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98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的制作方法
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一种安装于车辆上的具有登高功能 的突击桁架。
技术背景突击桁架是以小型运兵车辆底盘为安装目标开发而成,是近年警用反 恐装备运兵车辆的一种新型辅助器械,主要功能为高空突破、人质救援、 越障登船、灾害快速反应、反劫机。目前市面上功能(可安装于车辆上进 行登高攀登)接近的产品种类有桅柱式升降平台、剪叉式升降平台、折 臂式高空作业车上装等。一般的,突击桁架的举升突击平台包括旋转举升的举升坡和沿举升坡 伸縮的延伸坡,因此至少需要两个推动油缸举升油缸和平推油缸。在现 有技术中,动力单元与油缸之间通过整体式油路块连通。但是,要达到一 定功能的整体式油路块体积较大,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而且一经制造 就不能更改,无法向不同的功能设备提供动力,如要增加新的液压系统功 能,就必须重新制造油路块,浪费大,通用性差,因此无法适应目前突击 桁架的多功能开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 能突击桁架,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突击桁架主体由前部的举升突击平台和后部的集结平台组成,举升突 击平台包括由液压动力机构驱动旋转举升的举升坡和沿举升坡伸縮的延伸 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动力机构包括动力单元以及推动油缸,每个 推动油缸通过对应的一组油路块、换向阀与动力单元连接形成回路;各油 路块叠装,其中的高压进油道相互连通,回油道相互连通。所述的推动油缸包括与举升坡连接的举升油缸,与延伸坡连接的平 推油缸。所述的油路块上设有安装通孔,各油路块重叠后,通过螺栓贯穿安装 通孔后固定于动力单元上。所述油路块的高压进油道连通动力单元与换向阀进油口 ,回油道连通 换向阀的回油出口与动力单元;换向阀与推动油缸通过油路块的中间油道 连接形成回路。本实用新型根据国内警用装备需求而设计的安装于商务车类运兵车辆 上的攀登桁架,其主要功能为低空间高度快速、连续输送作业人员进行突 击、救援等,其中的液压动力机构结构小巧紧凑,制造成本低,而且可根 据实际需要,叠加多个油路块,从而形成多个动力输出油口,连上不同的 液压阀块便可向不同的功能设备提供动力,通用性好,可配合多功能突击 桁架的发展趋势。
图1、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举升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延伸坡的装配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连接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动力机构的原理图;图7、图8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油路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侧视图; 图9、 IO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袖路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侧视图; 图11是是本实用新型液压动力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 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 车体基于美国福特E350底盘,也可为其它尺寸、承载接近的商务乘用车、 轻型越野车或轻型货车。突击桁架结构件可安装于承载能力较大的商务车 顶,类似顶部行李架,于车顶形成工作台,材质以高强度铝合金型材 (6061T6)及防锈铝合金板材(5052H32)为主。突击桁架包括前部的举升突击平台3、后部的集结平台2、底盘连接件、 战术梯越障板功能部件和附件五大部分。突击桁架的主体是前部的举升突 击平台3和后部的集结平台2,其行走面上铺设有防滑地板,行走面边上装有护栏。 '举升突击平台3包括由液压动力机构驱动旋转举升的举升坡5和沿举 升坡5伸縮的延伸坡6。如图6所示,液压动力机构包括动力单元18以及 推动油缸12、 13,每个推动油缸通过对应的一组油路块、换向阀与动力单 元18连接形成回路;各油路块叠装,其中的高压进油道相互连通,回油道 相互连通。推动油缸包括与举升坡5连接的举升油缸12,与延伸坡6连 接的平推油缸13。举升突击平台3的作用是通过两个独立坡面形成两个输送通道,将作战人员输送至一定高度。举升突击平台3内安装有左右两个独立的举升坡面5及两套T型三角举升机构9。举升坡5通过旋转轴8轴接安装于突击桁 架主体的侧梁上,绕旋转轴8旋转举升至37°仰角,内部延伸坡面6可伸 縮1.5m行程。坡面动作动力源于液压动力。举升坡面5由T型三角举升 机构9驱动,如图3所示,T型三角举升机构9中的举升油缸12伸长时带 动拉臂10、举升三角臂11,最终实现举升坡5绕举升坡旋转轴8顺时针旋 转升起。当举升油缸12縮短时,举升坡5逆向回位。举升坡面5内套装有 延伸坡面6及平推油缸13,平推油缸13驱动延伸坡面6沿举升坡面5伸縮 (见图4)。如图6所示,液压动力机构中,箭头表示液压油走向。第一油路块19 的高压进油道191连通动力单元18与第一换向阀21的进油口 (P口);回 油道192连通第一换向阀21的回油出口 (T口)与动力单元18;第一换向 阀21的A 口、 B 口分别通过第一油路块19的两条中间油道194与举升油 缸12连接形成回路。第二油路块20的高压进油道201与第一油路块19的 高压进油道191连通,从而将动力单元18与第二换向阀22的进油口 (P 口)连通;回油道202连通第二换向阀22的回油出口 (T口)与第一油路 块19的回油道192、动力单元18;第二换向阀22的A口、 B 口分别通过 第二油路块20的两条中间油道204与平推油缸13连接形成回路。上述的 第一、第二换向阀21、 22采用三位四通换向阀。第一油路块19的高压进 油道191和回油道192贯穿整个第一油路块19,用以连通动力单元18和其 他油路块。第二油路块20的高压进油道201和回油道202 —端开口,另一 端密封。各油路块上分别设有安装通孔196、 206,各油路块重叠后,通过螺栓23贯穿安装通孔196、 206后固定于动力单元18上(如图11所示)。 各油路块上设有可用来固定换向阀的螺纹口 193、 203。当在不同的相位时, 高压的液压油流向油缸上不同的油口,从而实现油缸的伸縮。各油路块的 油道195、 205在加工好油路块后,要用专用的液压堵头堵上以防液压油泄露。为功能拓展需要,在油路块19, 20中间可根据需要再叠加数个油路块, 从而形成多个动力输出油口,连上不同的液压阀块,便可向不同的功能设 备提供动力了 。底盘连接件用于连接突击桁架和车体底盘,采用无螺栓矩形管抽拉固 定结构,可实现突击桁架于车辆上的快速安装,安装时间《10min。底盘连 接件包括有设于桁架主体四角底部向下垂直延伸的连接立柱1四条,用于 突击桁架脱离时的支撑和安装时的升降插装;钢丝绳四根,用于安装后突 击桁架的加强和快速安装装置间隙的预紧;活套于矩形套管内的拉拔横梁 14;刚性连接于底盘大梁17上的底架连接纵梁15。如图5所示,底架连接 纵梁15刚性连接于底盘大梁17上,上面通过螺栓安装横向的矩形套管, 拉拔横梁14活套于该矩形套管内,通过插销16定位,连接立柱1和拉拔 横梁14的连接也是采用插装后插销定位结构。在该突击桁架上,设置有辅助功能部件安装接口,可于其上挂装战术 梯等拓展功能部件,例如战术梯、越障板、防弹板、驾驶员辅助校准摄像 镜头、战术梯挂装侧轨、战术梯旋转挂装塔盘或拓展(RETRAX)踏板等 功能部件。其中战术梯可挂装于延伸坡6顶端的战术梯挂装座4上,最终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突击桁架主体由前部的举升突击平台和后部的集结平台组成,举升突击平台包括由液压动力机构驱动旋转举升的举升坡和沿举升坡伸缩的延伸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动力机构包括动力单元以及推动油缸,每个推动油缸通过对应的一组油路块、换向阀与动力单元连接形成回路;各油路块叠装,其中的高压进油道相互连通,回油道相互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推动油缸包括与举升坡连接的举升油缸,与延伸坡连接的 平推油缸。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换向阀为三位四通换向阀。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油路块上设有安装通孔,各油路块重叠后,通过螺栓贯穿 安装通孔后固定于动力单元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其特 征在于所述油路块的高压进油道连通动力单元与换向阀进油口,回油道 连通换向阀的回油出口与动力单元;换向阀与推动油缸通过油路块的中间 油道连接形成回路。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突击桁架通过底盘连接件与车体连接,该底盘连接件为无 螺栓矩形管抽拉固定结构,包括有设于桁架主体底部向下垂直延伸的四条连接立柱、刚性连接于底盘大梁上的装有横向矩形套管的底架连接纵梁、 活套于矩形套管内的拉拔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其特 征在于所述突击桁架上设置有可于其上挂装拓展功能部件的辅助功能部 件安装接口。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其主体由举升突击平台和集结平台组成,举升突击平台包括由液压动力机构驱动旋转举升的举升坡和沿举升坡伸缩的延伸坡,该液压动力机构包括动力单元以及推动油缸,每个推动油缸通过对应的一组油路块、换向阀与动力单元连接形成回路;各油路块叠装,其中的高压进油道相互连通,回油道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动力机构结构小巧紧凑,制造成本低,而且可根据实际需要,叠加多个油路块,从而形成多个动力输出油口,连上不同的液压阀块便可向不同的功能设备提供动力,通用性好,可配合多功能突击桁架的发展趋势。
文档编号F41H7/00GKCN201171875SQ200820043201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3日
发明者杨应红, 蒋征平 申请人:广东省增城中警羊城轻型特种车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