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8611发布日期:2019-03-02 01:3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车门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外把手内设有传感器的车身的车门构造。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车门上,在车身外侧的车门把手内设有传感器(参照专利文献1)。该传感器检测用户握持外把手的情况。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用于车门的解锁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31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门把手中,传感器在车门把手的框体内设置于框体的上壁部的下方。在雨水等进入框体内的情况下,传感器被水浸湿,感测可能会产生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提出的,以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外把手内的传感器受到水的影响的车门构造为课题。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车门构造为具有外把手的车身的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部件,其构成所述外把手的外表面;传感器,其检测用户向所述覆盖部件的接近或接触;标记,其在所述覆盖部件的外表面上设置在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区域重叠的部位;以及遮蔽部,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标记之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外把手内的传感器受到水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的车身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的外把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的基座部件、截水部件及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的内部构造的图,是图2的v-v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将本发明的车门构造应用于车身右侧面车门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中,对同一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并且,在各图中以箭头表示的“前后”表示车身前后方向,“上下”表示车身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

<车身前部构造>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的车门构造1包括车门主体2和外把手3。

<车门主体>

车门主体2使在车身侧面形成的车门开口部开闭。车门主体2轴支承于车身的车门开口部前侧的框部。车门主体2将金属制的外面板(也称为门皮面板)2a、未图示的金属制的内面板和贴附在内面板的车宽方向内侧面的未图示的内装材料组合而构成。在外面板2a与内面板之间构成空间。另外,在外面板2a形成有分别供基座部件30的后述的铰链部36及卡定部37(参照图3)穿插的孔部。

<外把手>

外把手3是用于用户从车外对车门主体2进行开闭操作的操作部。外把手3设置在车门主体2的后端部的窗玻璃的下方。如图2至图5所示,外把手3包括第一覆盖部件10、第二覆盖部件20、基座部件30、加强部件40、截水部件50、传感器60、控制部70、止动件80和片状基座90。

《第一覆盖部件》

如图2所示,第一覆盖部件10是在外面板2a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的树脂制部件或金属制部件。第一覆盖部件10例如由聚碳酸酯(pc)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形成。第一覆盖部件10沿前后方向设置,在车宽方向内侧具有开口。在第一覆盖部件10内收容有基座部件30的一部分、截水部件50、传感器60及控制部70。第一覆盖部件10的前端部设置在车门主体2前侧的孔部的车宽方向外侧,与基座部件30的前端部连结。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中间部从外面板2a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远离。第一覆盖部件10的后端部设置在门主体2后侧的孔部2b(参照图5)的车宽方向外侧,在把手3的非操作状态下,与板2a的车宽方向外侧面抵接。第一覆盖部件10一体地具有外壁部11、前壁部12、后壁部13、上壁部14和下壁部15。

外壁部11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前壁部12从外壁部11的前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后壁部13从外壁部11的后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上壁部14从外壁部11的上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上壁部14的前端部与前壁部12的上端部连结,上壁部14的后端部与后壁部13的上端部连结。下壁部15从外壁部11的下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下壁部15的前端部与前壁部12的下端部连结,下壁部15的后端部与后壁部13的下端部连结。

在上壁部14设置有标记14a。标记14a设置在与传感器60(参照图4及图5)的检测范围重叠的部位。标记14a是用于使车外的用户了解传感器60的检测范围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标记14a是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条(三条)平行的线状突起。

并且,标记14a不限定于所述的多条线状突起,也可以由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与标记14a周围颜色不同的涂料、密封部等构成。

《第二覆盖部件》

第二覆盖部件20是在外面板2a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于第一覆盖部件10后方的树脂制或金属制部件。第二覆盖部件20与第一覆盖部件10同样地,例如由聚碳酸酯(pc)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形成。第二覆盖部件20在车宽方向内侧具有开口。在第二覆盖部件20内和外面板2a与内面板间的空间内设有未图示的锁止部。该锁止部能够利用车辆的智能钥匙切换为将车门主体2固定而无法相对于车身开闭的加锁状态、和使车门主体2能够相对于车身开闭的解锁状态。

《基座部件》

如图3所示,基座部件30是收容在第一覆盖部件10内和外面板2a与内面板之间的空间中的树脂制部件。基座部件30由例如以聚酰胺(pamxd6)为基体树脂的聚酰胺树脂(reny)形成。基座部件30是由车外的用户操作的外把手主体。基座部件30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具有开口。在基座部件30内收容有传感器60及控制部70。基座部件30作为在第一覆盖部件10内收容的部位,一体地具有内壁部31、前壁部32、后壁部33、上壁部34和下壁部35。

内壁部31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内壁部31的上端部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的下表面抵接,内壁部31的下端部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下壁部15的上表面抵接。前壁部32从内壁部31的前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设置。后壁部33从内壁部31的后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设置。上壁部34从内壁部31的上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设置。上壁部34的前端部与前壁部32的上端部连结,上壁部34的后端部与后壁部33的上端部连结。下壁部35从内壁部31的下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设置。下壁部35的前端部与前壁部32的下端部连结,下壁部35的后端部与后壁部33的下端部连结。

上壁部34的后端部构成遮蔽部34a。遮蔽部34a是设置在标记14a与传感器60的传感器上壁部61(参照图4及图5)之间的基座上壁部。即,遮蔽部34a一体地设置于基座部件30。

另外,在遮蔽部34a附近,内壁部31包括以与遮蔽部34a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相同的高度连续的外侧上端部31a、和形成得高于外侧上端部31a的内侧上端部31b。内侧上端部31b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的下表面抵接。

另外,基座部件30作为从第一覆盖部件10突出并收容在加强部件40(参照图2)中的部位,一体地具有铰链部36和卡定部37。

铰链部36从内壁部31的前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铰链部36的顶端部由设置在外面板2a与内面板之间的空间的把手轴101轴支承。

卡定部37从内壁部31的后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卡定部37由扭转弹簧102(参照图2)卡定。

若车外的用户握持第一覆盖部件10及基座部件30,则第一覆盖部件10及基座部件30以把手轴101为支点,以在水平面内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打开的方式旋转。该旋转力经由卡定部37、扭转弹簧102(参照图2)、配重103(参照图2)及杆部104(参照图2)向未图示的闩锁解除杆传递。闩锁解除杆解除与未图示的闩眼卡合的闩锁。在闩锁解除的状态下,车门主体2能够由用户进行开闭操作。

另外,基座部件30在遮蔽部34a的下方具有从内壁部31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设的台座部38。在该台座部38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安装控制部70。

《加强部件》

如图2所示,加强部件40设置于在外面板2a与内面板之间构成的空间内。加强部件40的前端部构成收容铰链部36的中间部的第一收容部41。加强部件40的后端部构成收容卡定部37的中间部的第二收容部42。即,加强部件40于在外面板2a与内面板之间构成的空间内架设在铰链部36和卡定部37上,通过将铰链部36与卡定部37的距离保持为恒定,从而加强基座部件30。另外,在加强部件40的后端部安装有扭转弹簧102。

《截水部件》

如图4及图5所示,截水部件50是树脂制的板状或片状部件。截水部件50夹设在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与遮蔽部34a之间,水密地填塞上壁部14与遮蔽部34a之间。截水部件50一体地具有主体部51、檐部52和凸缘部53。

主体部51是沿着遮蔽部34a的部位。主体部51的下表面与遮蔽部34a的上表面面接触。主体部51的上表面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的下表面面接触。

檐部52从主体部51的下端部向下延伸设置。檐部52的下端部呈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的形状。

凸缘部53从主体部51的上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凸缘部53的下表面与内壁部31的上表面面接触。

截水部件50的主体部51通过第一覆盖部件10和基座部件30彼此组装而由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与遮蔽部34a夹持。

《传感器》

如图4及图5所示,传感器60是安装在基座部件30上检测车外的用户向第一覆盖部件10的接近或接触,并将检测结果向控制部70输出的传感器。传感器60一体地具有传感器上壁部61、纵部62和连接部63。

传感器上壁部61构成实际检测用户向第一覆盖部件10的接近或接触的部位,即传感器60的检测区域(传感器电极)。传感器上壁部61的上表面与遮蔽部34a的下表面面接触。

纵部62从传感器上壁部61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下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纵部62呈沿与左右轴线正交的矢状面方向的纵长的平板形状。纵部62的车宽方向内侧面与内壁部31的车宽方向外侧面面接触。

连接部63从纵部62的下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设置。连接部63的顶端部与控制部70的后述的电子部件72连接。即,传感器上壁部61借助纵部62及连接部63从车宽方向内侧与控制部70的电子部件72连接。

《控制部》

如图5所示,控制部70包括基板71和安装在基板71上的电子部件72。基板71安装在台座部38的车宽方向外侧面。控制部70获取来自车辆智能钥匙的信号和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基于所获取的信号及检测结果,对在第二覆盖部件20内设置的锁止部进行控制。即,控制部70在持有车辆智能钥匙的用户接触到标记14a的情况下,使锁止部解锁。

并且,在基座部件30内设置的传感器60及控制部70埋入在作为绝缘性(非导电性)透明树脂的封装部(potting)p内。封装部p防止水及灰尘附着在传感器60及控制部70上。

《止动件及片状基座》

止动件80及片状基座90设置于第一覆盖部件10及第二覆盖部件2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开口中的与外面板2a的孔部2b对应的部位。

止动件80是以填塞第一覆盖部件10及第二覆盖部件2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开口的方式设置的金属制或树脂制板状部件。止动件80的上端部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的下表面抵接,止动件80的下端部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下壁部15的上表面抵接。另外,止动件80的车宽方向外侧面与基座部件30的内壁部31的车宽方向内侧面面接触。止动件80限制第一覆盖部件10与基座部件30的脱离,或限制第一覆盖部件10及基座部件30的转动范围。

片状基座90是夹设在车门主体2的外面板2a与第一覆盖部件10、第二覆盖部件20及基座部件30之间的树脂制片状部件。另外,片状基座90的上下端部形成得比片状基座90的中间部厚,填塞外面板2a与第一覆盖部件10之间。片状基座90通过粘接等安装在止动件80(以及第一覆盖部件10及第二覆盖部件20)的车宽方向内侧面。

在片状基座90形成有孔部91。止动件80具有经由孔部91a及孔部2b朝向外面板2a的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且能够与外面板2a的车宽方向内侧面卡合的卡合部(未图示)。

<第一覆盖部件的上壁部、截水部件、遮蔽部及传感器上壁部的关系>

如图5所示,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截水部件50的主体部51、遮蔽部(基座上壁部)34a及传感器上壁部61相互平行,或随着趋向车宽方向外侧而朝向下方倾斜。上壁部14的标记14a设置在从与上壁部14正交的方向观察与传感器上壁部61重叠的区域(图5的直线l1及直线l2之间)。上壁部14、主体部51及遮蔽部34a在从与上壁部14正交的方向俯视观察时覆盖传感器上壁部61,并与传感器上壁部61相比延伸至车宽方向外侧。即,主体部51及遮蔽部34a的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的各尺寸,大于传感器上壁部61的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的各尺寸。

另外,基座部件30的上表面利用粘接剂g与上壁部14的下表面粘接。即,基座部件30的上表面(内侧上端部31a)与上壁部14的下表面之间由粘接剂g填塞。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g为了将基座部件30的上壁部34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的下表面粘接而涂敷在上壁部34上,并与截水部件50的凸缘部53的车宽方向内侧连续涂布。

另外,控制部70设置在遮蔽部34a及上壁部14的下方。在该车门构造1中,即使在水从外面板2a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覆盖部件10内,且进入的水通过了第一覆盖部件的上壁部14与止动件80的上端部之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也会由粘接剂g及截水部件50阻止。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1具有设置于标记14a与传感器60之间的遮蔽部34a。根据该构造,在水从外面板2a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覆盖部件10内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遮蔽部34a防止传感器60被水浸湿。另外,遮蔽部34a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灰尘附着在传感器60上。因此,能够防止由于雨水、灰尘等使传感器60的感测产生问题。

另外,车门构造1具有与基座部件30一体设置的遮蔽部34a。根据该构造,无需增加其他部件,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防止传感器60被水浸湿。

另外,车门构造1具有设置在标记14a与遮蔽部34a之间的截水部件50。根据该构造,能够防止水及灰尘从标记14a和遮蔽部34a之间通过。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传感器60被水浸湿,更可靠地防止由于雨水、灰尘等使传感器60的感测产生问题。

另外,车门构造1的基座部件30的上端部(内侧上端部31a)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粘接。根据该构造,能够更可靠地利用粘接剂g防止水及灰尘的进入。

另外,车门构造1具有使传感器上壁部61与遮蔽部34a面接触的构造。根据该构造,能够提高传感器60的定位精度,防止检测区域产生偏差。

另外,车门构造1具有传感器上壁部61和控制部70经由车宽方向内侧的纵部62连接的构造。根据该构造,与传感器上壁部61和控制部70从车宽方向外侧连接的构造相比,能够使传感器60的检测范围成为必要且足够的紧凑尺寸。另外,能够对第一覆盖部件10实施镀敷等金属类的装饰,提高美观性。

另外,车门构造1具有标记14a和传感器上壁部61在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正交的方向上设置于重叠位置的构造。根据该构造,标记14a的显示与传感器60的检测范围大致一致,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另外,车门构造1将传感器60收容在基座部件30内。根据该构造,能够可靠地防止传感器60被水浸湿,可靠地防止由于雨水、灰尘等使传感器60的感测产生问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例如,遮蔽部34也可以是与基座部件30分体的部件。

另外,也可以是省略截水部件50并使遮蔽部34a的上表面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的下表面面接触的构造。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遮蔽部34a的上端部利用粘接剂g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上壁部14粘接的构造。

另外,传感器60不限定于检测用户与第一覆盖部件10的标记14a部分的接触的构造,也可以检测用户与标记14a部分的接近。

另外,本发明的车门构造也能够应用于使在车身侧面形成的开口开闭的滑动式车门及使在车身的后表面形成的后部开口开闭的车门(所谓的后车门)。

附图标记说明

1车门构造

3外把手

10第一覆盖部件(覆盖部件)

30基座部件

34a遮蔽部(基座上壁部)

50截水部件

60传感器

61传感器上壁部

62纵部

70控制部

g粘接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