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3700发布日期:2018-10-16 20:5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带是用来保护高空及高处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防护用品之一,一般采用双挂钩联合保护的结构,合理正确使用安全带对保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高空作业过程中,作业活动本身分散操作人员的精力,在更换安全带挂钩悬挂位置时,常因疏忽而不能保证安全带挂钩至少有一个勾挂于稳固部位。若两个挂钩均未能悬挂于正确位置,则安全带的保护功能将会失效,引发高空坠落事故,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有效够保证高空作业的人员安全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有效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装置,其包括两个挂钩和互锁装置;所述挂钩包括钩体和锁舌,所述钩体和所述锁舌围合形成用于套接安全绳的锁环,所述钩体设有钩头和转轴,所述锁舌的连接端可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锁舌的自由端与所述锁舌相适配并形成所述锁环的开口,所述锁环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安全绳能够沿所述锁环的开口进出所述锁环,所述锁环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安全绳不能沿所述锁环的开口进出所述锁环;所述互锁装置用于限制两个所述锁舌的转动,使两个所述锁环中至少一个处于关闭状态。

用户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如电力设备的维修、户外攀岩等,需要穿戴安全带,上述安全装置中的两个挂钩分别与安全带连接,通过挂钩与安全绳连接以保证高空作业的用户不会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坠落的情况。具体的,当用户在经过安全绳的节点处时,需要解开挂钩与安全绳之间的连接并在跨过节点后将挂钩重新挂于安全绳,此过程中,两个挂钩不可同时取下,需待一个挂钩位置更换完毕后再对另一个挂钩进行操作,以确保任何时刻均有挂钩能够保证用户的安全。

该挂钩包括钩体和锁舌,其中,钩体和锁舌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套接安全绳的锁环,当锁环套接于安全绳并处于闭合状态下,则该挂钩能够保证用户的安全,避免用户发生坠落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互锁装置用于控制两个锁环中至少一个处于关闭状态,即两个挂钩在同一时刻最多只有一个处于打开状态,以实现安全绳沿开口进出锁环,避免发生用户由于遗忘、误操作或外力作用的情况使得两个挂钩全部处于打开的状态,而使得用户与安全绳完全脱离的情况,保证用户的安全。

可选地,所述互锁装置包括两根限位绳和套接于所述限位绳的外侧的限位套,所述限位绳能够沿所述限位套内移动;所述限位套的端部与所述钩体固定,所述限位绳的端部与所述锁舌固定,两根所述限位绳的端部伸出所述限位套的长度不能使两个所述锁环同时处于打开状态。

可选地,所述互锁装置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限位件、滑槽和两个滑块,所述滑槽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限位套连接于所述钩体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限位绳连接于所述锁舌和所述滑块之间,所述锁舌转动可通过所述限位绳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滑动;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限位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适配的第二限位结构,一个所述滑块在所述限位绳的带动下向外移动时,另一个所述滑块的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滑道和可沿所述滑道内滑动的锁销,所述锁销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一个所述滑块向外移动可推动所述锁销沿所述滑道滑动至另一个所述滑块的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支撑轴和锁块,所述锁块能够绕所述支撑轴转动,所述锁块设于所述支撑轴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一个所述滑块向外移动可推动所述锁块绕所述支撑轴转动至另一个所述滑块的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还包括与所述滑块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用于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向内滑动。

可选地,所述钩体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锁舌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并列设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限位套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限位绳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

可选地,所述挂钩还包括锁套,所述锁套套接于所述钩头或所述锁舌的外侧,且当所述锁舌和所述钩头处于配合状态下,所述锁套可套接于所述钩头和所述锁舌的连接处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挂钩还包括第二弹簧,用于带动所述锁套移动至所述连接处;所述锁套的外壁朝向所述锁环内还设有拨动件,所述安全绳进入所述锁环内时能够通过所述拨动件带动所述锁套向远离所述连接处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拨动件的外壁为弧形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互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互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钩体,11-钩头,12-转轴,13-第一连接件;2-锁舌,21-弯折结构,

22-第二连接件;3-锁套,31-拨动件;4-限位绳;5-限位套;61-壳体,

62-滑槽,63-滑块,631-第一限位结构,641-滑道,642-锁销,651-支撑轴,652-锁块,66-第二限位结构,67-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互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互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装置,其包括两个挂钩和互锁装置。其中,如图1所示,挂钩包括钩体1和锁舌2,钩体1和锁舌2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套接安全绳的锁环,钩体1设有钩头11和转轴12,锁舌2的连接端可绕转轴12转动,锁舌2的自由端与钩头11相适配并形成锁环的开口,当锁环绕转轴12转动至锁环的自由端与钩头11分离,使得安全绳能够沿锁环的开口进出锁环时,锁环处于打开状态,当锁环绕转轴12转动至锁环的自由端与钩头11配合,使得安全绳不能沿锁环的开口进出锁环时,锁环处于关闭状态。互锁装置用于限制两个锁舌2的转动,使两个锁环不能同时处于打开状态,保证两个锁环的开口不能同时实现安全绳的进出。

用户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如电力设备的维修、户外攀岩等,需要穿戴安全带,上述安全装置中的两个挂钩分别与安全带连接,通过挂钩与安全绳连接以保证高空作业的用户不会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坠落的情况。具体的,当用户在经过安全绳的节点处时,需要解开挂钩与安全绳之间的连接并在跨过节点后将挂钩重新挂于安全绳,此过程中,两个挂钩不可同时取下,需待一个挂钩位置更换完毕后再对另一个挂钩进行操作,以确保任何时刻均有挂钩能够保证用户的安全。

该挂钩包括钩体1和锁舌2,其中,钩体1和锁舌2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套接安全绳的锁环,当锁环套接于安全绳并处于闭合状态下,则该挂钩能够保证用户的安全,避免用户发生坠落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互锁装置用于控制两个锁环中至少一个处于关闭状态,即两个挂钩在同一时刻最多只有一个处于打开状态,以实现安全绳沿开口进出锁环,避免发生用户由于遗忘、误操作或外力作用的情况使得两个挂钩全部处于打开的状态,而使得用户与安全绳完全脱离的情况,保证用户的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中,互锁装置包括两根限位绳4和套接于限位绳4的外侧的限位套5,限位绳4能够沿限位套5内移动,其中,限位套5的端部与钩体1固定,限位绳4的端部与锁舌2固定,当用户开启锁环时,锁舌2绕转轴12相对于钩体1转动,并带动限位绳4沿限位套5内移动,使限位绳4的端部伸出限位套5,而锁舌2的转动角度越大,锁环的开口越大,锁舌2需转动一定的角度安全绳才能够沿此开口处进出锁环。

本实施例中,互锁装置通过限制该限位绳4的端部伸出限位套5的长度实现对锁舌2的转动角度(即锁环的开口大小)进行限制,进而限制锁环的开闭状态。互锁装置限制两根限位绳4的端部伸出限位套5的长度不能同时使两个锁环处于打开状态,也就是说,两根限位绳4的作用下,两个锁舌2的旋转角度不能同时使得安全绳沿开口进出两个锁环。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对锁舌2要转轴12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如该互锁装置包括控制器和转动开关,两个转动开关分别用于控制锁舌2的转动,当转动开关处于断开的的状态,则锁舌2无法转动,当转动开关处于接通的状态,锁舌2可绕转轴12转动,通过控制器控制两个转动开关中,至少有一个处于断开的状态即可实现两个锁环中至少有一个处于关闭状态。

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对锁环的开闭的控制,相对于通过其它方式对锁舌2的转动进行控制来说,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控制更为稳定,可避免由于电力原因、控制失灵等情况导致的控制作用失效的情况,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在上述实施例中,互锁装置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包括壳体61以及设于壳体61内的限位件、滑槽62和两个滑块63,其中,滑槽62与壳体61固定,限位套5连接于钩体1和壳体61之间,限位绳4连接于锁舌2和滑块63之间,锁舌2转动可通过限位绳4带动滑块63沿滑槽62滑动。两个滑块63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结构631,限位件设有与第一限位结构631相适配的第二限位结构66,一个滑块63在限位绳4的带动下向外移动时,另一个滑块63的第一限位结构631与第二限位结构66配合。其中,"外"是指朝向滑槽62的外侧,即当锁舌2绕转轴12转动时,限位套5不动,限位绳4沿限位套5内移动并带动滑块63向滑槽62的外侧滑动。当一个滑块63沿滑槽62向外移动时,另一个滑块63的第一限位结构631和限位件的第二限位结构66配合以限制其移动,即另一个滑块63的滑动作用被限制,进而限制了通过限位绳4与其连接的锁舌2的转动。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互锁装置也可以不设有限位部,如将互锁装置设置为限位套5和穿过该限位套5内的限位绳4,该限位绳4的两端分别伸出限位套5并分别与两个锁舌2连接,也就是说,两根限位绳4朝向内侧的一端连接,即一根限位绳4的结构,限位套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钩体1连接,具体在使用时,一个锁舌2的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限位绳4沿限位套5内移动,此时限位绳4的另一端伸出限位套5的长度将减小,若锁舌2绕转轴12转动至锁环处于打开的状态时,限位绳4的端部伸出限位套5的长度需满足l,本实施例中,可将限位绳4的长度与限位套5的长度之差设置为l~2l之间,即限位绳4的长度与限位套5的长度之差只能满足同一时刻仅能有一个锁舌2绕转轴12转动至锁环处于打开的状态。

通过设置限位部对限位绳4的端部的伸出长度进行限定的方案,可降低各挂钩所对应的限位绳4的长度的设置要求,锁舌2可具有较大的转动角度范围,便于安全绳的进出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件可以设置为滑道641和锁销642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翘板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保证其能够对安全绳的伸出长度进行限制即可。

具体的,当将限位件设置为滑道641和锁销642的结构时,如图2所示,该滑道641可与壳体61固定,锁销642能够沿滑道641内滑动,且该锁销64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限位结构66,位于右侧的限位绳4拉动滑块63向外滑动,该右侧滑块63在移动过程中将推动锁销642沿滑道641向左移动至锁销642左侧的第二限位件于位于左侧的滑块63的第一限位件配合,此时,位于左侧的滑块63的移动受限,与其连接的限位绳4无法拉动,进而使得相应的锁舌2无法转动。

当将限位件设置为翘板的结构时,如图3所示,该限位件包括支撑轴651和锁块652,锁块652的中部可绕支撑轴651转动,且锁块652位于支撑轴651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第二限位结构66,位于右侧的限位绳4拉动滑块63向外(右)滑动时,该右侧的滑块63在移动过程中将推动锁块652转动,使得锁块652左侧的第二限位件与位于左侧的滑块63的第一限位件配合,此时,位于左侧的滑块63的移动受限,与其连接的限位绳4无法拉动,进而使得相应的锁舌2无法转动。

另外,对于第一限位结构631和第二限位结构66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可以是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块,也可以设置为一者为挡板,另一者为斜面均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部还包括与滑块63连接的第一弹簧67,该第一弹簧67用于带动滑块63沿滑槽62向内滑动,其中"内"与上述"外"相反,限位绳4能够拉动滑块63沿滑槽62向外滑动,该第一弹簧67能够作用于滑块63使其沿滑槽62向内滑动,以实现滑块63的自动复位。具体的,该第一弹簧67可连接于滑块63朝内的一端与壳体61或滑槽62之间,也可以连接于滑块63朝外的一端与壳体61之间均可,该第一弹簧67的恢复力将带动滑块63回至滑槽62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钩体1设有第一连接件13,锁舌2设有第二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2与第一连接件13并列设于转轴12的两侧;限位套5的端部与第一连接件13固定,限位绳4穿过第一连接件13并与第二连接件22固定。

通过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22的设置,便于实现对限位绳4的控制,本实施例中,互锁装置通过控制限位绳4的端部伸出限位套5的长度来控制锁舌2的转动角度,即通过控制限位绳4在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22之间的长度来限制锁舌2的转动角度,两个连接件的设置便于实现通过限位绳4的长度控制锁舌2的转动角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挂钩还包括锁套3,锁套3套接于钩头11或锁舌2的外侧,且当锁舌2和钩头11处于配合状态下(即锁环为关闭状态),锁套3可套接于钩头11和锁舌2的连接处的外侧,以限制锁舌2和钩头11分离,保证锁环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锁套3的设置位置可以有两种,第一种是将其套设于钩头11的外侧,当锁舌2和钩头11配合后,锁套3向锁舌2的方向移动并套接于连接处的外侧,第二种是将锁套3设于锁舌2的外侧,当锁舌2和钩头11配合后,锁套3向钩头11的方向移动并套接于连接处的外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挂钩还包括第二弹簧,用于带动锁套3移动至连接处。具体的,当锁套3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并离开连接处时,锁舌2和钩头11可实现配合或分离,而当外力消失后,该第二弹簧将在其恢复力的作用下带动锁套3移动至连接处,简化人工操作。

另外,锁套3的外壁朝向锁环的内侧还设有拨动件31,安全绳进入锁环内时能够拨动该拨动件31,并通过拨动件31带动锁套3向远离连接处的方向移动,使得锁舌2和钩头11能够重新配合,当安全绳脱离拨动件31后,该拨动件31即刻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移动至连接处,限制锁舌2和钩头11的分离,保证锁环处于关闭状态。

也就是说,在套接安全绳后,可通过锁套3限制锁舌2和钩头11的相对位置,避免发生由于外力作用或用户的误操作等情况使得锁舌2绕转轴12转动,进而导致安全绳脱离挂钩的情况,保障用户的安全。同时,该挂钩为在现有的挂钩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二弹簧和锁套3,同时锁套3设有拨动件31,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的同时,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通过设置凹槽和挡板的结构对该第二弹簧进行限位,如当锁套3套设于钩头11的外侧时,锁套3的内壁设有凹槽、钩头11的外壁设有挡板,或者锁套3的内壁设有挡板、钩头11的外壁设有凹槽,第二弹簧位于凹槽内,并夹设于凹槽的端部和挡板之间即可。或者,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也可以通过两个挡板的结构进行限制,本实施例中不对其做具体要求。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也可以设置于锁套3的端部,如将第二弹簧连接于锁套3的端部和锁舌2或钩头11之间,即第二弹簧位于锁套3的外侧,而将第二弹簧设于锁套3的内侧的方案能够使得整体结构简单,且锁套3可对第二弹簧提供保护。

另外,钩头11和锁舌2中,一者设有上述凹槽或挡板,用于安装第二弹簧,另一者设有阻挡结构,用于当第二弹簧在其恢复力的作用下带动锁套3回至连接处时与锁套3的端部抵接,以阻挡锁套3的运动行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锁套3设于钩头11的外侧,锁舌2设有弯折结构21,当锁套3套接于连接处时,该弯折结构21能够阻挡锁套3的端部,即该弯折结构21形成上述阻挡结构,同样的,若锁套3设于锁舌2的外侧,则钩头11可设有相应的弯折结构21,用于抵接锁套3的端部。

当然,本实施例中,阻挡结构还可以是固设于锁舌2或钩头11的凸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制,设置为弯折结构21可在简化整体结构的同时,简化制作工艺。在上述实施例中,拨动件31的外壁为弧形结构,避免发生棱角损伤安全绳的情况。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