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电感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2924发布日期:2019-05-21 21:3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圈电感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夹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圈电感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电感(电感线圈)是用绝缘导线(例如漆包线、纱包线等)绕制而成的电磁感应元件,也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目前,有一款电感产品,如图3所示,其包括线圈1’、与线圈1’两端连通的且对称设置在线圈1’两侧的连接片2’、将线圈1’包裹在内的金属壳体3’,连接片2’伸出金属壳体3’两侧。在制作过程中,电感线圈组件部分(即包括线圈1’和连接片2’)制作完成后为散装状态,该组件后续需要放入粉末成型机中,在其外部成型金属壳体3’,再将其取出,从而得到最终产品。现有技术中,电感线圈组件部分制作完成后,由人工手动将其一个一个的放入成型模具中,成型好后,再手工将其取出,一方面生产效率极低;另一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电感线圈组件部分可供夹持的部分仅为连接片2’的区域,其为薄片式结构,且整体尺寸非常小,连接片2’长度一般为7~15mm,宽为4~6mm,若要实现自动抓取则存在较大困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圈电感夹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电感夹持装置,能够实现多个线圈电感的同时自动抓取。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线圈电感夹持装置,其包括取料夹持模块,所述取料夹持模块包括第四气缸、受所述第四气缸驱动进行相向运动的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平行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条上的两个第一夹持片、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条上且与所述第一夹持片对应形成一组取料夹爪的第二夹持片,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所述第二夹持片上均设置有对应的弯钩部,且两个所述弯钩部相对设置形成一夹持线圈电感的一边连接片的夹持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腔体的上表面内壁为三角形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片与所述第二夹持片前后贴合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取料夹持模块结构相同的放料夹持模块,所述放料夹持模块包括第五气缸、受所述第五气缸驱动进行相向运动的第三支撑条和第四支撑条、平行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条上的第三夹持片、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撑条上且与所述第三夹持片形成放料夹爪的第四夹持片。

进一步的,还包括机械手,所述取料夹持模块和所述放料夹持模块设置在所述机械手的活动末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限定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之间距离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轴向可活动的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三支撑条之间设置有限定两者之间距离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支撑条与所述第四支撑条之间设置有限定两者之间距离的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第三限位杆均轴向可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条与所述第四支撑条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圈电感夹持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实现多个线圈电感的同时自动抓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线圈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22线圈电感夹持装置;

221第四气缸,223第一支撑条,224第二支撑条,225第一夹持片,226第二夹持片,227弯钩部,228夹持腔体,229第五气缸,2210第三支撑条,2211第四支撑条,2212第三夹持片,2213第四夹持片,2214第一限位杆,2215第二限位杆,2216第三限位杆,23第一压料单元,231上压板,232下压板,233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为一种线圈电感的自动夹料机构,其包括机械手(图中未标识)、设置在所述机械手活动端的线圈电感夹持装置22。线圈电感夹持装置22包括取料夹持模块和放料夹持模块。所述取料夹持模块包括第四气缸221、受第四气缸221驱动进行相向运动的第一支撑条223和第二支撑条224、平行固定在第一支撑条223上的第一夹持片225、固定在第二支撑条224上且与第一夹持片225形成取料夹爪的第二夹持片226,第一夹持片225和第二夹持片226上设置有弯钩部227且两个弯钩部227相对设置,第一夹持片225和第二夹持片226上的两个弯钩部227形成一夹持线圈电感的一边连接片的夹持腔体228,夹持腔体228的上表面内壁为三角形斜面。另一个第一夹持片225与第二夹持片226形成的夹持腔体228夹持线圈电感的另一边连接片。第一夹持片225与第二夹持片226前后贴合设置。

所述放料夹持模块与所述取料夹持模块结构相同,且包括第五气缸229、受第五气缸229驱动进行相向运动的第三支撑条2210和第四支撑条2211、平行固定在第三支撑条2210上的第三夹持片2212、固定在第四支撑条2211上且与第三夹持片2212形成放料夹爪的第四夹持片2213。第三夹持片2212与第四夹持片2213上设置有弯钩部,且由弯钩部形成夹持腔体。

线圈电感夹持装置22还包括限定第一支撑条223与第二支撑条224之间距离的第一限位杆2214,第一限位杆2214轴向可活动的贯穿第一支撑条223与第二支撑条224。第一支撑条223与第三支撑条2210之间设置有限定两者之间距离的第二限位杆2215、第二支撑条224与第四支撑条2211之间设置有限定两者之间距离的第三限位杆2216。第二限位杆2215与第三限位杆2216均轴向可活动。

第三支撑条2210设置在第一支撑条223与第二支撑条224之间、第二支撑条224设置在第三支撑条2210与第四支撑条2211之间。

线圈电感夹持装置22的工作原理为:第一支撑条223与第二支撑条224上的两对夹持片构成一组产品的夹持,分别夹持线圈电感两侧的连接片,并形成取料夹爪模组;第三支撑条2210与第四支撑条2211上的两对夹持片构成一组产品的夹持,分别夹持线圈电感两侧的连接片,并形成放料夹爪模组;两个弯钩部227相对向内运动时,夹持产品,并在夹持腔体228上部三角斜面内壁的限位下,有效的防止了产品发生单边倾斜现象,保证了产品有效的、精准的被抓取;在此过程中,通过两对夹爪模组的限位杆进行夹持距离的限位,有效的保证了向内夹持的程度防止损坏产品。

本实施例的线圈电感夹持装置22结构更加紧凑,在粉末成型机中上下模具张开距离有限,导致线圈电感夹持装置22可活动的空间较小,因此,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取料与放料的双夹持功能,且需要夹持的产品的尺寸非常之小,本实施例通过将取料模块与放料模块的支撑条交替设置,大大节省了空间。本实施例的线圈电感夹持装置22中形成一对具有夹持功能的两个夹持片,两者采用重叠贴合的方式设置,整体长度与需要抓取得一组产品的整体长度对应,两者的相对运动距离非常小,仅需要将产品夹持或放开即可,因此,在活动空间上也节省了空间;四个夹持片形成两对夹爪,分别夹持线圈电感两侧的连接片,实现了线圈电感的精准夹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