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线头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3176发布日期:2020-05-08 19:5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布料线头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裁剪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布料是装饰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有化纤地毯、无纺壁布、亚麻布、尼龙布、彩色胶布、法兰绒等各式布料。布料在装饰陈列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常常是整个销售空间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

目前,在使用布料时,需要根据需求对布料进行切割处理,再将切割后的布料整理并运输出厂;实际操作过程中,布料的切割面通常会残留有线头,工作人员在整理切割后的布料期间,会查看布料的切割面是否有线头,如果有,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裁剪清除;采用上述线头清除方式,如果工作人员裁剪不当,容易造成布料的损坏,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布料线头的处理设备,以解决目前线头清除方式容易造成布料损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布料线头的处理设备,包括机座,还包括齿轮,所述齿轮的两侧分别设有与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在机座上竖向滑动;所述第一齿条的顶部设有支撑台,所述第二齿条的顶部设有侧板,且侧板上设有切割刀,所述支撑台位于切割刀的运动轨迹上;所述机座上设有工作台、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压紧机构、用于带动齿轮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的动力机构和对支撑台表面上水的上水机构,所述工作台靠近第一齿条设置,且工作台高于第一齿条的顶部。

基础方案的优点:

1、本方案将带有线头的布料放置在工作台上,通过压紧机构对布料进行定位;通过上水机构对支撑台上水,使得支撑台上有水珠;通过动力机构带动齿轮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齿条向上移动,第二齿条向下移动;第一齿条带动支撑台向上移动,使得布料上的线头粘附在支撑台的表面,第二齿条带动切割刀向支撑台的方向移动;当支撑台上升到与工作台一样的高度时,通过切割刀对线头进行切割处理;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机械代替人工对线头的切割,避免人工裁剪不当造成布料的损坏,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方案在支撑台上设置有水珠,通过水珠将线头粘附在支撑台上,对线头起到限位的作用,便于后期切割刀对线头的切割处理,

进一步,所述上水机构包括摆臂、与机座转动连接的转轴和开设在工作台底部的横向槽,所述摆臂的中部与转轴固接,摆臂的一端铰接有联动臂,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一齿条的底部相抵;所述转轴与机座之间设有第一扭簧;所述横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横向块,且横向块上设有湿润的海绵块,所述海绵块与支撑台的顶部接触;所述联动臂远离摆臂的一端与横向块靠近海绵块的一端铰接。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齿条向上移动时,第一齿条对摆臂右端的作用力消失,使得转轴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摆臂逆时针转动;摆臂的左端通过联动臂带动横向块在横向槽向左滑块,进而带动海绵块向左进入横向槽内。

进一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轴,且导向轴与储水槽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扭簧;所述圆轴上缠绕有第一棉绳,第一棉绳的一端与储水槽的底部固接,第一棉绳的另一端穿过储水槽与横向块固接。

通过上述设置,当横向块对第一棉绳向右的拉力消失时,导向轴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导向轴通过第一棉绳一方面能够拉动横向块向左移动,促使横向块向左移动,另一方面还能加强对横向块移动的导向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棉绳远离储水槽的一端设有第二棉绳,且第二棉绳与海绵块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第一棉绳和第二棉绳能够将水分传递至海绵块上,使得海绵块持续保持湿润,并通过湿润的海绵块对支撑台的表面上水,使得支撑台上有水珠。

进一步,所述机座上设有拉板,且拉板位于侧板的上方,拉板上设有穿过侧板的钢丝绳;所述侧板的底部设有侧杆,且侧杆上转动连接有圆轴,且圆轴与侧杆之间设有第三扭簧,所述钢丝绳远离拉板的一端缠绕并固接在圆轴上;所述圆轴上周向设有若干刷毛,且刷毛的自由端低于切割刀的远离侧板的一端。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拉板对钢丝绳上端的固定,因此,圆轴向下移动通过钢丝绳的拉动能够带动圆轴逆时针转动,进而圆轴带动刷毛转动,第三扭簧发生形变;第二齿条继续向下移动,使得刷毛与支撑台上的线头接触,通过逆时针转动的刷毛刷动线头向右拉直,刷毛还能将支撑台上左侧的水珠向右刷动,扩大了水珠的覆盖面积,进而使得线头能够全部拉直并粘附在支撑台上,便于切割刀全部切割。

进一步,所述侧板与第二齿条之间设有支撑臂。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支撑臂加强对侧板的支撑作用;并且,由侧板、支撑臂和第二齿条构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可提高对侧板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与机座固接的固定板和与固定板螺纹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设有压板。

通过上述设置,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带动压板向布料的方向移动,当压板与布料相抵时,停止转动螺纹杆,通过压板压紧布料,实现对布料的定位;并且,由于螺纹连接结构具有自锁性,进而加强对布料定位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固定块上竖向滑动连接有竖向块;所述螺纹杆上设有环槽,且环槽内转动连接有环块;所述环块与竖向块之间设有辅助杆。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环块在环槽内转动,且竖向块与固定块竖向滑动连接,因此,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螺纹杆通过环块、辅助杆带动竖向杆同步竖向移动,进而实现对布料得压紧和松开。当压板与布料相抵时,辅助杆也与布料相抵,通过双重压紧方式加强了对布料的定位效果。

进一步,所述辅助杆的底部设有辅助板。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辅助板代替辅助杆与布料接触,扩大了与布料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强了对布料的压紧效果。

进一步,所述压板和辅助板的底部均设有橡胶层。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橡胶层为柔性材质,通过橡胶层代替压板、辅助板与布料接触,避免了对布料造成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布料线头的处理设备实施例一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布料线头的处理设备实施例二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齿轮1、第一齿条2、第二齿条3、支撑台4、侧板5、切割刀6、工作台7、摆臂8、转轴9、横向槽10、联动臂11、横向块12、海绵块13、储水槽14、导向轴15、第一棉绳16、第二棉绳17、拉板18、钢丝绳19、侧杆20、圆轴21、刷毛22、支撑臂23、固定板24、螺纹杆25、压板26、伺服电机27、导向槽28、竖向块29、环块30、辅助杆31、辅助板32。

实施例一

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布料线头的处理设备,包括机座和齿轮1,齿轮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齿轮1啮合的第一齿条2和第二齿条3,且第一齿条2和第二齿条3均在机座上竖向滑动,机座上固接有用于第一齿条2和第二齿条3竖向滑动的导向槽28。

第一齿条2的顶部固接有支撑台4,第二齿条3的顶部侧壁固接有侧板5,且侧板5的底部固接有切割刀6,支撑台4位于切割刀6的运动轨迹上;侧板5与第二齿条3之间固接有支撑臂23;机座上设置有工作台7、位于工作台7上方的压紧机构、用于带动齿轮1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的动力机构和对支撑台4表面上水的上水机构,工作台7固接在机座上,工作台7位于第一齿条2的左侧,且工作台7高于第一齿条2的顶部。机座上固接有拉板18,且拉板18位于侧板5的上方,拉板18的底部固接有穿过侧板5的钢丝绳19;侧板5的底部固接有侧杆20,且侧杆20上转动连接有圆轴21,且圆轴21与侧杆20之间固接有第三扭簧,钢丝绳19的下端缠绕并固接在圆轴21上;圆轴21上周向固接有若干刷毛22,且刷毛22的自由端低于切割刀6的下端。

压紧机构包括与机座固接的固定板24和与固定板24螺纹连接的螺纹杆25,螺纹杆25的底部固接有压板26,且压板26的宽度大于储水槽14的宽度。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为伺服电机27,伺服电机27固接在机座上,伺服电机27的输出轴与齿轮1固接。

上水机构包括摆臂8、与机座转动连接的转轴9和开设在工作台7底部的横向槽10,摆臂8的中部与转轴9固接,且摆臂8呈倾斜状态,摆臂8的左端高于摆臂8的右端;摆臂8的左端铰接有联动臂11,摆臂8的右端与第一齿条2的底部相抵;转轴9与机座之间固接有第一扭簧,初始状态时,第一扭簧处于形变状态;横向槽10内滑动连接有横向块12,且横向块12上粘接有湿润的海绵块13,海绵块13与支撑台4的顶部接触;联动臂11的上端与横向块12的右端铰接。

工作台7上开有储水槽14,储水槽14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轴15,且导向轴15与储水槽14的内壁之间固接有第二扭簧,初始状态时,第二扭簧处于形变状态;导向轴15上缠绕有第一棉绳16,第一棉绳16左端与储水槽14底部固接,第一棉绳16的右端穿过储水槽14与横向块12固接。第一棉绳16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棉绳17,且第二棉绳17缠绕在海绵块13上。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向储水槽14内引入足够的清水,使得第一棉绳16的左端浸泡在清水内,通过第一棉绳16和第二棉绳17能够将水分传递至海绵块13上,使得海绵块13持续保持湿润,并通过湿润的海绵块13对支撑台4的表面上水,使得支撑台4上有水珠。

将带有线头的布料放置在工作台7上;转动螺纹杆25,使得螺纹杆25带动压板26向布料的方向移动,当压板26与布料相抵时,停止转动螺纹杆25,通过压板26压紧布料,实现对布料的定位;并且,由于螺纹连接结构具有自锁性,进而加强对布料定位的稳定性。

启动伺服电机27,伺服电机27的输出轴带动齿轮1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齿条2向上移动,第二齿条3向下移动;第一齿条2向上移动时,第一齿条2对摆臂8右端的作用力消失,使得转轴9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摆臂8逆时针转动;摆臂8的左端通过联动臂11带动横向块12在横向槽10向左滑块,进而带动海绵块13向左进入横向槽10内;并且,横向块12对第一棉绳16向右的拉力消失,导向轴15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导向轴15通过第一棉绳16一方面能够拉动横向块12向左移动,促使横向块12向左移动,另一方面还能加强对横向块12移动的导向性。

第一齿条2向上移动时,第二齿条3向下移动,第二齿条3带动侧板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切割刀6和圆轴21向下移动;由于拉板18对钢丝绳19上端的固定,因此,圆轴21向下移动通过钢丝绳19的拉动能够带动圆轴21逆时针转动,进而圆轴21带动刷毛22转动,第三扭簧发生形变。

第一齿条2继续向上移动,使得线头粘附在支撑台4上的水珠上,此时支撑台4位于工作台7下方;同时,第二齿条3继续向下移动,使得刷毛22与支撑台4上的线头接触,通过逆时针转动的刷毛22刷动线头向右拉直,刷毛22还能将支撑台4上左侧的水珠向右刷动,扩大了水珠的覆盖面积,进而使得线头能够全部拉直并粘附在支撑台4上,便于切割刀6全部切割;当支撑台4与工作台7一样高时,关闭伺服电机27,齿轮1停止转动,第一齿条2和第二齿条3停止移动,圆轴21停止转动,进而刷毛22也停止转动,此时刷毛22挤压线头,通过刷毛22能够对线头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通过切割刀6对线头进行切割处理,进而实现对线头的清除。

布料的线头清除后,反向转动螺纹杆25,使得螺纹杆25带动压板26向上移动,压板26与布料分离,将布料取出即可。启动伺服电机27,伺服电机27的输出轴带动齿轮1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齿条2向下移动,第二齿条3向上移动;第一齿条2向下挤压摆臂8的右端,使得摆臂8顺时针转动,第一扭簧发生形变;摆臂8的左端通过联动臂11挤压横向块12和海绵块13向右移动,并且,横向块12通过第一棉绳16拉动导向轴15顺时针转动,第二扭簧发生形变;第二齿条3向上移动,圆轴21在第三扭簧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当第一齿条2带动支撑台4移动至横向槽10下方时,关闭伺服电机27,海绵块13与支撑台4的顶部接触,为支撑台4进行补水,方便下次线头粘附在支撑台4上,为下一次切割线头做准备工作。

实施例二

基本如附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块上竖向滑动连接有竖向块29;螺纹杆25上开有环槽,且环槽内转动连接有环块30;环块30与竖向块29之间固接有辅助杆31。辅助杆31的底部固接有辅助板32。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由于环块30在环槽内转动,且竖向块29与固定块竖向滑动连接,因此,转动螺纹杆25使得螺纹杆25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螺纹杆25通过环块30、辅助杆31带动竖向杆同步竖向移动,进而实现对布料得压紧和松开。当压板26与布料相抵时,辅助板32也与布料相抵,通过双重压紧方式加强了对布料的定位效果。

本实施例中,压板26和辅助板32的底部均粘接有橡胶层。由于橡胶层为柔性材质,通过橡胶层代替压板26、辅助板32与布料接触,避免了对布料造成磨损。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