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板粘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20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厢板粘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厢板粘合系统,包括工作台、边框、真空膜和抽真空装置,边框密封连接于工作台上并覆盖有真空膜,工作台、边框和真空膜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可用于容纳水平放置的车厢板,抽真空装置用于对腔体抽真空。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粘合系统利用抽真空时产生的大气压力进行胶合加压,操作过程仅由一人即可完成,从而不仅可保证车厢板整体均匀受力,使车厢板整体粘合强度基本一致,而且可降低人力成本。此外,抽真空可排除胶层中的气泡使胶合层面结合更加紧密,可缩短粘合工艺所需的保压时间,经分析表明对于相同规格的车厢板而言,采用抽真空加压所需保压时间仅为传统加压方法的50%,从而提高了车厢板的生产效率、缩短了其生产周期。
【专利说明】一种车厢板粘合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板粘合工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厢板粘合系统。【背景技术】
[0002]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房车上的居家设施包括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
[0003]如图1所示,该图示出了房车的结构示意图。房车包括行走机构1'和车厢2',其中,车厢2'固定连接于行走机构1'上,行走机构1'的基本功能元件及工作原理与普通车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车厢2'是由多块车厢板围合而成的壳体结构,其中,车厢板包括内、外墙体和设置于两者之间的保温层,该保温层与外墙体和内墙体通过胶剂粘接固定连接。[0004]粘合过程中,在内、外墙体和保温层三者的相对面上涂抹适量的复合胶剂后依次叠加放置在铸铁板上,然后配合几十吨的重物或油压机进行加压,直至复合胶剂固化形成复合胶层。
[0005]上述粘合工艺中采用重物加压方式,存在因车厢板受力不均匀而造成质量差,操作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06]有鉴于此,如何高效、低成本以及高质量的实施车厢板的粘合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厢板粘合系统,以高效、低成本以及高质量的实施车厢板的粘合工艺。
[000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厢板粘合系统,包括工作台、边框、真空膜和抽真空装置,其中,边框密封连接于工作台上并覆盖有真空膜,工作台、边框和真空膜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可用于容纳水平放置的车厢板,抽真空装置用于对腔体抽真空。
[0009]工作过程为:首先,将车厢板水平放置于边框内,然后将真空膜覆盖于边框并使两者贴合,再启动抽真空装置,当腔体内真空度达到工艺要求时,关闭抽真空装置保压至达到工艺规定的保压时间后,掀开真空膜,将完成粘合的车厢板取出。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粘合系统利用抽真空时产生的大气压力进行胶合加压,操作过程无需多人搬运重物仅由一人即可完成,从而不仅可保证车厢板整体均匀受力,使车厢板整体粘合强度基本一致,而且可降低人力成本及车厢板的整体制造成本。此外,抽真空可排除胶层中的气泡使胶合层面结合更加紧密,可缩短粘合工艺所需的保压时间,经分析表明对于相同规格的车厢板而言,采用抽真空加压所需保压时间仅为传统加压方法的50%,从而提高了车厢板的生产效率、缩短了其生产周期。
[0011]优选地,所述抽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控制阀和真空压力表,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真空泵和所述腔体的导通和断开,所述真空压力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腔体的真空压力。
[0012]优选地,还包括防护毡,所述防护毡用于覆盖于所述车厢板上。
[0013]优选地,所述真空膜具体为PO真空胶膜。
[0014]优选地,所述工作台包括支架和平板,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平板,所述边框连接于所述平板上。
[0015]优选地,所述平板具体为玻璃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了房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车厢板粘合系统【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车厢板粘合系统未覆盖真空膜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1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0020]I'行走机构、2'车厢。
[0021]图2和图3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0022]I工作台、11支架、12平板、2边框、3真空膜、4车厢板、5防护毡、6真空泵、7控制
阀、8真空压力表、A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车厢板粘合系统,以高效、低成本以及高质量的实施车厢板粘合工艺。
[0024]现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厢板粘合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其
工作原理。
[0025]请参见图2,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厢板粘合系统【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如图2所示,本方案中的车厢板粘合系统,包括工作台1、边框2、真空膜3和抽真空装置,其中,边框2密封连接于工作台I上并覆盖有真空膜3,工作台1、边框2和真空膜3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可用于容纳水平放置的车厢板4,抽真空装置用于对腔体抽真空。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粘合系统结构,请一并参见图3,该图示出了图2中所示车厢板粘合系统未覆盖真空膜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工作过程为:首先,将车厢板4水平放置于工作台I和边框2构成的凹槽A内,然后将真空膜3覆盖于边框2并使两者贴合,再开启抽真空装置,当腔体内真空度达到工艺要求时,关闭抽真空装置保压至达到工艺规定的保压时间后,最后掀开真空膜3,将完成粘合的车厢板4取出。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粘合系统利用抽真空时产生的大气压力进行胶合加压,操作过程无需多人搬运重物仅由一人即可完成,从而不仅可保证车厢板4整体均匀受力,使车险板整体粘合强度基本一致,而且可降低人力成本及车厢板4的整体制造成本。此夕卜,抽真空可排除胶层中的气泡使胶合层面结合更加紧密,可缩短粘合工艺所需的保压时间,经分析表明对于相同规格的车厢板4而言,采用抽真空加压所需保压时间仅为传统加压方法的50%,从而提高了车厢板4的生产效率、缩短了其生产周期。
[0029]如图2所示,本方案中的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6、控制阀7和真空压力表8,控制阀7用于控制真空泵6和腔体的导通和断开,真空压力表8用于实时检测腔体的真空压力。可以理解,通过控制阀7的增设可提高粘合系统的可操作性,通过真空压力表8可实时监测腔体内的真空度,以判断车厢板4所受压力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从而可实现车厢板4压力的精确控制以提高车厢板4的粘合强度。
[0030]上述抽真空装置采用气体管路将现有部件组装而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当然,在满足抽真空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本方案中抽真空装置亦可采用抽真空【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结构。
[003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真空膜3具体为PO真空胶膜,PO真空胶膜,具有防静电、不掉粉、表面光滑等优点。可以理解,在满足与边框2和工作台I配合形成腔体并在抽真空时与边框2贴合达到气密配合功能的基础上,该真空膜3亦可用PE真空胶膜或塑料月吴等。
[0032]进一步,上述车厢板4粘合系统还包括防护毡5,该防护毡5用于覆盖于所述车厢板4上。通过防护毡5的增设在抽真空过程中,可避免腔体内杂质混入车厢板4内组件间胶合剂中,而影响胶合剂的粘合性能,从而可进一步的提高车厢板4的粘合强度。
[0033]更进一步,上述工作台I包括支架11和平板12,支架11用于支撑平板12,边框2连接于平板12上。本方案通过将工作台I分体设计可简化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从而降低了粘合系统的整体制造成本。
[003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平板12具体为玻璃板,可进一步提供车厢板4和平板12两者的配合面的平面度,可保证胶合剂在车厢板4内组件间分布较为均匀,从而可提高整块车厢板4的粘合强度。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厢板粘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I)、边框(2)、真空膜(3)和抽真空装置,所述边框(2)密封连接于所述工作台(I)上并覆盖有所述真空膜(3),所述边框(2)、所述工作台(I)和所述真空膜(3)三者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水平放置车厢板(4),所述抽真空装置用于为所述腔体抽真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板粘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6)、控制阀(7)和真空压力表(8),所述控制阀(7)用于控制所述真空泵(6)和所述腔体的导通和断开,所述真空压力表(8)用于实时检测所述腔体的真空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厢板粘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毡(5),所述防护毡(5)用于覆盖于所述车厢板(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板粘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膜(3)具体为PO真空胶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厢板粘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I)包括支架(11)和平板(12),所述支架(11)用于支撑所述平板(12),所述边框(2)连接于所述平板(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板粘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12)具体为玻璃板。
【文档编号】B32B37/10GK203713193SQ201320854847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刘焱 申请人:北京天坛海乔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