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裁剪机的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0926发布日期:2019-10-15 19:2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裁剪机的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材裁剪机的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裁剪机作为一种专门用于裁剪布料、皮料的裁剪设备,已经被各种服装生产厂广泛应用,一般裁剪机由裁剪台、行走机架和设置与行走机架上的裁剪机机头构成,同时行走机架是横跨裁剪台宽度方向带动裁剪机机头沿裁剪台的长度方向进行直线运动,而机头是沿着行走机架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从而使得机头可运动裁剪台上方的任意位置,实现对布料或皮料的裁剪,而为了保证机头平稳的按照预定的线路进行裁剪,行走机架必须带动裁剪机头在裁剪台上平稳的运动。

针对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3085102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裁剪机,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谋求裁剪刀的长寿命化,并能够减轻裁剪刀的更换作业。对片状物的裁剪是在从上方将倾斜裁剪刀刺入到片状物的状态下,在成为刀口的一部分的作用位置进行裁剪。为进行倾斜裁剪刀的升降移动,设置有裁剪刀升降机构。即使一个作用位置达到了刀口的寿命,控制部也能够切换到其他的作用位置来继续裁剪。由于刀口倾斜,所以根据作用位置相对于刀尖的高度,裁剪头的基准位置和作用位置的距离也发生变化。对于该变化量,通过控制部修正裁剪数据来进行裁剪头的控制,由此能够没有误差地进行裁剪。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板材在被裁剪后发生残屑,影响板材加工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材裁剪机的清理装置,其具有对板材裁剪后残屑的清理效果,提高工作环境的清洁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板材裁剪机的清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板材的工作台,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滑动连接有刀具,所述刀具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传感器,所述刀具上设置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上设置有与所述吸尘管连接的吸尘口,所述收集箱上设置有真空泵,所述收集箱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收集残屑的容纳箱,所述容纳箱与所述收集箱之间设置有便于拆卸的卡接组件,所述收集箱转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所述收集箱之间设置有扣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容纳箱放置在收集箱内,在卡接组件的作用下,容纳箱与收集箱之间实现卡接效果,在扣紧组件的作用下,防护板与收集箱之间完成关闭的效果,驱动装置在传感器的控制下,刀具对板材的裁剪精度高,真空泵将收集箱内抽至真空,残屑从吸尘管内抽至吸尘口附近,残屑滑落至容纳箱,完成对残屑的收集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收集箱内滑槽以及位于所述容纳箱上的凸块,所述凸块插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收集箱内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平行设置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滑槽贯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凸块朝向远离防护板方向运动,凸块运动至卡接槽与滑槽的连接位置,驱动凸块朝向上运动,继续驱动凸块朝向防护板方向运动,凸块位于卡接槽内,完成容纳箱与收集箱之间的卡接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槽以及所述滑槽竖直方向尺寸沿着朝向开口处均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卡接槽在水平方向上位置稳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纳箱开口处设置有接料斗,所述接料斗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口相对,所述接料斗水平方向尺寸沿着朝向所述吸尘口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料斗尺寸大的一端与吸尘口相对,便于残屑滑落至容纳箱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紧组件包括与所述防护板转动连接的卡扣以及位于所述收集箱上的扣槽,所述卡扣与所述扣槽设置为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扣与扣槽之间扣合,实现防护板与收集箱之间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与所述收集箱均设置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橡胶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防护板与收集箱之间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开口处设置有若干组插接孔,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插接杆,所述插接杆上设置有弹性恢复件,所述弹性恢复件的两端与所述插接孔的底壁以及所述防护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杆插接于插接孔内,弹性恢复件被压缩,在弹性恢复件的恢复原形作用下,卡扣与扣槽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的延伸尺寸小于所述插接孔的延伸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防护板与箱体之间的缓冲效果,便于实现防护板与箱体之间的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驱动凸块在滑槽内运动,凸块运动至滑槽与卡接槽连接的为主,驱动凸块朝向上运动,继续驱动凸块朝向防护板方向运动,凸块运动至卡接槽内,实现容纳箱与收集箱之间的卡接效果。

(2)驱动防护板朝向收集箱运动,插接杆插接于插接孔内,在橡胶密封圈的作用下,卡扣与扣槽之间的实现扣合,驱动装置在传感器控制下,刀具对工作台上的板材裁剪的精度高,在真空泵的作用下,残屑被吸尘管吸附至吸尘口,残屑从吸尘口滑落至接料斗后进入到容纳箱内,完成对残屑的清理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附图标记:1、机架;2、工作台;3、刀具;4、弹性恢复件;5、传感器;6、吸尘管;7、收集箱;8、吸尘口;9、真空泵;10、容纳箱;11、卡接组件;12、防护板;13、扣紧组件;14、滑槽;15、凸块;16、卡接槽;17、接料斗;18、卡扣;19、扣槽;20、橡胶密封圈;21、插接孔;22、插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板材裁剪机的清理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工作台2,工作台2用于放置板材,机架1上滑动连接有刀具3,刀具3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参照专利文件CN103085102A,刀具3上设置有用于对刀具3裁剪位置精确控制的传感器5,在驱动装置以及传动器的作用下,刀具3对放置在工作台2上的板材进行定尺寸以及定形状的裁剪,板材裁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残屑,为了确保板材裁剪中工作环境的清洁效果,刀具3上设置有吸尘管6,吸尘管6的一端正对着工作台2,吸尘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收集箱7,收集箱7上设置有吸尘口8,吸尘口8与吸尘管6密封连接,收集箱7上连接有真空泵9,真空泵9将收集箱7内抽至真空,残屑通过吸尘管6吸附到收集箱7内,实现板材加工环境的清洁。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对残屑进行收集,收集箱7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收集箱7内滑动连接有容纳箱10,容纳箱10用于收集残屑并且便于从收集箱7内拆下,容纳箱10靠近于吸尘口8的一端设置有接料斗17,接料斗17的另一端与吸尘口8相对,接料斗17水平方向尺寸沿着朝向吸尘口8逐渐增大,便于残屑滑落至容纳箱10内,为了实现容纳箱10与收集箱7之间的位置稳固效果,容纳箱10与收集箱7之间设置有卡接组件11,卡接组件11包括位于收集箱7内的滑槽14以及位于容纳箱10箱上的凸块15,凸块15位于滑槽14内,滑槽14沿着水平方向设置,驱动容纳箱10朝向收集箱7内运动,凸块15与滑槽14之间发生滑动,收集箱7内壁上设置有卡接槽16,卡接槽16与滑槽14为平行设置。

如图1和图3所示,滑槽14沿着远离于收集箱7开口处的位置与卡接槽16设置为贯穿连接,驱动凸块15朝向远离收集箱7开口处运动,当凸块15运动至滑槽14与卡接槽16连接的位置,驱动凸块15朝向上运动,驱动凸块15朝向收集箱7开口方向运动,凸块15运动至卡接槽16内,滑槽14以及卡接槽16竖直方向尺寸沿着朝向开口处均逐渐减小,实现容纳箱10在竖直方向上的卡接效果,此时,接料斗17的开口处正对着吸尘口8,残屑滑落至容纳箱10内。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将容纳箱10从收集箱7内取出,收集箱7开口处转动连接有防护板12,防护板12与收集箱7之间设置有两组扣紧组件13,扣紧组件13用于实现防护板12与收集箱7之间的固定效果,防护板12与收集箱7的开口位置均设置有具有形变能力的橡胶密封圈20,确保防护板12与收集箱7之间的密封效果;扣紧组件13包括与防护板12转动连接的卡扣18以及位于收集箱7上的扣槽19,卡扣18与扣槽19设置为扣合,为了确保防护板12与收集箱7之间的固定效果,防护板12上设置有两组插接杆22,收集箱7开口位置设置有两组插接孔21,插接杆22插接于插接孔21内,插接杆22上套设有弹性恢复件4,弹性恢复件4的一端与插接杆22固定连接,弹性恢复件4的另一端与插接孔21的内壁抵接;驱动防护板12朝向收集箱7方向运动,插接杆22插接于插接孔21内,插接杆22延伸尺寸小于插接孔21的延伸尺寸,弹性恢复件4被压缩,卡扣18与扣槽19实现扣合,在弹性恢复件4的恢复原形作用下,卡扣18与扣槽19之间的扣合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驱动凸块15在滑槽14内运动,凸块15运动至滑槽14与卡接槽16连接的为主,驱动凸块15朝向上运动,继续驱动凸块15朝向防护板12方向运动,凸块15运动至卡接槽16内,实现容纳箱10与收集箱7之间的卡接效果,此时接料斗17的开口处正对吸尘口8,驱动防护板12朝向收集箱7运动,插接杆22插接于插接孔21内,弹性恢复件4与插接孔21内壁抵接,在橡胶密封圈20的作用下,卡扣18与扣槽19之间的扣合更加稳固;驱动装置驱动刀具3对工作台2上的板材进行裁剪,在传感器5的作用下,板材被裁剪的精度高,在真空泵9的作用下,残屑被吸尘管6吸附至吸尘口8,残屑从吸尘口8滑落至接料斗17后进入到容纳箱10内,完成对残屑的清理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