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效自动夹持轮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8299发布日期:2019-04-16 22:1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效自动夹持轮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效自动夹持轮毂的装置,属于汽车生产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汽车维修的过程中,轮毂作为汽车零件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一般都需要使用特殊的夹持装置对其进行拿取,从而保证轮毂的零件不会松动或是脱落。而现有的轮毂夹持装置大多数采用的机械手或是用两块板进行夹紧,这些装置大多数结构很复杂,使得其进行夹持时稳定性不够,使得容易松动甚至脱落,这给汽车维修加工带来了较大麻烦,其中现有的夹持装置基本上都是通过焊接而成的,这使得这些装置不易拆卸,更加不易存放,使用起来的灵活性较差,并且现有的夹持装置结构固定,不能移动,使得其不能夹持大小不一的轮毂,所以现在急需要设计一种多效自动夹持轮毂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效自动夹持轮毂的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效自动夹持轮毂的装置,包括连接器与夹持装置以及轮毂,所述连接器与夹持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伺服驱动器、爪臂、上滚轮以及下滚轮,两个所述伺服驱动器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移动光杆,所述定位移动光杆另一端与爪臂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移动光杆的正上方均固定连接有挡尘护板,两个所述爪臂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顶端设有第一螺栓,所述定位杆两侧均设有双向平面槽,所述定位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上滚轮,所述上滚轮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滚轮,所述上滚轮以及下滚轮表面均设有双斜面,所述下滚轮底部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轮毂位于夹持装置底部,所述轮毂顶端两侧均设有外轮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伺服驱动器通过定位移动光杆与爪臂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杆内部设有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滚轮以及下滚轮的形状大小相同,且所述上滚轮以及下滚轮上均设有凹槽,所述上滚轮采用铝材质制成,所述下滚轮采用铁材质制成,所述上滚轮的硬度略低于轮毂的硬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滚轮硬度为HB60-68°,所述轮毂的硬度为HB65-7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斜面呈半圆弧形状。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使用伺服驱动器驱动爪臂进行伸缩移动,使得此装置可以适用于形状大小不一的轮毂,不仅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还使得此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得到极大的提升,其中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对夹持装置进行螺纹连接,使得此装置易拆卸安装,工作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双斜面采用天然橡胶制成,使得滚轮进行夹持时,保证轮毂不与滚轮面接触,保证轮毂不受到摩擦,且双向平面槽通过转动,使得滚轮的任意面均可进行夹持,从而使得此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轮毂夹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滚轮与下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挡尘护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器;2、夹持装置;3、伺服驱动器;4、定位移动光杆;5、爪臂;6、挡尘护板;7、定位杆;8、第一螺栓;9、双向平面槽;10、上滚轮;11、下滚轮;12、双斜面;13、第二螺栓;14、轮毂;15、外轮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效自动夹持轮毂的装置,包括连接器1与夹持装置2以及轮毂14,连接器1与夹持装置2固定连接,夹持装置2包括伺服驱动器3、爪臂5、上滚轮10以及下滚轮11,两个伺服驱动器3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移动光杆4,定位移动光杆4另一端与爪臂5固定连接,定位移动光杆4的正上方均固定连接有挡尘护板6,两个爪臂5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7,定位杆7顶端设有第一螺栓8,定位杆7两侧均设有双向平面槽9,定位杆7底端固定连接有上滚轮10,上滚轮10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滚轮11,上滚轮10以及下滚轮11表面均设有双斜面12,下滚轮11底部连接有第二螺栓13,轮毂14位于夹持装置2底部,轮毂14顶端两侧均设有外轮缘15。

伺服驱动器3通过定位移动光杆4与爪臂5传动连接,定位杆7内部设有螺纹孔,且第一螺栓8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上滚轮10以及下滚轮11的形状大小相同,且上滚轮10以及下滚轮11上均设有凹槽,上滚轮10采用铝材质制成,下滚轮11采用铁材质制成,上滚轮10的硬度略低于轮毂14的硬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滚轮10硬度为HB60-68°,所述轮毂14的硬度为HB65-75°,双斜面12呈半圆弧形状。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根据轮毂14的形状大小,控制伺服驱动器3使得定位移动光杆4可以带动爪臂5进行移动伸缩,从而将轮毂14更好的夹持,接着将轮毂14与上滚轮10或是下滚轮11相连接,当粗车时使用下滚轮11,当半精车时使用上滚轮10,通过凹槽与外轮缘15卡扣连接,使得轮毂14得到固定,其中第一螺栓8对爪臂5进行螺纹连接,使得此装置易拆卸安装,工作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其中双斜面12呈半圆弧形状,使得上滚轮10或是下滚轮11进行夹持轮毂14时,保证轮毂14不受到较大的摩擦,使得此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其中通过操作第二螺栓13松开可便于更换上滚轮10与下滚轮1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