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纤维幅材机的压榨装置的支承辊的运动框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577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压榨装置的支承辊的运动框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的压榨装置的支承辊的运动框架机构,该支承辊具有两个端部并在每个端部上设有支承壳体,该运动框架机构配属有:

-两个运动臂,其设置在纤维幅材机的框架上,用于使支承辊以其支承壳体支撑在纤维幅材机上,并使得支承壳体能够进行垂直运动;

-纤维幅材机的辊更换机构,其沿横向方向设置在运动臂之间,或者沿支承辊的纵向方向支撑在机器平面上,以便使支承辊沿机器的横向方向移位。



背景技术:

这种运动框架机构包括被设计用于对纤维幅材机的压榨装置的支承辊进行支承和移位的机构,借助于这些机构可以使支承辊依靠其支承壳体通过运动臂支撑在纤维幅材机的框架上。这种运动框架机构包括使压区辊移位所必需的机构,即运动臂和位于运动臂之间的辊更换机构,该辊更换机构支撑在运动臂之间或者机器平面上。该运动框架机构还能够使得支承辊和第二压区辊从下列各项中选择:固态辊、弯曲调节辊、吸水辊、Sym辊或者平衡压榨辊。在相对于第二压区辊运动的情况下,可以打开辊压区以及对压榨压区加载,以及在将辊从一个机器移位到另一机器时使支承壳体支撑在支承辊的操作侧上。

这种运动框架机构通常配设有用于支撑支承辊的运动臂以及设置在运动臂之间的作为加固机构的框架梁。该框架梁的任务是对位于辊下面的运动框架机构进行加固,并在支承辊移位时起到支撑作用。这种框架梁就其尺寸而言是极其庞大的,并且由于纤维幅材机总是在变大,因此框架梁也变得更大,特别是更高。

以上所提到的传统运动框架机构的问题在于变大的尺寸和框架梁的僵硬。过于僵硬的框架梁可能会导致压榨压区的辊中的压区形态不对称,以及在纤维幅材机生产期间压榨装置被倾斜地加载。另外,过于僵硬的框架机构还使得线性引导更困难,因为这种框架梁不允许运动框架机构弯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与根据现有技术的运动框架机构相比更有弹性的运动框架/更有弹性的辊更换机构,该运动框架/辊更换机构也比根据现有技术的运动框架机构更全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的压榨装置的支承辊的运动框架机构来实现,该支承辊具有两个端部和设置在各个端部上的支承壳体,该运动框架机构配设有两个运动臂,该运动臂设置在纤维幅材机的框架上,用于使支承辊在其支承壳体上支撑在纤维幅材机上,从而使得支承壳体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运动。运动框架机构还配设有为了允许在两个特别的梁上获得弹性而沿纤维幅材机的横向方向设置的辊更换机构,该特别的梁在此由于其出人意料的位置在这里被称为侧梁,辊更换机构设置在运动臂之间或者支撑在机器平面上,用于辊在机器横向方向上的移位。与根据现有技术的位于辊的支承壳体下方的框架梁相比,由于这两个侧梁的设置,使得辊更换机构明显地更有弹性并且更轻。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的这种侧梁允许获得足够的弹性,在此,辊更换机构能够在线性引导中不发生错误,并且对压榨压区的加载不会倾斜。该侧梁也可以相互支撑,以便使侧梁之间的距离保持相同。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的压榨装置的支承辊的运动框架机构,支承辊具有两个端部和设置在各个端部上的支承壳体,该运动框架机构配设有:两个运动臂,其设置在纤维幅材机的框架上,用于将支承辊在其支承壳体处支撑在纤维幅材机上和使得支承壳体能够垂直运动;和纤维幅材机的辊更换机构,其沿横向方向设置在运动臂之间或者沿支承辊的纵向方向支撑在机器平面上,用于使支承辊沿机器的横向方向移位,在此,辊更换机构由两个单独的梁构成,从而允许辊更换机构具有弹性。

优选地,梁在支承辊的运行状态下被垂直地设置在支承壳体和位于支承壳体侧面的运动臂之间。

优选地,运动框架机构配设有用于沿纤维幅材机的横向方向将支承辊从纤维幅材机的框架的内侧移位出去的更换支架和固定在梁上的轨道。

优选地,运动框架机构配设有用于被压榨装置压出的水的收集槽,该收集槽配属有梁作为防溅板和设置在梁之间并与梁连接的基板。

优选地,运动框架机构配设有支撑在一梁上的刮刀,该刮刀用于对支承辊的刮除。

优选地,梁被焊接在运动臂上。

优选地,梁通过螺栓被固定在配属于运动臂的固定平面上。

优选地,梁的宽度基本上是支承壳体宽度的15-40%,优选为20-30%。

优选地,梁的弯曲度是1-2mm/m。

优选地,梁的高度是300-900mm,优选为400-700mm。

优选侧梁在支承辊的工作状态下被垂直地设置在支承壳体和位于支承壳体侧面的运动臂之间。在此,为了支承辊的分离在运动框架机构中要保留有足够的空间,并且这种结构与具有大框架梁的情况相比要更低。

优选每个侧梁设置在运动臂之间或者在机器平面上以便于被支撑。由此,两个侧梁作为用于运动框架机构的支撑部作用。

优选侧梁平行地设置。在本文中,平行化应理解为,侧梁在纤维幅材机的纵向方向上关于彼此位于纤维幅材机的长度上的不同位置处,亦即换句话说,侧梁不是彼此重叠地平行,而是从纤维幅材机的横向方向上观察是平行的。

一种实施方式的侧梁是完全相同的,并且关于彼此作为镜像与支承壳体的下部角落连接,或者设置在侧部。在此,支撑是对称的,并且侧梁就其制造成本而言是有利的。

运动框架机构可以配设有用于沿纤维幅材机的横向方向将支承辊从纤维幅材机的框架的内侧移位出去的更换支架,以及固定在侧梁上的轨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的构造能够实现对配备有传统的更换支架的支承辊的移位。

优选辊更换机构配设有用于借助于压榨装置引出的水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配设有侧梁作为防溅板,以及与侧梁连接或者设置在侧梁之间与侧梁连接的基础板。这种拦截槽的方式可以在没有额外的防溅板的情况下构造,这简化了运动框架机构并使其更轻,因为额外支撑的设备的数量减少了。

优选辊更换机构配设有支撑在侧梁上的刮刀,以用于支承辊的刮除。在此,可以实现在没有额外的用于支撑刮刀的梁的情况下,实现刮刀的支撑,这又简化了纤维幅材机的机构,并释放了空间。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侧梁焊接在运动臂上。通过焊接的机构,防止了在侧梁和运动臂之间产生关节。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侧梁利用螺栓固定在运动臂的固定平面上。在此,侧梁的从运动臂上的松脱比焊接机构下更为容易。附加地,这样的固定能够实现一种弹性的机构,这又解决了与僵硬机构相关的问题。

侧梁的宽度基本上可以是支承壳体的宽度的15-40%,优选为20-30%。在此,侧梁在侧向方向上一方面不需要过多的空间,另一方面又足够硬来支撑支承壳体,但又是弹性的。

优选侧梁的弯曲度在辊更换的情况下为1-2mm/m。这种弯曲度的方式能够实现很小的取向误差,而不会由于误差引起压榨压区的倾斜加载。在其他情况下,侧梁的弯曲度是没有意义的。

侧梁的高度可以是300-900mm,优选为400-700mm。在此,侧梁是足够高的,从而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溅板的作用。

更准确地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的特征在于,辊更换机构包括两个单独的侧梁,以允许辊更换机构具有弹性。

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能够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转动硬度更弱的机构,这降低了对于线性引导的精度要求。附加地,通过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甚至节省了约2吨的重量,这又降低了材料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的支承能力足以实现对全宽度压榨装置的支承辊的更换,甚至对于宽度超过7米的纤维幅材机也是足够的。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从侧面观察到的、位于压榨部上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图2示出了从侧面观察到的根据图1的运动框架机构的放大视图,

图3示出了从侧面观察到的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运动框架机构的视图,

图4示出了从侧面观察到的根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运动框架机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1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该运动框架机构与纤维幅材机100的压榨装置104相连接。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10关系到压榨装置104的第一压榨压区的辊102的支承辊12在纤维幅材机100上的支撑或者替代的在单独的压榨装置的机构上的支撑。该支承辊的任务是作为辊102的支承辊起作用,借助于该支承辊将来自于网部的纤维幅材脱水。运动框架机构10的任务是起到将支承辊12支撑在纤维幅材机100的框架上的作用,该运动框架机构还能够通过支承辊的运动来打开和关闭压榨压区,以及例如在移位期间使支承辊12相对于纤维幅材机100移位。与支承辊12的移位相关联地,支承辊12必须能够从辊102运动离开,由此产生足够的空间用于移位。

在图2中示出了比简化的实施方式更精确的根据图1的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运动框架机构和一种支撑在机器平面上的实施方式。在图1至图4中总共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的三种实施方式。

图2简化地示出了根据图1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细节部分A的放大视图,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其如图3和图4所示地适用于相应的压区机构。在这些实施方式之间的唯一变化是运动框架机构本身,即在图2至图4示出的区域中。

根据图2,运动框架机构10包括:两个运动臂18,其在支承辊12的各个端部14上与纤维幅材机100的框架相连接,用于将支承辊12从其支承壳体16处支撑在纤维幅材机100上;和由两个侧梁22组成的、横向设置的辊更换机构20,该辊更换机构设置在运动臂18之间,用于在纵向方向上支撑支承辊12的运动框架机构10并同时允许运动框架机构10具有弹性。如图2所示,被构造为U形结构的运动臂18位于支承辊12的各个端部上,辊更换机构20的侧梁22以其端部固定在运动臂上,而支承辊12以其支承壳体16固定在运动臂上。运动臂18的任务是打开和关闭压榨压区,为此,运动臂的一端部配属有在图2中示出的工作缸(Arbeitszylinder)46。借助于工作缸,可以使运动臂18围绕运动臂的关节点42转动,在此,支承辊本身关于第二辊运动,并且压榨压区或者打开,或者关闭。

在运动框架机构中,优选侧梁沿沉降方向设置在支承辊的支承壳体的下部角落上。换句话说,侧梁被如下地设置在支承辊的支承壳体的下部角落上:其能够沿纤维幅材机的竖直方向运动。支承壳体的宽度可以是1100mm,支承辊的直径为1300mm。在此,侧梁彼此间的距离为至少1100mm,在此,支承辊可以在更换支架上下降,而侧梁不会妨碍该运动。

优选运动臂是牵引杆状的结构,其具有纤维幅材机的框架的强度,并且是与纤维幅材机的框架件部分在同一条线上的可移动机构。运动框架机构的侧梁可以由耐酸的钢或相应的材料制成。

优选运动框架机构10具有收集槽28,在此,侧梁22构成防溅板30,并且在侧梁之间在支承辊12的下面设有基板32。由侧梁22和基板32构成的结构可以是在图1至图4中可见的V形机构。优选基板朝向支承辊的一个端部倾斜。借助于收集槽28,压榨装置104的从支承辊12流出的水可以受到控制地沿着收集槽28导入至筛网井(Siebbrunnen)中。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辊更换机构的侧梁22就其形状而言部分是三角形的,在此,侧梁几乎到达支承辊的中心点的高度。在此,侧梁就其形状而言能够有效地作为位于支承辊12侧面的防溅板30起作用,并且使得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许多方案中所使用的额外的防溅板变得多余。

根据图2,运动框架机构10的侧梁同时还可以作为刮刀36和喷射管(未示出)的侧梁,在此,刮刀36被直接固定在一个梁22上。刮刀基本上也如侧梁那样在纤维幅材机的横向方向上在运动臂之间是连续的。附加地,侧梁22还起到辊更换梁的作用,在其上固定有用于更换支承辊12的更换支架24的轨道26。优选更换支架24在操作侧固定在支承辊12的支承壳体16上,并且其轨道固定在基板32上方的侧梁22上。轨道例如可以彼此以600-1500mm的距离间隔开。由此,当在支承壳体和运动臂之间的单独的中间件已被移除并且运动臂已经充分沉降时,支承辊可以借助于其更换支架下降到轨道上。随后,支承壳体可以从运动臂上被拆卸下来,并利用更换支架将支承辊沿着纤维幅材机的横向方向从纤维幅材机引导至轨道上。在运行期间,中间件被设置在支承辊的支承壳体和运动臂之间,在此,中间件使支承辊的更换支架与其轨道保持分离。此外,在运动臂18的端部上可以支撑有毛毡环路(Filzkreislauf)的导辊40,该导辊被用于改变毛毡的路线。

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相对于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侧梁22的形状上有所区别。在该实施方式中,侧梁22的横截面是矩形的,在此,侧梁不是如根据图2的侧梁22那样同样有效地作为收集槽的防溅板起作用。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除了侧梁22之外还附加地使用单独的防溅装置(未示出)。另一方面,该侧梁的制造成本更有利,并且比根据图2的侧梁22更易于制造。在根据图3的实施方式中,侧梁22也可以作为辊更换梁,并且在使用单独的中间臂(未示出)的情况下,刮刀可以通过支承元件固定在侧梁22上。

在如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侧梁22再次基于其横截面的形状而几乎延伸至支承辊的一半。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侧梁要比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的侧梁略大。此外,构成收集槽的基板32的部分要比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更宽且更厚。在运动臂和支承辊的支承壳体之间可以设置单独的间隔件,借助于该间隔件可以使支承壳体在正确的高度上受到支撑。

侧梁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运动臂上,或者替代地也可以用螺栓固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针对运动臂可以单独地制成从运动臂的内表面伸出的固定平面,侧梁支承在该板上并且沿沉降方向用螺栓固定。在此,在臂和侧梁之间形成一关节。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框架机构上还可以支撑有毛毡的卷绕机(Abroller),由此将毛毡供应给环路中。该卷绕机可以关于运动臂的工作缸设置在支承壳体的另一侧。

与在本实用新型中所展示的运动框架机构不同地,根据现有技术的运动框架机构的硬度也可以通过利用螺栓连接将各个侧梁支撑在运动臂的固定平面上来降低,或者通过将侧梁直接支撑在纤维幅材机的机器平面上(如图2中虚线所示)来降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