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存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265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板存放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板存放架。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预制的墙板必须放置于专门的存放架,以避免翻倒。现有的存放架一般由结构钢焊接制作而成,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焊接工艺复杂,生产流程繁琐,需要专门的加工场地和加工设备。

2.在闲置时无法合理利用,造成较大浪费。回收时由于难以拆卸,只能整体运输,增加运输成本。

3.由于固定焊接,一般只能用于存放一种规格的墙板,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的墙板存放架。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板存放架,包括可立于工作面上的架体,还包括设置于架体顶部的至少两个分隔部,相邻分隔部之间留有用于插入墙板的间隙,所述架体采用钢管和扣件搭建而成,所述分隔部至少有一端延伸并悬挑于架体顶部钢管之外。

上述方案中,墙板存放时立放于分隔部两侧,架体全部采用可拆卸的钢管和扣件搭建存放架,取材方便,拆装方便,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避免了焊接的复杂性和使用专业的设备。

具体的,所述架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矩形钢管式受力框架、以及将相邻钢管式受力框架底部通过扣件连接的连接钢管梁。

进一步的,每一个钢管式受力框架包括钢管顶梁、钢管底梁、以及两侧的钢管边梁;

还包括用于稳定支撑矩形钢管式受力框架的钢管式支撑架,所述钢管式支撑架用于支撑最外侧的两个钢管式受力框架的第一斜支撑钢管梁,该第一斜支撑钢管梁的上端与钢管顶梁通过扣件连接。

一种优选的方案中,在位于同侧的钢管边梁之间连接有中间钢管梁,在一根中间钢管梁和与其斜对的连接钢管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钢管杆,在另根中间钢管梁和与其斜对的连接钢管梁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钢管杆;第一支撑钢管杆与第二支撑钢管杆交叉,且在交叉点处通过扣件连接。

具体的,所述钢管式支撑架还包括分别与连接钢管梁连接的两根第一水平钢管纵梁,第一水平钢管纵梁的另一端第一斜支撑钢管梁下端通过扣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式支撑架还包括将两根第一水平钢管纵梁连接的第一水平钢管横梁,所述第一水平钢管横梁同时与第一水平钢管纵梁和第一斜支撑钢管梁下端通过扣件连接。

上述方案可用于在架体的一侧存放墙板。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式支撑架还包括第二水平钢管横梁、第二斜支撑钢管梁、第二水平钢管纵梁;

两个钢管式受力框架间距的中点所在的面为x平面,所述第一水平钢管横梁、第一斜支撑钢管梁、第一水平钢管纵梁与第二水平钢管横梁、第二斜支撑钢管梁、第二水平钢管纵梁分别沿x平面镜像对称;

所述第一水平钢管纵梁、第二水平钢管纵梁、以及连接钢管梁三者一体成型;

所述分隔部的两端均悬挑于架体钢管顶梁之外。

上述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可用于在架体两侧同时存放墙板。

更进一步的,在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斜支撑钢管梁和第二斜支撑钢管梁之间设有水平的中间钢管梁,且中间钢管梁同时与位于同侧的钢管边梁通过扣件连接;

在一根中间钢管梁和与其斜对的水平钢管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钢管杆,在另根中间钢管梁和与其斜对的水平钢管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钢管杆;第一支撑钢管杆与第二支撑钢管杆交叉,且在交叉点处通过扣件连接。

上述更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使得架体结构更加稳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力。

优选的,所述架体在横向方向并排设有至少两个,各架体之间通过横向连接钢管杆可拆卸连接;

所述横向连接钢管杆从横向将各架体依次通过扣件串接。

架体之间采用模块化的拼装方式,可增加放置墙板的数量,可于工地现场临时组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支撑最外侧两个架体的第三支撑钢管杆,所述第三支撑钢管杆一端与钢管边梁通过扣件连接,另一端与工作面螺栓连接,为保证多个架体模块安装后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部为钢管;分隔部所用的钢管与架体顶部的钢管通过扣件可拆卸连接。

由于分隔部是可拆卸连接,分隔部之间的间隙可根据墙板厚度可调,可用于存放不同厚度的墙板,通用性广。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

1.摒弃工艺和设备复杂的焊接结构,全部采用可拆卸的钢管和扣件搭建存放架,取材方便,拆装方便,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2.于工地或现场即可完成拆装,闲置时可随时拆卸用于搭建建筑脚手架;回收时,拆卸后运输能够极大减少所占空间,节约运输成本。

3.由于分隔部是可拆卸连接,分隔部之间的间隙可根据墙板厚度可调,可用于存放不同厚度的墙板,通用性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墙板存放架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墙板存放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墙板存放架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墙板存放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架体,2-分隔部,3-扣件,4-墙板,5-垫块,6-横向连接钢管杆,7-第三支撑钢管杆,8-连接钢管梁,11-钢管式受力框架,12-钢管式支撑架,111-钢管顶梁,112-钢管底梁,113-钢管边梁,121-第一水平钢管纵梁,122-第一水平钢管横梁,123-第一斜支撑钢管梁,124-第二水平钢管横梁,125-第二斜支撑钢管梁,126-中间钢管梁,127-第一支撑钢管杆,128-第二支撑钢管杆,129-第二水平钢管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横、纵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墙板存放架,包括可立于工作面上的架体1、设置于架体1顶部的至少两个分隔部2。相邻分隔部2之间留有用于插入墙板4的间隙。

所述架体1采用钢管和扣件3搭建而成。架体1包括至少两个平行且竖立设置的正方形钢管式受力框架11、将相邻钢管式受力框架11底部连接的连接钢管梁8、以及用于稳定支撑正方形钢管式受力框架11的钢管式支撑架12。

每一个钢管式受力框架11包括钢管顶梁111、钢管底梁112、以及两侧的钢管边梁113。

所述钢管式支撑架12包括用于支撑最外侧的两个钢管式受力框架11的第一斜支撑钢管梁123、分别与连接钢管梁8连接的两根第一水平钢管纵梁121、将两根第一水平钢管纵梁121连接的第一水平钢管横梁122。第一斜支撑钢管梁123的上端与钢管顶梁111通过扣件3连接。第一水平钢管纵梁121的另一端与第一斜支撑钢管梁123下端通过扣件3连接。第一水平钢管横梁122同时与第一水平钢管纵梁121和第一斜支撑钢管梁123下端通过扣件3连接。

所述钢管式支撑架12还包括第二水平钢管横梁124、第二斜支撑钢管梁125、第二水平钢管纵梁129。

两个钢管式受力框架11间距的中点所在的面为x平面。所述第一水平钢管横梁122、第一斜支撑钢管梁123、第一水平钢管纵梁121与第二水平钢管横梁124、第二斜支撑钢管梁125、第二水平钢管纵梁129分别沿x平面镜像对称。

所述第一水平钢管纵梁121、第二水平钢管纵梁129、以及连接钢管梁8三者一体成型。在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斜支撑钢管梁123和第二斜支撑钢管梁125之间设有水平的中间钢管梁126,且中间钢管梁126同时与位于同侧的钢管边梁113通过扣件3连接。

在一根中间钢管梁126和与其斜对的水平钢管纵梁121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钢管杆127。在另根中间钢管梁126和与其斜对的水平钢管纵梁121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钢管杆128。第一支撑钢管杆127与第二支撑钢管杆128交叉,且在交叉点处通过扣件3连接。

所述分隔部2为钢管,分隔部2所用的钢管与架体1顶部的钢管通过扣件3可拆卸连接。分隔部2的两端均悬挑于架体1钢管顶梁111之外。

墙板4放置时,为防止钢管被墙板4压弯变形,需首先在放置区域安放木质垫块5,由垫块5承担墙板4重量,然后将墙板4一端插入相邻分隔部2之间的间隙。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重复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架体1在横向方向并排设有两个,各架体1之间通过横向连接钢管杆6可拆卸连接。

所述横向连接钢管杆6从横向将各架体1依次通过扣件3串接。

还包括用于支撑最外侧两个架体1的第三支撑钢管杆7,所述第三支撑钢管杆7一端与钢管边梁111通过扣件3连接,另一端与工作面螺栓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