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31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属于工业专用夹具设备领域,包括偏心压杆、浮动锥面定位销等,偏心压杆分别位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上;支撑盘位于工件与夹具体之间;第一套位于偏心压杆与支撑盘之间;第二套与第三套位于偏心压杆与夹具体之间;垫圈位于压盘与偏心压杆锁紧处;调整垫位于压盘中心位置下方;夹具体座位于夹具体下方;垫块位于夹具体座下方;衬套位于导向块和夹具体之间;中央盖板位于夹具体中间位置;浮动锥面定位销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上;盖板有四个,两两相邻之间夹角为72度。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了加工或者检测过程中汽车车轮轮辐的定位精度,而且性能可靠、调整方便、定位质量高。
【专利说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专用夹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用来装夹汽车车轮轮 辐从而可以实现车轮轮辐加工或者检测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车轮制造业的产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进而现 代机械工业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不断革新。汽车车轮轮辐作为汽车制造中的重要部件之一, 其产品的加工精度、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车运行性能,例如由于加工精度不够产生的 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产生的不平衡惯量对车辆前后桥会施加周期性冲击,使车轮产生离 心力,其方向随车轮的转动而变化,导致车轮上下跳动和左右摇摆,并通过转向机构传至 方向盘使其抖动,对车辆的动、静态特性产生严重的影响,车速越高这一现象越明显。
[0003]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性能可靠、调整方便、定位质量高的装夹设备,很难 提高汽车整体性能。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该夹具即 可以安装在机床上也可以安装在汽车车轮轮辐的检测设备上,可以提供较高的定位精度和 装夹工艺。
[0005] 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其特征是:包括偏心压杆、支撑盘、第一套、第二套、夹具 体、第三套、垫圈、调整垫、导向块、夹具体座、垫块、压盘、衬套、中央盖板、浮动锥面定位销、 盖板、端盖,所述的偏心压杆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上;所述的支 撑盘位于工件与夹具体之间;所述的第一套位于偏心压杆与支撑盘之间;所述的第二套与 第三套位于偏心压杆与夹具体之间;所述的垫圈位于压盘与偏心压杆锁紧处;所述的调整 垫位于压盘中心位置下方;所述的夹具体座位于夹具体下方;所述的垫块位于夹具体座下 方;所述的衬套位于导向块和夹具体之间;所述的中央盖板位于夹具体(5)中间位置;所述 的浮动锥面定位销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上;所述的盖板位于支撑 盘的上部;所述的端盖位于夹具体和浮动锥面定位销之间。
[0006] 所述的偏心压杆一端为偏心压头,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和键槽。
[0007] 所述的支撑盘位于工件与夹具体之间,且支撑盘两侧具有沉孔用于固定。
[0008] 所述的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垫圈、调整垫、垫块、衬套,其中第一套和第二套位 于偏心压杆与支撑盘之间;
[0009] 其中第三套位于偏心压杆与夹具体之间;
[0010] 其中垫圈位于压盘与偏心压杆之间的锁紧处;
[0011] 其中调整垫位于压盘中心位置下方;
[0012] 其中垫块位于夹具体座下方;
[0013] 其中衬套位于导向块和夹具体之间。
[0014] 所述的浮动锥面定位销一端为锥面,另一端设置有键槽,浮动锥面定位销一共有 三个并分别位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上,且相邻浮动锥面定位销之间的圆心夹角为 120 度。
[0015] 所述的盖板有四个,且位置相邻盖板之间的圆心夹角为72度。
[0016]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 而言夹具固定在机床主轴或者检测装置上,由主轴定心和端面定位,可以保证高的旋转精 度和定位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结构剖面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结构俯视图。
[0020] 图中1-偏心压杆、2-支撑盘、3-第一套、4-第二套、5-夹具体、6-第三套、7-垫圈、 8-调整垫、9-导向块、10-夹具体座、11-垫块、12-压盘、13-衬套、14-中央盖板、15-浮动 维面定位销、16-盖板、17-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图2所示,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其特征是:包括偏心压杆1、支撑盘2、 第一套3、第二套4、夹具体5、第三套6、垫圈7、调整垫8、导向块9、夹具体座10、垫块11、 压盘12、衬套13、中央盖板14、浮动锥面定位销15、盖板16、端盖17,所述的偏心压杆1有 三个并分别位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上;所述的支撑盘2位于工件与夹具体5之间; 所述的第一套3位于偏心压杆1与支撑盘2之间;所述的第二套4与第三套6位于偏心压 杆1与夹具体5之间;所述的垫圈7位于压盘12与偏心压杆1锁紧处;所述的调整垫8位 于压盘12中心位置下方;所述的夹具体座10位于夹具体5下方;所述的垫块11位于夹具 体座10下方;所述的衬套13位于导向块9和夹具体5之间;所述的中央盖板14位于夹具 体5中间位置;所述的浮动锥面定位销15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 上;所述的盖板16有四个,两两相邻之间夹角为72度;所述的端盖17位于夹具体5和浮动 锥面定位销15之间。
[0022] 所述的偏心压杆1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上,一端为偏心 压头,一端有螺纹以及键槽。
[0023] 所述的支撑盘2位于工件与夹具体5之间,且两侧具有沉孔用于固定。
[0024] 所述的第一套3、第二套4和第三套6、垫圈7、调整垫8、垫块11、衬套13,分别位 于偏心压杆1与支撑盘2之间、偏心压杆1与夹具体5之间、压盘12与偏心压杆1锁紧处、 压盘12中心位置下方、位于夹具体座10下方、位于导向块9和夹具体5之间。
[0025] 所述的浮动锥面定位销15 -端为锥面,另一端有键槽,一共有三个分别位于汽车 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上,相邻之间夹角为120度。
[0026] 所述的盖板16有四个,位置两两相邻,相邻盖板之间夹角为72度。
[0027] 在实施过程中,夹具被固定在机床或者检测装置上,工件由三个浮动锥面定位销 和辐底平面定位、三个偏心压杆夹紧。本夹具偏心压杆的压头高于定位销,在装夹工件时应 先将工件螺栓孔对准偏心压杆的压头装入工件,然后将工件旋转一角度将其他三个螺栓孔 对准定位销压靠工件至定位盘,当活塞杆向下拉时,偏心压杆的压头将工件压紧在定位盘 上,以保证夹紧可靠,定位精度高,此时即可加工。加工完毕,卸下工件时,操作顺序与装夹 时相反,夹具偏心压杆的压头松开工件时,先将工件抬离定位销,然后将工件旋转一角度, 对准偏心压杆的压头,使工件脱离夹具。
[0028] 被加工或者被检测轮辐的的外径范围可以达到Φ450?620mm,中心孔直径为 Φ 200?300mm,轮福高度为30?160mm。
【权利要求】
1. 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其特征是:包括偏心压杆(1)、支撑盘(2)、第一套(3)、第 二套(4)、夹具体(5)、第三套(6)、垫圈(7)、调整垫(8)、导向块(9)、夹具体座(10)、垫块 (11)、压盘(12)、衬套(13)、中央盖板(14)、浮动锥面定位销(15)、盖板(16)、端盖(17),所 述的偏心压杆(1)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上;所述的支撑盘(2)位 于工件与夹具体(5)之间;所述的第一套(3)位于偏心压杆(1)与支撑盘(2)之间;所述 的第二套(4)与第三套(6)位于偏心压杆(1)与夹具体(5)之间;所述的垫圈(7)位于压 盘(12)与偏心压杆(1)锁紧处;所述的调整垫(8)位于压盘(12)中心位置下方;所述的夹 具体座(10)位于夹具体(5)下方;所述的垫块(11)位于夹具体座(10)下方;所述的衬套 (13)位于导向块(9)和夹具体(5)之间;所述的中央盖板(14)位于夹具体(5)中间位置; 所述的浮动锥面定位销(15)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圆周上;所述的盖 板(16)位于支撑盘(2)的上部;所述的端盖(17)位于夹具体(5)和浮动锥面定位销(15) 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偏心压杆(1) 一 端为偏心压头,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和键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盘(2)两侧 设置有沉孔并通过沉孔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套(3)、第二 套(4)、第三套(6)、垫圈(7)、调整垫(8)、垫块(11)、衬套(13),其中第一套(3)和第二套 (4)位于偏心压杆⑴与支撑盘⑵之间; 其中第三套(6)位于偏心压杆(1)与夹具体(5)之间; 其中垫圈(7)位于压盘(12)与偏心压杆(1)之间的锁紧处; 其中调整垫(8)位于压盘(12)中心位置下方; 其中垫块(11)位于夹具体座(10)下方; 其中衬套(13)位于导向块(9)和夹具体(5)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浮动锥面定位销 (15) -端为锥面,另一端设置有键槽,且相邻浮动锥面定位销(15)之间的圆心夹角为120 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轮轮辐专用夹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盖板(16)有四 个,且位置相邻盖板(16)之间的圆心夹角为72度。
【文档编号】B25B11/00GK203831149SQ201420283537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发明者】杨晓东, 门玉琢, 李明达, 高金刚, 于雷 申请人:长春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