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灭火器及智能消防联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7968发布日期:2019-05-11 01:1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灭火器及智能消防联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安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灭火器及智能消防联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消防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灭火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防设备,如今灭火器在住宅、工作场所、商场和汽车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灭火器虽然在体积上不断改进,但是对于结构和功能的改进效果并不显著,比如现有的灭火器喷头设置为扣扳式结构,使用时首先要拆掉喷头上的保险销才能扣压扣扳式结构进行灭火,在出现突发火灾情况紧急的状况下,普通人员很难按照上述操作使用灭火器灭火,同时在火灾现场人员需要逃生时,灭火器并不能起到帮助受困人员逃生的作用,也不能通知救援人员采取救援措施。正是由于现有的灭火器存在使用步骤繁琐、功能单一的不足之处,使得其在出现危情时并没有发挥很好的灭火和救援的作用。

由此可见,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灭火迅速且功能齐全的灭火器及智能消防联动系统,成为现在消防安全器械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灭火迅速且功能齐全的多功能灭火器及智能消防联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灭火器,包括固定支架、灭火器本体和灭火器底座,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灭火器底座卡固连接;所述灭火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所述灭火器底座内部设有应急联动装置,所述应急联动装置包括光电烟雾探测器、GPS定位模块、音频信息采集模块、视频信息采集模块、中央处理器、警报模块、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光电烟雾探测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GPS定位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音频信息采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口连接;所述视频信息采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四输入端口连接;所述警报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个应急联动装置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灭火器底座内设应急联动装置,在出现火灾时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位置信息,从而最大程度上得到及时的救助,应急联动装置通过通讯模块与多个终端设备连接,在出现突发危情时可以通过短息提醒、电话提醒、电脑弹窗提醒等多种方式发送警报信息,同时内设的音频信息采集模块和视频信息采集模块,可以向终端设备实时上传现场音视频信息,通过网络化信息通讯技术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用户的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半环形的固定部、连接部和圆形的底盖,所述固定部为两个;所述连接部相对于地面竖直布置;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固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底盖与所述连接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灭火器本体底端与所述底盖抵接且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灭火器底座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底盖适配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从所述底盖下端旋入且与所述底盖卡固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固定支架上设置与灭火器底座适配的底盖,从而将固定支架与灭火器底座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将灭火器本体穿过半环形的固定部,从而将灭火器本体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同时固定支架和灭火器本体通过灭火器底座与地面接触,在地面放置时不易倾倒,拿取方便。

进一步,所述灭火器本体包括灭火器冒盖、喷嘴、冒盖卡圈和罐体,所述灭火器冒盖侧壁上设有一喷嘴定位孔,所述喷嘴与所述罐体的罐口固定连接,所述冒盖卡圈与所述罐体的顶部卡接固定,所述灭火器冒盖套设在所述冒盖卡圈外侧,所述喷嘴位于所述喷嘴定位孔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喷嘴采用斗笠状喷嘴,喷嘴内设有导流片,可喷射出远射程的螺旋形液体,喷嘴通过其上与罐口适配的安装部分与罐口中心的出液口固定连接,安装时将喷嘴上的安装部分沿着位于罐口的中心位置的出液口外壁向下旋转,使安装部分的内壁与罐口中心位置的出液口外壁接触,实现喷嘴与罐口的固定卡接,喷嘴的安装部分位于与喷嘴的喷射口一体成型的斗笠状喷嘴托下方,形状为柱形,尺寸与罐口上的出液口适配,且灭火器冒盖通过冒盖卡圈卡固在罐体上,冒盖卡圈上设有与喷嘴位置对应的凹口,这样在安装时冒盖卡圈不会影响喷嘴的正常工作,整个装置拆卸方便,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所述灭火器冒盖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逃生锤的逃生锤安装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灭火器冒盖顶部加装逃生锤,在出现突发事故时,灭火器本体化身逃生装置,通过逃生锤可击碎玻璃及时逃离危情现场,且逃生锤设置在冒盖顶部,在使用时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结构固定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至少为2个。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切割器的切割器安装部,所述切割器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中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内凹弧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架连接部的合理设计,可实现切割器的安装,在出现危情需要切断安全带时,握住连接部中部用切割器安装部安装的切割器将安全带割断实现逃生,连接部的中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内凹弧面,且两边对称设置,便于拿握,增加了支架使用的便捷和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底盖上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逃生锤。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握住连接部,将底盖上的第二逃生锤敲向玻璃,实现紧急逃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消防安全联动系统,该系统包括

多个灭火器底座、多个区域中继器、联动服务平台、消防预案管理模块、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消防设备调控模块、用户移动终端、现场消防执行子系统、消防数据库和上级消防安全管理系统;

每个所述灭火器底座内部均设有应急联动装置,所述应急联动装置包括光电烟雾探测器、GPS定位模块、音频信息采集模块、视频信息采集模块、中央处理器、警报模块、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光电烟雾探测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GPS定位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音频信息采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口连接;所述视频信息采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四输入端口连接;所述警报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个应急联动装置供电;

每个所述区域中继器与划定区域内的多个灭火器底座的通讯模块连接;多个所述区域中继器均与所述联动服务平台通信连接;所述联动服务平台与所述消防预案管理模块、消防设备调控模块、消防数据库和用户移动终端连接;所述消防预案管理模块与所述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连接,所述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和所述消防设备调控模块均与所述现场消防执行子系统连接,所述消防数据库与所述上级消防安全管理系统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联动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的将处于火情现场的灭火器底座与用户移动终端、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联系起来,实现了火情的多方联动预警,通过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向现场消防执行子系统发出任务及时对火情进行控制,从而高效的完成火情预警和控制任务,同时消防设备调控模块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警报信息发出频率,对消防设备进行调度,使消防设备的布置更加合理,从而方便现场消防执行子系统控制火情,本系统还通过消防数据库与上级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关联,便于向上级消防安全管理系统通报消防数据。

进一步,所述联动服务平台包括设备管理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所述设备管理模块包括

区域设备划分单元,所述区域设备划分单元将多个所述灭火器底座划分为多个区域,分区域进行管理;

设备详情设置单元,所述设备详情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灭火器底座的属性信息;

报警规则设置单元,所述报警规则设置单元设置报警规则和报警等级;和

设备用户管理单元,所述设备用户管理单元设置与灭火器底座绑定的所述用户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

所述数据管理模块包括

报警设备数据读取单元,所述报警设备数据读取单元与所述设备详情设置单元连接,所述报警设备数据读取单元读取所述灭火器底座的属性信息;

绑定用户数据调取单元,所述绑定用户数据调取单元与所述设备用户管理单元连接,所述绑定用户数据调取单元调取与灭火器底座绑定的所述用户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和

报警数据发送单元,所述报警设备数据读取单元和所述绑定用户数据调取单元均与所述报警数据发送单元连接,所述报警数据发送单元根据所述灭火器底座的属性信息和与灭火器底座绑定的所述用户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生成警报数据,并将所述警报数据分别发送给所述用户移动终端、消防预案管理模块和消防设备调控模块。

进一步,所述灭火器底座的属性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内置电池电量信息、网络连接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等;所述与灭火器底座绑定的所述用户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包括用户移动终端型号信息、网络连接信息、位置信息等。

进一步,所述消防预案管理模块包括警报数据接收单元、数据整合分析单元、预案信息生成单元、预案模板数据库和预案信息发送单元,所述警报数据接收单元与所述警报数据发送单元通信连接,所述警报数据接收单元还与所述数据整合分析单元电连接,所述数据整合分析单元与所述预案信息生成单元电连接,所述预案信息生成单元与所述预案模板数据库连接,所述预案信息生成单元还与所述预案信息发送单元电连接,所述预案信息发送单元与所述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通信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联动服务平台不仅对各区域内的设备进行管理还对各区域的报警数据进行存储和收发管理,使整个智能消防联动系统有序运行,消防预案管理模块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生成最优的预案方案,便于火情救援工作针对性的实施。

进一步,所述用户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车载电脑中的一种或任几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灭火器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灭火器底座内设的应急联动装置内部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消防安全联动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消防安全联动系统的联动服务平台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消防安全联动系统的消防预案管理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灭火器,包括固定支架2、灭火器本体1和灭火器底座3,固定支架2与灭火器底座3卡固连接,灭火器本体1安装在固定支架2上;灭火器底座3内部设有应急联动装置,应急联动装置包括光电烟雾探测器32、GPS定位模块33、音频信息采集模块35、视频信息采集模块34、中央处理器36、警报模块37、通讯模块38和电源模块39,光电烟雾探测器32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一输入端口连接,GPS定位模块33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二输入端口连接,音频信息采集模块35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三输入端口连接,视频信息采集模块34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四输入端口连接,警报模块37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通讯模块38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电源模块39为整个应急联动装置供电。

具体地,固定支架2包括半环形的固定部20、连接部21和圆形的底盖22,固定部20为两个;连接部21相对于地面竖直布置;两个固定部20分别固接于连接部21的上和下侧;底盖22与连接部21的底端固定连接;灭火器本体1底端与底盖22抵接且通过固定部20固定;灭火器底座3顶部设置有与底盖22适配的卡接部31,卡接部31旋入底盖22内侧与底盖22卡接。

具体地,灭火器本体1包括灭火器冒盖100、喷嘴104、底盘基座105和罐体107,灭火器冒盖100侧壁上设有一喷嘴定位孔103,喷嘴104与底盘基座105固定连接,灭火器冒盖100和底盘基座105与罐体107的罐口106卡接固定,喷嘴104位于喷嘴定位孔103内。

上述实施例中,灭火器冒盖100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逃生锤101的逃生锤安装孔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结构固定安装的安装孔23,安装孔23的数量至少为2个。本实施例中设定安装孔23的数量为2个。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23,在需要将固定支架2及其上卡固的灭火器本体1固定在墙体或车体上时,只需将长螺钉穿过安装孔23并与墙体或车体固定连接,即可将固定支架2安装定位在墙体或车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1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切割器的切割器安装部24,切割器安装部24与连接部21一体成型。连接部21的中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内凹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盖22上与连接部21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逃生锤25。

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灭火器可以应用在商场、办公楼、汽车、学校等多个领域中,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合需要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灭火器做适应性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灭火器在固定支架上设置与灭火器底座适配的底盖,从而将固定支架与灭火器底座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将灭火器本体穿过半环形的固定部,从而将灭火器本体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同时固定支架和灭火器本体通过灭火器底座与地面接触,在地面放置时不易倾倒,拿取方便;在灭火器冒盖顶部加装逃生锤,在出现突发事故时,通过逃生锤可击碎玻璃及时逃离危情现场,且逃生锤设置在冒盖顶部,在使用时更加方便;支架上加装切割器安装部,实现切割器与支架一体连接。同时灭火器灭火器底座内设应急联动装置,在出现火灾时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位置信息,应急联动装置通过通讯模块与多个终端设备连接,在出现突发危情时可以通过短息提醒、电话提醒、电脑弹窗提醒等多种方式发送警报信息,同时内设的音频信息采集模块和视频信息采集模块,可以向终端设备实时上传现场音视频信息,通过网络化信息通讯技术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用户的安全。

参见附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消防安全联动系统,该包括

多个灭火器底座3、多个区域中继器4、联动服务平台5、消防预案管理模块8、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7、消防设备调控模块9、用户移动终端6、现场消防执行子系统10、消防数据库11和上级消防安全管理系统12;

每个灭火器底座3内部均设有应急联动装置,应急联动装置包括光电烟雾探测器32、GPS定位模块33、音频信息采集模块35、视频信息采集模块34、中央处理器36、警报模块37、通讯模块38和电源模块39,光电烟雾探测器32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一输入端口连接;GPS定位模块33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二输入端口连接;音频信息采集模块35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三输入端口连接;视频信息采集模块34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四输入端口连接;警报模块37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通讯模块38与中央处理器36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电源模块39为整个应急联动装置供电;

每个区域中继器4与划定区域内的多个灭火器底座3的通讯模块38连接;多个区域中继器4均与联动服务平台5通信连接;联动服务平台5与消防预案管理模块8、消防设备调控模块9、消防数据库11和用户移动终端6连接;消防预案管理模块8与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7连接,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7和消防设备调控模块9均与现场消防执行子系统10连接,消防数据库11与上级消防安全管理系统12连接。

下面具体介绍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及信号传输关系:

多个灭火器底座3,多个灭火器底座3实时采集现场烟雾浓度及现场音视频信息,并判断现场是否出现火情,在出现火情时发出火情警报信息;

多个区域中继器4,每个区域中继器4与划定区域内的多个灭火器底座3通信连接;多个灭火器底座3通过通讯模块38与区域中继器4连接;

联动服务平台5,多个区域中继器4均与联动服务平台5通信连接,联动服务平台5接收区域中继器4转发来的火情警报信息,根据火情警报信息定位火情发生位置并调出发出警报信息的灭火器底座3的属性信息和与灭火器底座3绑定的用户信息,生成警报数据;

消防预案管理模块8,消防预案管理模块8接收联动服务平台5生成的警报数据,并根据报警数据生成预案信息;

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7,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7实时监视各区域现场信息,接收消防预案管理模块8生成的预案信息,并根据预案信息发送任务信息;

消防设备调控模块9,消防设备调控模块9接收并分析联动服务平台5发出的警报数据,根据警报数据分析各区域火情警报发生频率,发出消防设备调动信息;

现场消防执行子系统10,现场消防执行子系统10接收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7发出的任务信息,并根据任务信息执行消防救援任务;同时现场消防执行子系统10接收消防设备调控模块9发出的消防设备调动信息,根据消防设备调动信息调动现场的部分消防设备至火情警报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

用户移动终端6,用户移动终端6接收联动服务平台5发出的警报数据,并提醒用户查看警报数据;

消防数据库11,消防数据库11用于存储详细的警报数据;以及

上级消防安全管理系统12,上级消防安全管理系统12与消防数据库11连接,上级消防安全管理系统12调取消防数据库11存储的警报数据作为消防安全管理的部分数据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联动服务平台5上,还设有半开放式开发者子平台,该子平台允许认证后的开发者接入平台提供的API,利用社会的生产力,完善整个智能消防联动系统的更新改进。

具体地,参见附图4,本实施例中联动服务平台5包括设备管理模块51和数据管理模块52,设备管理模块51包括

区域设备划分单元511,区域设备划分单元511将多个灭火器底座3划分为多个区域,分区域进行管理;

设备详情设置单元512,设备详情设置单元512用于设置灭火器底座3的属性信息;灭火器底座3的属性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内置电池电量信息、网络连接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等。

报警规则设置单元513,报警规则设置单元513设置报警规则和报警等级;和

设备用户管理单元514,设备用户管理单元514设置与灭火器底座3绑定的用户移动终端6的相关信息;与灭火器底座3绑定的用户移动终端6的相关信息包括用户移动终端型号信息、网络连接信息、位置信息等。

数据管理模块52包括

报警设备数据读取单元521,报警设备数据读取单元521与设备详情设置单元512连接,报警设备数据读取单元521读取灭火器底座3的属性信息;

绑定用户数据调取单元523,绑定用户数据调取单元523与设备用户管理514单元连接,绑定用户数据调取单元523调取与灭火器底座3绑定的用户移动终端6的相关信息;

报警数据发送单元524,报警设备数据读取单元521和绑定用户数据调取单元523均与报警数据发送单元524连接,报警数据发送单元524根据灭火器底座3的属性信息和与灭火器底座3绑定的用户移动终端6的相关信息生成警报数据,并将警报数据分别发送给用户移动终端6、消防预案管理模块8和消防设备调控模块9;和

历史报警数据存储单元522,历史报警数据存储单元522存储各区域的历史报警数据。

具体地,参见附图5,本实施例中的消防预案管理模块8包括警报数据接收单元81、数据整合分析单元82、预案信息生成单元83、预案模板数据库85和预案信息发送单元84,警报数据接收单元81与警报数据发送单元514通信连接,警报数据接收单元81还与数据整合分析单元82电连接,数据整合分析单元82与预案信息生成单元83电连接,预案信息生成单元83与预案模板数据库85连接,预案信息生成单元83还与预案信息发送单元84电连接,预案信息发送单元84与大区域消防监控模块7通信连接。

具体地,用户移动终端6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车载电脑中的一种或任几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