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源电子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4464发布日期:2020-07-24 15:4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源电子锁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源电子锁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纯电子锁芯采用的结构是用单一的电机或电磁铁驱动锁栓实现锁的开启和锁闭。现有的纯电子的锁芯容易被撬锁的进行技术破解,防技术开启性能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电子锁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源电子锁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锁壳内,该无源电子锁芯包括锁芯、电机离合器、梳齿片、叶片及触点,其中锁芯朝外一端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钥匙孔及触点孔,所述触点安装在该触点孔内;所述锁芯上分别开设有电机离合器仓及叶片贮仓,电机离合器容置于该电机离合器仓内,包括电机、离合销、扭簧及锁栓,所述电机安装在电机离合器仓内,所述扭簧安装在锁栓内,所述离合销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穿过锁栓及扭簧,并与所述扭簧连接,电机在所述触点与钥匙上的动触点接触后工作,通过离合销、扭簧驱动锁栓往复移动;多个所述叶片可移动地容置于叶片贮仓中、形成叶片组,所述梳齿片的一端与锁栓连接、随锁栓移动,梳齿片的另一端与各叶片实现机械验码;

其中:所述锁栓内设有扭簧仓,该锁栓上开设有与扭簧仓相连通的簧脚滑槽,所述扭簧容置于扭簧仓中,扭簧上的簧脚插设于所述簧脚滑槽内;

所述锁栓上设有锁定凸台,所述锁壳内表面对应地开设有锁栓上锁槽口,电子锁芯在上锁状态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移动,所述锁定凸台插入锁栓上锁槽口内;

所述离合销的另一端上设有凸台,该凸台位于所述扭簧任意相邻两圈之间,所述电机驱动离合销旋转过程中,通过该凸台将扭力转换为推拉力,进而带动所述锁栓移动;

所述凸台呈片状,对称设置在所述离合销的两侧;所述锁栓靠近电机的一端开设有供离合销及凸台穿过的孔,远离电机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离合销穿过的圆孔;

所述梳齿片的一侧设有与锁栓连接的锁栓带动脚,另一端设有与各叶片实现机械验码的验码梳齿;

所述叶片的一侧开设有供钥匙穿过的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与钥匙牙花相对应的、用于进行密码比对的牙花凸台,另一侧的叶片上开设有牙花槽口;

各所述叶片上的凹槽在开锁状态相互对齐,各凹槽内的牙花凸台均位于钥匙牙花内;各所述叶片上的牙花槽口在开锁状态相互对齐,所述梳齿片随锁栓移动通过相互对齐的牙花槽口,实现机械验码;

所述锁壳内表面开设有叶片锁定槽,各所述叶片的任意一端在上锁状态插设于叶片锁定槽内;

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电机离合器仓内,该电机座上扣压有防止电机转动的电机座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经过密码比对及机械验码后才能开锁,防盗、防破解效果好,使用安全。

2.本实用新型具有叶片及锁定凸台两个保障,只有当叶片缩回锁芯内、锁定凸台移出锁栓上锁槽口后,锁芯才能转动开锁。

3.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带动锁栓前后移动,若电机没有供电,锁芯无法实现开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离合器的爆炸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离合器的爆炸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离合器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离合器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梳齿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离合器与梳齿片、叶片连接的上锁状态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右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上锁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离合器与梳齿片、叶片连接的开锁状态主视图;

图15为图14的右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开锁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用来开锁的钥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用来开锁的钥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0为图19中上锁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上锁壳的俯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锁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开锁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25为图24中锁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上锁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二中处于上锁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开锁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二中处于开锁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开锁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锁芯,2为电机离合器,201为电机座,202为电机,203为电机座盖,204为离合销,205为扭簧,206为锁栓,207为扭簧仓,208为簧脚滑槽,209为凸台,210为圆孔,211为锁定凸台,212为梳齿片装配孔,213为簧脚,3为梳齿片,301为锁栓带动脚,302为验码梳齿,4为叶片,401为牙花槽口,402为牙花凸台,403为凹槽,5为主板,6为触点,7为触点套,8为钥匙,801为钥匙本体,802为钥匙头,803为动触点,804为钥匙牙花,805为开关按键,9为钥匙孔,10为触点孔,11为电机离合器仓,12为叶片贮仓,13为上锁壳,1301为叶片锁定槽a,1302为锁栓上锁槽口a,14为下锁壳,15为锁梁,1501为锁芯安装孔,1502为叶片锁定槽b,1503为锁栓上锁槽口b,16为锁梁弹簧,17为锁舌,18为锁舌弹簧,19为销钉,20为锁壳,21为锁头盖,22为电子锁芯,23为主板安装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的锁壳分为上锁壳13及下锁壳14,电子锁芯22安装在上锁壳13与下锁壳14之间,在上锁壳13内部分别设有叶片锁定槽a1301及锁栓上锁槽口a1302,叶片锁定槽a1301为两个、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的电子锁芯22包括锁芯1、电机离合器2、梳齿片3、叶片4、主板5、触点6及触点套7,其中锁芯1朝外一端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钥匙孔9及触点孔10,锁芯1上分别开设有电机离合器仓11、叶片贮仓12及主板安装仓23,电机离合器仓11开设在锁芯1的一侧,主板安装仓23开设在锁芯1的另一侧,叶片贮仓12位于电机离合器仓11与主板安装仓23之间。电机离合器2容置于电机离合器仓11内,包括电机座201、电机202、电机座盖203、离合销204、扭簧205、锁栓206、凸台209及锁定凸台211,电机202通过电机座201固定在电机离合器仓11内,该电机座201上扣压有电机座盖203,防止电机202转动。锁栓206可沿锁芯1轴向前后移动地容置于电机离合器仓11内,在锁栓206内设有扭簧仓207,该锁栓206上还开设有与扭簧仓207相连通的簧脚滑槽208,扭簧205容置于扭簧仓207中,扭簧205上的两支簧脚213插设于簧脚滑槽208内。离合销204的一端套装在电机202的输出轴上,另一端上设有凸台209;本实施例的凸台209呈片状,对称设置在离合销204的两侧,锁栓206靠近电机202的一端开设有供离合销204及凸台209穿过的孔,远离电机202的一端开设有供离合销204穿过的圆孔210。离合销204的另一端由扭簧205、锁栓206穿过,并且离合销204、扭簧205及锁栓206的轴向中心线共线;离合销204的另一端与扭簧205连接,即离合销204另一端上的两个凸台209位于扭簧205任意相邻两圈之间,电机202驱动离合销204旋转过程中,通过该凸台209将扭力转换为推拉力,进而带动锁栓206前后移动。锁栓206上还设有锁定凸台211,本实施例的锁定凸台211的形状与锁栓上锁槽口a1302的形状相适应,为弧形的块状,设置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电子锁芯22在上锁状态通过电机202驱动锁栓206移动,锁定凸台211则插入锁栓上锁槽口a1302内,锁芯1无法转动。

锁栓206的下表面开设有梳齿片装配孔212,梳齿片3的一侧设有锁栓带动脚301,该锁栓带动脚301插接于梳齿片装配孔212内,实现梳齿片3随锁栓206移动;梳齿片3的另一端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为四个)与各叶片4实现机械验码的验码梳齿302,相邻两验码梳齿302之间容置叶片4。

多个叶片4可移动地容置于叶片贮仓12中、形成叶片组,叶片4的一侧开设有供钥匙8穿过的凹槽403,该凹槽403内设有与钥匙牙花804相对应的、用于进行密码比对的牙花凸台402,另一侧的叶片4上开设有牙花槽口401。本实施例的叶片4为八个,两个一组、容置于两个相邻的验码梳齿302之间;本实施例的叶片4分为三个型号,是根据牙花凸台402在凹槽403内的位置进行区分的,各叶片4组合在一起后,各个牙花凸台402的位置即确定了开锁的密码,需要相对应的钥匙牙花804比对密码正确后才能开锁。各叶片4上的凹槽403在开锁状态相互对齐,各凹槽403内的牙花凸台402均位于钥匙牙花804内;各叶片4上的牙花槽口401在开锁状态相互对齐,梳齿片3随锁栓206移动过程中,验码梳齿302均通过相互对齐的牙花槽口401,实现机械验码。各叶片4的任意一端在上锁状态突出于锁芯1,并插设于叶片锁定槽a1301内。

触点6设在触点套7内,与触点套7一起安装在锁芯1端面上开设的触点孔10内。

主板5安装在主板安装仓23内,主板5的输入部分正极接触点6,负极接锁芯2的芯体,主板5的输出部分接电机202,用于控制电机202的正/反转,电机的电源线与主板5的输入部分连接。主板5上设有处理器,处理器电源端作为输入部分,处理器的i/o端作为输出部分。

钥匙8包括钥匙本体801、钥匙头802及动触点803,钥匙本体801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的正极接动触点803,负极接钥匙头802,钥匙头802上设有钥匙牙花804。本实施例的钥匙8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上锁状态:叶片4的一端移动到锁芯1的外部,并插设于上锁壳13上开设的叶片锁定槽a1301内;同时,锁栓206上的锁定凸台211位于上锁壳13上开设的锁栓上锁槽口a1302内。此时,锁芯1无法相对于锁壳转动。梳齿片3上的验码梳齿302与叶片4上的牙花槽口401呈交叉错位状态,锁栓206无法移动。

开锁过程:开锁时,将匹配的钥匙8由锁芯1端面上的钥匙孔9插入,钥匙本体负极与锁芯1的芯体接触,钥匙8上的动触点803正极与锁芯1上的触点6接触,钥匙8的电子部分为锁芯1内的主板5及电机202供电。同时,钥匙8在插入钥匙孔9的过程中,钥匙8上的钥匙牙花804与锁芯1内各叶片4密码进行比对,即各叶片4上的牙花凸台402在钥匙8插入过程中,均在钥匙牙花804内被推动,各叶片4缩回到锁芯1内,直至各叶片4彼此对齐,各叶片4上的凹槽403也相互对齐,钥匙8可以插入,此为密码比对正确。密码比对正确时,电机离合器2中的电机202驱动离合销204旋转,利用凸台209及扭簧205带动锁栓206移动,进而由锁栓206带动梳齿片3移动,对叶片4进行机械验码;即,梳齿片3上的验码梳齿302与叶片4上的牙花槽口401位置对齐,当钥匙8上的钥匙牙花804与叶片4密码正确时,机械验码正确才能通过,即验码梳齿302由牙花槽口401通过,此时锁栓206才能完全移动解锁,转动锁芯1完成开锁。

上锁时,转动锁芯1到上锁位置,按钥匙8上的开关按键805,电机202转动、锁栓206移动到锁壳锁栓上锁槽口a1302内,拔出钥匙8,叶片4凸出锁芯1、卡在叶片锁定槽a1301内,梳齿片3上验码梳齿302与叶片4上的牙花槽口401位置呈交叉错位状态,锁栓206无法移动。

实施例二

如图1~18及图24~3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锁壳为挂锁的锁壳20,本实施例的挂锁为现有技术,包括锁梁15、锁梁弹簧16、锁舌17、锁舌弹簧18、销钉19、锁壳20及锁头盖21。锁壳20上设有锁芯安装孔1501,该锁芯安装孔1501内分别设有叶片锁定槽b1502及锁栓上锁槽口b1503。其余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