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防夹门的使用方法_2

文档序号:8377194阅读:来源:国知局
摆动,并与左驱动面16碰撞,压驱动件7向下移动,驱动件7驱动第一杠杆10按顺时针方向摆动,第一杠杆10驱动第二杠杆12按逆时针方向摆动,第二杠杆12克服第一弹簧15的弹力的弹力驱动刹车件13向下移动,使刹车件13下降与地面32接触以及摩擦;如此不断循环,直到摆锤8不能碰撞左驱动面16为止。
[0018]所述的右摆锤6碰撞右驱动面17,使驱动件7向下移动后,右摆锤6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回摆离开右驱动面17,同时,刹车件13在第一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上升复位,刹车件13离开地面32 ;同时,刹车件13驱动第二杠杆12按顺时针方向摆动复位,第二杠杆12驱动第一杠杆10按逆时针方向摆动复位;右摆锤6回摆后与外壳4的内右壁39碰撞,然后再向右驱动面17摆动,并与右驱动面17碰撞,压驱动件7向下移动,驱动件7驱动第一杠杆10按顺时针方向摆动,第一杠杆10驱动第二杠杆12按逆时针方向摆动,第二杠杆12克服第一弹簧15的弹力的弹力驱动刹车件13向下移动,使刹车件13下降与地面32接触以及摩擦;如此不断循环,直到摆锤8不能碰撞右驱动面17为止。
[0019]调整刹车盘34与地面32的距离的方法是:转动刹车盘34,使刹车盘34的连接螺丝35于螺丝孔37内移动,然后利用锁紧螺母36将刹车盘34锁紧;第一弹簧13为压缩弹簧,第一弹簧15的压缩行程大于刹车件13移动的行程;刹车件13的移动方向与地面32垂直。
[0020]为了方便左摆锤5以及右摆锤6的复位,左摆锤5与内左壁38之间设有第二弹簧40,右摆锤6与内右壁39之间设有第三弹簧41。
【主权项】
1.自控防夹门的使用方法,自控防夹门包括有门框(I)、活动门(2)以及防夹装置(3),防夹装置(3)包括有外壳(4)、左摆锤(5)、右摆锤(6)、驱动件(7)、第一导套(8)、第一支撑件(9)、第一杠杆(10)、第二支撑件(11)、第二杠杆(12)、刹车件(13)、第二导套(14)以及第一弹簧(15);驱动件(7)设有左驱动面(16)以及右驱动面(17);驱动件(7)与第一导套(8)动配合连接,第一杠杆(10)通过第一铰轴(23)与第一支撑件(9)连接,第二杠杆(12)通过第一铰轴(23)与第二支撑件(11)铰接,刹车件(13)与第二导套(14)动配合连接;第一杠杆(10)的第一尾端(19)与驱动件(7)连接,第二杠杆(12)的第二尾端(20)与第一杠杆(10)的第一首端(21)连接,第二杠杆(12)的第二首端(22)与刹车件(13)连接,第一弹簧(15)设于刹车件(13)与外壳(4)的底部(18)之间;第一尾端(19)设有驱动孔(25),驱动件(7 )设有驱动轴(26 ),第一杠杆(10 )的第一首端(21)设有连接长孔(27 ),第二尾端(20 )设有连接轴(28 ),刹车件(13 )设有刹车轴(29 ),第二首端(22 )设有刹车长孔(30 );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控防夹门的使用方法是:将防夹装置(3)安装于活动门(2)的底端(31);当活动门(2)被风吹快速关闭时,左摆锤(5)碰撞左驱动面(16),左摆锤(5)压驱动件(7)向下移动,驱动件(7)驱动第一杠杆(10)以及第二杠杆(12)摆动,利用第二杠杆(12)摆动驱动刹车件(13)克服第一弹簧(15)的弹力向下移动,使刹车件(13)下降与地面(32)接触以及摩擦,阻碍活动门(2)快速关闭,以免活动门(2)快速关闭碰伤小孩;当活动门(2)被风吹快速打开时,右摆锤(6)碰撞右驱动面(17),右摆锤(6)驱动驱动件(7)向下移动,驱动件(7)驱动第一杠杆(10)以及第二杠杆(12)摆动,利用第二杠杆(12)摆动驱动刹车件(13)克服第一弹簧(15)的弹力向下移动,使刹车件(13)下降与地面(32)接触以及摩擦,阻碍活动门(2)快速打开,以免活动门(2)快速打开碰伤小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防夹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控防夹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将外壳(4)安装于活动门(2)的底端(31),使刹车件(13)与地面(32)留有间隙;当活动门(2)被风吹快速关闭时,由于惯性的作用,左摆锤(5)碰压左驱动面(16),使驱动件(7)向下移动,并驱动第一杠杆(12)的第一尾端(19)向下摆动,以及使第一杠杆(12)的第一首端(21)向上摆动,利用第一首端(21)向上摆动来驱动第二杠杆(17)的第二尾端(20)向上摆动,使第二杠杆(12)第二首端(22)向下摆动,驱动刹车件(13)克服第一弹簧(15)的弹力向下移动,使刹车件(13)下降与地面(32)接触以及摩擦,阻碍活动门(2)快速摆动;当活动门(2)被风吹快速打开时,由于惯性的作用,右摆锤(6)碰压右驱动面(17),使驱动件(7)向下移动,并驱动第一杠杆(12)的第一尾端(19)向下摆动,以及使第一杠杆(12)的第一首端(21)向上摆动,利用第一首端(21)向上摆动来驱动第二杠杆(17)的第二尾端(20)向上摆动,使第二杠杆(12)第二首端(22)向下摆动,驱动刹车件(13)克服第一弹簧(15)的弹力向下移动,使刹车件(13)下降与地面(32)接触以及摩擦,阻碍活动门(2)快速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夹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夹装置(3)的初始状态是:刹车件(13 )未与地面(32 )接触,第一弹簧(15 )支撑起刹车件(13 ),刹车件(13)支撑起第二杠杆(12)的第二首端(22),使第二杠杆(12)的第二尾端(20)牵住或者压住牵住第一杠杆(10)的第一首端(21),利用第一杠杆(10)克服驱动件(7)的重力牵住或者压托住驱动件(7),将驱动件(7)支撑于第一杠杆(10)的第一尾端(1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夹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夹装置(3)的刹车状态是:左摆锤(5)摆动碰压左驱动面(16)使驱动件(7)向下移动,驱动件(7)驱动第一杠杆(1 )按顺时针方向摆动,第一杠杆(1 )驱动第二杠杆(12)按逆时针方向摆动,第二杠杆(12)驱动刹车件(13)向下移动;第一杠杆(10)按顺时针摆动时,第一杠杆(10)的连接长孔(27)同时于第一铰轴(23)移动;以及右摆锤(6)摆动碰压右驱动面(17)使驱动件(7)向下移动,驱动件(7)驱动第一杠杆(10)按顺时针方向摆动,第一杠杆(10)驱动第二杠杆(12)按逆时针方向摆动,第二杠杆(12)驱动刹车件(13)向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防夹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杠杆(10)按顺时针摆动时,第一杠杆(10)的连接长孔(27)同时于第一铰轴(23)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防夹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杠杆(12)按逆时针摆动时,第二杠杆(12)的连接轴(28)同时沿连接长孔(27)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防夹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杠杆(12)按逆时针摆动时,第二杠杆(12)的刹车长孔(30)同时于刹车轴(29)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夹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摆锤(5)碰压左驱动面(16)使驱动件(7)向下移动后,左摆锤(5)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回摆离开左驱动面(16),同时,刹车件(13)在第一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上升复位,刹车件(13)离开地面(32);同时,刹车件(13)驱动第二杠杆(12)按顺时针方向摆动复位,第二杠杆(12)驱动第一杠杆(10)按逆时针方向摆动复位;左摆锤(5)回摆后与外壳(4)的内左壁(38)碰撞,然后再向左驱动面(16)摆动,并与左驱动面(16)碰撞,压驱动件(7)向下移动,驱动件(7)驱动第一杠杆(1 )按顺时针方向摆动,第一杠杆(1 )驱动第二杠杆(12)按逆时针方向摆动,第二杠杆(12)克服第一弹簧(15)的弹力的弹力驱动刹车件(13)向下移动,使刹车件(13)下降与地面(32)接触以及摩擦;如此不断循环,直到摆锤(8)不能碰撞左驱动面(16)为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夹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摆锤(6)碰撞右驱动面(17),使驱动件(7)向下移动后,右摆锤(6)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回摆离开右驱动面(17),同时,刹车件(13)在第一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上升复位,刹车件(13)离开地面(32);同时,刹车件(13)驱动第二杠杆(12)按顺时针方向摆动复位,第二杠杆(12)驱动第一杠杆(10)按逆时针方向摆动复位;右摆锤(6)回摆后与外壳(4)的内右壁(39)碰撞,然后再向右驱动面(17)摆动,并与右驱动面(17)碰撞,压驱动件(7)向下移动,驱动件(7)驱动第一杠杆(1 )按顺时针方向摆动,第一杠杆(1 )驱动第二杠杆(12)按逆时针方向摆动,第二杠杆(12)克服第一弹簧(15)的弹力的弹力驱动刹车件(13)向下移动,使刹车件(13)下降与地面(32)接触以及摩擦;如此不断循环,直到摆锤(8)不能碰撞右驱动面(17)为止。
【专利摘要】自控防夹门的使用方法,自控防夹门包括有门框、活动门以及防夹装置,防夹装置包括有外壳、左摆锤、右摆锤、驱动件、第一导套、第一支撑件、第一杠杆、第二支撑件、第二杠杆、刹车件、第二导套以及第一弹簧;驱动件设有左驱动面以及右驱动面,第一杠杆与第一支撑件连接,第二杠杆与第二支撑件铰接,刹车件与第二导套动配合连接;使用时,当活动门被风吹快速关闭以及打开时,利用左摆锤以及右摆锤驱动驱动件、第一杠杆、第二杠杆以及刹车件运动,使刹车件下降与地面接触以及摩擦,利用第一杠杆以及第二杠杆增加刹车件的刹车力,有效地阻碍活动门快速关闭以及打开,防止活动门夹伤或者碰伤小孩。
【IPC分类】E05F5-02, E05C17-44
【公开号】CN104695784
【申请号】CN201510076636
【发明人】郑运婷
【申请人】郑运婷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