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712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



背景技术:

扭矩工具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制造的各个领域,但在精密制造环境下,需要使用标准扭矩扳手,确保扭矩的大小,以达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标准的要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所使用的标准扭矩扳手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需要进行人工校准。这就使得现有标准扭矩扳手的使用效率,误差范围及维护成本都有待于提高,市场急需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具有实用效率高、扭矩标准和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通过标准扭矩电机和双套筒的配合设计,实现了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且具有扭矩标准、实用方便快捷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包括圆柱形的壳体9、设置在壳体9上端的第一套筒3,设置在壳体9下端的第二套筒4;第一套筒3及第二套筒4分别与标准扭矩动力系统连接,标准扭矩动力系统设置在壳体9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标准扭矩动力系统向套筒提供预设的标准扭矩,同时圆柱形的壳体9上下两端均设有一个套筒,这就使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具有两种不同的常用套筒尺寸,提高了使用效率,且由于套筒直接与标准扭矩动力系统连接,减少了由于频繁更换套筒产生的零部件磨损,保证了套筒标准扭矩的稳定。

进一步的,标准扭矩动力系统包括:交流转直流模块7、驱动第一套筒3的第一标准扭矩电机1、驱动第二套筒4的第二标准扭矩电机2、第一直流换向开关5及第二直流换向开关6;交流转直流模块7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直流换向开关5与第一标准扭矩电机1连接,交流转直流模块7的另一输出端通过第二直流换向开关6与第二标准扭矩电机2连接。

第一标准扭矩电机1与第二标准扭矩电机2分别独立工作,同时第一直流换向开关5与第二直流换向开关6可分别控制第一标准扭矩电机1与第二标准扭矩电机2的正转与反转,从而实现套筒的拧紧与松开作业。

进一步的,第一标准扭矩电机1输出轴与第一套筒3同轴心转动连接,第二标准扭矩电机2的输出轴与第二套筒4同轴心转动连接。

标准扭矩电机与套筒的直接连接,减少了更换套筒的磨损,保证了标准扭矩的稳定。

进一步的,第一直流换向开关5及第二直流换向开关6对称设置在壳体9上下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交流转直流模块7设置在壳体9内中部。

交流转直流模块7设置在壳体9内中部,有助于保持电动标准扭矩扳子在使用时的重心稳定。

进一步的,第一套筒3与第二套筒4为不同尺寸套筒。

不同尺寸的双套筒设计,提高了应用范围,提高了电动标准扭矩扳子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的,壳体9外侧壁设有与交流转直流模块7连接的交流输入接口8。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通过标准扭矩电机和双套筒的配合设计,实现了可以同时具有两个标准扭矩套筒工作,且可以独立正反转工作,具有使用效率高,且扭矩标准、实用方便快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标准扭矩电机;2-第二标准扭矩电机;3-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5-第一直流换向开关;6-第二直流换向开关;7-交流转直流模块;8-交流输入接口;9-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包括圆柱形的壳体9、设置在壳体9上端的第一套筒3,设置在壳体9下端的第二套筒4;第一套筒3及第二套筒4分别与标准扭矩动力系统连接,标准扭矩动力系统设置在壳体9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标准扭矩动力系统向套筒提供预设的标准扭矩,同时圆柱形的壳体9上下两端均设有一个套筒,这就使一种电动标准扭矩扳子具有两种不同的常用套筒尺寸,提高了使用效率,且由于套筒直接与标准扭矩动力系统连接,减少了由于频繁更换套筒产生的零部件磨损,保证了套筒标准扭矩的稳定。

如图1所示,标准扭矩动力系统包括:交流转直流模块7、驱动第一套筒3的第一标准扭矩电机1、驱动第二套筒4的第二标准扭矩电机2、第一直流换向开关5及第二直流换向开关6;交流转直流模块7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直流换向开关5与第一标准扭矩电机1连接,交流转直流模块7的另一输出端通过第二直流换向开关6与第二标准扭矩电机2连接。

第一标准扭矩电机1与第二标准扭矩电机2分别独立工作,同时第一直流换向开关5与第二直流换向开关6可分别控制第一标准扭矩电机1与第二标准扭矩电机2的正转与反转,从何实现套筒的拧紧与松开作业。

如图2所示,第一标准扭矩电机1输出轴与第一套筒3同轴心转动连接,第二标准扭矩电机2的输出轴与第二套筒4同轴心转动连接。

标准扭矩电机与套筒的直接连接,减少了更换套筒的磨损,保证了标准扭矩的稳定。

如图3所示,第一直流换向开关5及第二直流换向开关6对称设置在壳体9上下外侧壁上。

如图2所示,交流转直流模块7设置在壳体9内中部。

交流转直流模块7设置在壳体9内中部,有助于保持电动标准扭矩扳子在使用时的重心稳定。

如图2-3所示,第一套筒3与第二套筒4为不同尺寸套筒。

不同尺寸的双套筒设计,提高了应用范围,提高了电动标准扭矩扳子的使用效率。

如图2-3所示,壳体9外侧壁设有与交流转直流模块7连接的交流输入接口8。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