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00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支架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支架夹具,包括工作台,在工作台上设置至少一组夹具组,夹具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对中组件,对中组件包括对中基座,对中基座内可移动的设置有对中斜块,对中斜块的一端延伸至对中基座内并连接有对中气缸,对中斜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部,锥形部的两侧并位于对中基座内对称设置两根长度相等的用于选择性抵压支架的内侧面的对中顶杆,对中组件的一侧沿对中组件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对称设置两组用于顶紧支架的顶杆组件,用于限定支架在工作台上的移动。通过设置对中组件,利用对中斜块推动两根长度相等的对中顶杆顶压支架的内侧面,可以自动对装夹在工作台上的支架进行对中,减少了人工对中工作,降低了对中误差,提高了加工精度。
【专利说明】支架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动钳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夹具。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车辆性能的不断提高,车速的不断提升,对车辆的制动系统也随之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制动效果更好的盘式制动器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轿车、商用车上。汽车盘式制动器以中端面作摩擦面,由摩擦片与其金属盘组成制动单元,而这制动力的大小就反映在横跨在制动盘两侧的夹紧甜上,称为制动甜。
[0003]制动钳的支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其固定在加工设备的工作台上,对于对称结构的机架,在装夹时还需要对中安装,这样才能保证机架后期的加工精度。目前只能通过操作者手工对支架进行对中安装,这样使得装夹难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手工对中会产生误差,不能保证机架后期的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架夹具,其结构简单,装夹方便,能自动对待加工支架进行对中,定位精度闻,能有效提闻生广质量。
[000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支架夹具,包括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至少一组夹具组,所述夹具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对中基座,所述对中基座内可移动的设置有对中斜块,所述对中斜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对中基座内并连接有对中气缸,所述对中斜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靠近所述对中气缸的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所述对中气缸的一端的直径,所述锥形部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对中基座内对称设置两根长度相等的对中顶杆,所述对中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锥形部接触式设置,另一端可滑动的延伸至所述对中基座外用于抵接所述支架的内侧面;
[0007]所述对中组件的一侧沿所述对中组件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对称设置两组用于顶紧所述支架的顶杆组件,两个所述顶杆组件与所述对中组件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限定所述支架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移动。
[0008]作为支架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对中基座的两侧设置有防止所述对中顶杆脱离所述对中基座的定位块,所述对中基座内设置有所述对中顶杆用第一滑槽,在所述定位块内对应所述第一滑槽依次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靠近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所述第一滑槽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尺寸,所述第二滑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滑槽的尺寸,所述对中顶杆包括顶杆第一部分和顶杆第二部分,所述顶杆第一部分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顶杆第二部分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内,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还设置用于使所述对中顶杆复位的第一弹簧。
[0009]作为支架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对中组件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支架压紧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压块组件。[0010]作为支架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块组件包括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螺纹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远离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用于选择性抵压所述支架,在所述转动杆上穿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压块脱离所述转动杆的固定螺母。
[0011]作为支架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杆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顶杆座,所述顶杆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穿设有带有螺纹的顶压杆,所述顶压杆平行于所述工作台,且所述顶压杆的端部选择性的顶压在所述支架的侧面。
[0012]作为支架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转动定位组件,所述转动定位组件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一侧设置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所述转动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抵压,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与转动顶杆抵接,所述转动座上开设有所述转动顶杆用台阶盲孔,所述转动顶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台阶盲孔内并与所述台阶盲孔内的第二弹簧连接,所述转动顶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台阶盲孔并延伸至转动座的外部与所述转动板抵接。
[0013]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推动转动顶杆移动,转动顶杆的移动使转动板转动,进一步使转动板远离转动顶杆的一端顶紧支架。
[0014]作为支架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上间隔设置四组所述夹具组。
[0015]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四组夹具组,四个工位同时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6]作为支架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工作台垂直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有平台,所述平台与所述工作台平行,所述平台的宽度小于所述工作台的宽度,其中两组所述夹具组安装在所述平台上,剩余两组所述夹具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平台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0017]作为支架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台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平台的第二支撑板。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对中组件,利用对中斜块推动两根长度相等的对中顶杆顶压支架的内侧面,可以自动对装夹在工作台上的支架进行对中,减少了人工对中工作,降低了对中误差,提高了加工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支架夹具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支架夹具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支架夹具的侧视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支架夹具中的转动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至5中:
[0026]1、工作台;
[0027]2、夹具组;
[0028]21、对中组件;210、第一弹簧;211、对中基座;212、对中斜块;213、对中气缸;214、锥形部;215、对中顶杆;216、定位块;217、第一滑槽;218、第二滑槽、219、第三滑槽;[0029]22、顶杆组件;221、顶杆座;222、顶压杆;
[0030]23、压块组件;231、旋转气缸;232、转动杆;233、压块;234、固定螺母;
[0031]24、转动定位组件;241、转动座;242、转动板;243、转轴;244、转动顶杆;245、台阶盲孔;246、第二弹簧;
[0032]3、支架;4、第一支撑板;5、平台、6、第二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34]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支架夹具,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I上至少设置一组夹具组2,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I上间隔设置四组夹具组2,四组夹具组2可以间隔设置在工作台I上,也可以如本实施例阶梯分布在工作台I上,当呈阶梯分布时,需要在工作台I上额外设置支撑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I上设置有与工作台I垂直的第一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4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板4固定连接有平台5,平台5与工作台I平行,平台5的宽度小于工作台I的宽度,其中两组夹具组2安装在平台5上,剩余两组夹具组2安装在工作台I上并位于平台5远离第一支撑板4的一侧,平台5与工作台I之间设置用于支撑平台5的第二支撑板6。
[0035]其中,夹具组2包括对中组件21、顶杆组件22、压块组件23以及转动定位组件24。
[0036]对中组件21对中组件21包括对中基座211,对中基座211内可移动的设置有对中斜块212,对中斜块212的一端延伸至对中基座211内并连接有对中气缸213,对中斜块212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部214,锥形部214靠近对中气缸213的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对中气缸213的一端的直径,锥形部214的两侧并位于对中基座211内对称设置两根长度相等的对中顶杆215,对中顶杆215的一端与锥形部214接触式设置,另一端可滑动的延伸至对中基座211外用于抵接支架3的内侧面。
[0037]对中基座211的两侧设置有防止对中顶杆215脱离对中基座211的定位块216,对中基座211内设置有对中顶杆215用第一滑槽217,在定位块216内对应第一滑槽217依次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第二滑槽218和第三滑槽219,第二滑槽218靠近第一滑槽217设置,第一滑槽217的尺寸等于第二滑槽218的尺寸,第二滑槽218的尺寸大于第三滑槽219的尺寸,对中顶杆215包括顶杆第一部分和顶杆第二部分,顶杆第一部分活动设置在第一滑槽217和第二滑槽218内,顶杆第二部分活动的设置在第三滑槽219内,在第二滑槽218内还设置用于使对中顶杆215复位的第一弹簧210。
[0038]顶杆组件22的数量为两件,位于对中组件21的一侧并沿对中组件21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对称设置,两个顶杆组件22与对中组件21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在工作台I上,用于限定支架3在工作台I上的移动,顶杆组件22包括顶杆座221,其中两个顶杆座221固定设置在工作台I上,剩下两个顶杆座221固定设置在平台5,顶杆座221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穿设有带有螺纹的顶压杆222,顶压杆222平行于工作台1,且顶压杆222的端部选择性的顶压在支架3的侧面。
[0039]压块组件23包括旋转气缸231,旋转气缸23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转动杆232,转动杆232上螺纹连接有压块233,压块233远离转动杆232的一端用于选择性抵压支架3,在转动杆232上穿设有用于防止压块233脱离转动杆232的固定螺母234。[0040]转动定位组件24包括转动座241,转动座241的一侧设置转动板242,转动板242通过转轴243转动设置在转动座241上,转动板242的一端与支架3抵压,转动板242的另一端与转动顶杆244抵接,转动座241上开设有转动顶杆244用台阶盲孔245,转动顶杆244的一端设置在台阶盲孔245内并与台阶盲孔245内的第二弹簧246连接,转动顶杆244的另一端穿过台阶盲孔245并延伸至转动座241的外部与转动板242抵接。
[0041]于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2]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架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至少一组夹具组,所述夹具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对中基座,所述对中基座内可移动的设置有对中斜块,所述对中斜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对中基座内并连接有对中气缸,所述对中斜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靠近所述对中气缸的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所述对中气缸的一端的直径,所述锥形部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对中基座内对称设置两根长度相等的对中顶杆,所述对中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锥形部接触式设置,另一端可滑动的延伸至所述对中基座外用于抵接所述支架的内侧面; 所述对中组件的一侧沿所述对中组件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对称设置两组用于顶紧所述支架的顶杆组件,两个所述顶杆组件与所述对中组件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限定所述支架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基座的两侧设置有防止所述对中顶杆脱离所述对中基座的定位块,所述对中基座内设置有所述对中顶杆用第一滑槽,在所述定位块内对应所述第一滑槽依次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靠近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所述第一滑槽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尺寸,所述第二滑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滑槽的尺寸,所述对中顶杆包括顶杆第一部分和顶杆第二部分,所述顶杆第一部分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顶杆第二部分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内,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还设置用于使所述对中顶杆复位的第一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组件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支架压紧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压块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组件包括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螺纹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远离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用于选择性抵压所述支架,在所述转动杆上穿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压块脱离所述转动杆的固定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顶杆座,所述顶杆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穿设有带有螺纹的顶压杆,所述顶压杆平行于所述工作台,且所述顶压杆的端部选择性的顶压在所述支架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转动定位组件,所述转动定位组件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一侧设置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所述转动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抵压,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与转动顶杆抵接,所述转动座上开设有所述转动顶杆用台阶盲孔,所述转动顶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台阶盲孔内并与所述台阶盲孔内的第二弹簧连接,所述转动顶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台阶盲孔并延伸至转动座的外部与所述转动板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间隔设置四组所述夹具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工作台垂直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有平台,所述平台与所述工作台平行,所述平台的宽度小于所述工作台的宽度,其中两组所述夹具组安装在所述平台上,剩余两组所述夹具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平台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 要求8所述的支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平台的第二支撑板。
【文档编号】B25B11/00GK104015144SQ201410274480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8日
【发明者】黄正山, 丁勇刚, 李林弟, 陶善明, 安礼书 申请人:昆山恒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