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辅助用移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2080发布日期:2019-06-05 22:1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辅助用移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辅助用移动底座。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指通过使用机械设备的相关结构,来代替人手/人力完成一些操作的设备,该类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配套的移动底座,从而使机器人能够稳定的在指定区域进行使用,但是现有的移动底座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着底座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部分机器人运行使用的减震效果不理想;不能对机器人进行便捷的限位夹紧固定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机器人用移动底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辅助用移动底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底座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部分机器人运行使用的减震效果不理想;不能对机器人进行便捷的限位夹紧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辅助用移动底座,包括移动轮和底座板,所述移动轮安装在底座箱上,且底座箱的上方平行设置有装置盒,所述底座板安装在装置盒的顶部,且底座板中设置有调节柱,并且调节柱和底座板相互垂直,所述调节柱的底端和第一横杆的端头处转动连接,且第一横杆为水平分布,所述底座板的下端面通过转动柱和装置盒内部的底壁相连接,且转动柱的下半段铰接有把手板,并且把手板的端头处穿过调节槽延伸至外部。

优选的,所述底座箱内部的空腔中焊接有弹簧,且弹簧的顶端和橡胶块相连接,并且橡胶块的顶端固定安装在装置盒的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调节柱的顶端穿过滑槽延伸至夹紧块上,滑槽关于转动柱的中心等角度的开设在底座板上,且夹紧块的内表面粘接有橡胶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的尾端嵌套在套筒内,套筒呈“L”字形结构,且套筒的拐角处通过竖轴转动安装在底座板的下端面,套筒的另一端嵌套有第二横杆,并且第二横杆的尾端铰接在转动柱上,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与套筒组成伸缩机构。

优选的,所述把手板在转动柱上的转向为垂直方向,且把手板上开设有和卡柱相吻合的卡孔,并且卡柱呈弧形分布在调节槽底部的装置盒侧壁上,同时该弧形和转动柱的圆心水平重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机器人辅助用移动底座,通过对底部减震结构的重新设计,使该装置具备了更好的减震效果,并且在底座板处的横杆和夹紧块等结构的使用,使该移动底座能在人力操作下对机器人进行便捷的夹紧操作,设计更加合理;

1.橡胶块与弹簧的双重缓冲作用,能利用装置盒在底座盒中的微量伸缩滑动来实现减震缓冲目的;

2.把手板以及转动柱相关结构的使用,能手动的将多个夹紧块同时向底座板的中心处靠拢或远离,操作更加方便,夹紧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盒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轮;2、底座箱;21、弹簧;22、橡胶块;3、装置盒;4、底座板;5、调节柱;51、夹紧块;52、滑槽;6、第一横杆;61、套筒;62、竖轴;63、第二横杆;7、转动柱;8、把手板;9、调节槽;91、卡柱;92、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辅助用移动底座,包括移动轮1、底座箱2、弹簧21、橡胶块22、装置盒3、底座板4、调节柱5、夹紧块51、滑槽52、第一横杆6、套筒61、竖轴62、第二横杆63、转动柱7、把手板8、调节槽9、卡柱91和卡孔92,移动轮1安装在底座箱2上,且底座箱2的上方平行设置有装置盒3,底座板4安装在装置盒3的顶部,且底座板4中设置有调节柱5,并且调节柱5和底座板4相互垂直,调节柱5的底端和第一横杆6的端头处转动连接,且第一横杆6为水平分布,底座板4的下端面通过转动柱7和装置盒3内部的底壁相连接,且转动柱7的下半段铰接有把手板8,并且把手板8的端头处穿过调节槽9延伸至外部。

底座箱2内部的空腔中焊接有弹簧21,且弹簧21的顶端和橡胶块22相连接,并且橡胶块22的顶端固定安装在装置盒3的下端面,当底座板4上的机器人运行使用时,会引发底座板4以及装置盒3处的微量震动,震动作用力会同时导致装置盒3中的橡胶块22在底座箱2中的空腔内微量滑动伸缩,从而使用弹簧21对该震幅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调节柱5的顶端穿过滑槽52延伸至夹紧块51上,滑槽52关于转动柱7的中心等角度的开设在底座板4上,且夹紧块51的内表面粘接有橡胶材料,可将机器人的底部架设在底座板4的正中心,之后夹紧块51在调节柱5的带动下向机器人底部的周围靠拢,直至多个夹紧块51与机器人底部的表面紧密贴合接触,从而达到对机器人进行限位固定的目的。

第一横杆6的尾端嵌套在套筒61内,套筒61呈“L”字形结构,且套筒61的拐角处通过竖轴62转动安装在底座板4的下端面,套筒61的另一端嵌套有第二横杆63,并且第二横杆63的尾端铰接在转动柱7上,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63均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与套筒61组成伸缩机构,当转动柱7在把手板8的带动下、在底座板4的下方顺时针转动时(此处方向参照图5),多个第二横杆63的端头处会分别在各个套筒61中伸缩滑动、并以竖轴62为中心来带动多个套筒61同时逆时针转动,相应的,在第一横杆6的带动下,调节柱5也会在滑槽52中、朝着底座板4的中心移动,继而通过调节柱5来带动夹紧块51移动,当转动柱7逆时针转动时,夹紧块51又会在调节柱5的带动下朝远离底座板4中心的位置移动,从而放开对机器人的夹紧固定。

把手板8在转动柱7上的转向为垂直方向,且把手板8上开设有和卡柱91相吻合的卡孔92,并且卡柱91呈弧形分布在调节槽9底部的装置盒3侧壁上,同时该弧形和转动柱7的圆心水平重叠,可将把手板8围绕着其与转动柱7的连接铰链处向上翻转,使脱卡孔92从卡柱91上脱离,使用者即可通过把手板8来带动转动柱7转动,当转动结束后,将把手板8上的卡孔92卡在相应位置上的卡柱91上即可。

工作原理:可将机器人的底部架设在底座板4的正中心,将把手板8围绕着其与转动柱7的连接铰链处向上翻转,使脱卡孔92从卡柱91上脱离,使用者即可通过把手板8来带动转动柱7转动,当转动柱7在把手板8的带动下、在底座板4的下方顺时针转动时(此处方向参照图5),多个第二横杆63的端头处会分别在各个套筒61中伸缩滑动、并以竖轴62为中心来带动多个套筒61同时逆时针转动,相应的,在第一横杆6的带动下,调节柱5也会在滑槽52中、朝着底座板4的中心移动,继而通过调节柱5来带动夹紧块51移动,夹紧块51在调节柱5的带动下向机器人底部的周围靠拢,直至多个夹紧块51与机器人底部的表面紧密贴合接触,从而达到对机器人进行限位固定的目的,当转动柱7逆时针转动时,夹紧块51又会在调节柱5的带动下朝远离底座板4中心的位置移动,从而放开对机器人的夹紧固定,当转动结束后,将把手板8上的卡孔92卡在相应位置上的卡柱91上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