈非圆槽状的第二凹槽31,该第二凹槽31呈六角槽状,该第二凹槽31开口端设有容槽32,该控制杆30上设有第三枢部33,该控制杆30另一端设有第三枢槽34,第三枢槽34远离第二凹槽31开口端,该第三枢槽34与第一枢槽14相枢设;一动作杆40,该动作杆40为一长杆体状,该动作杆40套设于控制杆30的第二凹槽31内,该动作杆40可于第二凹槽31内位移,动作杆40断面与第二凹槽31相配合,该动作杆40上设有第一卡制部41,该动作杆40 —端设有第四枢槽42,第四枢槽42与第二夹体20的第二枢槽24相枢设;一控制件50,该控制件50设有贯穿第一穿槽51,该第一穿槽51位置近控制件50中间处,该第一穿槽51可供动作杆40穿设,该第一穿槽51配合动作杆40的断面形状,该第一穿槽51上设有第二卡制部52,该控制件50设有第四枢部53,该第四枢部53与控制杆30的第三枢部33相枢设;一弹性元件60,该弹性元件60容设于控制杆30的容槽32内,该弹性元件60可顶制控制件50上,使该控制件50的第二卡制部52卡制于动作杆40的第一^^制部41处,该动作杆40受限于控制件50,使该动作杆40相对于控制杆30呈固定位置,使该第一夹体10及第二夹体20相枢设成一固定角度,而使该第一夹部12及第二夹部22可夹设于一管体;[0044]—第一梢体70,该第一梢体70穿设于控制杆30的第三枢部33及第四枢部53上,使该控制件50与控制杆30相枢设;一垫圈81,该垫圈81容设于第一夹体20的第一凹槽25内;—第一螺合件82,该第一螺合件82穿设于垫圈81处而螺设于第一组设部15处,使该第一夹体10与第二夹体20相枢设;一第二枢设件83,该第二枢设件83穿设于第二枢槽24与第四枢槽42处,使该第四枢槽42与第二枢槽24相枢设;一第一枢设件84,该第一枢设件84穿设于第一枢槽14与第三枢槽34处,使该第一枢槽14与第三枢槽34相枢设。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所示,其中,该第一夹体10的第一枢部11与第二夹体20的第二枢部21通过垫圈81及一螺合件82而相枢设,该控制杆30的第三枢槽34与第一夹体10的第一枢槽14相枢设,该动作杆40套设于控制杆30内,该动作杆40的第四枢槽42与第二夹体20的第二枢槽24相枢设,该弹性元件60设于容槽32处,该控制件50套设于控制杆30的第三枢部33处,该垫圈81则容设于第一凹槽25内。请继续参阅图5及图6所示,当第一夹体10与第二夹体20以第一枢部11与第二枢部21为轴心,该弹性元件60则顶制控制件50上,使该控制件50的第二卡制部52卡制于动作杆40的第一^^制部41,该动作杆40可与控制杆30呈固定位置,使该第一夹体10及第二夹体20成一固定角度,该第一夹部12及第二夹部22可夹设一管体,该管体受第一夹部12及第二夹部22夹设后,管体受挤压而呈扁平状,该管体内的液体或流体即可避免流出。请继续参阅图7所示,当按压控制件50,该控制件50的第二卡制部52无卡制于动作杆40的第一卡制部41处,该动作杆40可于控制杆30处位移,使该第一夹体10及第二夹体20可调整夹合角 度,当放开控制件50,使该控制件50的第二卡制部52再卡制于动作杆40的第一^^制部41处,该动作杆40相对于控制杆30再呈固定位置,使该第一夹体10及第二夹体20再成另一固定角8所示。请继续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一卡制部41处设有多个齿部43,该控制件50的第二卡制部52可分别卡制于每一齿部43处,该每一齿部43可使动作杆40与控制件50的卡制更确实,动作杆40位置的固定更确实。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夹钳结构的优点在于:1、该控制杆30、动作杆40、控制件50及弹性元件60等控制结构分别容设于第一夹体10及第二夹体20内,该第一夹体10及第二夹体20使用上较易握住使用,符合人体工学。2、该第一夹体10与第二夹体20均为一体成型状,该第一夹体10与第二夹体20较具整体感。3、按压及放开控制件50而控制动作杆40相对于控制杆30的相对位置,即可控制第一夹体10及第二夹体20相对夹合角度,按压及放开控制件50的动作较符合人的操作习惯。4、该控制杆30、动作杆40、控制件50及弹性元件60等控制结构分别容设于第一夹体10及第二夹体20内,所以各元件不会遗失。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夹钳结构,该夹钳结构用于在车体上夹设各管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夹体,该第一夹体设有第一枢部,该第一夹体一端设有第一夹部,该第一夹部相对于第一夹体弯折一角度,该第一夹体另一端设有第一枢槽; 一第二夹体,该第二夹体设有第二枢部,该第二枢部与第一枢部相枢设,该第二夹体一端设有第二夹部,第二夹部相对于第二夹体弯折一角度,第二夹部与第一夹部相对夹合,第二夹体另一端设有第二枢槽; 一控制杆,该控制杆设有第二凹槽,该控制杆设有第三枢部,该控制杆另一端设有第三枢槽,该第三枢槽远离第二凹槽开口端,该第三枢槽与第一夹体的第一枢槽相枢设; 一动作杆,该动作杆为一长杆体状,该动作杆设于第二凹槽内,并能够在第二凹槽内位移,该动作杆上设有第一卡制部,该动作杆一端设有第四枢槽,第四枢槽与第二枢槽相枢设; 一控制件,该控制件设有第一穿槽,该第一穿槽供动作杆穿设,该第一穿槽上设有第二卡制部,该控制件设有第四枢部,该第四枢部与控制杆的第三枢部相枢设; 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容设于控制杆上,该弹性元件顶制控制件上,使该控制件的第二卡制部卡制于动作杆的第一卡制部处,该动作杆受限于控制件,使该动作杆相对于控制杆呈固定位置,并使该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相枢设成一固定角度,该第一夹部及第二夹部能够夹设一管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体为塑料或橡胶材质,该第一夹体呈一体成型状,该第二夹体与第一夹体为相同材质,该第二夹体呈一体成型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部处设有第一限制部,该第一限制部呈缺槽状,该第二限制部的数目为二个,该第二夹体设有第二限制部,该第二限制部与第一限制部相套设,该第二限`制部与第一限制部的数目相同,该第二限制部呈凸块状,该第一限制部及第二限制部能够限制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张开的最大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槽呈贯穿孔状,设有一第一枢设件,该第一枢设件穿设于第一枢槽与第三枢槽处,使该第一枢槽与第三枢槽相枢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部处设有第一组设部,该第一组设部呈螺孔状,该第二枢部呈圆孔状,该第二枢部轴心处设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呈圆槽状,设有一垫圈,该垫圈容设于第一夹体的第一凹槽内,设有一第一螺合件,该第一螺合件穿设于垫圈处而螺设于第一组设部处,使该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相枢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槽呈圆孔状,第二枢槽位于第二夹体近中间处,设有一第二枢设件,该第二枢设件穿设于第二枢槽与第四枢槽处,使该第四枢槽与第二枢槽相枢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凹槽非圆槽状,呈六角槽状,该动作杆断面与第二凹槽相同,该第一穿槽配合动作杆断面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杆的第二凹槽开口端设有容槽,该弹性元件容设于控制杆的容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第一梢体,该第一梢体穿设于控制杆的第三枢部及控制件的第四枢部上,使该控制件与控制杆相枢设。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制部处设有多个齿部,该控制件的第二卡制部分别卡制于每一齿部处,该每一齿部使动作杆与控制件的卡制更确实,动作杆位置的固定更确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钳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夹体上设有第一枢部、第一夹部、第一枢槽;一第二夹体上设有第二枢部以与第一枢部相枢设,第二夹体上设有第二夹部及第二枢槽;一控制杆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三枢部及第三枢槽;一动作杆套设于第二凹槽内,动作杆可于第二凹槽内位移,动作杆上设有第一卡制部,该动作杆一端设有第四枢槽,第四枢槽可与第二枢槽相枢设;一控制件上设有第一穿槽以供动作杆穿设,该第一穿槽上设有第二卡制部,该控制件上设有第四枢部,该第四枢部与第三枢部相枢设;一弹性元件顶制于控制件上,使该第二卡制部可卡制于第一卡制部处,动作杆即相对于控制杆呈固定位置,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成一固定角度。
文档编号B25B7/00GK202910752SQ20122053163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7日
发明者张满吉 申请人:张满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