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设备及组件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0733发布日期:2021-03-19 11:15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接着设备及组件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着设备及组件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电感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部件之一,电感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磁芯与底座相配合,一般采用在底座与磁芯之间滴胶的方式粘接,但传统的手工粘接的方式费时费力,且磁芯与底座的粘接效果不好,会影响电感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粘接效果的接着设备及组件装配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着设备,包括升降组件、吸附件及第一驱动件,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吸附件升降,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待接着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吸附件转动。

上述接着设备,升降组件可带动第一驱动件及吸附件下降,使吸附件靠近待接着件并吸附待接着件,第一驱动件带动吸附件转动,进而使待接着件随着吸附件转动,可使底座与待接着件之间的胶水涂布均匀,提高底座与待接着件的粘接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安装座及导向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导向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安装座升降,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穿设所述安装座,所述吸附件外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吸附件与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吸附件传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间隔设置第一分体及第二分体,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分体上,所述吸附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分体及所述第二分体,所述轴承为两个,所述吸附件与所述第一分体之间、所述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分体之间分别设有所述轴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接着设备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设于所述第一分体远离所述第二分体的一侧,所述外罩用于罩设所述吸附件伸出所述第一分体的部分及所述第一驱动件伸出所述第一分体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安装座螺纹传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传动杆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配合部、连接部及装配部,所述传动杆与所述装配部分别设于所述导向件的两侧,所述配合部与所述传动杆螺纹传动配合,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导向件滑动配合,所述吸附件及所述第一驱动件均设于所述装配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包括杆件及真空吸盘,所述杆件内设有与所述真空吸盘连通的抽真空通道,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杆件转动。

一种组件装配系统,包括输送件、滴胶件、装盖件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接着设备,所述输送件用于带动底座移动,所述滴胶件、所述装盖件及所述吸附件沿所述底座的移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滴胶件用于将胶水分配到所述底座上,所述装盖件用于将所述待接着件盖设于所述胶水上。

上述组件装配系统,底座可在输送件的带动下移动,滴胶件先将胶水分配到底座上,带有胶水的底座继续移动至装盖件处,利用装盖件将待接着件盖设到底座上的胶水上,随后底座在输送件的带动下继续移动至吸附件处,可由升降组件带动吸附件靠近并吸附待接着件,第一驱动件带动吸附件转动,使待接着件转动,底座与待接着件之间的胶水可通过待接着件的转动涂布均匀,提高底座与待接着件的粘接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组件装配系统还包括感应件,所述感应件设于所述吸附件的下方并位于所述输送件的一侧,所述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底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接着设备去掉外罩的斜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接着设备去掉外罩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接着设备的斜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升降组件,110、第二驱动件,120、安装座,120a、第一分体,120b、第二分体,121、配合部,122、连接部,123、装配部,123a、竖向部,130、导向件,140、传动杆,150、基座,151、第一侧板,152、第二侧板,200、吸附件,210、杆件,220、真空吸盘,300、第一驱动件,400、外罩,500、接近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着设备,包括升降组件100、吸附件200及第一驱动件300,所述吸附件200设于所述升降组件100上,所述升降组件100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300及所述吸附件200升降,所述吸附件200用于吸附待接着件,所述第一驱动件300用于带动所述吸附件200转动。

上述接着设备,升降组件100可带动第一驱动件300及吸附件200下降,使吸附件200靠近待接着件并吸附待接着件,第一驱动件300带动吸附件200转动,进而使待接着件随着吸附件200转动,可使底座与待接着件之间的胶水涂布均匀,提高底座与待接着件的粘接效果。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300设于升降组件100上,方便第一驱动件300带动吸附件200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升降组件100包括第二驱动件110、安装座120及导向件130,所述安装座120与所述导向件130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110与所述安装座12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110用于带动所述安装座120升降,所述吸附件200设于所述安装座120上。通过导向件130与安装座120的滑动配合,在第二驱动件110带动安装座120升降时,可保持安装座120的稳定,使安装座120上的吸附件200能够更准确的吸附待接着件,进而能够更好的通过旋转待接着件实现胶水的均匀涂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吸附件200穿设所述安装座120,所述吸附件200外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吸附件200与所述安装座120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300设于所述安装座120上,所述第一驱动件300与所述吸附件200传动配合。吸附件200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座120上,并通过第一驱动件300带动转动,可使吸附件200能够带动待接着件稳定转动,提高胶水的涂布效果,并防止底座与待接着件之间发生摩擦。

可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驱动件300与吸附件200通过齿轮传动配合,此时第一驱动件300的转动能够立即带动吸附件200转动,吸附件200的响应迅速,有利于精确控制吸附件200的转动角度,因而可使胶水涂布的更均匀。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00与吸附件200也可通过链传动或带传动的方式进行传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安装座120上间隔设置第一分体120a及第二分体120b,所述第一驱动件300设于所述第一分体120a上,所述吸附件200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分体120a及所述第二分体120b,所述轴承为两个,所述吸附件200与所述第一分体120a之间、所述吸附件200与所述第二分体120b之间分别设有所述轴承。上述结构可降低安装座120的重量,同时通过两个分体分别与吸附件200装配,可对吸附件200进行限位,保证吸附件200工作稳定。

可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分体120a与第二分体120b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分体120a设于第二分体120b的上方,第一驱动件300包括主体及转轴,主体设于第一分体120a靠近第二分体120b的一侧,转轴穿设第一分体120a,转轴与吸附件200传动配合,此时第一驱动件300的安装位置较为合理,不会对第一驱动件300与吸附件200的传动配合造成位置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接着设备还包括外罩400,所述外罩400设于第一分体120a远离第二分体120b的一侧,外罩400用于罩设吸附件200伸出第一分体120a的部分及第一驱动件300伸出第一分体120a的部分。外罩400可对吸附件200与第一驱动件300的传动配合进行防护,且可防止工作人员等伸到吸附件200与第一驱动件300的转轴处造成人身伤害。具体地,外罩400上设有让位口,用于通过让位口接入管路,并与杆件210内的抽真空通道连通,此时可通过管路实现抽真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升降组件100还包括传动杆140,所述传动杆140与所述安装座120螺纹传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110用于带动所述传动杆140转动。此时随着第二驱动件110的转动,传动杆140也随之转动,则与传动杆140螺纹配合的安装座120可沿传动杆140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安装座120的升降,传动杆140与安装座120螺纹传动配合的方式,能够使安装座120的移动更稳定,且对安装座120的位移控制更精确。

可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升降组件100还包括基座150,导向件130、第二驱动件110均安装于所述基座150上,基座150为框架结构,用于围成安装空间,传动杆140设于安装空间内,第二驱动件110的转轴穿设基座150并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传动杆140连接,第二驱动件110的转轴与传动杆140同轴设置。此时各个元件的空间布置合理,能够减少安装空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气缸、液压缸等推动安装座120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安装座120包括配合部121、连接部122及装配部123,所述传动杆140与所述装配部123分别设于所述导向件130的两侧,所述配合部121与所述传动杆140螺纹传动配合,所述连接部122分别连接所述配合部121与所述装配部123,所述装配部123与所述导向件130滑动配合,所述吸附件200及所述第一驱动件300均设于所述装配部123上。此时安装座120的传动部分与导向部分分开设置,不会相互影响。

可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装配部123包括竖向部123a、上述第一分体120a及上述第二分体120b,竖向部123a分别与第一分体120a、第二分体120b连接,竖向部123a与导向件130滑动配合。此时可降低安装座120的重量,减少负载重量,可保护传动杆140。

可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基座15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151及第二侧板152,传动杆140及配合部121均设于第一侧板151与第二侧板152之间,导向件130设于第二侧板152远离第一侧板151的一侧,装配部123设于导向件130远离第二侧板152的一侧,连接部122的一端套设于配合部121外并与配合部121连接,连接部122的另一端为两个过渡件,两个过渡件分别伸过第二侧板152、导向件130并与装配部123连接。此时安装座120的升降更稳定,不易发生抖动等,可保证吸附件200转动后待接着件仍与底座保持最初的装配关系,不会出现待接着件与底座相互偏移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吸附件200包括杆件210及真空吸盘220,所述杆件210内设有与所述真空吸盘220连通的抽真空通道,所述第一驱动件300用于带动所述杆件210转动。此时真空吸盘220可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吸附待接着件,进而通过第一驱动件300带动使吸附件200转动。

可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接着设备还包括接近传感器500,所述接近传感器500用于感应所述安装座120的位置,当所述安装座120升至顶部极限位置时,接近传感器500感应到所述安装座120并输出停止信号,所述停止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二驱动件110关闭。可及时停止第二驱动件110,防止安装座120持续上升并与其他设备或元件发生碰撞等事故。

具体地,如图1及图2所示,接近传感器500设于第二侧板152上并位于导向件130的上方,第一分体120a上设有配合件,配合件沿第二分体120b至第一分体120a的方向延伸设置,接近传感器500用于感应配合件,此时可利用配合件与接近传感器500的配合对安装座120的移动范围进行控制。

上述接着设备可采用如下的接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胶水分配于底座上;

将待接着件盖在所述底座的胶水上;

升降组件100带动吸附件200移动,所述吸附件200吸附所述待接着件,使所述待接着件和所述底座之间保持黏连;

第一驱动件300带动所述吸附件200转动;

所述吸附件200脱离所述待接着件。

上述接着方法,可将胶水分配到底座上,再将待接着件盖在底座的胶水上,使待接着件与底座可通过胶水粘接,升降组件100带动吸附件200靠近待接着件并吸附,第一驱动件300带动吸附件200转动,使待接着件随之转动,由于待接着件与底座之间保持黏连,则通过待接着件的转动,使胶水能够充分涂布在底座与吸附件200之间,提高了底座与吸附件200之间的粘接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待接着件为磁芯,用于与底座粘接后形成电感,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待接着件也可为其他需要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的元件。

可选地,上述第一驱动件300带动所述吸附件200转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驱动件300带动所述吸附件200沿第一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驱动件300带动所述吸附件200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胶水分配在底座上时胶水的状态无法完全保持一致,因此若第一驱动件只带动吸附件朝一个方向转动时,有可能会出现胶水分布不均的情况,而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吸附件沿相反的方向分别转动,可进一步使胶水均匀分布在底座与待接着件之间。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300带动吸附件20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的角度相同,保证待接着件在旋转后仍能与底座保持初始的装配状态。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300带动吸附件20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的角度大于或等于185°。可保证胶水能够被均匀分配。具体地,第一驱动件300带动吸附件20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的角度为185°,此时第一驱动件300转动的角度相对较小,且能够保证胶水被均匀分配,工作效率更高。

可选地,上述所述吸附件200吸附所述待接着件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升降组件100带动所述吸附件200移动,使所述吸附件200沿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且所述待接着件与所述底座之间保持黏连。

此时通过吸附件200的移动,可使待接着件稍微远离底座,同时待接着件与底座仍通过胶水仍保持黏连状态,则在第一驱动件300带动吸附件200转动时,待接着件仍会相对底座转动,使胶水均匀涂布,且底座与待接着件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待接着件的转动过程中不与底座接触,可防止待接着件与底座之间出现磨损等情况。

可选地,上述所述升降组件100带动所述吸附件200移动,使所述吸附件200沿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所述升降组件100带动所述吸附件200移动的距离为0.15mm~0.25mm。在上述移动距离范围内,底座与待接着件之间不会出现摩擦,且胶水仍分别黏连底座与待接着件,可通过旋转待接着件的方式使胶水均匀分布在底座与待接着件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电感的结构,底座与待接着件之间需要保持的间隙也可设置为其他值,例如小于0.15mm或大于0.25mm。

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组件装配系统,包括输送件、滴胶件、装盖件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接着设备,所述输送件用于带动底座移动,所述滴胶件、所述装盖件及所述吸附件200沿所述底座的移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滴胶件用于将胶水分配到所述底座上,所述装盖件用于将所述待接着件盖设于所述胶水上。

上述组件装配系统,底座可在输送件的带动下移动,滴胶件先将胶水分配到底座上,带有胶水的底座继续移动至装盖件处,利用装盖件将待接着件盖设到底座上的胶水上,随后底座在输送件的带动下继续移动至吸附件200处,可由升降组件100带动吸附件200靠近并吸附待接着件,第一驱动件300带动吸附件200转动,使待接着件转动,底座与待接着件之间的胶水可通过待接着件的转动涂布均匀,提高底座与待接着件的粘接效果。

可选地,装盖件包括吸盘,可将待接着件吸附并移动至底座上方,随后吸盘带动待接着件下降,吸盘脱离待接着件,使待接着件盖设在底座的胶水上。

可选地,输送件为间歇性位移,则底座可依次停顿完成滴胶、盖上待接着件、及旋转待接着件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组件装配系统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围成供所述底座通过的导槽。此时导槽可对底座的输送进行限位及导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组件装配系统还包括感应件,所述感应件设于所述吸附件200的下方并位于所述输送件的一侧,所述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底座。通过感应件可感应底座是否到位,若感应件感应到底座,则吸附件200可下降吸附待接着件,并带动待接着件转动使胶水涂布均匀。具体地,感应件可为红外传感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