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动静连接导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7518发布日期:2021-02-09 18:0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螺旋式动静连接导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螺旋式动静连接导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门锁由于其便利性被广泛接受,各种各样的解锁方式层出不穷,采用密码解锁、指纹识别解锁、nfc解锁等等,但是不过采用哪种解锁方式,智能门锁的内部总会需要走数据线,门锁结构若是设计不合理,数据线极易出现被智能门锁的机械部分缠绕扯断或摩擦,久而久之,线材的保护外皮被磨破,出现短路风险,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可靠保护线缆的防缠绕结构。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式动静连接导线结构,包括固定部、线缆和旋转部,所述固定部与锁体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部与门锁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旋转部可相对旋转,所述线缆穿设于所述固定部与旋转部之间;
[0005]
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部第一表面和固定部第二表面,所述固定部第二表面设有固定部挡块,所述固定部挡块设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的一端设有贯穿固定部第一表面和固定部第二表面的导线通孔,所述线缆从固定部第一表面穿过导线通孔到达固定部第二表面;
[0006]
所述旋转部设有旋转部第一表面和旋转部第二表面,所述旋转部第一表面与所述固定部第二表面相向设置,所述旋转部第一表面设有旋转部第一挡块和旋转部第二挡块,所述旋转部第二挡块设有旋转部挡块导线槽,所述旋转部挡块导线槽设有贯穿旋转部第一表面和旋转部第二表面的旋转部导线通孔,所述线缆从旋转部第一表面穿过旋转部导线通孔到达旋转部第二表面;
[0007]
所述固定部的固定部挡块、所述旋转部第一挡块和旋转部第二挡块之间形成线缆通道。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设有固定部门锁转轴通孔,所述固定部门锁转轴通孔的直径大于门锁转轴的对角线长度。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部设有旋转部门锁转轴通孔,所述旋转部门锁转轴通孔的形状与门锁转轴适配,所述线缆的第一接触部设有线缆锁转轴通孔。
[0010]
进一步的,固定部挡块沿所述固定部的外缘设置,所述旋转部第一挡块沿所述旋转部的外缘设置,所述固定部挡块与所述旋转部第一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门锁转轴通孔相对的两侧。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挡块的高度与旋转部第一挡块的高度适配,所述旋转部第
一挡块的高度与所述旋转部第二挡块的高度适配。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外缘设有定位卡座,定位卡座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部第二表面设有旋转部线缆粘贴区。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部第二表面设有定位凸起,所述柔性fpc线缆对应设有定位孔。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为柔性fpc线缆,所述柔性fpc线缆对应所述旋转部线缆粘贴区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柔性fpc线缆对应所述固定部线缆粘贴区设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设有金属触点。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于固定部第二表面的一侧设有固定部线缆粘贴区。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走线结构,该走线结构由固定部和旋转部构成,固定部和旋转部上分别设有挡块,挡块之间形成走线通道,线缆从走线通道中穿过,在固定部和旋转部相对旋转时,线缆在走线通道中不会出现缠绕现象,杜绝了线缆因为缠绕从而被绞断或者长时间摩擦导致线材破皮短路,大大增加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动静连接导线结构一个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动静连接导线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
10-固定部第一表面;11-固定部第二表面;12-固定部挡块;13-导线槽;14-固定部导线通孔;15-凸台;16-固定部线缆粘贴区;17-定位卡座;18-固定部门锁转轴通孔;
[0023]
20-旋转部第一表面;21-旋转部第二表面;22-旋转部第一挡块;23-旋转部第二挡块;24-旋转部挡块导线槽;25-旋转部导线通孔;26-定位凸起;27-旋转部门锁转轴通孔;
[0024]
30-线缆;31-第一接触部;32-金属触点;3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6]
实施例
[0027]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螺旋式动静连接导线结构,包括圆形的固定部、线缆30和圆形的旋转部,所述固定部与锁体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部与门锁转轴固定连接,门锁转轴用于带动门锁内部机械结构实现开锁,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旋转部可相对旋转,所述线缆穿设于所述固定部与旋转部之间;
[0028]
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部第一表面10和固定部第二表面11,所述固定部第二表面11设有固定部挡块12,固定部挡块12沿所述固定部的外缘设置,所述固定部挡块12设有导线槽13,所述导线槽13的一端设有贯穿固定部第一表面和固定部第二表面的固定部导线通孔14,所述线缆30从固定部第一表面10穿过固定部导线通孔14到达固定部第二表面11;
[0029]
所述旋转部设有旋转部第一表面20和旋转部第二表面21,所述旋转部第一表面20
与所述固定部第二表面21相向设置,所述旋转部第一表面20设有旋转部第一挡块22和旋转部第二挡块23,所述旋转部第一挡块22沿所述旋转部的外缘设置,所述旋转部第二挡块23设有旋转部挡块导线槽24,所述旋转部挡块导线槽24设有贯穿旋转部第一表面20和旋转部第二表面21的旋转部导线通孔25,所述线缆30从旋转部第一表面20穿过旋转部导线通孔25到达旋转部第二表面21。
[0030]
为了能够让门锁转轴穿过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固定部门锁转轴通孔18,所述固定部门锁转轴通孔18的直径大于门锁转轴的对角线长度。此时将固定部固定在门锁的锁体上,固定部不会受到门锁转轴旋转的影响。
[0031]
所述旋转部设有旋转部门锁转轴通孔27,所述旋转部门锁转轴通孔27的形状与门锁转轴适配,所述线缆30的第一接触部设有线缆锁转轴通孔。
[0032]
将固定部和旋转部扣合在一起时,所述固定部的固定部挡块12、所述旋转部第一挡块22和旋转部第二挡块23之间形成线缆通道。
[0033]
其中,所述固定部挡块12与所述旋转部第一挡块22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门锁转轴通孔18相对的两侧,这样可以让门锁转轴带动旋转部旋转时,旋转部第一挡块22有足够的旋转行程。
[0034]
为了保证固定部与旋转部之间形成有效的线缆通道,所述固定部挡块12的高度与旋转部第一挡块22的高度适配,所述旋转部第一挡块22的高度与所述旋转部第二挡块23的高度适配。
[0035]
为了防止固定部长时间受到旋转部及线缆的作用力导致转动,所述固定部的外缘设有定位卡座17,定位卡座17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可有效加强固定部与锁体。
[0036]
所述旋转部第二表面设有旋转部线缆粘贴区,所述固定部设有凸台15,所述凸台15于固定部第二表面的一侧设有固定部线缆粘贴区16。
[0037]
线缆的一端粘贴固定于旋转部线缆粘贴区,线缆的另一端粘贴固定于固定部线缆粘贴区16,线缆30的中间设置在固定部与旋转部之间形成线缆通道中。
[0038]
所述线缆30为柔性fpc线缆,所述柔性fpc线缆对应所述旋转部线缆粘贴区设有第一接触部31,所述柔性fpc线缆对应所述固定部线缆粘贴区设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31和第二接触部均设有金属触点32。具体地,柔性fpc线缆的第一接触部粘贴固定于旋转部线缆粘贴区,柔性fpc线缆的第二接触部粘贴固定于固定部线缆粘贴区。采用柔性fpc线缆,可以降低门锁的组装难度,而且柔性fpc线缆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在线缆通道中方便复位。
[0039]
所述旋转部第二表面设有定位凸起26,所述柔性fpc线缆对应设有定位孔33。定位凸起26不仅起到安装时方便定位的作用,还能够防止柔性fpc线缆位移。
[0040]
安装时,将柔性fpc线缆的第二接触部从旋转部第一表面的旋转部导线通孔穿至旋转部第二表面的旋转部第二挡块的旋转部挡块导线槽,在旋转部第一表面只留下柔性fpc线缆的第一接触部,然后将柔性fpc线缆从旋转部挡块导线槽抽出,绕旋转部第二挡块两圈,再导入固定部挡块的导线槽中,再将柔性fpc线缆的第二接触部从固定部导线通孔穿至固定部第二表面,并将第二接触部固定于固定部的凸台,将固定部固定在锁体,旋转部固定在门锁转轴,柔性fpc线缆即可在固定部和旋转部之间形成的线缆通道内受到保护。
[0041]
门把手上设有金属端子,将门把手与门锁转轴连接后,门把手上的金属端子与旋
转部的粘设的柔性fpc线缆的第一接触部有电性连接,从而让门把手上的电子设备与门锁锁体中的控制板连接,旋转门把手的时候,门锁转轴被门把手带动旋转,旋转部则与门把手一块转动,因此,旋转部设有与门锁转轴适配的旋转部门锁转轴通孔,以便门锁转轴转动时带动旋转部一并转动。
[0042]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走线结构,该走线结构由固定部和旋转部构成,固定部和旋转部上分别设有挡块,挡块之间形成走线通道,线缆从走线通道中穿过,在固定部和旋转部相对旋转时,线缆在走线通道中不会出现缠绕现象,杜绝了线缆因为缠绕从而被绞断或者长时间摩擦导致线材破皮短路,大大增加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