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2148发布日期:2018-06-02 04:0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的内滑轨组件包括内滑轨以及装配于内滑轨安装面的托架、铆钉、螺栓、锁体组件等零部件。目前,内滑轨组件的产品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内滑轨组件的各零部件与内滑轨装配的孔位相对内滑轨端面的距离往往是不相同的。

在现有的内滑轨组件的装配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种类的内滑轨组件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工装结构,这样会增加设计任务数量以及工装结构的制造、使用、管理和维护难度,并且,装配内滑轨组件时需要频繁更换工装结构,不利于装配效率的提升。

有鉴于此,开发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内滑轨组件的装配工装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以降低工装结构的需求数量,提高内滑轨组件的装配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所述内滑轨组件包括内滑轨和托架,所述托架为具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L型架体,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连接孔;所述工装结构包括变向定位组件;所述变向定位组件包括固定部、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和设有托架定位销的托架定位部;

所述第一移动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部沿x向移动并定位;所述第二移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部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移动部沿y向移动并定位;所述托架定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部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移动部沿z向移动和绕z向转动并定位,使所述托架定位销与所述连接孔位置对应;其中,所述内滑轨的长度方向为x向,宽度方向为y向,高度方向为z向。

不同种类的汽车座椅的内滑轨组件,其内滑轨的两端设置托架,两端托架沿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可能不同,两端托架的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孔与内滑轨轨面的距离也可能不同,两端托架的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孔的延伸方向亦可能不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可以使各变向定位组件的第一移动部沿x向移动并定位,以调整托架定位销的x向坐标位置,从而适应两端托架沿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的不同。

并可以使各变向定位组件的托架定位销沿z向移动并定位,以调整托架定位销的z向定位坐标位置,从而适应所述连接孔与内滑轨轨面的距离的不同。

并可以使各变向定位组件的托架定位销绕z向转动并定位,以调整托架定位销的角度位置,从而适应所述连接孔的延伸方向的不同。

并可以使各变向定位组件的第二移动部沿y向移动并定位,以使托架定位销嵌入与之位置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中,由此实现对托架的定位功能。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通过变向定位组件实现了托架的柔性定位,从而规避为适应托架的变化而需要更换整套工装结构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工装机构的通用性,无需频繁更换工装结构,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节约装配成本。

可选地,所述变向定位组件还包括沿x向延伸的x向导轨组件以及沿y向延伸的y向导轨组件;所述x向导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固定部顶侧的x向直线导轨和固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底侧的x向滑座,所述x向滑座沿所述x向直线导轨滑动;所述y向导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顶侧的y向直线导轨和固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底侧的y向滑座,所述y向滑座沿所述y向直线导轨滑动。

可选地,所述x向导轨组件和所述y向导轨组件均配置有电缸,用于驱动所述x向滑座和所述y向滑座沿所述x向直线导轨和所述y向直线导轨滑动;且所述x向导轨组件和所述y向导轨组件还均配置有导轨钳制器,用于相对所述x向直线导轨和所述y向直线导轨定位滑动到位的所述x向滑座和所述y向滑座。

可选地,所述托架定位部包括沿z向延伸的转轴和固套于所述转轴的转块;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部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移动部转动和沿z向移动;所述托架定位销固设于所述转块且垂直于所述转轴。

可选地,所述托架定位部还包括转轴钳制器,所述转轴钳制器套设于所述转轴且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部,以相对所述第二移动部定位所述转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曲弯凸起,所述工装结构还包括支撑定位组件;所述支撑定位组件包括支撑定位板,用于支撑倒置于其板面的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支撑定位板的板面设置容纳所述曲弯凸起的定位槽。

可选地,所述工装结构还包括压紧组件和内滑轨定位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头,用于沿z向将所述内滑轨的轨面压紧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内滑轨定位组件包括两内滑轨定位板,两所述内滑轨定位板能够沿x向移动以定位所述内滑轨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旋转压紧气缸和转臂;所述旋转压紧气缸包括转杆,所述转杆能够绕其轴线转动且转动的同时自动沿z向移动;所述转臂外套于所述转杆;所述压头固设于所述转臂;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沿x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和沿其滑动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固接于所述旋转压紧气缸。

可选地,所述内滑轨定位组件还包括沿x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轨和沿其滑动的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固设于所述内滑轨定位板的底侧;所述内滑轨定位组件还包括薄型气缸,所述薄型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的两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座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滑动。

可选地,所述工装结构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固定底板、固定顶板和支撑于两者之间的固定立板,所述固定顶板设有开口;所述支撑定位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和所述内滑轨定位组件均设于所述固定顶板;

四个所述变向定位组件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且两所述变向定位组件沿x向间隔布置,并分别与另两所述变向定位组件沿y向间隔布置;四个所述变向定位组件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且两所述变向定位组件沿x向间隔布置,并分别与另两所述变向定位组件沿y向间隔布置;所述变向定位组件的所述托架定位销通过所述开口伸至所述固定顶板上方。

附图说明

图1为内滑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的整体结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变向定位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支撑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和内滑轨定位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1-图4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变向定位组件,11固定部,111固定分块,12第一移动部,121第一移动板,122第一移动分块,13第二移动部,131第二移动板,14托架定位部,141托架定位销,142转轴,143转块,144转轴钳制器,151x向直线导轨,152x向滑座,153y向直线导轨,154y向滑座,155电缸,156导轨钳制器;

2支撑定位组件,21支撑定位板,211定位槽;

3压紧组件,31压头,32转臂,33旋转压紧气缸,34第一直线导轨,35第一滑座;

4内滑轨定位组件,41内滑轨定位板,411限位凸起,412限位块,42第二直线导轨,43第二滑座;

51固定底板,52固定顶板,521开口,53固定立板,54第一固定架,55第二固定架,56第三固定架;

61内滑轨,62托架,621第一安装板,6211曲弯凸起,622第二安装板,622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3,图1为内滑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的整体结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变向定位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所述内滑轨组件包括内滑轨61、托架62及安装于所述内滑轨61的铆钉、锁体组件等零部件。其中,所述内滑轨61为“几”字轨,所述托架62为具有第一安装板621和第二安装板622的L型架体,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安装板621与所述内滑轨61的轨面相连;所述第二安装板622设有连接孔6221,所述第二安装板622通过所述连接孔6221与汽车座椅相连。如图所示,定义内滑轨61的长度方向为x向,宽度方向为y向,高度方向为z向。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包括变向定位组件1、支撑定位组件2、内滑轨定位组件4和压紧组件3。

如图3所示,所述变向定位组件1包括固定部11、第一移动部12、第二移动部13和设有托架定位销141的托架定位部14。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移动部12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1且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部11沿x向移动并定位;所述第二移动部13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部12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移动部12沿y向移动并定位;所述托架定位部14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部13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移动部13沿z向移动和绕z向转动并定位。

不同种类的汽车座椅的内滑轨组件,其内滑轨61的两端设置托架62,两端托架62沿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可能不同,两端托架62的第二安装板622的连接孔6221与内滑轨61轨面的距离也可能不同,两端托架62的第二安装板622的连接孔6221的延伸方向亦可能不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可以使各变向定位组件1的第一移动部12沿x向移动并定位,此时,第二移动部13和托架定位部14也随之移动,以调整托架定位销141的x向坐标位置,从而适应两端托架62沿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的不同;

并可以使各变向定位组件1的托架定位销141沿z向移动并定位,以调整托架定位销141的z向定位坐标位置,从而适应所述连接孔6221与内滑轨61轨面间距离的不同;

并可以使各变向定位组件1的托架定位销141绕z向转动并定位,以调整托架定位销141的角度位置,从而适应所述连接孔6221的延伸方向的不同;

并可以使各变向定位组件1的第二移动部13沿y向移动并定位,此时托架定位部14也随之移动,以使托架定位销141嵌入与之位置对应的所述连接孔6221中,由此实现对托架62的定位功能。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通过变向定位组件1实现了托架62的柔性定位,从而规避为适应托架62的变化而需要更换整套工装结构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工装机构的通用性,无需频繁更换工装结构,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节约装配成本。

如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变向定位组件1还包括沿x向延伸的x向导轨组件以及沿y向延伸的y向导轨组件。所述x向导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固定部11顶侧的x向直线导轨151和固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12底侧的x向滑座152,所述x向滑座152沿所述x向直线导轨151滑动。类似地,所述y向导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12顶侧的y向直线导轨153和固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13底侧的y向滑座154,所述y向滑座154沿所述y向直线导轨153滑动。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部12包括第一移动板121,所述第一移动板121底侧设置两所述x向滑座152,两所述x向滑座152沿y向间隔布置。每所述x向滑座152设置有凹槽。相应的,所述固定部11包括两个固定分块111,两所述固定分块111也沿y向间隔布置。两所述固定分块111顶侧均设置一所述x向直线导轨151,每所述x向直线导轨151的轨面嵌入一所述x向滑座152的凹槽中,并与对应凹槽的底面相抵触,以使所述x向滑座152沿所述x向直线导轨151的轨面滑动。

类似地,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动部13包括第二移动板131,所述第二移动板131底侧设置两所述y向滑座154,两所述y向滑座154沿x向间隔布置。每所述y向滑座154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移动部12还包括两个第一移动分块122,两所述第一移动分块122固设于所述移动底板顶侧,且沿x向间隔布置。两所述移动分块顶侧均设置一所述y向直线导轨153,每所述y向直线导轨153的轨面嵌入一所述y向滑座154的凹槽中,并与对应凹槽的底面相抵触,以使所述y向滑座154沿所述y向直线导轨153的轨面滑动。

如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x向导轨组件和所述y向导轨组件均配置有电缸155,用于驱动所述x向滑座152和所述y向滑座154的滑动;且所述x向导轨组件和所述y向导轨组件还均配置有导轨钳制器156,用于定位滑动到位的所述x向滑座152和所述y向滑座154。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缸155分别设置于一所述x向直线导轨151的两端和一所述y向直线导轨153的两端。所述导轨钳制器156分别设置于另一所述x向直线导轨151的两侧和另一所述y向直线导轨153的两侧。

通过电缸155驱动所述x向滑座152和所述y向滑座154的滑动并且通过导轨钳制器156定位所述x向滑座152和所述y向滑座154,便于实现坐标位置的精准控制。

具体的,所述变向定位组件1的调节过程可以通过计算程序记录产品位置并自动调节到位,从而便于提高工装结构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利于提高内滑轨组件的装配质量且节约人力成本。

如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托架定位部14包括沿z向延伸的转轴142和固套于所述转轴142的转块143;所述转轴142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部13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移动部13绕z向转动和沿z向移动;所述托架定位销141固设于所述转块143且垂直于所述转轴142。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42底端贯穿所述第二移动板131,且避开所述x向直线导轨151,其顶端固套有所述转块143。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定位销141为菱形销,如图3所示,所述菱形销的两定位面处于沿x向间隔分布的状态。也就是说,所述菱形销嵌于所述托架62的所述连接孔6221时仅限定所述托架62沿x向的移动,即仅实现对托架62的x向定位。

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柱形销,但是相比菱形销而言,柱形销会对托架62产生x向定位和z向定位,而后续装配工序中,定位内滑轨61时,不可避免地会对托架62产生z向定位,由此,会使托架62受到双重z向定位,产生过定位的风险,使装配过程对内滑轨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不利于装配效率的提高。

如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托架定位部14还包括转轴钳制器144,所述转轴钳制器144套设于所述转轴142且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部13,以相对所述第二移动部13定位所述转轴142。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转轴钳制器144配置为柱形,其底端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板131的顶面。具体的,所述转轴钳制器144可以为气动常闭式钳制器,即通气状态下其内设置的夹爪解除对转轴142的抱死,使转轴142可以相对第二移动板131转动和移动;不通气状态下其内设置的夹爪抱死所述转轴142,使转轴142相对所述第二移动板131固定。

请参考图2和图4,图4为图2中所示支撑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和内滑轨定位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4所示,所述工装结构还包括支撑定位组件2,所述支撑定位组件2包括支撑定位板21,用于支撑倒置于其板面的所述托架62的所述第一安装板621。

如图4所示,所述托架62的所述第一安装板621设置曲弯凸起6211,所述支撑定位板21的板面设置容纳所述曲弯凸起6211的定位槽211。装配时,可以先将托架62置于所述支撑定位板21,以初步确定托架62需要设置的位置,再根据托架62需要设置的位置调节变向定位组件1,使变向定位组件1的托架定位销141动作至与所述托架62的连接孔6221相对应的位置。

如图4所示,所述工装结构还包括用于定位所述内滑轨61的压紧组件3和内滑轨定位组件4。其中,所述压紧组件3包括压头31,用于沿z向将所述内滑轨61的轨面压紧于所述第一安装板621,实现对所述内滑轨61的z向定位,同时也如前所述实现了对所述托架62的z向定位。

其中,所述内滑轨定位组件4包括两内滑轨定位板41,两所述内滑轨定位板41能够沿x向移动,以定位所述内滑轨61的两端。如此设置,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内滑轨61定位件的x向坐标,适应不同长度的内滑轨61,由此,进一步提高工装结构的通用性。

具体的,所述压紧组件3还包括转臂32和旋转压紧气缸33;所述旋转压紧气缸33包括转杆,所述转杆能够绕其轴线转动且转动的同时自动沿z向移动;所述转臂32外套于所述转杆上;所述压头31固设于所述转臂。

如此设置,初始装配需要安放内滑轨组件时或者装配完成需要取离装配好的内滑轨组件时,可以转动转杆,使压头31偏离所述支撑定位板21的上方且相对所述支撑定位板21向上移动,以便于将所述内滑轨组件安放至所述工装结构或取离所述工装结构。而在装配过程中,可以转动转杆,使压头31回位至所述支撑定位板21的上方(图4所示位置)且相对所述支撑定位板21向下移动,以实现沿z向压紧内滑轨61的功能。

更具体的,所述压紧组件3还包括沿x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34和沿其滑动的第一滑座35;所述第一滑座35固接于所述旋转压紧气缸33。装配过程中,当压头31抵压内滑轨61的位置干涉到内滑轨组件某零部件的装配时,可以使所述第一滑座35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34滑动,相应的,所述旋转压紧气缸33、所述转臂32和所述压头31都随之沿x向移动,由此调整压头31抵压内滑轨61的位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压紧气缸33的气缸本体设置为柱体,且其底端固接于所述第一滑座35的顶面,所述转杆自其顶端插入至其内部。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头31设置为倒置的“凹”字形块。

具体的,所述内滑轨定位组件4还包括沿x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轨42和沿其滑动的第二滑座43;所述第二直线导轨42的两端设置薄型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座43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42滑动。

所述第二滑座43固设于所述内滑轨定位板41的底侧;所述内滑轨定位板41具有向外延伸的限位卡凸,所述限位卡凸与固定设置的限位块412配合限定所述内滑轨定位板41相对所述第二直线导轨42的滑动量,规避其滑动量过大脱出所述第二直线导轨42的风险。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滑轨定位板41靠近所述内滑轨61端部的一端配置有两弧形板,两弧形板呈“反括号”形状布置。

如图1所示,所述工装结构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固定底板51、固定顶板52和支撑于两者之间的固定立板53,所述固定顶板52设有开口521。所述支撑组件、所述压紧组件3和所述内滑轨定位组件4均设于所述固定顶板52。四个所述变向定位组件1设于所述固定底板51,且两所述变向定位组件1沿x向间隔布置,并分别与另两所述变向定位组件1沿y向间隔布置;四个所述变向定位组件1设于所述固定底板51,且两所述变向定位组件1沿x向间隔布置,并分别与另两所述变向定位组件1沿y向间隔布置;所述变向定位组件1的所述托架定位销141通过所述开口521伸至所述固定顶板52上方。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定位组件2通过第一固定架54连接于所述固定顶板52。具体的,所述支撑定位组件2的支撑定位板21的中部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定位板21整体呈T形,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54。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紧组件3通过第二固定架55连接于所述固定顶板52。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架55包括一块固定于所述固定顶板52的底板和设于该底板上沿x向间隔布置的两块立板,且两块立板板面相对设置,所述压紧组件3的所述第一直线滑轨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这两块立板。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滑轨定位组件4通过两个第三固定架56连接于所述固定顶板52。具体的,两所述第三固定架56沿x向间隔布置,每所述第三固定架56包括一块固定于所述固定顶板52的底板和设于该底板上沿y向间隔布置的两块立板,且两块立板板面相对设置,每块立板的顶侧形成一所述第二直线导轨4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的具体装配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调试:根据内滑轨组件的类型,调节变向定位组件1,即将托架定位销141调节到合适的x向坐标、y向坐标、z向坐标以及角度位置,将压头31滑移至合适的压紧位置并定位;

装配时:先安装托架62,使其第一安装板621倒置于支撑板的板面,其第二定位板的连接孔6221对齐托架定位销141,并使托架定位销141沿y向继续移动,使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22一侧的两个托架定位销141嵌入对应的所述连接孔622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22另一侧两个托架定位销141抵触所述第二安装板622的板面,实现托架62的y向定位。

再安装内滑轨61,并通过内滑轨定位组件4的薄型气缸推动两内滑轨定位板41定位内滑轨61的两端,然后装配铆钉、锁体组件、螺栓等零部件,零部件全部装配完成后,通过压紧压头31压紧所述内滑轨61,并焊接装夹好的内滑轨组件。

焊接完成后,旋转压头31解除其对内滑轨组件的抵压,启动薄型气缸解除两内滑轨定位板41对内滑轨61端部的抵压,调节托架定位销141使其沿y向退出所述托架62的连接孔6221,取出内滑轨组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滑轨组件的工装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