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标签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45346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标签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薄膜标签,为相互紧贴的多层叠加结构,包括依次叠加的防静电涂层,油墨层,薄膜层,吸水涂层,以及贯穿各层的透气孔。所述吸水涂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12~24%的PVA,42~72%的接枝淀粉,6~13%的酪素酸和10~21%的丙烯酸。经反应后,整个吸水涂层中丙烯酸树脂含量可达60%~80%,且丙烯酸树脂的软化点在20℃以下;不仅使吸水涂层与薄膜层的结合牢度达到5级以上,而且方便实现薄膜标签与基体的黏贴,黏贴牢靠。透气孔的设置,可快速散出胶黏剂以及标签与基体之间的气体等物质,因此具有干燥效果快、成本低、薄膜贴合后美观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薄膜标签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薄膜标签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标签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薄膜标签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标签行业上使用的纸质标签因为造纸污染等而逐渐被具有环保性能的秸杆改性塑料(KP可洗料)薄膜标签所取代。目前,市场上的薄膜标签多用不干胶胶黏剂进行贴合,不干胶材料、胶黏剂等成本较高,且难以降解,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厂家回收瓶子重新利用时还经常出现洗瓶残胶等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二次贴瓶的使用,同时增加了操作难度,且不干胶工序相对较复杂、产出率低、成本高。已公布专利CN101027373A提出了一种利用压敏粘合剂标签,试图将薄膜标签直接贴合在刷有胶黏剂的基体上,然而该型薄膜标签与基体贴合时容易出现间隙或气泡等,影响产品美观。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标签使用性能好、贴合美观的薄膜标签。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薄膜标签,包括叠加在一起的防静电涂层,薄膜层和油墨层,其特征在于,在薄膜标签的底部设有吸水涂层,该吸水涂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0006]PVAl2 ?24%,
[0007]接枝淀粉42?72%,
[0008]酪素酸6?13%,
[0009]丙烯酸10?21%。
[0010]作为上述薄膜标签的一种改进实施方案,在薄膜标签上设有贯穿薄膜标签上下表面的透气孔。
[0011]作为上述薄膜标签的一种改进实施方案,所述透气孔均匀分布在薄膜标签上,透气孔孔径大小为5nm?50 μ m,相邻透气孔的孔间距为1nm?2mm。经 申请人:大量实验验证:孔径太大(超出上偏),应用在标签上视觉明显可见,影响产品版面效果,影响美观;孔径太小(超出下偏值),则会出现薄膜透气效果不佳、不明显的现象,影响贴瓶使用性能。
[0012]作为上述薄膜标签的一种改进实施方案,所述薄膜层为BOPP双面涂布薄膜。
[0013]作为上述薄膜标签的一种改进实施方案,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为20μπι?ΙΟΟμπι。
[0014]作为上述薄膜标签的一种改进实施方案,所述油墨层位于吸水涂层和薄膜层之间,或位于防静电涂层和薄膜层之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标签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一、由于吸水涂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12?24%的PVA,42?72%的接枝淀粉,6?13%的酪素酸和10?21%的丙烯酸;经反应后,整个吸水涂层中丙烯酸树脂含量可达60%?80%,且丙烯酸树脂的软化点在20°C以下;不仅使吸水涂层与薄膜层的结合牢度达到5级以上,而且方便实现薄膜标签与基体的黏贴,黏贴牢靠。
[0017]二、利用上述配方制得的吸水涂层在弱碱下不溶解,在中性、酸性等条件下溶解,洗瓶容易,不留残胶,标签使用性能好。
[0018]三、通过在薄膜标签上设置透气孔,实际黏贴时,直接将薄膜标签贴合于刷有胶黏剂的基体上即可,利用薄膜标签内的透气孔,可快速散出胶黏剂以及标签与基体之间的气体等物质,因此具有干燥效果快、成本低、薄膜贴合后美观的优点。
[0019]四、利用上述配方制得的吸水涂层可吸收胶黏剂内氨气和有机氨,经实验测试,每千克吸水涂层可吸收胶黏剂中氨气或有机氨10?30毫升,吸氨能力突出。
[00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薄膜标签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1]第一步油墨层制备,将薄膜层置于薄膜支架上,然后按照预定的图案,在薄膜层的一侧涂布油墨层;
[0022]第二步防静电涂层制备,在油墨层一侧涂布防静电涂层;
[0023]第三步吸水涂层制备,翻转薄膜支架,在薄膜层的另一侧涂布吸水涂层;所述吸水涂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12?24%的PVA,42?72%的接枝淀粉,6?13%的酪素酸和10?21%的丙烯酸;
[0024]第四步透气孔制备,利用打孔工艺在薄膜标签上形成多个贯穿薄膜标签上下表面的通孔。
[0025]作为上述薄膜标签制备方法的进一步说明,第二步和第三步互换,即,先在油墨层一侧形成吸水涂层,然后翻转薄膜支架在薄膜层的另一侧形成防静电涂层。
[0026]作为上述薄膜标签制备方法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打孔工艺包括核径迹打孔,皮秒激光打孔或微激光打孔工艺。
[0027]作为上述薄膜标签制备方法的进一步说明,油墨层、防静电涂层和吸水涂层的涂布都是通过凹印机来实现的。
[0028]本发明提供的薄膜标签制备方法,选用20μπι?ΙΟΟμπι的薄膜层,方便利用凹印机来实现各涂层的涂布,生产工序简单,操作方便,加工效率高,生产成本得到很好控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薄膜标签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制备流程图;
[0031]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薄膜标签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制备流程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I—防静电涂层,2—油墨层,3—薄膜层,4一吸水涂层,5—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方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0036]实施例一
[0037]如图1所示,一种薄膜标签,为相互紧贴的多层叠加结构,包括依次叠加的防静电涂层1,油墨层2,薄膜层3,吸水涂层4,以及贯穿各层的透气孔5。
[0038]其中,所述薄膜层3 为 BOPP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的简称,即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双面涂布薄膜。
[0039]所述吸水图层4由 12% 的PVA(Profess1nal Video Assistant,聚乙烯醇),72%的接枝淀粉,6%的酪素酸和10%的丙烯酸制备而成。
[0040]所述透气孔5均匀分布在薄膜标签上,透气孔孔径大小为5nm,各透气孔的孔间距为 10nm。
[0041]如图2所示,具体制备上述薄膜标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0042]第一步stepl 油墨层制备,将厚度为 20 μ m 的 BOPP (Biaxially OrientedPolypropylene的简称,即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双面涂布薄膜层3置于薄膜支架上,然后按照预定的图案,对薄膜层3的一侧进行凹版印刷,得到油墨层2。
[0043]第二步St印2防静电涂层制备,在油墨层2—侧采用凹印机涂布防静电涂层I。凹印机的涂布参数为:采用20 μ m深度的版辊,版目控制在120目,涂布速度为180m/min,凹印机烘箱长度为6m,烘箱有效温度150°C。
[0044]第三步step3吸水涂层制备,翻转薄膜支架,在薄膜层3的另一侧采用凹印机涂布吸水涂层4。凹印机的涂布参数为:采用50μπι深度的版辊,版目为400目,涂布速度为180m/min,凹印机烘箱长度为6m,烘箱有效温度150°C。
[0045]第四步St印4透气孔制备,将标签薄膜置于重离子发生器的重离子束辐射端,对薄膜标签采用核径迹技术打透气微孔,孔径大小为5nm,孔距前后左右为10nm,保证透气孔5完全穿过薄膜标签并均匀分布,打孔后收卷。
[0046]第五步st印5包装入库,将打孔后的薄膜标签进行裁切、模切、品检后包装入库。
[0047]实施例二
[0048]如图3所示,如图1所示,一种薄膜标签,为相互紧贴的多层叠加结构,包括依次叠加的防静电涂层1,油墨层2,薄膜层3,吸水涂层4,以及贯穿各层的透气孔5。
[0049]其中,所述薄膜层3为100 μ m厚的BOPP双面涂布薄膜。
[0050]所述吸水图层4由24%的PVA,42%的接枝淀粉,13%的酪素酸和21 %的丙烯酸制备而成。
[0051]所述透气孔5均匀分布在薄膜标签上,透气孔孔径大小为50nm,各透气孔的孔间距为2臟。
[0052]如图4所示,具体制备上述薄膜标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0053]第一步stepl 油墨层制备,将厚度为 100 μ m 的 BOPP (Biaxially OrientedPolypropylene的简称,即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双面涂布薄膜层3置于薄膜支架上,然后按照预定的图案,对薄膜层3的一侧进行凹版印刷,得到油墨层2。
[0054]第二步st印2吸水涂层制备,在油墨层2 —侧采用凹印机涂布吸水涂层4。凹印机的涂布参数为:采用80 μ m深度的版辊,版目控制在100目,涂布速度为100m/min,凹印机烘箱长度为3m,烘箱有效温度150°C。
[0055]第三步st印3防静电涂层制备,翻转薄膜支架,在薄膜层3的另一侧采用凹印机涂布防静电涂层2。凹印机的涂布参数为:采用80 μ m深度的版辊,版目为100目,涂布速度为100m/min,凹印机烘箱长度为3m,烘箱有效温度150°C。
[0056]第四步St印4透气孔制备,将薄膜置于超短脉冲皮秒激光加工系统的工位上,利用皮秒激光系统辐射的超小的激光辐射光点,对薄膜标签采用皮秒技术制备透气孔5,孔径大小为50 μ m,孔距前后左右为2mm,透气孔5完全穿过薄膜标签且均匀分布,打孔后收卷。
[0057]第五步st印5包装入库,将打孔后的薄膜标签进行裁切、模切、品检后包装入库。
[0058]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质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并不能以此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而易见地,在本发明实质的启示下,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进行许多改进和修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改进和修饰均是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薄膜标签,包括叠加在一起的防静电涂层,薄膜层和油墨层,其特征在于,在薄膜标签的底部设有吸水涂层,该吸水涂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PVA12 ~24%, 接枝淀粉42~72%, 酪素酸6~13%, 丙烯酸10~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标签,其特征在于,在薄膜标签上设有贯穿薄膜标签上下表面的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均匀分布在薄膜标签上,透气孔孔径大小为5nm~50 μ m,相邻透气孔的孔间距为1nm~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为BOPP双面涂布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为20μπι~100 μ m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位于吸水涂层和薄膜层之间,或位于防静电涂层和薄膜层之间。
7.一种薄膜标签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油墨层制备,将薄膜层置于薄膜支架上,然后按照预定的图案,在薄膜层的一侧涂布油墨层; 第二步防静电涂层制备,在油墨层一侧涂布防静电涂层; 第三步吸水涂层制备,翻转薄膜支架,在薄膜层的另一侧涂布吸水涂层;所述吸水涂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12~24^^^PVA,42~72%的接枝淀粉,6~13%的酪素酸和10~21%的丙烯酸; 第四步透气孔制备,利用打孔工艺在薄膜标签上形成多个贯穿薄膜标签上下表面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薄膜标签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和第三步互换,即,先在油墨层一侧形成吸水涂层,然后翻转薄膜支架在薄膜层的另一侧形成防静电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薄膜标签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工艺包括核径迹打孔,皮秒激光打孔或微激光打孔工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薄膜标签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油墨层、防静电涂层和吸水涂层的涂布都是通过凹印机来实现的。
【文档编号】B32B3/12GK104077960SQ201410290226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周永新, 谷少克, 梁景亮 申请人:广东万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万昌印刷包装(沈阳)有限公司, 成都万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广东万昌科艺材料有限公司, 天津万昌印刷有限公司, 洛阳万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