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53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拆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拆卸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轴承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的检修和日常维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轴承的拆卸问题,传统的轴承拆卸工具主要有拉马等工具,它是靠拉拔爪卡住轴承内圈,利用液压或杠杆机构将轴承拉出,这种拆卸存在摩擦力大容易拉伤轴、不能拆卸轴过长的轴承装置口、拉马与轴承内圈接触处容易打滑等一些缺点,而且由于轴承内圈和轴是过盈配合、轴承生锈、拉马的拉杆太短、轴承的安装位置不同、轴的径向尺寸各异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延长了检修时间提高了检修成本,为了尽量克服拉马与轴承内圈接触处的打滑,同时提高拆卸装置的通用性,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打滑、不易拉伤轴、具有通用性的轴承拆卸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打滑、不易拉伤轴、具有通用性的轴承拆卸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拆卸装置,它包括拉马和拉环,所述的拉环由半圆拉环A和半圆拉环B构成,所述的半圆拉环A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和耳板B,所述的耳板A上设置有耳孔A,所述的耳板B上设置有耳孔B,所述的半圆拉环A上还设置有圆孔A,所述的半圆拉环B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和耳板B′,所述的耳板A′上设置有耳孔A′,所述的耳板B′上设置有耳孔B′,所述的半圆拉环B上还设置有圆孔B、圆孔C,所述的拉马由液压缸、活塞杆和拉拔爪构成,所述的活塞杆顶着轴的一端,所述的轴连接着轴承内侧,所述的拉环的内圆弧与轴贴合并紧挨轴承内圈,所述的拉拔爪的勾头连接着圆孔。

所述的耳孔A、耳孔B分别同耳孔A′、耳孔B′通过螺栓螺母相配合。

所述的圆孔A、圆孔B和圆孔C将圆周等分为3份。

所述的拉拔爪有3个,分别对应连接着圆孔A、圆孔B和圆孔C。

所述的拉环材料采用10mm厚度的45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轴承拆卸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轴承拆卸工具包括拉马和拉环,拉环由半圆拉环A和半圆拉环B构成,半圆拉环A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和耳板B,耳板A上设置有耳孔A,耳板B上设置有耳孔B,半圆拉环A上还设置有圆孔A,半圆拉环B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和耳板B′,耳板A′上设置有耳孔A′,耳板B′上设置有耳孔B′,半圆拉环B上还设置有圆孔B、圆孔C,耳孔A、耳孔B分别同耳孔A′、耳孔B′通过螺栓螺母相配合,圆孔A、圆孔B和圆孔C将圆周等分为3份,拉马由液压缸、活塞杆和拉拔爪构成,拉拔爪有3个,拉拔爪的勾头分别对应连接着圆孔A、圆孔B和圆孔C;利用轴承拆卸工具拆卸轴承时,先松开半圆拉环A和半圆拉环B的螺栓,将半圆拉环A和半圆拉环B的内圆弧与轴贴合并紧挨轴承内圈,随后用螺纹连接使其将轴抱紧,调整拉马的活塞杆长度,用拉马的3个拉拔爪的勾头分别拉住拉环上的圆孔A、圆孔B和圆孔C,将活塞杆顶着轴的一端,转动手柄传动活塞杆,通过拉拔爪,活塞杆和拉环向外拉动轴承,最终将轴承拆除;改进后的轴承拆卸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打滑、不易拉伤轴、具有通用性的优点,另外,拉环材料采用10mm厚度的45钢,克服了因为轴肩高度太低从而导致的轴承拆卸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拆卸装置的拉环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拆卸装置的拉环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拆卸装置的拉环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耳板A 2、耳孔A 3、半圆拉环A 4、圆孔A 5、耳孔B 6、耳板B 7、耳板B′ 8、耳孔B′ 9、圆孔B 10、拉环 11、半圆拉环B 12、圆孔C 13、耳孔A′ 14、耳板A′ 15、液压缸 16、拉拔爪 17、活塞杆 18、轴 1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轴承拆卸装置,它包括拉马和拉环10,所述的拉环10由半圆拉环A3和半圆拉环B11构成,所述的半圆拉环A3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1和耳板B6,所述的耳板A1上设置有耳孔A2,所述的耳板B6上设置有耳孔B5,所述的半圆拉环A3上还设置有圆孔A4,所述的半圆拉环B11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14和耳板B′7,所述的耳板A′14上设置有耳孔A′13,所述的耳板B′7上设置有耳孔B′8,所述的半圆拉环B11上还设置有圆孔B9、圆孔C12,所述的拉马由液压缸15、活塞杆17和拉拔爪16构成,所述的活塞杆17顶着轴18的一端,所述的轴18连接着轴承19内侧,所述的拉环10的内圆弧与轴18贴合并紧挨轴承19内圈,所述的拉拔爪16的勾头连接着圆孔。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轴承拆卸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轴承拆卸工具包括拉马和拉环10,拉环10由半圆拉环A3和半圆拉环B11构成,半圆拉环A3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1和耳板B6,耳板A1上设置有耳孔A2,耳板B6上设置有耳孔B5,半圆拉环A3上还设置有圆孔A4,半圆拉环B11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14和耳板B′7,耳板A′14上设置有耳孔A′13,耳板B′7上设置有耳孔B′8,半圆拉环B11上还设置有圆孔B9、圆孔C12,耳孔A2、耳孔B5分别同耳孔A′13、耳孔B′8通过螺栓螺母相配合,圆孔A4、圆孔B9和圆孔C12将圆周等分为3份,拉马由液压缸15、活塞杆17和拉拔爪16构成,拉拔爪16有3个,拉拔爪16的勾头分别对应连接着圆孔A4、圆孔B9和圆孔C12;利用轴承拆卸工具拆卸轴承时,先松开半圆拉环A3和半圆拉环B11的螺栓,将半圆拉环A3和半圆拉环B11的内圆弧与轴贴合并紧挨轴承内圈,随后用螺纹连接使其将轴抱紧,调整拉马的活塞杆17长度,用拉马的3个拉拔爪16的勾头分别拉住拉环上的圆孔A4、圆孔B9和圆孔C12,将活塞杆17顶着轴18的一端,转动手柄传动活塞杆17,通过拉拔爪16,活塞杆17和拉环10向外拉动轴承19,最终将轴承19拆除;改进后的轴承拆卸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打滑、不易拉伤轴、具有通用性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轴承拆卸装置,它包括拉马和拉环10,所述的拉环10由半圆拉环A3和半圆拉环B11构成,所述的半圆拉环A3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1和耳板B6,所述的耳板A1上设置有耳孔A2,所述的耳板B6上设置有耳孔B5,所述的半圆拉环A3上还设置有圆孔A4,所述的半圆拉环B11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14和耳板B′7,所述的耳板A′14上设置有耳孔A′13,所述的耳板B′7上设置有耳孔B′8,所述的半圆拉环B11上还设置有圆孔B9、圆孔C12,所述的拉马由液压缸15、活塞杆17和拉拔爪16构成,所述的活塞杆17顶着轴18的一端,所述的轴18连接着轴承19内侧,所述的拉环10的内圆弧与轴18贴合并紧挨轴承19内圈,所述的拉拔爪16的勾头连接着圆孔,所述的耳孔A2、耳孔B5分别同耳孔A′13、耳孔B′8通过螺栓螺母相配合,所述的圆孔A4、圆孔B9和圆孔C12将圆周等分为3份,所述的拉拔爪16有3个,分别对应连接着圆孔A4、圆孔B9和圆孔C12,所述的拉环10材料采用10mm厚度的45钢。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轴承拆卸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轴承拆卸工具包括拉马和拉环10,拉环10由半圆拉环A3和半圆拉环B11构成,半圆拉环A3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1和耳板B6,耳板A1上设置有耳孔A2,耳板B6上设置有耳孔B5,半圆拉环A3上还设置有圆孔A4,半圆拉环B11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A′14和耳板B′7,耳板A′14上设置有耳孔A′13,耳板B′7上设置有耳孔B′8,半圆拉环B11上还设置有圆孔B9、圆孔C12,耳孔A2、耳孔B5分别同耳孔A′13、耳孔B′8通过螺栓螺母相配合,圆孔A4、圆孔B9和圆孔C12将圆周等分为3份,拉马由液压缸15、活塞杆17和拉拔爪16构成,拉拔爪16有3个,拉拔爪16的勾头分别对应连接着圆孔A4、圆孔B9和圆孔C12;利用轴承拆卸工具拆卸轴承时,先松开半圆拉环A3和半圆拉环B11的螺栓,将半圆拉环A3和半圆拉环B11的内圆弧与轴贴合并紧挨轴承内圈,随后用螺纹连接使其将轴抱紧,调整拉马的活塞杆17长度,用拉马的3个拉拔爪16的勾头分别拉住拉环上的圆孔A4、圆孔B9和圆孔C12,将活塞杆17顶着轴18的一端,转动手柄传动活塞杆17,通过拉拔爪16,活塞杆17和拉环10向外拉动轴承19,最终将轴承19拆除;改进后的轴承拆卸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打滑、不易拉伤轴、具有通用性的优点,另外,拉环10材料采用10mm厚度的45钢,克服了因为轴肩高度太低从而导致的轴承拆卸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