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1529发布日期:2020-12-29 10:0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机动车检测机构在车辆上线办理年检业务时,需要先对车辆进行外观检测,检测机构驾驶人员从车主处接到车以后,需要将车辆开到指定的车辆外观检测场地,由车辆外观检测人员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检测项目。

在车辆外观检测过程中由于存在人工测量作弊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检测机构的人工成本开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能够自动完成机动车部分外观内容的检测,减少人力成本支出,避免人工测量作弊的可能,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下面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包括可移动机体,可移动机体内分别安装以下结构:

控制主机:用于接收信息和发出控制指令;和

与控制主机分别连接的触摸式液晶显示屏、摄像机、obd故障检测仪、环境参数传感器、轮胎胎纹深度检测仪。

可选或优选的,上述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中,所述控制主机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与一云平台保持通信连接,用于将检测数据传输至云平台。

可选或优选的,上述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中,所述可移动机体底部设有万向转向轮,万向转向轮通过转向传动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连接控制主机,接收控制主机发出的控制指令驱动转向传动装置调整万向转向轮转动,进而带动可移动机体移动。

可选或优选的,上述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中,所述轮胎胎纹深度检测仪通过一多节全方位旋转机械臂与可移动机体及控制主机连接,多节全方位旋转机械臂根据控制主机发出的控制指令调节带动轮胎胎纹深度检测仪到合适测量点采集轮胎胎纹深度,测量结果传输给控制主机。

可选或优选的,上述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中,还包括安装在可移动机体上并且与控制主机电连接的导航系统、避障传感器和行驶指示灯;导航系统接收目标地点信息并将行驶路线传输至控制系统,监控可移动机体行驶过程中的位置信息并传输至控制系统;避障传感器用于探测周围障碍物并将探测信息传输至控制主机;行驶指示灯在可移动机体行驶过程中开启工作状态起警示作用。

可选或优选的,上述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中,还包括安装在可移动机体上并且与控制主机电连接的拾音器和语音播放扬声器;拾音器用于接收车主的语音,并将语音信号传输至控制主机完成检测车辆信息的录入;语音播放扬声器用于接收控制主机的指令语音播报引导车主将车开到指定位置。

可选或优选的,上述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中,还包括电池组,电池组用于向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可移动机体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移动,更加灵活;触摸式液晶显示屏实现了数据输入与结果展示的一体化,更加便捷;高清摄像机、obd故障检测仪、环境参数传感器、轮胎胎纹深度检测仪、拾音器、避障传感器、导航系统等结构将所需检测项目或外界信息分别收集、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又通过行驶指示灯、语音播放扬声器、多节全方位旋转机械臂等结构进行控制命令的输出,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关工作,提高了智能化程度。

该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通过智能化检测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方式完成机动车外观项目的检测,可减少检测机构的人工成本支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办理车辆外观检测场景示意图。

图中:

1-可移动机体、2-触摸式液晶显示屏、3-高清摄像机、4-obd故障检测仪、5-环境参数传感器、6-轮胎胎纹深度检测仪、7-避障传感器、8-激光雷达导航系统,9-行驶指示灯、10-语音播放扬声器、11-拾音器、12-多节全方位旋转机械臂、13-电池组、14-控制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予以实施。

实施例1

参见图1,为一种样式的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包括可移动机体1,以及安装在可移动机体1上的触摸式液晶显示屏2、高清摄像机3、obd故障检测仪4、环境参数传感器5、轮胎胎纹深度检测仪6、避障传感器7、激光雷达导航系统8,行驶指示灯9、语音播放扬声器10、拾音器11、多节全方位旋转机械臂12、电池组13和控制主机14。

控制主机14用于接收信息和发出控制指令,对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整体进行控制。控制主机14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与一云平台保持通信连接,用于将检测数据传输至云平台。

电池组13用于向各个需要电能的部件供应电源。

可移动机体1底部设有三个以上万向转向轮,万向转向轮通过转向传动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连接控制主机14,接收控制主机14发出的控制指令驱动转向传动装置调整万向转向轮转动,进而带动可移动机体1移动。

可移动机体1在万向转向轮的上方分别设置避障传感器和激光雷达导航系统。避障传感器和激光雷达导航系统分别与控制主机14连接,避障传感器可以采用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可移动机体1周边障碍物信息,例如尺寸、形状、位置等,收集的障碍物信息实时传送给控制主机14,控制主机14根据程序预设的算法判断障碍物距离并实时更新移动路径,将更新的移动指令传输给驱动电机驱动万向转向轮按照新路径移动。激光雷达导航系统8是通过激光雷达发射激光束扫描探测未知区域目标的位置,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控制主机14对采集的各种传感器数据进行计算,即时对其自身位置姿态的定位和场景地图的构建,使其可在指定地图区域内行走。

行驶指示灯9安装在可移动机体1上,与控制主机14电连接并接收控制主机14的开关指令,在行驶过程中工作以起警示作用。

环境参数传感器5安装在可移动机体1上,与控制主机14电连接,向控制主机14传输采集的环境参数信息。

obd故障检测仪4安装在可移动机体1上,与控制主机14电连接。obd故障检测仪4设有obd数据采集接口,obd数据采集接口连接至待检测车辆相应接口后,obd故障检测仪4能够采集车辆obd信息,并将相关信息传输到控制主机14。

轮胎胎纹深度检测仪6通过多节全方位旋转机械臂12连接在可移动机体1上,并且与控制主机14电连接。控制主机14通过控制多节全方位旋转机械臂12进而调节带动轮胎胎纹深度检测仪6到适合测量点采集轮胎胎纹深度,并将测量结果传输到控制主机14。

拾音器11安装在可移动机体1上,并且与控制主机14电连接。拾音器11用于接收车主的语音,完成外检车辆信息录入。

语音播放扬声器10安装在可移动机体1上,并且与控制主机14电连接。在控制主机14控制下语音播放扬声器10进行语音播报,引导车主将车辆开到指定位置,完成车辆外观检测。

高清摄像机3安装在可移动机体1上,并且与控制主机14电连接。高清摄像机3用于对所需对象例如车辆牌照、车辆外观、车主的面部等进行图像获取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主机14。

触摸式液晶显示屏2安装在可移动机体1上,并且与控制主机14电连接。用于显示控制主机14传输的信息、录入车辆信息,展示检测流程以便引导车主按程序流程完成车辆外观检测操作。

工作原理: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办理车辆外观检测场景示意图。

所述车辆外观检测业务办理场景包括: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测试车辆、车主和云平台。

测试车辆进入检测场地后,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通过高清摄像机3对车辆外观、车辆牌照、车主面部进行图像摄取并将图像信息传输至控制主机14,控制主机14将识别到的信息显示在触摸式液晶显示屏2上,并展示检测流程,同时控制主机14控制语音播放扬声器10播报引导车主将车辆开到指定位置。

车主将车辆开到指定位置后,语音播放扬声器10引导车主将车辆相关的信息通过触摸式液晶显示屏2,或者通过拾音器11(即话筒)语音输入至机器人的控制主机14。将obd故障检测仪4的obd数据采集接口连接至车辆相应接口。

然后开始进行外观检测,高清摄像机3、obd故障检测仪4、环境参数传感器5、轮胎胎纹深度检测仪6分别将收集的相关信息传输至控制主机14,完成车辆外观检测项目的测量,控制主机14再将测量结果上传至云平台。

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1通过语音播放扬声器10和拾音器11实现与车主的相互对话,引导车主按照检测流程执行相关动作(例如将测试车辆开到指定位置),完成车辆外观检测项目的测量,简单方便。

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1通过避障传感器7、激光雷达导航系统8与控制主机14配合,控制可移动机体1在场地范围内移动,通过多节全方位旋转机械臂12带动轮胎胎纹深度检测仪6对轮胎各个角度进行准确测量,提高了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该机动车外观检测机器人1可在检测场地有效范围内移动,具有语音识别、录入、播放功能、车辆牌照识别功能、车主头像识别功能、行驶路线指引功能、行驶避障功能、行驶警示功能、车身外观图像拍摄功能、车辆安全装置拍摄功能,车辆obd信息检测功能、轮胎胎纹深度测量功能,基本上无需人工辅助即可实现全自动智能化检测。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