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附着性聚酯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154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附着性聚酯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高附着性聚酯薄膜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膜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合后续加工的高附着性聚酯薄膜。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消费品的高速发展,透明硬化膜被广泛应用于显示装置工业和模内装饰(IMD)领域,如PC机、电视、电子游戏机、移动电话、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的各种光学显示装置和薄膜开关等模内装饰铭板,起初的主要用途是防止其器件表面被擦损或形成灰尘污染痕迹等。如今触控面板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Iphone触控手机、Ipad触控电脑等。[0003]以上透明硬化膜通常使用聚酯薄膜作为支持体,在聚酯薄膜的一个表面涂覆硬化层,在聚酯薄膜的另一个表面印刷图案后,再进行膜内注塑。由于需要再次涂覆、印刷、模内注塑等工艺过程,聚酯薄膜与硬化层、印刷图案层之间的附着性尤其关键,普通的聚酯薄膜表面经电晕处理后根本无法满足其与硬化层、印刷图案层之间的附着性要求,导致涂覆在聚酯薄膜表面的硬化层脱落、印刷图案不牢固,影响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降低成品率。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附着性聚酯薄膜,该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够有效防止涂覆在其表面的硬化层和印刷图案的脱落,提高面板的成品率。[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它在支持体的一个表面设置有第一易黏着层,在第一易黏着层表面设置有第二易黏着层;在支持体的另一个表面设置有第三易黏着层,在第三易黏着层表面设置有第四易黏着层。[0007]上述高附着性聚酯薄膜中,所述的第一易黏着层和第三易黏着层为聚酯层。[0008]上述高附着性聚酯薄膜中,所述的第二易黏着层、第四易黏着层为聚氨酯层或聚丙烯酸树脂层;所述的第二易黏着层和第四易黏着层相同或不同。[0009]上述高附着性聚酯薄膜中,所述的第一易黏着层、第三易黏着层的厚度为0.05微米 2微米;所述的第一易黏着层和第三易黏着层的厚度相同或不同。[0010]上述高附着性聚酯薄膜中,所述的第二易黏着层、第四易黏着层的厚度为0.05微米 3微米;所述的第二易黏着层和第四易黏着层的厚度相同或不同。[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持体的表面设置的第一易黏着层,使第二易黏着层与支持体的黏着牢度得到提高,而第二黏着层与未来涂覆在其表面的硬化层间的黏着牢度更好,第一易黏着层与第二易黏着层同为胶黏剂涂布液涂布而成,二者之间的粘结性能优异,保证了聚酯薄膜与后续涂覆在其表面的硬化层之间具有优良的粘结牢度,能够有效防止硬化层的脱落;通过在支持体的另一个表面设置第三易黏着层和第四易黏着层,能够提高印刷图案与支持体的牢度,有效防止印刷图案层的脱落,提高面板的成品率;提高注塑面板的成品率和使用寿命。


[0012]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3]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支持体;2第一易黏着层;3第二易黏着层;4第三易黏着层;5第四易黏着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实用新型的支持体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和聚萘二甲酸亚乙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玻璃纸,二乙酰基纤维素薄膜,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丁酸乙酰基纤维素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偏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砜薄膜,聚醚醚酮薄膜,聚醚砜薄膜,聚醚酰亚胺薄膜,氟树脂薄膜,聚酰胺薄膜,丙烯酸树脂薄膜,聚氨酯树脂薄膜,降冰片烯一基聚合物薄膜,环烯烃一基聚合物薄膜,环状共轭二烯一基聚合物薄膜和乙烯基酯环族烃聚合物薄膜。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0015]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易黏着层和第三易黏着层优选为聚酯层,它是由水性聚酯涂布液经过涂布干燥后制成,其厚度优选控制在0.05微米 2微米;第一易黏着层和第三易黏着层才厚度相同或不同。聚酯层与支持体的材质相近,可以更好的保证其与支持体之间的牢度。[0016]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第四易黏着层优选为聚氨酯层或聚丙烯酸酯层,由水性聚氨酯涂布液或水性聚丙烯酸酯树脂经过涂布干燥后制成,厚度优选控制在0.05微米 3微米。其中,第二易黏着层、第三易黏着层的材质或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0017]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易黏着层与第二易黏着层、第三易黏着层与第四易黏着层可以通过两层结构的涂布头一次涂布成型,也可以先涂布第一、三易黏着层涂布液,再涂布第二、四易黏着层的涂布液。[0018]实施例1[0019]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持体的一个表面涂覆水性聚酯涂布液,干燥,再在聚酯层表面涂覆水性聚丙烯酸酯树脂涂布液,干燥;在支持体的另一个表面涂覆水性聚酯涂布液,干燥,再在聚酯层表面涂覆水性聚氨酯涂布液,干燥,得到聚酯层厚度为2微米、聚丙烯酸酯层厚度为I微米、聚酯层厚度为2微米和聚氨酯层厚度为0.05微米的多功能薄膜。[0020]实施例2[0021]将水性聚酯涂布液和水性聚氨酯涂布液通过两层结构的涂布头一次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持体的一个表面,干燥;再在支持体的另一个表面涂布水性聚氨酯涂布液,干燥,再在聚酯层表涂布聚丙烯酸酯树脂涂布液,干燥,得到聚酯层厚度为0.05微米、聚氨酯层厚度为2微米、聚酯层厚度为I微米和聚丙烯酸酯树脂厚度为I微米的多功能薄膜。[0022]实施例3[0023]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持体的表面涂覆水性聚酯涂布液,干燥,再在聚酯层表面涂覆水性聚氨酯涂布液,干燥;将水性聚酯涂布液和水性聚氨酯涂布液通过两层结构的涂布头一次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持体的另一个表面,干燥,得到聚酯层厚度为I微米、聚氨酯层厚度为0.05微米、聚酯层厚度为0.05微米和聚氨酯层厚度3微米的多功能薄膜。[0024]实施例4[0025]将水性聚酯涂布液和水性聚丙烯酸酯树脂涂布液通过两层结构的涂布头一次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持体表面,干燥;将水性聚酯涂布液和水性聚丙烯酸酯树脂涂布液通过两层结构的涂布头一次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持体的另一个表面,干燥,得到聚酯层厚度为1.5微米、聚丙烯酸酯层厚度为0.05微米、聚酯层厚度为1.5微米和聚丙烯酸酯层厚度为0.05微米的多功能薄膜。[0026]实施例5[0027]将水性聚酯涂布液和水性聚氨酯涂布液通过两层结构的涂布头一次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持体表面,干燥;在支持体的另一个表面涂布水性聚酯涂布液,干燥,再在聚酯层表面涂布水性聚丙烯酸酯树脂涂布液,干燥,得到聚酯层厚度为1.5微米、聚氨酯层厚度为3微米、聚酯层厚度为1.5微米和聚丙烯酸酯树脂厚度为I微米的多功能薄膜。
权利要求1.一种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支持体的一个表面设置有第一易黏着层,在第一易黏着层表面设置有第二易黏着层;在支持体的另一个表面设置有第三易黏着层,在第三易黏着层表面设置有第四易黏着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易黏着层为聚酯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易黏着层为聚氨酯层或聚丙烯酸树脂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易黏着层优选为聚酯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易黏着层为聚氨酯层或聚丙烯酸树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易黏着层的厚度为0.05微米 2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易黏着层的厚度为0.05微米 3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易黏着层的厚度为0.05微米 2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附着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易黏着层的厚度为0.05微米 3微米。
专利摘要一种高附着性聚酯薄膜,所述薄膜由支持体、设置在支持体表面的第一易黏着层和设置在第一易黏着层表面的第二易黏着层、设置在支持体另一个表面的第三易黏着层和设置在第三易黏着层表面的第四易黏着层组成。本实用新型聚酯薄膜与后续涂覆在其表面的硬化层、印刷图案层之间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够有效防止硬化层和印刷图案层的脱落,提高面板的成品率,该功能薄膜可以广泛应用于背光模组。
文档编号B32B7/10GK202952593SQ20122067573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霍新莉, 王旭亮, 熊跃斌, 张希堂 申请人: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