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088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胶机。



背景技术:

包装盒一般是由一整张纸板弯折形成的,纸板弯折过程中,拼接部分通常需要沾上胶水而进行固定连接。为了提高纸板上胶的效率,印刷厂通常上胶方式为:可转动的上胶辊沾取位于上胶辊下方的胶水槽内的胶水后。人手拿着包装纸,将拼接处靠近上胶辊而沾上胶水,避免使用毛刷刷胶的麻烦。

公告号为CN2044719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上胶机,包括上胶辊和上侧带有开口的容胶盒,所述上胶辊两端支撑在容胶盒的侧壁上,所述上胶辊一部分位于容胶盒内,另一部分凸出开口,所述上胶辊的一侧设有刮刀,所述刮刀与上胶辊之间形成有供胶水通过的间隙,容胶盒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上侧为插入口,所述刮刀两端支撑在支撑槽内,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固定刮刀的锁定组件。该上胶机方便拆装刮刀。

上述上胶机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刮刀和上胶辊之间的距离无法调节而使得上胶辊上带有的胶水量无法调节。由于不同规格的包装盒所需胶水量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大规格的包装盒而言,若上胶辊上的胶水量较少,纸板需要反复接触上胶辊,使得上胶时间会变长,导致上胶效率低下;对于小规格的包装盒而言,若上胶辊上的胶水量较多,纸板沾上的胶水容易过多,会导致纸板沾湿而提高废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胶机,能够调节胶辊上的胶水量而满足不同规格包装盒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胶机,包括上侧带有开口的置胶盒,所述置胶盒两相对侧壁转动连接有由电机驱动的胶辊,所述置胶盒上端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倾斜板和胶辊之间留有供部分胶水通过的缝隙,所述刮板包括与置胶盒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朝胶辊方向固定连接有倾斜板,所述刮板具有弹性,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倾斜板和胶辊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的圆杆,所述圆杆上端设置有丝杆槽,所述丝杆槽内设置有与丝杆槽螺纹配合的丝杆,所述丝杆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丝杆槽下连通有与转动板位于圆杆内部的部分契合并且供转动板上下移动的移动槽,所述转动板远离圆杆一端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与倾斜板紧贴的压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转动丝杆后丝杆会沿着圆杆的轴心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转动板上下移动,转动板移动过程中带动压紧板上下移动。压紧板向下移动时倾斜板受压紧板作用向下弯折,使得倾斜板和胶辊之间的距离逐渐接近,进而减少胶辊上的胶水量,以适用于小规格的包装盒,避免纸板上沾上胶水过多后变湿而导致废品率增大;压紧板向上移动时倾斜板受自身为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力而向上转动,使得倾斜板和胶辊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增加胶辊上的胶水量,以适用于大规格的包装盒,避免纸板上沾上的胶水过少而需要多次与胶辊接触,提高上胶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十字把手,所述压紧板下方固定连接有与倾斜板紧贴的横杆,所述横杆与倾斜板的接触面积大于压紧板下端面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字把手的设置便于拧转丝杆,横杆的设置增加了调节机构和倾斜板的接触面积,使得倾斜板受力后更容易整体向下弯折而不会仅仅只有受力点向下弯折。倾斜板整体弯折能够使胶辊上胶水量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和置胶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能够进行拆卸而便于维修、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杆下端穿设有与连接板紧贴的延伸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供延伸板一端卡入的固定套,所述延伸板另一端紧贴有限位板,所述连接板上端面设置有供限位板部分卡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板的一端卡入固定套后将限位板插入限位槽,使限位板对延伸板的另一端进行限位,进而将调节机构固定在连接板上。调节机构通过这种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固定在连接板上,使得刮板需要更换时调节机构能够拆下而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胶盒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用于将置胶盒开口部分封闭的盖板,所述盖板两侧固定连接有盖板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板盖上后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厂房内的灰尘掉落在置胶盒内。胶水若沾上灰尘后黏性容易下降,所以盖板的设置能够避免包装盒粘不牢的情况,降低了废品率。盖板把手的设置便于打开盖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胶盒底部呈向下凹陷的弧形并且弧顶位于胶辊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水随上胶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减少,此过程中胶水受重力作用而向弧顶堆积,使得胶辊能够最大限度的沾取所有的胶水,避免一部分的胶水无法被沾取而浪费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胶辊上的胶水量能够进行调节而满足不同规格包装盒的需求,使得废品率降低、上胶效率提高;

2.通过置胶盒槽底的弧形设置,置胶盒内的胶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不会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置胶盒和胶辊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置胶盒;2、胶辊;3、刮板;31、连接板;32、倾斜板;4、调节机构;41、圆杆;42、丝杆;43、丝杆槽;44、十字把手;45、转动板;46、移动槽;47、压紧板;48、横杆;49、延伸板;5、固定套;6、限位槽;7、限位板;8、盖板;9、盖板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上胶机,如图1所示,包括上侧带有开口的置胶盒1,置胶盒1两相对侧壁转动连接有由电机驱动的胶辊2,胶辊2转动过程中不断沾取置胶盒1内的胶水,使得胶辊2上始终沾有胶水。置胶盒1上端固定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刮板3,刮板3和胶辊2之间留有供部分胶水通过的缝隙,使得刮板3能够刮去胶辊2上多余的胶水,从而使得胶辊2上的胶水量变得均匀。

如图1、图2所示,刮板3包括连接板31和倾斜板32,连接板31和置胶盒1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刮板3的拆装。连接板3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倾斜板32和胶辊2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包括与连接板31固定连接的圆杆41,圆杆41上端设置有丝杆槽43,丝杆槽43内设置有与丝杆槽43螺纹配合的丝杆42。由于圆杆41固定不动,所以丝杆42转动过程中会沿着圆杆41轴心线方向上下移动。丝杆42上端固定连接有十字把手44,便于手动拧转丝杆42。丝杆42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板45,丝杆槽43下方连通有与转动板45位于圆杆41内部的部分契合并且供转动板45上下移动的移动槽46。由于移动槽46的限位,转动板45在丝杆42的带动下会上下移动。

如图1、图2所示,转动板45远离圆杆41一端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倾斜板32紧贴的压紧板47,通过丝杆42的转动,转动板45能够带动压紧板47上下移动。压紧板47向下移动时倾斜板32受压紧板47作用向下弯折,使得倾斜板32和胶辊2之间的距离逐渐接近,进而减少胶辊2上的胶水量,以适用于小规格的包装盒,避免纸板上沾上胶水过多后变湿而导致废品率增大;压紧板47向上移动时倾斜板32受自身为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力而向上转动,使得倾斜板32和胶辊2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增加胶辊2上的胶水量,以适用于大规格的包装盒,避免纸板上沾上的胶水过少而需要多次与胶辊2接触,提高上胶效率。

如图1所示,压紧板47下方固定连接有与倾斜板32紧贴的横杆48,横杆48和倾斜板32的接触面积大于压紧板47下端面的面积。横杆48的设置增加了调节机构4和倾斜板32的接触面积,使得倾斜板32受力后更容易整体向下弯折而不会只有受力点向下弯折。倾斜板32整体弯折能够避免胶辊2上胶水量不均匀的情况。

如图3所示,置胶盒1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用于将置胶盒1开口部分封闭的盖板8。将盖板8盖上后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厂房内的灰尘掉落在置胶盒1内。胶水若沾上灰尘后黏性容易下降,所以盖板8的设置能够避免包装盒粘不牢的情况,降低了废品率。盖板8两侧固定连接有盖板把手9,便于打开盖板8。

如图2、图4所示,为了避免更换刮板3时调节机构4需要一同更换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圆杆41下端穿设有与连接板31紧贴的延伸板49。连接板31上固定连接有供延伸板49一端卡入的固定套5,延伸板49另一端紧贴有限位板7。连接板31上端面设置有供限位板7部分卡入的限位槽6,延伸板49的一端卡入固定套5后将限位板7插入限位槽6,使限位板7对延伸板49的另一端进行限位,进而将调节机构4固定在连接板31上。需要更换刮板3时,将限位板7从限位槽6中拔出,便能将调节机构4从连接板31上取下,避免更换刮板3时调节机构4无法拆卸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如图5所示,由于胶水随上胶过程的进行会逐渐减少,当胶水减少至低于胶辊2最低端时胶辊2无法沾取胶水而造成这部分胶水浪费。为此,置胶盒1底部形状设置为呈向下凹陷的弧形并且弧顶位于胶辊2下方。胶水减少过程中受重力作用而向弧顶堆积,使得胶辊2能够最大限度的沾取所有的胶水。

工作过程:

对于大规格的包装盒而言,手动拧转十字把手44,使丝杆42沿圆杆41轴心线方向向上移动。丝杆42移动过程中带动转动板45向上移动,转动板45移动过程中带动横杆48向上移动。横杆48移动过程中,倾斜板32受自身弹性力作用而向上偏转。倾斜板32偏转过程中与胶辊2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增加胶辊2上的胶水量。

对于小规格的包装盒而言,手动拧转十字把手44,使丝杆42沿圆杆41轴心线方向向下移动。丝杆42移动过程中带动横杆48向下移动。倾斜板32受横杆48压力作用而向下偏转。倾斜板32偏转过程中与胶辊2之间的距离减少,从而减少胶辊2上的胶水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