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贴片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9458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贴片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的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铜贴片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如图5示出了一种铜贴片,该铜贴片上沿其厚度方向设有一通槽,为了将该铜贴片与另一铜贴片贴合,需要在两个铜贴片之间涂刷胶液,并且在边角对其的情况下将胶液烘干,实现两个铜贴片的粘合固定。

目前,现有技术中加工该铜贴片时需要逐个上胶,并且与另一铜贴片贴合时需要采用夹子等夹持工具夹紧,避免两个铜贴片之间的水平滑动,进一步的再进行烘干的操作;由于该铜贴片的长宽约为2cm×2cm,因此整个操作过程较为不便,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片定位工装,其优点是实现多铜贴片的定位上胶、贴合铜贴片的相对定位移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铜贴片定位工装,包括工装台;

工装台上设有容置板,容置板上设有供铜贴片容置的若干容置槽,容置槽上设有拨动槽;

工装台上翻转连接有一翻板,翻板上设有用于透过胶液且与容置槽相对应的若干透液槽;

工装台上滑动连接有一收纳盒,收纳盒内设有移送板,移送板上设有若干底壁斜置的移送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工装台上,将铜贴片放入容置槽,取出铜贴片时,利用拨动槽存留的空间插入夹具进行铜贴片的拨动,铜贴片铺满所有的容置槽后,翻转翻板,使得透液槽与容置槽相贴,最后利用透液槽涂刷胶液;该方式实现了批量涂刷铜贴片的效果,加工效率较高;涂刷完成的铜贴片,利用拨动槽取出铜贴片后放入移送板上的移送槽,铜贴片置入移送槽时,利用斜面更容易放入铜贴片,并且斜面保持铜贴片处于斜置的状态,因此整个移送板按照流水线进入烘箱时,热空气对铜贴片上表面产生吹风的作用力,该作用力的竖直方向的分力使得铜贴片向下压紧,增加了两个铜贴片之间的贴合紧密度,从而提高了铜贴片配合紧密度;该结构无需逐个夹持铜贴片,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板的外边角处转动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内设有腰形结构的调节槽以及与调节槽滑移连接的调节螺钉,工装台上设有供调节螺钉螺接的若干螺钉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时,略微旋松各个调节螺钉,使得各个调节杆处于未被压紧的状态,进一步的再对容置板进行调整,调整至合适位置后再利用调节螺钉旋紧各个调节杆,实现多个点分别固定,达到了较为稳定的固定效果,并且针对于面积不同的容置板可改变调节螺钉的位置,使得调节螺钉置入不同的螺钉孔内,使用相对灵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装台上设有两个升降槽,两个升降槽内均滑移连接有升降块,工装台上设有高度调节旋钮,高度调节旋钮的底部设有联动升降块升降的丝杆,两个升降块之间设有用于联动翻板翻转的翻转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时,旋动高度调节旋钮,高度调节旋钮联动丝杆转动,从而实现升降块的升降,最终实现翻板的升降,由此使得翻板与容置板贴合时的平行度得到了调整,增加了贴合位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装台靠近升降槽的外壁上设有刻度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刻度尺的尺寸可供升降块参照,增加升降块的调节位置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轴上设有用于连接翻板的翻转架,翻转架上设有连接翻板的固定螺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翻转架本身连接翻板,再通过固定螺栓连接翻板,实现了两个连接结点,由此增加了翻板的连接固定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螺栓上套设有花型螺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固定螺栓承载整个翻板的作用力后容易损坏,因此需要及时更换固定螺栓,花型螺母增加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接触面和摩擦力,使得固定螺栓的旋动更加省力,便于操作人员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纳盒上设有一拉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拉环推送收纳盒,增加了操作便捷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送板上设有贯穿移送槽的泄压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铜贴片与移送槽的内壁贴合后实现边定位,此时铜贴片与移送槽可能贴合紧密而暂时无法取出,泄压槽使得铜贴片能够更加省力的取出,并且翻转移送板后从移送板反面顶出铜贴片也能够顺利取出铜贴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送板上设有与移送槽连接的取放槽,取放槽的内壁呈弧形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取放槽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便于操作人员通过相对应的夹具取出铜贴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送槽内设有用于配合铜贴片的定位凸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凸起恰好与铜贴片上的通槽配合,实现点定位,综合边定位和点定位,以及重力斜置铜贴片的效果,增加了铜贴片在移送板内放置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容置板的定位结构,提高了该种铜贴片的刷胶效率;2、采用移送板,提高了该种铜贴片在移送时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A处放大图;

图2是实施例一凸显透液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实施例一的移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B处放大图;

图5是铜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装台;101、升降立柱;102、升降槽;103、升降块;104、高度调节旋钮;105、翻转轴;106、刻度尺;2、容置板;201、容置槽;202、拨动槽;3、翻板;301、透液槽;4、收纳盒;401、拉环;5、移送板;501、移送槽;502、泄压槽;503、取放槽;504、定位凸起;6、调节杆;601、调节槽;602、调节螺钉;7、翻转架;701、固定螺栓;702、花型螺母;8、调节板;801、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考图1a和图1b,一种铜贴片定位工装,用于加工图5所示的铜贴片。其中包括工装台1,工装台1上设有调节板8,调节板8上设有容置板2,容置板2的四个边角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杆6,每个调节杆6上设有腰形结构的调节槽601,调节槽601内设有调节螺钉602,调节螺钉602与调节板8上的螺钉孔801连接,旋松各个调节螺钉602后可对容置板2的位置进行调整,旋紧各个调节螺钉602后可对容置板2的位置实现固定。

继续参考图1a和图1b,容置板2上设有若干容置槽201,容置槽201的外边缘设有拨动槽202,容置槽201供铜贴片嵌入,且铜贴片的外周与容置槽201的内壁贴合,而拨动槽202提供的拨动空间可供操作人员拨动,取出铜贴片。

参考图1a、图1b和图2,工装台1上设有两个升降立柱101,升降立柱101上设有升降槽102,升降槽102内滑移连接有升降块103,升降立柱101上设有高度调节旋钮104,高度调节旋钮104连接有一丝杆,丝杆联动升降块103沿着升降槽102上下滑动,为了观察升降块103具体的滑动高度,升降立柱101上设有刻度尺106,该刻度尺106的刻度与升降槽102的高度方向齐平。两个升降块103之间设有翻转轴105,翻转轴10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翻转架7,翻转架7上连接有翻板3,同时为了增加固定效果,翻转架7上还设有固定螺栓701,固定螺栓701与翻板3连接。固定螺栓701上套设有花型螺母702供操作人员旋动。

继续参考图2,翻板3上设有若干透液槽301,当翻板3向工装台1翻动时,翻板3上的透液槽301与容置槽201相通,此时可在翻板3上涂刷胶液,实现铜贴片的批量涂刷。

如图1a和图1b,工装台1上滑动连接有一收纳盒4,收纳盒4上设有拉环401,供操作人员拉出整个收纳盒4,参考图3、图4a和图4b,收纳盒4内放置有移送板5,移送板5上设有移送槽501,图3中其中一个移送槽501内放置了铜贴片,移送槽501的底面相对移送板5处于斜置的状态,当铜贴片放入移送槽501时可沿着移送槽501的斜面滑动。为了便于取出铜贴片,移送槽501的边角设有取放槽503,通过取放槽503可将铜贴片取出。移送板5上设有贯穿移送槽501的泄压槽502,当移送槽501内放入铜贴片后,铜贴片可通过泄压槽502泄压,便于取出铜贴片,另外可从移送板5的背面推动铜贴片,取出铜贴片。

参考图4a和图4b,移送槽501上设有定位凸起504,铜贴片放入移送槽501后,铜贴片上的通槽与定位凸起504配合,实现铜贴片的点定位。在移送板5上放置完铜贴片后,移送板5沿着流水线移送,此时热空气对铜贴片的上表面产生吹风的作用力,该作用力的分力使得两个相贴的铜贴片配合更加紧密,同时热空气使两片铜贴片之间的胶液烘干。

操作步骤:1、打开翻板3,通过调节杆6和调节螺钉602调节容置板2的位置,使得翻板3翻下后透液槽301与容置槽201重叠;2、在容置板2的各个容置槽201内放入铜贴片;2、盖下翻板3,检查透液槽301与铜贴片的重合度;3、沿着翻板3涂刷胶液;4、胶液涂刷完成后打开翻板;3,从容置槽201内取出每个铜贴片并放入移送板5的移送槽501内,保持上胶面朝上,并盖上另一铜贴片;5、将移送板5放置在烘干的流水线上,进行烘干处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