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切割机上下同步张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868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切割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切割机上下同步张力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切割机均需要张力机构来保证切割线的张紧度,以保证切割精度,现有的张力机构位于上切割部和下切割部,分别单独控制两处的张力,在使用时,尝尝会因为切割线正反转时而导致张力不均匀,因此上切割部和下切割部之间的切割线无法绷紧,从而出现切割不良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线切割机上下同步张力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保证切割线的张紧度,并且结构简单可靠。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线切割机上下同步张力机构,包括上张力轮和下张力轮,所述上张力轮和下张力轮分别设置在连接臂两端,所述连接臂设置在导向滑轨上,所述导向滑轨固定设置在立梁柱上,所述导向滑轨一端还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与连接臂之间设置有恒张力弹簧,所述上张力轮一侧的立梁柱上还设置有上入线轮和上出线轮,所述下张力轮一侧的立梁柱上还设置有下入线轮和下出线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上与导向滑轨连接处设置有V型支架,所述V型支架的开口处朝向保持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立梁柱表面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张力机构设置在容置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凹槽的一槽壁上设置有上切割线避让口和下切割线避让口。

进一步的,所述上入线轮、上出线轮、下入线轮和下出线轮均设置在位于切割部一侧的立梁柱表面,所述上张力轮设置于上入线轮和上出线轮之间至储丝筒一侧的立梁柱表面,所述下张力轮设置于下入线轮和下出线轮之间至储丝筒一侧的立梁柱表面,所述保持架设置在导向滑轨位于储丝筒一侧的端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张力轮和下张力轮采用同步运行方式设置,同步后使得上切割部和下切割部上的切割线的张力一致,因此能够保证上切割部和下切割部之间的切割线始终保持绷紧状态,避免两者不同步而导致两者之间的切割线出现松弛问题,有效保障切割精度,切割良率极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一种线切割机上下同步张力机构,包括上张力轮1和下张力轮2,上张力轮和下张力轮分别设置在连接臂3两端,连接臂设置在导向滑轨4上,导向滑轨固定设置在立梁柱5上,导向滑轨一端还设置有保持架,保持架与连接臂之间设置有恒张力弹簧7,上张力轮一侧的立梁柱上还设置有上入线轮8和上出线轮9,下张力轮一侧的立梁柱上还设置有下入线轮10和下出线轮11。入线轮和出线轮以保证切割线从切割线传动机构中顺利导入,然后再顺利导出至上切割部或下切割部,上张力轮和下张力轮则在相对应的入线轮和出线轮之间进行自适应的张力保持,通过将切割线的上下两部分实行同步张力输出的方式,保证上切割部和下切割部两处的切割线张力始终能够保持一致,避免了两处切割线张力不一致而导致上切割部或下切割部之间的切割线松弛的问题,也有效解决了切割稳定性差的问题,提高切割精度和良率。恒张力弹簧也有效的保持了张力稳定输出的效果。

其中,连接臂上与导向滑轨连接处设置有V型支架12,V型支架的开口处朝向保持架设置,在移动时,V型支架的开口能够容置保持架,即实现了避让效果,在有效的空间内增加了连接臂的运动形成。

立梁柱表面设置有容置凹槽13,张力机构设置在容置凹槽内,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容置凹槽的一槽壁上设置有上切割线避让口14和下切割线避让口15,便于切割线的绕线设置。

上入线轮、上出线轮、下入线轮和下出线轮均设置在位于切割部一侧的立梁柱表面,上张力轮设置于上入线轮和上出线轮之间至储丝筒一侧的立梁柱表面,下张力轮设置于下入线轮和下出线轮之间至储丝筒一侧的立梁柱表面,保持架设置在导向滑轨位于储丝筒一侧的端部上,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张力的实时输出,并且切割线输出稳定可靠,便于使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