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筒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307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吸能筒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能筒的固定装置,特别是台车碰撞试验时的吸能筒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台车碰撞试验时都需要安装吸能筒,用于碰撞过程中能量的吸收。现在台车碰撞试验中,吸能筒都是通过焊接实现与台车的固定连接,有的台车碰撞试验需要四五个甚至更多的吸能筒,若采用传统焊接的固定方式,不仅在安装时很麻烦、工作量大,而且在碰撞结束后吸能筒的拆卸也很麻烦,需要用切割机才能将吸能筒拆卸下来。

如果能将传统的焊接固定方式转变为简单的可拆卸式固定装置,不仅可以大大较少安装吸能筒的工作量,节约时间,而且还可以避免焊接和切割时对吸能筒造成的变形。这种装置可重复利用,并且适合一定范围内不同规格的吸能筒,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台车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吸能筒固定装置,便于吸能筒的安装和拆卸,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吸能筒和台车类型,大大降低了吸能筒固定时的工作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吸能筒固定装置,包括拉杆轴,拉杆轴套在轴套内,轴套固定在固定板上,上紧盘套在轴套的十字槽内,与轴套滑动连接,并固定在拉杆轴末端;拉杆轴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区,螺纹区螺纹连接有调节盘,上紧盘与固定板通过上紧螺钉调节距离;轴套上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铰接连接有张紧片,张紧片外套设有橡皮绳。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钉孔,通过螺钉穿过螺钉孔将固定板固定在台车前段。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紧盘套在轴套的十字槽内,并焊接在拉杆轴的末端,轴套通过焊接与固定板连接,上紧盘带动拉杆轴沿轴套轴向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张紧片上设有与橡皮绳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改进,每个张紧片通过两个连接杆与轴套铰接。

进一步的改进,调节盘在拉杆轴的螺纹区的位置可调,并保持与张紧片的的推板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了一种吸能筒固定方式,突破了传统焊接的固定方式,该装置操作简单,不受场地和设备工具的影响,大大节省了固定吸能筒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通过调节盘可以调节张紧片的初始位置,适合不同规格吸能筒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吸能筒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张紧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板;2.轴套;2.1.十字槽;3.上紧盘;4.上紧螺钉;5.橡皮筋;6.拉杆轴;6.1.螺纹区;7.调节盘;8.连接杆;9.张紧片;9.1.凹槽;9.2.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附图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本发明为一种吸能筒固定装置,参见图1,该装置主要包括固定板1、轴套2、上紧盘3、上紧螺钉4、橡皮绳5、拉杆轴6、调节盘7、连接杆8、张紧片9,上紧盘3通过上紧螺钉4与固定板1连接,在轴套2的四周安装有六个张紧片9。

参见图2,上紧盘3通过焊接固定在拉杆轴6末端,并套在轴套2端面的十字槽内,拉杆轴6套在轴套2内,然后将轴套2端面焊接在固定板1上,拉杆轴6另一端加工有螺纹6.1,调节盘7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拉杆轴6的螺纹区6.1,上紧盘3带动拉杆轴6以及调节盘7可沿轴套2的轴向方向滑动。

参见图3,张紧片9通过两个连接杆8与轴套2连接,张紧片9可绕轴套2上的两个转动点作平动运动,张紧片9表面加工有凹槽9.1,橡皮绳5套在张紧片9表面的凹槽9.1内,张紧片9在橡皮绳5束缚力的作用下推板9.2始终与调节盘7保持接触。

本实施例中,整个装置对吸能筒进行固定的过程为:先旋转调节盘7,调节调节盘7在螺纹区6.1上的位置,进而改变张紧片9的初始位置,使张紧片9的表面与吸能筒内壁接触。再将吸能筒套在装置上,吸能筒抵住上紧盘3的表面,然后紧固四周四个上紧螺钉4,上紧盘3在上紧螺钉4力的作用下向固定板移动靠近,进而通过拉杆轴6带动调节盘7移动,调节盘7移动时通过推板9.1推动张紧片9作平动运动,使张紧片9对吸能筒内壁进行张紧,进而实现对吸能筒的固定。

上述的实施方案仅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构思基础上做任何微小变化和修饰的均不应排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