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1726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滑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开闭设置于车辆的侧部的滑动门的滑动门开闭机构并改变牵弓I滑动门的缆绳的方向的滑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面包车(wagon)或一厢车等的车辆的侧部,为了便于乘客的乘降或货物的装卸而形成比较大的开口部,该开口部利用具备辊组件的滑动门开闭。滑动门增加重量,因此在具备该滑动门的车辆,搭载可自动开闭滑动门的滑动门开闭机构。
[0003]滑动门开闭机构具备使辊组件转动而引导滑动门的移动的导轨,该导轨以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于开口部的附近。在导轨的车辆前方侧,设置以从车辆的侧部朝向车辆的内侧弯曲的方式引入的引入部,由此在滑动门成为全闭的期间,辊组件随着引入部转动,滑动门引入开口部并成为全闭状态。
[0004]在导轨的车辆的前方侧及后方侧分别设置改变将滑动门牵引到开方向及闭方向的缆绳的方向的滑轮装置。滑轮装置以使缆绳的方向朝向导轨的中央侧的方式改变,因滑轮装置改变了方向的缆绳,卷到在车辆设置的驱动单元的鼓上。而且,通过驱动驱动单元并正转或反转鼓,由缆绳将滑动门牵引到开方向或闭方向。
[0005]作为这样的滑动门开闭机构,例如,已知有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技术在导轨的引入部侧(前侧)具备滑轮组件(滑轮装置),该滑轮组件具有固定于车体(车体面板)的滑轮外壳。滑轮外壳具备树脂制的外壳主体,在沿着该外壳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容纳滑轮的滑轮容纳部,在沿着外壳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将滑轮外壳固定在车体上的安装部。
[0006]而且,通过在形成为阶梯状的车体的部分利用螺钉、螺母安装外壳主体的安装部,滑轮外壳以近似悬臂状态固定于车体。即,外壳主体的滑轮容纳部为未固定于车体的状态。这里,在滑轮容纳部和车体之间,以包围布线出入孔的方式设置橡胶制的盖,由此防止雨水对滑轮外壳内等的浸入。
[0007]在先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3831号公报(图4、图6)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然而,依据上述的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滑轮装置,以近似悬臂的状态将滑轮外壳的外壳主体固定于车体,盖无益于外壳主体对车体的固定强度的提高,故可能产生在滑动门的滑动阻力等、大的负荷施加到滑轮的情况下外壳主体发生变形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由于外壳主体的变形反复进行,用于将滑轮外壳固定于车体的螺钉、螺母有时会松弛,进而为了抑制滑轮装置的嘎吱作声,可能需要频繁地进行维护。因此,考虑夹着滑轮容纳部在外壳主体增设安装部,但在该情况下,外壳主体大型化且可能产生螺钉、螺母也增加,对车体的安装操作性变差等其他的问题。
[00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会使对车体的安装操作性变差就能抑制对于车体的嘎吱作声的滑轮装置。
[0013]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本发明的滑轮装置形成开闭设置于车辆的侧部的滑动门的滑动门开闭机构,改变牵引所述滑动门的缆绳的方向,其特征在于,具备:滑轮外壳,其设置于形成所述车辆的车体面板的一侧;滑轮,其旋转自由地设置于所述滑轮外壳内并且具有所述缆绳进入的滑轮槽;以及缆绳引导件,其设置于所述滑轮外壳,与从所述车体面板的另一侧导向所述车体面板的一侧的所述缆绳滑动接触,使该缆绳以沿所述车体面板的方式弯曲并朝向所述滑轮。
[0015]本发明的滑轮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滑轮以其轴方向为所述车体面板的板厚方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滑轮外壳内。
[0016]本发明的滑轮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旋转自由地支撑所述滑轮的滑轮轴,所述缆绳引导件的沿所述滑轮轴的轴方向的顶部的位置设定于把所述缆绳引导至所述滑轮槽的沿所述滑轮轴的轴方向的中心位置的位置。
[0017]本发明的滑轮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缆绳引导件比沿所述车体面板的、所述滑轮外壳对所述车体面板的安装部更靠近所述滑轮而设置。
[0018]本发明的滑轮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外壳具有固定于所述车体面板的外壳主体和闭塞该外壳主体的外壳盖,所述缆绳引导件是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圆弧状凸部,在所述外壳盖中的与所述圆弧状凸部相对的相对部分设置使所述缆绳沿所述圆弧状凸部的圆弧状凹部。
[0019]本发明的滑轮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圆弧状凸部的曲率半径设定为与所述滑轮槽的曲率半径相同的曲率半径。
[0020]发明的效果
[0021]依据本发明的滑轮装置,具备设置于形成车辆的车体面板的一侧的滑轮外壳、在滑轮外壳内旋转自由地设置的滑轮、以及与设于滑轮外壳且从车体面板的另一侧导向车体面板的一侧的缆绳滑动接触并使该缆绳以沿车体面板的方式弯曲而朝向滑轮的缆绳引导件,能将施加到缆绳的负荷经由缆绳引导件朝向车体面板。因此,在滑动门开闭机构的驱动时,即向缆绳施加负荷时,能将滑轮外壳朝向车体面板按压,进而能抑制滑轮外壳嘎吱作声。此外,滑轮外壳利用向缆绳施加的负荷朝向车体面板按压,故不需要增设将滑轮外壳固定于车体面板的安装部,就能抑制滑轮外壳的大型化,防止对车体的安装操作性变差。
[0022]依据本发明的滑轮装置,将滑轮以其轴方向成为车体面板的板厚方向的方式设于滑轮外壳内,故不用使滑轮装置从车体面板大幅突出,就能沿车体面板紧凑地设置。
[0023]依据本发明的滑轮装置,将缆绳引导件中的沿滑轮轴的轴方向的顶部的位置设定为把缆绳引导至滑轮槽的沿滑轮轴的轴方向的中心位置的位置,故能将缆绳从缆绳引导件引导至滑轮槽的标准位置。由此,缆绳难以与滑轮的其他的部分滑动接触,进而能抑制滑轮因缆绳而发生偏摩耗等。此外,能平缓地移动缆绳,故能抑制噪声的产生,并且能更可靠地防止对驱动单元施加大负荷。
[0024]依据本发明的滑轮装置,缆绳引导件比沿车体面板的、滑轮外壳对车体面板的安装部更靠近滑轮而设置,故可不靠近滑轮外壳的滑轮设置安装部。
[0025]依据本发明的滑轮装置,滑轮外壳具有固定于车体面板的外壳主体和闭塞该外壳主体的外壳盖,缆绳引导件是在外壳主体设置的圆弧状凸部,在外壳盖中的与圆弧状凸部相对的相对部分设置使缆绳沿圆弧状凸部的圆弧状凹部,故容易将缆绳插入圆弧状凸部和圆弧状凹部之间,能提高缆绳对滑轮装置的组装性。
[0026]依据本发明的滑轮装置,将圆弧状凸部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和滑轮槽的曲率半径相同的曲率半径,故能防止缆绳强行弯曲,并且能防止滑轮外壳不必要地变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出搭载了具备本发明的滑轮装置的滑动门开闭机构的车辆的车载图。
[0028]图2是示出图1的滑动门开闭机构的立体图。
[0029]图3是以部分截面示出图2的滑动门开闭机构的驱动单元的部分截面图。
[0030]图4是放大车辆前方侧的滑轮装置来表示的立体图。
[0031]图5是说明图4的滑轮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0032]图6(a)、(b)是分别示出形成滑轮装置的外壳主体的表侧、后侧的立体图。
[0033]图7(a)、(b)是分别示出形成滑轮装置的外壳盖的表侧、后侧的立体图。
[0034]图8是说明滑轮装置的装配顺序的分解立体图。
[0035]图9是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滑轮装置的图5对应的截面图。
[0036]图10是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滑轮装置的图8对应的分解立体图。
[0037]图11是示出搭载了具备本发明的滑轮装置的滑动门开闭机构的车辆的车载图。
[0038]图12是示出图11的滑动门开闭机构的立体图。
[0039]图13是以部分截面示出图12的滑动门开闭机构的驱动单元的部分截面图。
[0040]图14是放大车辆前方侧的滑轮装置而示出的立体图。
[0041]图15是说明图14的滑轮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0042]图16(a)、(b)是分别示出形成滑轮装置的外壳主体的表侧、后侧的立体图。
[0043]图17(a)、(b)是分别示出形成滑轮装置的外壳盖的表侧、后侧的立体图。
[0044]图18是说明滑轮装置的装配顺序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第一实施方式)
[0046]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0047]图1表示示出搭载了具备本发明的滑轮装置的滑动门开闭机构的车辆的车载图,图2表示示出图1的滑动门开闭机构的立体图,图3表示以部分截面示出图2的滑动门开闭机构的驱动单元的部分截面图。
[0048]如图1所示,车辆10是一厢型的乘用车,在形成车辆10的车体11的侧部12,设置开闭在该侧部12形成的开口部12a的滑动门13。滑动门13具备辊组件14,该辊组件14被构成为由以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车体11的导轨15引导。S卩,滑动门13利用导轨15引导向车辆1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0049]导轨15具备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15a、以及沿与车辆10的车宽方向、即车辆10的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图1中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入部15b。引入部15b被配置成比直线状部15a更接近车辆10的前方侧、即开口部12a,设置成从侧部12引入车辆10的内侧(车室内侧)。引入部15b形成为近似圆弧形状,由此在滑动门13全闭的间隙,辊组件14随着引入部15b转动,滑动门13被引入开口部12a并成为全闭状态(参照图中双点划线)。
[0050]在车体11搭载用于开闭滑动门13的滑动门开闭机构16。如图2所示,滑动门开闭机构16具备:一端部分别与辊组件14连接的一对缆绳17、18、在导轨15的车辆10的后方侧及前方侧改变各缆绳1718的方向即移动方向的一对滑轮装置19、20、牵引各缆绳17、18的驱动单元21。驱动单元21位于沿着导轨15的长度方向的近似中央部分,固定在形成车体11的车体面板lla(参照图1、4、5)的车室内侧。
[0051]如图3所示,驱动单元21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22,该电动马达22的输出经由减速机构(未图示)传达至输出轴23。在输出轴23固定形成为近似圆筒形状的鼓24,该鼓24随着电动马达22的旋转驱动经由减速机构及输出轴23旋转。在鼓24分别固定各缆绳17、18的另一端部,此外,在鼓24的外周形成未图示的缆绳卷绕用的螺旋槽,引导至驱动单元21的各缆绳17、18沿着该螺旋槽互相反向地卷绕多次。
[0052]而且,鼓24沿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开侧的缆绳17卷入鼓24,闭侧的缆绳18从鼓24引出。由此,滑动门13被开侧的缆绳17牵引而自动进行开动作。另一方面,鼓24沿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闭侧的缆绳18卷绕至鼓24,开侧的缆绳17从鼓24引出。由此,滑动门13被闭侧的缆绳18牵引并自动地进行闭动作。
[0053]这里,作为电动马达22,例如使用带刷的直流马达等可沿正反方向旋转的马达,电动马达22利用具备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