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4252发布日期:2019-08-27 21:3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特别是涉及一种位于水泵喷淋组件中间上侧的喷琳泵吊挂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检测线淋雨间喷淋电机或者水泵没有专门的吊挂机构,出现故障时,利用卸货叉车对其进行吊挂,需到物流区域借用叉车,通过叉车对喷淋电机或水泵进行吊挂运输存在如下问题:

1.利用叉车吊挂喷淋电机或水泵回到坑内时,叉车靠近水坑边车轮有滑到坑内风险;

2.叉车举升臂转运喷淋电机或水泵过程中存在吊带滑脱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维修人员工作效率,同时水泵喷淋组件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开叉车到地坑区域,也就避免了叉车陷入地坑内风险,提高了维修工作的安全性的喷琳泵吊挂工装。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包括吊挂支架、纵向轨道、两个第一滑行轮和两个横向轨道,两个所述横向轨道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吊挂支架上侧前后端上,所述吊挂支架底部固定在地面,两个所述第一滑行轮上端部分别可左右滑移于两个所述横向轨道上,两个所述第一滑行轮下端部分别与所述纵向轨道前后两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纵向轨道前后两端部分别通过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滑行轮可左右滑移于两个所述横向轨道上,水泵喷淋组件位于吊挂支架下端中后部,所述水泵喷淋组件与所述纵向轨道可解除式前后滑移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还可以是:

所述纵向轨道可前后滑移设有滑行吊钩,所述滑行吊钩包括第二滑行轮和吊钩,所述第二滑行轮上端部与所述纵向轨道滑移连接,所述第二滑行轮下端部与所述吊钩上端部连接,所述吊钩下端部与所述水泵喷淋组件可解除式固定,所述水泵喷淋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滑行轮和所述吊钩与所述纵向轨道可解除式前后滑移连接。

所述吊钩为葫芦吊钩。

所述吊挂支架包括第一竖直架和第二竖直架,所述水泵喷淋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架下端和所述第二竖直架下端之间,两个所述横向轨道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竖直架上侧前后两端和第二竖直架上侧前后两端上。

所述第一竖直架底部和所述第二竖直架底部分别设有支撑面,所述第一竖直架底部和所述第二竖直架底部分别通过所述支撑面固定在地面。

所述第一竖直架下侧和所述第二竖直架下侧之间横向延伸固定有加强架。

所述第一竖直架上侧和所述第二竖直架上侧分别纵向延伸固定有纵向架,两个所述横向轨道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纵向架前后两端上,两个所述横向轨道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纵向架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竖直架上侧前后两端和第二竖直架上侧前后两端上。

所述第一竖直架中上端前后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纵向架前后两端之间固定设有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竖直架中上端前后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纵向架前后两端之间固定设有第二支撑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包括吊挂支架、纵向轨道、两个第一滑行轮和两个横向轨道,两个所述横向轨道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吊挂支架上侧前后端上,所述吊挂支架底部固定在地面,两个所述第一滑行轮上端部分别可左右滑移于两个所述横向轨道上,两个所述第一滑行轮下端部分别与所述纵向轨道前后两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纵向轨道前后两端部分别通过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滑行轮可左右滑移于两个所述横向轨道上,水泵喷淋组件位于吊挂支架下端中后部,所述水泵喷淋组件与所述纵向轨道可解除式前后滑移连接。这样,水泵喷淋组件位于吊挂支架下端中后部,水泵喷淋组件周边区域安装有吊挂支架,当水泵喷淋组件需要检修移动时,水泵喷淋组件可解除式连接到纵向轨道上,水泵喷淋组件在纵向轨道上可前后滑移连接,带动水泵喷淋组件前后方向滑移,纵向轨道前后两端通过第一滑行轮在横向轨道上可左右滑移,从而可以带动水泵喷淋组件左右滑移,水泵喷淋组件在吊挂支架上前后左右调整,方便将水泵喷淋组件放置到地坑区域以为的合适的地面上再通过其他运输设备运送到检修区域进行检修,提升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水泵喷淋组件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开叉车到地坑区域,也就避免了叉车陷入地坑内风险,提高了维修工作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提升维修人员工作效率,同时水泵喷淋组件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开叉车到地坑区域,也就避免了叉车陷入地坑内风险,提高了维修工作的安全性。水泵喷淋组件包括水泵和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喷琳泵吊挂工装的立体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喷琳泵吊挂工装的俯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的喷琳泵吊挂工装的前视图。

图4是实用新型的喷琳泵吊挂工装的右侧视图。

图号说明

10…吊挂支架 11…第一竖直架 12…第二竖直架

13…支撑面 14…加强架 15…纵向架

16…第一支撑臂 17…第二支撑臂 20…纵向轨道

30…第一滑行轮 40…横向轨道 50…第二滑行轮

60…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包括吊挂支架10、纵向轨道20、两个第一滑行轮30和两个横向轨道40,两个所述横向轨道40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吊挂支架10上侧前后端上,所述吊挂支架10底部固定在地面,两个所述第一滑行轮30上端部分别可左右滑移于两个所述横向轨道40上,两个所述第一滑行轮30下端部分别与所述纵向轨道20前后两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纵向轨道20前后两端部分别通过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滑行轮30可左右滑移于两个所述横向轨道40上,水泵喷淋组件位于吊挂支架10下端中后部,所述水泵喷淋组件与所述纵向轨道20可解除式前后可滑移连接。具体而言,水泵喷淋组件位于吊挂支架10下端中后部,水泵喷淋组件周边区域安装有吊挂支架10,当水泵喷淋组件需要检修移动时,水泵喷淋组件可解除式连接到纵向轨道20上,水泵喷淋组件在纵向轨道20上可前后滑移连接,带动水泵喷淋组件前后方向滑移,纵向轨道20前后两端通过第一滑行轮30在横向轨道40上可左右滑移,从而可以带动水泵喷淋组件左右滑移,水泵喷淋组件在吊挂支架10上前后左右调整,方便将水泵喷淋组件放置到地坑区域以为的合适的地面上再通过其他运输设备运送到检修区域进行检修,提升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水泵喷淋组件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开叉车到地坑区域,也就避免了叉车陷入地坑内风险,提高了维修工作的安全性。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提升维修人员工作效率,同时水泵喷淋组件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开叉车到地坑区域,也就避免了叉车陷入地坑内风险,提高了维修工作的安全性。水泵喷淋组件包括水泵和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纵向轨道20可前后滑移设有滑行吊钩,滑行吊钩包括第二滑行轮50和吊钩60,所述第二滑行轮50上端部与所述纵向轨道20滑移连接,所述第二滑行轮50下端部与所述吊钩60上端部连接,所述吊钩60下端部与所述水泵喷淋组件可解除式固定,所述水泵喷淋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滑行轮50和所述吊钩60与所述纵向轨道20可解除式前后滑移连接。这样,水泵喷淋组件通过吊钩60吊起,吊钩60通过第二滑行轮50在纵向轨道20上前后方向滑移,从而带动水泵喷淋组件向前或向后滑移,水泵喷淋组件滑移到吊挂支架10前端或后端后,水泵喷淋组件便远离地坑区域,滑移吊钩比叉车的吊带连接可靠。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吊钩60为葫芦吊钩。这样,不需要动用叉车,只需通过葫芦吊钩吊起水泵喷淋组件,并且通过葫芦吊钩进一步提升连接的牢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琳泵吊挂工装,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吊挂支架10包括第一竖直架11和第二竖直架12,所述水泵喷淋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架11下端和所述第二竖直架12下端之间,两个所述横向轨道40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竖直架11上侧前后两端和第二竖直架12上侧前后两端上。这样,水泵喷淋组件位于第一竖直架11下端和第二竖直架12下端之间,一个横向轨道40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固定在第一竖直架11上侧前端和第二竖直架12上侧前端,另一个横向轨道40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固定在第一竖直架11上侧后端和第二竖直架12上侧后端。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竖直架11底部和所述第二竖直架12底部分别设有支撑面13,所述第一竖直架11底部和所述第二竖直架12底部分别通过所述支撑面13固定在地面。这样,第一竖直架11底部和第二竖直架12底部分别设有支撑面13,加大第一竖直架11和第二竖直架12与底面的连接面积,保证第一竖直架11和第二竖直架12的支撑稳定性。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竖直架11下侧和所述第二竖直架12下侧之间横向延伸固定有加强架14。这样,在第一竖直架11下侧和第二竖直架12下侧之间横向延伸固定有加强架14,进一步加强第一竖直架11和第二竖直架12的支撑强度。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竖直架11上侧和所述第二竖直架12上侧分别纵向延伸固定有纵向架15,两个所述横向轨道40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纵向架15前后两端上,两个所述横向轨道40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纵向架15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竖直架11上侧前后两端和第二竖直架12上侧前后两端上。这样,前侧横向轨道40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纵向架15前端固定,后侧横向轨道40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纵向架15后端固定,结构简单合理。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竖直架11中上端前后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纵向架15前后两端之间固定设有第一支撑臂16,所述第二竖直架12中上端前后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纵向架15前后两端之间固定设有第二支撑臂17。这样,第一竖直架11中上端前后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纵向架15前后两端之间固定设有第一支撑臂16,加强第一竖直架11和对应的纵向架15的连接强度,第二竖直架12中上端前后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纵向架15前后两端之间固定设有第二支撑臂17,加强第二竖直架12和对应的纵向架15的连接强度。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