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130发布日期:2018-12-07 22:02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拉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杆。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拉杆作为窗型的重要部件,市场逐渐扩大,客户对操作拉杆过程中的力觉感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客户操作过程中的力觉感受的拉杆。

一种拉杆,包括本体,与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杆,还包括连接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为阶梯状,包括位于端部的调节端、位于头部和调节端之间的配合端,所述配合端的截面包括大径和小径,且大径和小径之间圆弧过渡,所述调节端穿设第一固定孔,所述配合端穿设通槽,且配合端和通槽的至少部分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槽沿弹性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通槽的最大宽度不大于配合端的大径,所述通槽的最小宽度小于配合端的小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上还设置弹性槽口,所述弹性槽口位于通槽两侧,且与通槽的最大宽度的位置错开。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本体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在通槽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长度大于通槽的长度,所述条形槽的宽度小于头部的直径且大于配合端的大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片状结构,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条形槽的位置处与本体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大于头部的厚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案:

所述弹性件的两侧边缘处设置凸棱,且两凸棱之间的距离等于固定件的宽度;

所述固定件的两侧边缘处设置凸棱,且两凸棱之间的距离等于弹性件的宽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案:

所述弹性件上设置凸起,所述固定件在凸起的对应位置处设置与凸起配合的第二固定孔;

所述固定件上设置凸起,所述弹性件在凸起的对应位置处设置与凸起配合的第二固定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端上开设有内六角的调节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铆钉,调节端与第一连杆活动铆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塑料件。

上述拉杆,穿设通槽的配合端包括大径和小径,通过对配合端与通槽接触的尺寸的调节,可以改变配合端与通槽之间的松紧度,从而改变拉杆操作过程中的力觉感受,以迎合不同客户对拉杆的不同松紧度的需求。

通过在弹性件上设置弹性槽口,给予弹性件一定的弹性量,使得配合端可以在通槽的两端之间穿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拉杆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拉杆中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拉杆中的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5为图2所示拉杆中连接件的配合端的小径与弹性件配合的示意图,其中配合端可在通槽的两端之间运动;

图6为图2所示拉杆中连接件的配合端的大径与弹性件配合的示意图,其中配合端可在通槽的两端之间运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一种拉杆,包括本体100、第一连杆200和第二连杆500。所述拉杆连接窗框与窗扇,本体100固定在窗扇上,第一连杆200的一端与本体100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于窗框上,第二连杆500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00和第一连杆200转动连接。窗扇闭合状态下,第一连杆200和第二连杆500均与本体100叠合;窗扇打开状态下,第一连杆200和第二连杆500均与本体100呈现一定夹角。所述拉杆在窗扇的开合过程中具有限位和承重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00与本体100之间设置连接件300和弹性件400。所述弹性件400固定于本体100上,所述连接件300穿设弹性件400并连接于第一连杆200和本体100之间。所述弹性件400为塑料件,具有一定弹性。弹性件400的形状为长条形,宽度小于或等于本体100的宽度,所述弹性件400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410。所述第一连杆200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10。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件300包括头部310和杆部320。所述头部310为圆片状或短圆柱状;所述杆部320为阶梯状,包括位于端部的圆柱状的调节端321、位于头部310和调节端321之间的配合端322。所述配合端322的横截面类似圆形,可以为椭圆形、扁圆形或卵圆形等,在配合端322的横截面上,通过横截面的中心的最大宽度为大径,通过横截面的中心的最小宽度为小径,且大径和小径之间圆弧过渡。所述大径小于头部310的直径,且所述小径大于调节端321的直径。所述调节端321穿设第一固定孔210,所述配合端322穿设通槽410,且配合端322和通槽410之间为过盈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为连接件300的配合端322与弹性件400配合的示意图。所述通槽410沿弹性件4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通槽410存在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通槽410的两端均为圆弧形,通槽410的最大宽度为两端圆弧的直径,通槽410的最大宽度之间存在窄处,所述窄处的宽度即为通槽410的最小宽度。所述通槽410的最大宽度不大于配合端322的大径,所述通槽410的最小宽度小于配合端322的小径,使得配合端322与通槽410为过盈配合。通槽410的最大宽度以外的部分为配合部411,所述配合部411与通槽410的最大宽度的位置错开,即所述配合部411包括窄处以及从最大宽度处向窄处过渡的部分。所述弹性件400在通槽410的两侧开设弹性槽口420,所述弹性槽口420位于配合部411的外侧,使得配合部411具有弹性,即配合端322在通槽41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时,配合部411可以产生弹性变形,允许配合端322通过。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0上设置固定件110。所述固定件110固定于本体100的表面上,用于固定弹性件400和连接件300。所述弹性件400的两侧边缘处设置凸棱430,且两凸棱430之间的距离等于固定件110的宽度,装配状态下,固定件110卡设在弹性件400的两凸棱430之间;或者,所述固定件110的两侧边缘处设置凸棱,且两凸棱之间的距离等于弹性件400的宽度,装配状态下,弹性件400卡设在固定件110的两凸棱之间。此两种装配方法均可阻止弹性件400在宽度方向上发生移动。

所述弹性件400上设置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弹性件400的端部和通槽410的端部之间,所述固定件110在凸起的对应位置处设置与凸起配合的第二固定孔112,装配状态下,所述凸起位于第二固定孔112内;或者,所述固定件110上设置凸起,所述弹性件400在凸起的对应位置处设置与凸起配合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位于弹性件400的端部和通槽410的端部之间,装配状态下,所述凸起位于第二固定孔内。此两种装配方法均可阻止弹性件400在平行于本体100的表面的平面上发生移动。

所述固定件110为弯折的片状结构,固定件110在通槽410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条形槽111,所述条形槽111长度大于或等于通槽410的长度,且所述凸起和/或第二固定孔112与条形槽111不重合。所述条形槽111的宽度小于连接件300的头部310的直径且大于配合端322的大径,使得配合端322可穿设条形槽111且可在条形槽111内移动,但连接件300的头部310不可穿设条形槽111。所述固定件110上设置条形槽111的部分与本体100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大于头部310的厚度。装配状态下,连接件300的头部310位于固定件110和本体100之间,可防止连接件300在垂直于本体100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端321上开设有内六角的调节孔323,调节孔323为盲孔,开口位于调节端321的端面上。所述连接件300为铆钉,装配状态下,铆钉与第一连杆200活动铆接,使得调节端321位于第一固定孔210内。通过内六角扳手调节调节端321,即内六角扳手与内六角的调节孔323配合,旋转内六角扳手,可使配合端322旋转,调节配合端322与通槽410接触的尺寸的大小。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拉杆的装配方式如下,首先将连接件300的配合端322穿设固定件110上的条形槽111,使得连接件300的头部310卡设在固定件110的表面上;将固定件110固定在本体100的表面上,头部310位于固定件110和本体100之间;将弹性件400置于固定件110上,弹性件400的凸棱430卡置固定件110的两侧,弹性件400的凸起置于固定件110的第二固定孔112内,连接件300的配合端322穿设通槽410,连接件300的调节端321与第一连杆200活动铆接;之后将第二连杆500分别与第一连杆200和本体100活动铆接,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首先将第二连杆500与第一连杆200和本体100活动铆接,之后再进行本体100、固定件110、弹性件400、连接件300以及第一连杆200之间的组装。

拉杆在使用过程中,通槽410与第二连杆500配合控制第一连杆200的运动幅度,从而控制窗扇的开合角度。随着窗扇的开合,连接件300的配合端322在通槽410内运动,当配合端322经过通槽410的较窄的配合部411时,位于配合部411外侧的弹性槽口420给配合部411一定的弹性,使得连接件300的配合端322可以通过通槽410的配合部411,且配合部411给予运动过程一个力觉感受。针对不同的应力要求,通过内六角扳手调节连接件300,即可调节连接件300的配合端322与通槽410接触的尺寸的大小,所述尺寸的大小可在配合端322的大径和小径范围内自由切换,改变过盈量,实现力觉感受的调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