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竹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破竹机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竹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第二森林之称我国地处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其主要分布在南方17个省,随着竹制品的多样化发展,对竹子的加工设备要求愈来愈高。
破竹机是竹子初加工中常使用的设备,能快速将毛竹加工成竹条,提高了人工破竹的效率。现有的破竹机包括机架、刀架、刀盘、顶筒和电机,竹材一端固定安装在顶筒内,另一端放置刀盘上由定心装置定位,刀盘上均布若干把刀片对竹材进行均分切片 ;工作时,电机带动顶筒向前运动,推动竹材被刀盘均匀分隔成若干片竹条。
现有的此类剖竹机大多顶筒相对固定安装,只能对竹材起固定支撑的作用,而不能对不同直径的竹材进行固定,影响了破竹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使得竹条宽度不一,影响竹制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破竹机的固定装置,能够固定不同直径的竹材,增强破竹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竹条宽度均一。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破竹机的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滑槽、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设于底座的两端,滑槽设于底座的顶部,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具通过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固定件相连,第二夹具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第二固定件相连,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分别插设于滑槽内部;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夹持部呈弧形凹面;所述第一弹性体紧密粘附于第一夹具的弧形凹面,第二弹性体紧密粘附于第二夹具的弧形凹面。竹材直径的不同对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产生不同的挤压力,使其产生形变,并紧密包裹在竹材外表面,同时该挤压力传递给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使二者产生弹性形变,进而实现对不同直径竹材的夹持固定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为圆锥形螺旋弹簧、窝卷形螺旋弹簧或碟形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材质为橡胶或高密度海绵,橡胶或高密度海绵具有良好的回弹性,根据竹材直径的不同产生对弹性体不同的挤压力,从而使其产生不同的弹性形变,对竹材产生良好的夹持力和摩擦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夹持面设有若干凸起,进而增加夹持竹材时的表面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破竹机的固定装置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竹材进行固定夹持,增加破竹过程中的竹材稳定性,使得竹条宽度均一,提高了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滑槽,3、第一固定件,4、第二固定件,5、第一夹具,6、第二夹具,7、第一弹性件,8、第二弹性件,9、第一弹性体,10、第二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破竹机的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滑槽2、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4、第一夹具5、第二夹具6、第一弹性件7、第二弹性件8、第一弹性体9和第二弹性体10,所述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分别设于底座1的两端,滑槽2设于底座1的顶部,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具5通过第一弹性件7与第一固定件3相连,第二夹具6通过第二弹性件8与第二固定件4相连,第一夹具5和第二夹具6分别插设于滑槽2内部;所述第一夹具5和第二夹具6的夹持部呈弧形凹面;所述第一弹性体9紧密粘附于第一夹具5的弧形凹面,第二弹性体10紧密粘附于第二夹具6的弧形凹面;所述第一弹性体9和第二弹性体10贴合第一夹具5和第二夹具6的侧面呈弧形凸面,夹持面为平面,其表面设若干凸起;所述第一弹性件7和第二弹性件8为窝卷形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体9和第二弹性体10的材质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竹材置于第一弹性体9和第二弹性体10中间,并对二者产生挤压,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第一弹性体9和第二弹性体10对竹材的侧部紧密包裹,并将挤压力传递给第一夹具5、第二夹具6、第一弹性件7和第二弹性件8,使第一弹性件7和第二弹性件8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对竹材产生夹持力,达到固定竹材的目的。对于不同直径的竹材,第一弹性体9和第二弹性体10产生的形变不同,均能对竹材进行夹持,从而能夹持不同直径的竹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